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說學情《南轅北轍》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學習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課文用對話形式敘述,人物的對話形象性很強。文體短小精悍,敘述生動,三年級學生已學習并了解了寓言這一文章體裁,這篇文章內(nèi)容簡單,較好理解。。
二、說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理解能力。
b、能夠表演,再現(xiàn)課文情境。
c: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
做什么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三、說教學理念
這節(jié)課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閱讀教學。三年級是個特殊時期,由低段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閱讀階段的過渡時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性,我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重視字詞學習 雖說字詞的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必要進行個別難寫、難認的字進行輔導。這樣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錯誤。
2、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怎樣學習寓言的方法, 讓學生以后在自學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詞中,理解“轅”和“轍”中學生是通過查字典理解的,抓住課文南轅北轍的那個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jù)這點,我在設計中讓學生小組內(nèi)競賽看誰讀得最好,設計以導演演員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不同的閱讀體驗。
力爭本課教學中體現(xiàn)由“師教生學”轉(zhuǎn)變?yōu)椤皫熒W”“生生互學”;“傳授知識”向“促進學習”轉(zhuǎn)變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積極性,及時的表揚鼓勵,用使學生對學習寓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古希臘哲人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點燃的火把。”課堂上我設計當導演,當演員這樣讓學生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qing,用嘗試給人物加上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引領學生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努力實現(xiàn)這樣的一種課堂學習狀態(tài):學生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小眼發(fā)光,小嘴常開,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四、說教學流程
為完成本課的目標,我設計以下6個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談話,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
教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不少寓言故事吧,誰能說說你都讀了哪些?
1、學生回憶讀過哪些寓言故事,舉例說一說。
生1:我讀過拔苗助長和守株待兔。
生2:我讀過龜兔賽跑。
生3:我讀過南轅北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寓言故事,喚起他們對舊知的回憶,為后面教師直接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做了鋪墊。)
2、教師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及發(fā)展史。
教師:看來,大家真是讀了很多,更可貴的是你們還把這些故事都積累在大腦這座智慧寶庫中。你們知道嗎,寓言在我國已經(jīng)有3千多年的發(fā)展史了。(師用驚嘆的口氣說)。聽到這,你有什么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