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一課課本研讀
這篇課文文筆優(yōu)美,以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即: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來描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同時我認為也表達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和熱愛之情。
此文結(jié)構(gòu)明朗,詳寫了石榴的花和果(就這兩者而言,果更為突出。)故在教學中重點應把握這兩點展開。
第二自然段寫了枝條、嫩葉和石榴花,重點寫出了花。分別寫了花的色:“火紅”;花的多:“越開越密”、“越開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寫出了石榴的活潑、美麗,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石榴的美。從學生角度看,此節(jié)“抽出”一詞學生可能提出疑問,或不易理解,教師要做好準備:讓學生比較句子來揣測其用詞的妙處。舉例如下:
春天來了,石榴樹長出了新的枝條。
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
讓學生在不斷的品思中領悟其用詞的準確生動。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解學生不能深入理解。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實——石榴。主要寫了它的兩個方面:
一、課文的第三節(jié),寫石榴的成熟過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長過程是:結(jié)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隨著生長過程而變化):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對熟透了的石榴描寫特生動: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此段寫出了石榴成熟的歡喜,同時也是作者及農(nóng)民伯伯內(nèi)心的喜悅!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 課文第四節(jié),寫石榴子粒的形態(tài)和它滋味。此段學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詞“瑪瑙”學生沒有感性認識,我們可以找相關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段另有一重要訓練項目——讓學生仿寫。我自己認為,可以選擇桔子(我之所以選擇是因為桔子吃的過程與石榴的步驟有點相近。當然也可以用其它水果來寫,但考慮到本班的學生實際,還是簡單一些好操作些,過難了反而達不到訓練目的。)為主要寫作對象,讓學生在課上親自照著課文的步驟試一試,這樣學生當場親自投入其中,寫起來也不會空穴來風。
總體教學思路:
本課重點寫了石榴的花和果,組織教學時,抓住這兩點展。
顏色 成熟的過程及外形
形狀 石榴子粒的形態(tài)及它的滋味
課外設想:
本文有點像我們小時候?qū)W過的《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我感覺也是寫植物的范文,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故有打算課后指導學生寫《故鄉(xiāng)的銀杏樹》。
地點、特產(chǎn) 我的家鄉(xiāng)在棗莊,這里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 略寫 抽枝長葉 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略寫 開花 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在吹呢。 次詳 結(jié)果 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jié)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詳寫果實的成長過程和姿態(tài)。 品嘗 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次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