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花瓣飄香 文本解讀
紫雨版(2009新創)
《花瓣飄香》是一篇如月季般散發著淡淡香氣的課文。課題就將你帶入一種詩的境界。當然如大多的散文一樣,內容不是寫花瓣的,而是寫一位如朝露下的花兒一樣的小姑娘,花香自然也不僅飄自那紅艷艷的月季,更來自那純潔如花的心靈,香飄何處?香飄作者的門前,香飄女孩的心靈,香飄小女孩的家,香飄女孩母親的床前,香飄作者的心靈,香飄作者母親的陽臺,香飄我們的課本,香飄每個觸及這篇文字的讀者的心扉。那一個為了讓生病的媽媽感受“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的花瓣而摘花瓣的小女孩,將一份緣自天性的純情隨著這花瓣淡淡而久遠地飄散在這繽紛的人世間。
作者贊嘆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文章自然也就圍繞“懂事”而展開。何謂懂事?孩子們可能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詞語,相信他們是能體會到其中的含意,但并不一定能說得清楚的那種理解。而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必須對“懂事”一詞有一個比較透徹的解釋,學生才能透過這個詞來感受作者的表達!冬F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懂事:對人情事理很明白。這樣的解釋如果直接讓學生去理解,只有將學生原本還算明白的一點感覺全整沒了。我覺得用“就是知道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該做合適的事情說合適的話”比較好理解。而且這樣的解釋也正可以切合作者創作的一個意圖。
作者為什么認為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如果表達出孩子的“懂事”?正是抓住了“做得合適”“說得合適”來表現的。
女孩是這樣做的:
媽媽生病了,她想著用“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的花瓣來逗媽媽高興。
去摘花時,因為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而“從花叢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更有摘的過程中那一連串的動作:俯、摘、捧、穿、跑。其中所凸現的心思。
摘花瓣被花主人(作者)發現后,“不知所措”“惶恐”但沒有逃跑。
面對作者的問,她娓娓道來的解釋,她的“不好意思”“眼眶里閃動著淚花”,都體現了女孩的明事理。
女孩又是怎樣說的呢?那惶恐卻不亂的解釋,既讓作者了解了摘花的原因,更將對母親那份至真的愛傳遞出來,以至感染了作者。
文章要表達的內容是比較簡單的,而我們的語文教學關鍵還在于應該把視線放在如何表達上!岸隆笔亲髡邔ε⑿袨楹驼Z言的真切感受之后的結論,而這看似自然的描述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第一人稱使得閱讀原本就有了一種親和,加上其描寫如一個攝像鏡頭的推進:門前、花叢、女孩、女孩的母親父親、作者、作者的母親、那兩盆承載著許多的月季……使讀者一如作者的視線漸漸走近那可愛的女孩,追尋她的行為,聆聽她的解說,感受她的真情,那來自心靈本處的親情之愛被其點燃,自然地如花香般在心間彌漫開來。
高子陽版:讓頑童懂得細膩——《花瓣飄香》教學思考
我的身邊沒有《花瓣飄香》的參考書,這篇課文的下面也沒有注明這篇文章是誰所寫,但反復閱讀,讓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說文中的“我”是個男性的決定,也許我的判斷是個錯誤,但我很想用這種錯誤來教,因為這樣能夠把讓頑童變得細膩,特別是讓班級中那些調皮的孩子變得細膩。李大釗曾經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即讓自己的女兒有點野性,并且還專門撰寫文章讓男孩子有點柔性,因為這樣男孩子、女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創造力。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創造力的,雖然這個小女孩沒有表現出野性,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卻展現給我們的應該是這個小女孩的創造力,因為她的做法影響了“我”,改變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