《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案例與反思
……
【設計意圖】春、夏、秋、冬的小興安嶺景色各異,我從喜歡人數最多的那個季節入手,讓學生走進自己喜歡的段落,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文中語言文字,把握文章的主旨。通過換詞法,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詞語的準確性。
五、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師:剛才我們從那幾個方面來學習春天的小興安嶺的?
生:從課文中季節的特點。
生:了解寫了哪些景物。
生:積累欣賞好詞佳句。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呀!下面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其它季節的小興安嶺吧!
師:(把喜歡相同季節的同學分在一起,這樣分成了三個小組。按照學習春天小興安嶺的方法去學習其它季節的小興安嶺。)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學習春天的小興安嶺過程,歸納學習方法以幫助他們形成閱讀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小興安嶺在不同季節所呈現的美麗。
六、拓展知識,升華情感
師:這么美麗的小興安嶺,你喜歡嗎?
生:喜歡。
師:愿意做個小導游,把你喜歡的那一季節的小興安嶺景色介紹給大家好嗎?
生:好!
師:(給學生兩分鐘的準備時間)
……
【設計意圖】我讓學生成為小導游,在喜歡的季節里帶著老師和同學們去游覽小興安嶺,這樣不但能夠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鞏固課文的知識。
【總體反思】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于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小學語文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并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但對剛上三年級不久的同學來說,體會文章準確地運用詞語、恰到好處地表達語意,還處于學習和積累的階段,這是他們的薄弱環節。
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關鍵是把握段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語言情境,從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時抓住文中用詞準確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并積累語言。文中規范優美的語言是他們閱讀的載體,于是我巧妙地將他們引入與文本的更深入的對話:課文是怎樣描述這樣的美景的呢?孩子們在自己有滋有味地個性化的朗讀中領悟語言文字的優美,琢磨詞語的精妙,從而實現了與作者的心靈對話。比如對“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枝葉”一句中的“抽出”一詞,同學們通過換詞法,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抽出”更形象,更準確。在品讀中,還可以模仿可愛的小動物的動作姿勢,如,俯下身子喝水,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用舌頭舔自己腳掌的黑熊,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的內容。
為了逐步形成學生的閱讀能力,學完春天一段后,我讓他們歸納學習方法以幫助他們形成閱讀能力。學習其它三個季節時,則采用分組合作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老師給出了“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的學習提示,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不僅能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與知識,更使他們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
學習語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讀。朗讀有利于增強語感,以聲傳情。課堂上我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來,把它們多練一練。在指名讀書的過程中,讓他們愿意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喜歡的背誦方式,可以想象情景背誦,可以抓住段中的重點詞句進行背誦,還可以看著插圖背誦。
在課文的結尾我讓學生當小導游,讓孩子們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不但培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