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2)你讀這個句子有什么感受?(很高興)哪些詞語讓你感到高興?(熱鬧、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3)“扶老攜幼”什么意思?(扶著老人,帶著小孩。)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去逛街的時候嗎?(走到一個學生身邊):你們全家人扶老攜幼逛街時,你的心情怎樣?(我感到特別高興)對,這就是這句話中的詞語——(生接:興高采烈)
(4)你們能讀出這種高興,讀出重陽佳節大街上的熱鬧嗎?請試一試。(自由練讀,指名讀。)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6)引導回讀。
●理解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重陽佳節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的他獨在異鄉,只能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他過去,他是怎樣和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
(生讀句子: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2)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句話?(高興)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3)同學們,我們現在就是大詩人王維和他的兄弟了,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高高興興地做做動作,好嗎?(師讀句子,學生做動作。)
(4)高興嗎?誰再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你的高興?(生讀,齊讀。)
(5)回憶著與兄弟們共度重陽的畫面,此時的王維還想到了什么?課文哪些句子告訴我們?
(生讀句子: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6)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7)課文中說“他們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想一想,他們還不能一起干什么了?(不能一塊頭插茱萸,不能手挽著手……飲酒作詩)此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憂愁、難過、低落、無奈、悲傷)。課文用一個省略號,表達了他這種復雜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8)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學生讀: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這真是——(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是啊,你們體會得真好。想讀這句話嗎?指兩名學生讀。
四、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別人全家團聚,而自己卻獨在異鄉,所以他——“每逢佳節倍思親”;兄弟們便插茱萸,而獨少他一人,所以他——“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到這里,他思緒萬千,提起筆來,一揮而就,留下了這千古絕唱。(師配樂范讀。)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我們同桌倆相互讀讀。(同桌讀、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