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二、旱災渲染,感受生命之源
本課時教學中,第一自然段是體現了旱災過后水的重要性,全文除了第一自然段以外另外三段都是以描寫小姑娘的行為與水罐的變化為主,但是若沒有第一自然段的災情渲染,學生也就不能感受小姑娘找水的艱辛了。
因此,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結合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的旱災情況,利用圖片欣賞的方式渲染氣氛,并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同時出示“水像( )一樣珍貴”的說話訓練,使學生體會水在當時是多么重要。
在感悟文本時,很多學生從“干涸”、“干枯”、“焦渴”等詞語體會水的重要性,而對于像“所有的”、“許多”等關鍵性的詞語沒有進入深入理解與感受,因此,學生的感悟也就較為單薄,比較遺憾。
三、水罐變化,感受奇跡
童話故事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中的小姑娘因為有著一顆無私的愛心,感動了天地,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在處理教材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找出描寫水罐變化的句子,然后再去探究水罐神奇變化的原因,并重點解讀水罐的第一次變化。
應該說,學過了第一自然段,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水在當時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也就理解了下文中“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的原因,并重點抓住“哪兒”一詞進行拓展“小姑娘會去哪些地方找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從而體會“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的含義。
學到這里,學生們已經被小姑娘的“孝心”、“善良”、“懂事”等感動了,而此時此刻水罐里滿滿的水正是上天對她的回報,有學生還體會到了小姑娘見到水那一刻驚訝的心情,飽含深情的朗讀,引出水罐第一次變化的原因——愛,正是這份對母親濃濃的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另外,進行課外拓展時,讓學生去感受“哪兒也找不到水”的情形時,可以利用說的內容指導感情朗讀,體會小姑娘在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卻依然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更加體現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但是匆忙之中忽視了如此精彩的資源,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