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設(shè)計
——大膽展示朗讀,互相正音。
——可以互相補充:
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察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最多的駱駝。大徒弟畫了很多小駱駝,二徒弟畫了很多駱駝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只駱駝,卻營造出數(shù)不清的情境,得到了師傅的稱贊。
幫助理清文脈,常規(guī)訓練,不可忽視。
細讀課文,感悟不同的思維方式。
1、三個徒弟畫的不一樣,師傅為什么只夸小徒弟畫得好?我們看看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猜猜他們各是怎樣想的。
2、組織全班交流:
指導(dǎo)讀好描寫三個徒弟畫駱駝的語句。
說說你欣賞哪一種畫法及理由。
3、那么畫師是怎樣評價的呢?出示第7自然段及課文插圖。
(肯定學生前面對三幅畫作出的分析)
——自讀課文第4、5、6三個自然段,邊讀邊想,然后在組內(nèi)交流。
——學生分別從文中找出三個徒弟的畫法和想法。
——各抒己見。(肯定有同學和畫師說的一樣)
——齊讀這段話。
讓學生學會從文本中挖掘內(nèi)涵。
欣賞國畫,感悟獨特的思維方式。
出示齊白石的衣服國畫《蛙聲十里出山泉》。
——說說齊白石的獨特思維方式:畫面上沒有一只青蛙,可是著清脆的蛙鳴聲早已在欣賞著的耳朵邊響起。多么有創(chuàng)意呀!
體會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
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作業(yè);
預(yù)習《口語交際三》。
——了解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用細筆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