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花瓣飄香 文本解讀
這篇文章可以說分為三個非常明顯的層次(這不是引導學生分段或者分層):一是“我”的發現;二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三是“我”的感悟。當然核心層次就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
“我”與“小女孩”的對話,對于女學生來說,她們讀讀就會受到感動,而對于那些男孩子,還有一些調皮的女孩子來說,這種感動可能會有,但很難保持。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應該讓男同學及班級特別調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對話,真正的對話,促使他們有著柔的世界。讀“為什么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著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是低聲中帶有著女孩子的創造性思考,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閃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個人想,老師如此藝術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花瓣飄香》太柔了,柔得讓剛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讓老師與學生一起感動。母語是什么?這一課的學習,其實就是那種人人都應該有的柔性感動。
《花瓣飄香》這一課如果排成課本劇會更有味道,建議大家一起把這篇文章改寫成劇本。
這個單元的三篇文章,應該說是個主題單元,是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心自己、關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微笑著承受一切》是一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準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著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著小動物,病痛中讀著書,病痛中盡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夢軒版
《花瓣飄香》什么香?——《花瓣飄香》文本解讀
《花瓣飄香》什么香?花瓣香,那摸上去相容不一樣的月季花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
《花瓣飄香》什么香?小女孩兒的孝心香。這“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為了生病的母親,她在清晨的時候來摘我家門前月季花的花瓣,因為,“媽媽會高興的。”因為“媽媽會高興的”,她要來摘花瓣,你可以想到在做這之前她曾經歷了多久的思想斗爭?她牢牢記住了爸爸的話,不想惹媽媽生氣,所以“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花瓣飄香》什么香?小女孩愛花的心香。紅月季象征著純潔真摯的愛,月季或許是媽媽的最愛,也是小女孩的最愛,給媽媽一瓣月及是對媽媽最真摯的祝福。小女孩也是真正的愛花之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小心地摘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將它獻給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