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第二課時聽課記錄)
只要你到槐鄉來,請你吃頓槐花飯, 小姑娘呀更俊俏,小小子呀有口福
來呀來呀來呀,來呀來呀來呀
[這是資源整合,拓展延伸亮點,難怪老師舍不得“舍”,如果時間來不及,老師可以當成作業布置學生去思考,放在第三課時處理。]
四、布置作業: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槐鄉,喜愛槐鄉,大連、臨邑等地每年都舉辦槐花節,你們看,這是槐花節的一些場景(pp),學完了這篇課文,你們愿意為槐花節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嗎?說說看,你想做什么? (指名交流)
[槐花節的一些場景課件是本課畫龍點睛又精彩的一筆]
老師希望你們說到做到,祝愿你們心想事成!今天的第一個作業就是:
1、創意設計槐花節。
2、練習背誦課文。
3、摘抄文中你最喜歡的三個句子。
板書: 槐鄉五月 飄香的季節 多 白 美 香 (景美)
孩子的季節 采 吃 送 扮 (人樂)
愛爾蘭著名作家肖伯納說:“我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倆的前方。”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雅斯貝爾斯還說:“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比f分感謝柔指輕敲提供的學習、交流平臺!!
教學反思:
一點成功: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因此,“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美意境,讓學生在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行自我建構。這是這節課我感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一點嘗試:
本文句式對稱,節奏鮮明,語句優美,意境無窮,全文閃爍著音樂的韻律和節奏。本課教學設計嘗試著探尋語文文本的音樂物質及在語文實踐中實現文本音樂性的回歸。而文本的這種音樂性將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靈氣與意韻。鑒于教材特點,讓音樂與語文結緣,追求語文與音樂學科的融合,借音樂記憶教材的內容,借音樂凸顯教材的美。在輕快柔和的旋律中,孩子們通過歌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一點困惑:
本課教學內容太多,有點貪多求全嚼不爛,有位老師說這么優美的課文教學4、5課時都有可能,如果細細挖掘,如果適度延伸,如果再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確實如此。所以,我力圖在一節課內完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就勢必要忍痛割愛,最終這樣的取舍也不知道對不對,課上完了心中仍有困惑,希望各位專家老師們給予指教。
一點遺憾:
改編歌詞這個環節原來是設計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的,其意義不僅僅是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一種創造潛能的開發。我想唱著由他們自己改編的歌,他們該多么自豪啊?上в捎跁r間不夠,我只好越俎代皰了。這是我感到遺憾的一個地方。 一點不足:
教學進行到填空練習的時候,指名填空“五月是 ( )的季節!蔽翌A設的答案是“五月是槐花盛開的季節”,學生的回答是“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碑敃r我請同學們評價誰的答案正確,孩子們都說是那位同學正確,我的評價是兩者都可以,課后靜下來想想,其實那位同學的答案的確比我預設的答案好,因為整個片斷是圍繞“槐鄉的孩子”來寫,用“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更能提示中心。我當時沒有隨機應變,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白白浪費了一個很好的生成資源。另外,此處將填空處留白,讓孩子發揮更多的不同見解,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