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鳥》教后感
《一只小鳥》教后感
在《一只小鳥》的教學中,為了鞏固學生的生字學習,我設計了一個“摘蘑菇”的游戲。我自己制作了幾個漂亮的蘑菇,在其背后貼上生字,只要讀出背后的生字就能把蘑菇帶回家。游戲一開始學生就表現出了極高的參與欲。但生字只有8個,我也只做了8個蘑菇,自然不可能全班都得到蘑菇,所以在他們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聽到了學生中有嘆息聲,不僅因為沒有得到蘑菇,還因為老師一堂課才叫了她兩次,使她覺得老師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以前的課堂上也曾出現過,只是由于我當時只把他當成個別現象而忽視了,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后果。學習本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特別是對于低中年級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對學習更是有很高的熱情。如果對學習嘆息了,這對他們的打擊將會有多大呀!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是經不起一次兩次的打擊的,常此以往他們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的;蛟S在課堂上不會再看到那么多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更聽不到課堂上大膽的質疑,那是多么可怕、多么令人遺憾事情呀!
因此我認為在平時的課堂上要針對學生出現的種種細節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或許在上次那個學生的情況出現后,我就讓孩子們以討論的形式各抒己見,相互來說服對方,那么今天課堂上的那一幕就不會產生了,他們應該會很高興。孩子的表達方式是很直接的,他們不懂得像成人一樣掩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內心最直接的表現,是不能忽視的。
教育是一種細致的工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經歷許多的轉變,而這些轉變不一定表現在重大的事情上,有很多都在細節中體現,所以要關注學生的細微反映,及時引導。
有人說教育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如果將工作做到細微處這種遺憾恐怕就不存在了。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一只小鳥》教后隨想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一只小鳥》是冰心的作品,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畫面感強,感情真摯。通過描述,讓學生體會“親情”的偉大,“愛”的美好,從而懂得應該怎樣保護鳥類。
教學片段一(略):當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抓重點詞句,看圖想象,換位思考”等閱讀方法,體會出這是一只快樂的小鳥時,教室里五十多位學生,就像五十幾只快樂的小鳥,嘰嘰喳喳唱個不停。
教學片段二:
師:假如這樣快樂的生活能一直過下去,多好呀!可是,這一天,小鳥又想和從前一樣,探出頭來唱歌,發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
(出示句子):
“看,它又出來了,它正要發聲,忽然“啪”的一聲,一個子彈從下面射來,它一翻身從樹上跌下去!
“斜刺里兩只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它,銜上巢去。它的血從樹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來!
(這時,教室里安靜極了,可以看出學生的神情變得緊張、嚴肅。)
師:也許你們不相信動物身上也會有著這么強烈的感情,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組真實的照片,一個真實的關于愛的故事——
(經過之前的品味,感悟,學生的情感已經醞釀到一定程度,此時,通過課件一組真實感人的關于鳥兒之間的“愛”的照片,配上情真意切的解說——當親人小燕子受傷時,這只燕子用盡全身力氣,一遍又一遍地呼喚,多么希望親人能醒來。這里包含的是多么強烈的愛呀。此時, “愛”的體驗在學生當中深深刻下烙印,有幾個孩子,在悄悄地抹著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