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課文是怎樣介紹銅羅灣的熱鬧的呢?(指名讀)
4、聽了他的朗讀,你覺得摩天大廈、商品、街道怎么樣?
出示填空:
()的摩天大樓
()的商品
()的街道
5、書上用的是什么詞?(出示句子,生填空:摩天大廈___________,商店里的各種商品___________,寬闊的街道上___________。)
6、你知道這三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嗎?不要急,先讓我們看幾張圖片。
① (出示圖一:摩天大廈)(學生肯定會哇)你們為什么會哇?(房子高,房子多)你想到了書中的哪個成語啊?(“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
② (出示圖二:各種各樣的商品) (學生又哇了一下)同學們,你們又哇什么啊? (銅羅灣的商品真多啊!) 你想到了書上的哪個成語?(“琳瑯滿目”:商品非常的多,使我們看得——眼花繚亂。)
③ (出示圖三:擁擠的街道) (學生又哇了一下)同學們,你們又哇什么啊? (這里的人真多呀!)你們有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象啊? (星期天南大街的人很多。)你想到了書上的哪個成語?(“人流如潮”:人多得像潮水一樣。)
7、銅羅灣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店里的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你們說能不熱鬧嗎?所以說——“銅羅灣是全港三大鬧市口之一。”那你能讀出這樣熱鬧、繁華的景象嗎?(指名讀)
8、你讀得真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呀!我們班個個都是朗讀高手,站起來一起來吧!(齊讀)
9、你們能看著這四個詞語(鬧市口、鱗次櫛比、琳瑯滿目、人流如潮),把這一自然段背出來嗎?(指名背,齊背)
【引導學生運用書上的詞語填空,這是最直接最基本的運用能力。為了理解“鱗次櫛比、琳瑯滿目、人流如潮”三個詞語,我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大面積填空,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運用詞語的空間,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吸收、同化新詞語,建立新舊知識統一的新的認知結構,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四)學習“美麗的夜景”一段。
1、過渡:銅羅灣真是熱鬧啊,真的想一直在那里玩!但是歡樂的時光總是不嫌長,天很快就黑了。到香港一定要去欣賞一下香港美麗的夜景,不然就太遺憾了。板書:美麗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