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第二課時說課稿
學生思考完這個問題之后我又引導學生交流品讀。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四方面去體會軍神:一在這么重的傷勢之下劉伯承卻表現得很從容鎮定。二、在手術過程中一聲不吭 三、手術時不用麻醉劑 四、數清了動手術的刀數——七十二刀 ,這幾方面的內容不是老師提出,而是學生讀后的有感而發,教師相機引導朗讀品味。體現了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了兩次愣住了(第一次是:他
第二次是:沃克再一次愣住了
抓這兩愣就是抓住了劉伯承與一般人,一般的軍人的異同之舉,一位偉大的軍人形象凸現在我們的眼前。
并且結合沃克醫生的神態、變化來理解,邊體會,邊朗讀課文,《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索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從沃克醫生和劉伯承的一顰一笑中感受到了劉伯承偉大的人格魅力。
重點引讀這一段話:(病人一聲不吭)并出示了書上的一幅插圖,讓學生在觀察時思考這樣的問題:1你看到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在看想的過程中,學生重點體會劉伯承用手緊緊抓住床單這一細節,這一“抓”抓住了學生的心,這一“抓”體現出了劉伯承堅強的意志品質,通過這一“抓”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作者的情感,偉人的情感,學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更讓偉人的情感滌蕩著孩子的心靈,是一次對課文內容的再度整合。觀察后又引導學生朗讀品味。《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索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隨后我又讓學生閉上眼睛數一數,想一想,七十二刀的情景(一、二 )要讓學生從沃克醫生和劉伯承的一顰一笑中感受到了劉伯承偉大的人格魅力。整個教學過程我都引導學生抓住沃克神態、情緒的變化這條線,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因為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牾軍神的整個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句話“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這樣回環反復,一唱三嘆象一顆珍珠穿起了散落的文本內容,瑣碎的對話,層層深入,文本一起走進人物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高大的軍神形象。由感而讀,這真是所謂的情動于衷而發與外,因為情感和語言是同構的,沒有情感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語言的情感是我們語文教育的過失,讓情感和語言同構共生,撥動學生精神之弦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語感之弦的共振,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三)贊軍神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發現自己,聯想自己,檢查自己,升華自己,超越自己“閱讀是一種對話,也是一種個性的表達。為了讓學生和老師把體會到的情感一吐而快,我設計了“贊軍神”這個教學環節,在此我先朗誦了一首詩:赫赫壯舉顯軍神,氣撒當年刮骨人。七十二刀何所懼,唯有鋼筋鐵骨身。我要讓老師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的情感,學生,老師、文本,彰現了激情與本色。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也為后面學生自己贊嘆軍神做了鋪墊。學生在贊的過程中,也會反思自己,實現了自我成長的過程,做到了以語文為載體,發展學生,這樣的對話是對他們人格的構建、情感的升華都是有幫助的,再一次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