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設計及反思
課題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課型 新授 課時 2課時 教 學 目 標 1.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人們把香港稱為“璀璨的明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學習搜集使用相關資料。 重點 理解課文是分幾方面來介紹香港的。 難點 課文時略讀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同學的討論交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法 自學質疑法 情景教學法 輔助 工具 1.收集與香港有關的資料。 2.制作有關香港情況的課件。 學情 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誦讀課文感受到香港的繁華、美麗。但是讓學生感知離自己生活較遠的事物是比較困難,也不夠真切的。于是教學本課時,可以出示了中國地圖,制作了精美的香港風光課件,引用了錄象片段等直觀手段,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走入文本,體會其中情感;借助課外補充資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香港的情感。 板 書 設 計 香港,璀璨的明珠
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旅游勝地 美麗夜景 作 業 設 計 1.學生自讀課文,讀通順流利。 2、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 3、收集香港的資料。 教 師 的 教 學生的學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導入
上課前,老師先請你們欣賞一首歌(播放《東方之珠》)。誰知道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東方之珠指的是哪兒?(板書:香港)確實我們的祖國以地域遼闊、風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東方。而香港這座城市卻是中國這條巨龍頭上璀璨的明珠。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今天,我們就跟隨課文,一起走近香港,來了解這顆令世人矚目的“東方之珠”。(板書:璀璨的明珠)齊讀課題。誰知道“璀璨”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整體感知 (自助游) 1.師指名學生讀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閱讀要求: (1)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香港被稱為“璀璨的明珠”?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2)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學一學編輯叔叔的做法,在課文空白處畫“問題泡泡”。 3.學生根據閱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4.交流匯報。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生匯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并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所畫的“問題泡泡”。 (2)交流自讀收獲。 重點匯報:“香港為什么被稱為‘璀璨的明珠’”?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生依據課文及課前搜集的香港的圖片及資料匯報,師相機板書: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天地、燈的海洋…… (3)師生交流中,相機解決學生自讀時所提出的問題。 三、誦讀體驗(互助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 2.誦讀展示: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美讀欣賞:師播放香港風光片及課文配樂朗讀。 4.交流感受。 師:看了錄像,聽了同學們的朗讀,你想說些什么呢? 5.演讀課文:師再次播放香港風光片,并讓學生裝扮成導游,向游人介紹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內容。 四、拓展研讀(資料游) 1.研讀談話:同學們說得真好!香港無愧于“璀璨的明珠”這個美譽。課前大家還收集到了香港其他方面的哪些資料呢? 2.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師引導學生側重從以下幾方面的話題匯報研讀成果: (1)香港的歷史 (2)香港是航運中心 (3)香港是貿易中心 (4)香港是金融中心 六、總結下課,布置作業 1、研究性作業:了解更多香港資料。 2、實踐作業:以香港的過去、現在、將來為主題,辦一張手抄報。 3、積累作業:抄寫本課中喜歡的好詞、好句。 聽歌曲 說“璀璨”的詞意 指名學生讀閱讀提示 學生根據閱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交流自讀疑難 生依據課文及課前搜集的香港的圖片及資料匯報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 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學生裝扮成導游,向游人介紹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內容。 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帶著孩子走進課文.從題目入手,理解“璀璨”的意思。讀課文導讀,讓孩子帶著導讀的問題"課文從幾方面介紹香港?"來朗讀課文.孩子讀過一遍課文,讓孩子認讀四字詞語,開火車讀,全班再讀.詞語學習后,又回到課文了.讓孩子自己說說,我們班的胡景行很厲害,一下子找到了句子,"從購物,美食和旅游"三方面來介紹香港.我夸獎了他,把他說的這三方面都寫在黑板上了, 接著讓孩子從這三方面入手,讓孩子在讀中學習,在交流中學習,孩子找出段中的中心句或者中心詞了,再進行朗讀品味.特別是關于旅游的兩方面----海洋公園和香港夜景,里面關于海豚海獅的描寫特別精彩,那些句子,是有必要讓孩子積累的,引導孩子們反復讀,希望孩子能夠遷移到習作中去.還有就是美麗的夜景對于燈光的描寫,三個比喻和一個擬人,真的寫得非常優美,也讓孩子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積累,知道要把文章寫好就可以適當用一些比喻.最后還是回到課文的開始和結尾,孩子們都知道了這還是總分總結構.最后我和孩子們一起合作讀課文。 口頭提問是學生質疑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學畫“問題泡泡”,卻更具情趣和誘惑,同時使學生與課文、編者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 展示收集的資料,并圍繞由課文生發的問題進行研討,為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范例。讓孩子們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香港的資料,在小組中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孩子們帶來的資料不少,他們有的帶來的是關于香港的小畫冊,有的拿了紫荊花的小模型,讓大家知道了這是香港的市花.還有就是帶了地圖的同學,讓同學們知道香港在我們中國的哪里,從地圖上直觀感知.孩子們聽得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