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朗讀來實現感受——《平分生命》教學案例
師:貝貝為了讓妹妹的病早點好起來,他最終決定為妹妹輸血。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呢?
(學生自由練讀)
討論:你覺得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生1:我覺得應該讀出勇敢的語氣。因為貝貝認為自己輸血給妹妹后,妹妹的病就可以好起來,即使自己因為抽血而失去生命,他也覺得值得,所以貝貝抽血的時候一點也不害怕了。(該生朗讀)
生2:我覺得要讀出害怕的語氣。雖然貝貝為妹妹輸血,但他認為抽血是會失去生命的,貝貝心里還是有一點害怕的。(該生朗讀)
師:其他小朋友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學生各抒己見)
師:剛才小朋友們分別是站在貝貝為妹妹和自己的角度上來理解的,所以你們的想法都是正確的,F在大家就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學生朗讀。
師:你們覺得她讀出了什么語氣?
生3:我覺得她在讀“靜靜地、微笑”時,讀得比較重,可以看出這時貝貝很勇敢。
生4:我覺得她在讀“一動不動”時,也讀得較重,可以看出這時貝貝很勇敢。
該生再次朗讀,全班仿讀。
師:后面幾句話誰來讀?
(教師請了三個學生朗讀)
師:評一評,誰讀得好?
生5:我覺得聞權讀得好,她讀到“停止了微笑”時,語調比較緩慢,讀出了貝貝害怕的語氣。
生6:我也覺得聞權讀得好,她讀到“聲音顫抖”時,語調較慢,讀出了貝貝害怕的語氣。
我認為從“仍然”這個詞,還能看出貝貝對妹妹的無限疼愛之情。
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該生再次朗讀,全班仿讀)
【評析】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這教學片斷中,教師能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師往往會根據教參,給予學生一個統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學片斷中,教師努力創設了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學生在朗讀中,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對貝貝為了妹妹的健康勇于付出生命的精神給予肯定,對這種行為表示贊賞,因此才會體驗到貝貝抽血時的勇敢;而從另一角度,學生們也體驗到了貝貝對生命的珍惜,才感悟到以為抽血后會失去生命的疑慮和恐懼。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