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教學案例
生:課文中描寫三個小動物的動作和地方都不一樣。小青蛙是“蹦”到“大荷葉”上,小蟋蟀“爬”到“草稈”上,小蝴蝶是“落”在“花朵”上。
師: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我們能把這些詞換個位置嗎?
生:(把上面說到的詞交換位置,說后發出陣陣笑聲。)不能!
師:為什么?
生:“蹦”“爬”“落”三個詞寫出了三種小動物不同的動作,交換了會鬧笑話的。
生:小青蛙生活在水邊,他喜歡大荷葉;小蟋蟀喜歡草稈;小蝴蝶喜歡花朵。所以不能換。
生:作者用詞非常準確,換了就不準確了。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要創建和諧的對話場景。“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激活者”。“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一案例中,教師運用圖片和語言創設情境,自然地讓自己成了小露珠,學生們成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學生全身心沉浸在對話之中,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了個來回,實現了情感和內容的統一,感悟了語言文字的精妙。
語文教學要搭建感性體驗的舞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本教例中教師緊緊抓住了教材特色,挖掘了教材資源,先以“情境導讀”的方式引導學生贊美小露珠,再以“比一比,誰有一雙會發現的慧眼?”繼續引導學生深入地去讀課文,在讀中探究,發現課文的語言特色,進行語言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寫作能力。這種學習方式擯棄了以往多理性分析少感性體驗的偏向,注重學生學習的心理過程,強調熏陶感染,使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