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學實錄
生:生長過程。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過程嗎?別著急,這次倪老師還要比一比,看看誰能說得最簡潔。給點提示,只要你說清,這是在什么季節,石榴怎么樣了,就可以了。同桌之間趕快討論討論,看看誰的速度最快。
(生討論)
師:誰來說說?請你上來好嗎?你一邊說呀,倪老師一邊配合你,把你的想法寫在黑板上。
生:先是春天,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條。
師:(指導書寫“抽”字)她剛剛說抽出了新的枝條,倪老師可以說得更簡潔,那就是抽枝。春天,僅僅是抽枝嗎?有補充嗎?
生:還長出了新的嫩綠的葉子。
師:看看老師黑板上這樣的規律,能說得更簡潔嗎?
生:長出了葉子。
生:長出了嫩葉。
生:長葉。
師:現在,你能連起來說說石榴生長的過程嗎?
生:石榴在春天抽枝、長葉,在夏天開花,秋天的時候果實成熟了。
點評:如何教給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這是小學第二學段語文老師需要探討并在教學中落實的問題。本環節教學,倪老師在這方面給我們做了引領。她就石榴的“生長過程”,引導學生先理清要點,“在什么季節,石榴怎么樣了”;再學會概括,提要出春天“抽枝”“長葉”,夏天“開花”,秋天“成熟”。既使學生把握了這段文本的“主要內容”,又使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精讀對話,體會表達
師:看來第二、第三小節的意思,你們已經讀懂了。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生長過程,作者卻把它寫得那么具體、那么生動,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這可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我們需要邊讀邊思考的時候,不妨選用默讀。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第三小節,勾畫出你覺得寫得特別生動、特別有趣的地方。拿出筆,開始吧!
(生默讀課文)
生:我覺得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籽兒。這寫得很好,因為這用了比喻句,寫了石榴咧開,熟透的石榴比作了像人一樣。
師:這位作者是把石榴當作了娃娃來寫,這種方法倪老師要更正一下,不叫比喻叫——
生:擬人。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位同學說到的這段話,剛才倪老師在下面看的時候,有不少同學也勾了這段話,這段話中還有哪兒有趣,挑一處,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我覺得“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這句話寫得非常有趣。
師:石榴娃娃多頑皮呀。老師聽出來了,你們覺得這段話有趣,都是因為作者把熟透了的石榴想象成了——
生:娃娃。
師:讓我們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對你們笑哪。(出示圖片)這是笑得——(生答:咧開嘴。)——師:這是——(生答:笑破肚皮。)
師:同樣都是笑,可為什么作者在寫的時候先寫咧開嘴,再寫笑破肚皮?老師想聽聽你們的想法。
生:因為想讓石榴笑破肚皮的話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時候,所以它必須先要經過剛成熟時候的咧開嘴,成熟時間長才會笑破肚皮。
師:老師覺得你一定是個特別理智的學生,能從植物生長的過程來分析。有沒有同學是從笑上來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