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第二課時聽課記錄)
[指名讀,讀得不夠好,師:掌聲代表什么?生齊:鼓勵。對生:你發現了什么?……連批評都經過藝術化處理]
①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
②看到這一大片的槐花,你想說什么? (pp)
生:槐花真美呀!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學生說得多好,可見教師平時的教學藝術之精湛]
[本自然中教學課件的美與文本文字的美相得益彰,有利于學生深入感悟語言文字,讓沒見過槐花的孩子感受花的美麗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③能通過朗讀把你這種贊美之情表達出來嗎? 指名讀。
④讓我們都到槐鄉去,一起動情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吧。
(3)“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這個句子讓你體會到什么?(板書:美。)
①還有誰也喜歡這個句子的?一起站起來讀出你們對它的喜愛吧!
[班上有一位扎維吾爾族姑娘小辮兒的女生,也被老師開發成為課堂教學資源理解“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令人拍案叫絕。如果請她站起來讓大家看仔細,和圖比一比就精妙了]
②說說看,為什么你們都喜歡讀這個句子?
③不同的比喻寫出了槐花不同形態的美,(pp)有的是“抱在一起”的,作者想到了……;有的是“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的,作者想到了……無論是遠看,還是近看,槐花都是那樣的美。誰再來讀這個句子,讀得更美些?(指名讀)
[如果此處滲透觀察、寫作方法的指導會更完美]
④這么美的文字這么美的槐花,讓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吧。一起來背:——
(4)一生說到第2自然段的句子。
(5)“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
師:看看誰的耳朵更靈……
①這兩句話很有特點,老師把它們這么一排列,就像是——一首小詩。(pp)
[詩一樣的語言,詩意的處理]
“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語言,猜猜看,它們在說什么呢?
②“啪啪啪”是什么聲音?孩子們為什么跑來?(板書:采)采花做什么?
③師:美麗芬芳的槐花引來了勤勞的小蜜蜂和能干的孩子們,他們辛勤的勞動換來了甜美的生活,讓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一起讀一讀這詩一般的語言吧!齊讀
5、師:有沒有誰特別厲害,能把整個自然段的內容全背下來的?想背的人站起來,會的同學大聲展示一下自己,不會的同學,小聲一點,我給你們配上音樂好嗎?
[三次背誦,取這次就可以了,時間用要分秒必爭]
6、聽了你們的背誦,老師仿佛也沉醉在這一片香海中了。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說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了嗎? 指名交流(好中差各一人)。
[[師:還有誰沒有被叫到回答問題的?好中差各一人。關注個性差異,面向全體的課改理念落實很到位]
7、小結:是呀,漫山遍野,槐花盛開,千姿百態,百里飄香,這怎么能不是一個飄香的季節呢?!(板書:景美)
三、再現品讀第二三段。
1、那么,為什么又說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呢? 讓我們再次走進槐鄉,走進槐鄉的生活,像槐鄉的孩子那樣盡情地享受五月的槐花帶給我們生活的甜美和樂趣吧。請同學們默讀第2、3自然段,讀完再翻回124頁看看這幅插圖(pp),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讀第2、3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