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教學雜談
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有老師發出感嘆:“教了幾十年學,越教越不會教了。”曾經教師居高臨下,學生正襟危坐,遇到有老師聽課,教室里更是靜得出奇,評課人一定會說:“這班紀律不錯。”規矩是有了,但學習積極性卻沒了。你別說,成績卻沒落下一點。現在倒好,學生和老師“打”成一片,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卻沒見成績提高,怪了!其實,如果我們把時間向后拉十年,二十年,就會發現曾經的教育教出的學生高分低能,后者是又紅又專。我們培養出的應該是能夠主動學習的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機器,只有在課堂上建立了平等和諧的關系,才可培育出創新型的學生。
一位老師在《西門豹》一課中,有如下設計:“這些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老師抓住“磕頭求饒”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以實現對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于是,老師請幾位同學即興表演“官紳求饒”一出戲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該死啊,給河伯取媳婦純屬瞎編,是我不對,饒命啊,大人,你就行行好吧……”隨后,老師會趁勢引導扮演百姓的學生:“這位大爺,您老有何話要說?”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說:“啊呀,你們這群狗官,我的孩子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創設生活情境的主人,他們在戲里戲外以深刻地領悟到了西門豹的機智。在這種情境里,教師不必做人物分析,學生已經輕松理解了課文了。學生不僅學懂了課文,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如果把知識與生活剝離了,讓"知識"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那就把知識教鈍了,也教玄了,更教死了。科學本身是赤裸裸的,但學習科學,應用科學,主體是人,應該用情感,生活去點綴。式方法都是要為目的服務,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安徽省銅陵市金口嶺小學 馮志彥】
〖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演一演,體驗生活〗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體現“全面”與“綜合”是新時期語文教育的一個新理念。語文綜合素質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實踐證明,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確是一條可行之路。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教學時借助于情境的創設,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如《西門豹》一課中有這么一個片斷:“這些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教學中抓住“磕頭求饒”創設一個生活情境,以實現對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課堂中請幾位同學以表演的方式補出官紳求饒悔過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該死啊,給河伯娶媳婦這事都是小的瞎編的,小的是在謀財害命啊……”隨后教師趁勢引導其余扮演百姓的學生:“這位老大爺,您有什么話說?”已經入境的學生很自然地學著老大爺的腔調說:“啊呀,我真糊涂啊,居然會信了這群狗官!”“我的孩子死得冤啊!今天總算報了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