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課堂實錄
我理解的詩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在文中的意思是“15歲那年,王維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師:那這里的“異鄉”自然就是--(長安)。
生:王維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離長安城很遙遠。
生:王維一個人在長安,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同學們,你們在文中找的意思都很準確,也能把這首讀流利了,但是,想要真正把這首詩讀好,還要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今天,咱們就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長安城,回到王維的身邊,去感受發生在這首詩背后的故事。請大家再一次用心品味文字,看看文中哪些句子觸動了你,請你劃下來,反復讀一讀,也可以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生自讀,感受。)
師:誰來說?
生:“15歲那年,王維就離開了家鄉,不覺已經兩年了。”
師:謝老師覺得你把“兩年”特別強調了,為什么?
生:因為我覺得兩年的時間特別長,王維已經離家很長時間了。
師:還有同學也想來讀這句嗎?
生:“15歲那年,王維就離開了家鄉,不覺已經兩年了。”
師:說說你的感受。
生:他15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他的年紀很小,一個在外地很不容易。
生:我們離開親人一兩天就會特備想念,晚上還會特別害怕,可是他一個人與親人分開兩年了,特別不容易。特別孤獨。
師:那你來把這種感受讀好。(生讀)
生:王維一個人在外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一個人做,哪怕他生病了,也要自己一個人面對。所以我覺得他很堅強。
師:你很佩服他!那你把他的堅強讀出來。(生讀)
師:是啊,王維一個人在長安求學,路途遙遠,學業繁重,與親人分離已兩年了。我們大家一齊來讀這一句。(生讀)
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觸深?
生:“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人們就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登高游玩。”從一大早,我覺得人們就非常期盼著節日的到來,人們可能高興的晚上都不睡不著覺呢。
生:我也覺得人們非常高興。大人們扶著老人,身邊跟著孩子,也許孩子還在一邊一蹦一跳的,吃著重陽糕,是多么高興啊。
師:哎呀,你的腦海中仿佛出現了這幅畫面一樣。這是學習文字非常好的方法。那你把這種高興的氣氛讀出來。(生讀)
師: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句。(生讀)
師:可是這一切在王維看來,感受如何呢?
生:王維特別的孤獨,看到別人與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樣子,心里就更想家了。
生:本來已經離家兩年,很想念家鄉和親人,現在又過節了,心里更覺得思念了。
師:這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是啊,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到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是多么高興啊。”有誰想說說這句?
生:王維對以前和兄弟們在一起玩耍的情景非常思念,現在,他也許恨不得立馬飛到兄弟們的身邊,與他們團聚才好呢。
師:那你把這種期待讀好。(生讀)
生:王維特別懷念當時的美好時光,他想,現在兄弟們一定在登高遠眺,少了自己,兄弟們一定在想念自己呢!
生:我從總要看出王維過去每年重陽都要和兄弟們團聚,他們很重視這個傳統節日。
師:那你來把這句讀好。
師:王維離家數百里,身在長安,心早已飛到家鄉去了。咱們一起來讀“可是現在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有誰想說說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