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發展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3.將閱讀和欣賞結合起來,了解課文描寫畫面上的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1.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及內容。
2.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
一質疑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在課上和大家一起欣賞一幅了不起的古畫,誰愿意把課題讀一讀
(指名讀課題)
2.你知道名揚中外是什么意思嗎?(學生自己理解回答)說的真好,就是名字讓中外人都知道,大家齊讀課題
3.那么課文到底向我們展示一幅怎樣了不起的繪畫作品呢,請大家打開書,翻到77頁,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概括大意
1.聽老師說下要求:請同學們認真反復讀幾遍,看你從課文中了解到了什么?等會我們大家做下交流,好嗎?
2.學生匯報:
師:看來大家已經有所收獲了,那么把你讀書的收獲與大家交流一下,你知道了一點什么?
生匯報:(1)畫名
(2)作者
(3)長528米,高24.8米 汴梁
(4)有趣的情景(你是從哪知道有趣的?給大家讀一讀。)
(5)人多 行業(你愿意把這么多人干的行業給大家讀一讀嗎?)
(6)街市上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你愿意讀一讀嗎?)
(7)古都風貌 生活情景(貼出板書:歷史價值)齊讀最后一個小節
(師通過學生匯報相應貼出板書。)
3.小結:師指前三樣板書,你從哪找到這些內容的?(第一段)第一段文字雖然不多,但信息量卻很大,它向我們總體介紹了這幅畫。(貼出板書:總體介紹)讓我們一下子了解了這么多,拿起書本,讓我們齊讀第一段。
此后課文二三四段向我們具體的介紹了畫面的內容:行業、熱鬧的街市和橋北頭熱鬧的場景(貼出板書:具體介紹)
最后一段向我們介紹了這幅畫的歷史價值。
三學中做
1.同學們剛才通過讀課文了解到這么多知識。要想把讀到的內容長久的保存下來,可以摘錄里邊關鍵的語句做成資料卡永久的保存,這樣就可以?闯S昧恕,F在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資料卡。讓我們再讀課文,學習做資料卡,你也可和同桌商量一塊完成。
資料卡
畫名
年代作者
大小
畫面內容
歷史價值
3.利用資料卡交流收獲。
(1)前面部分(畫名——大小)找一名學生匯報。
(2)畫面內容誰愿意做下介紹?(培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
(3)歷史價值誰愿意交流一下?(古都風貌、歷史場景)
四賞讀
1.下面大家想不想欣賞一下這幅畫,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請大家一邊看一邊找,看能不能在這幅畫中找到剛才你讀到的內容。(學生一邊看一邊指)
2.想不想再看一遍?(出示畫面的一個片段)
要求:請同學們仔細看畫。讀讀課文二、三段,再讀讀課文看看畫,找一找從哪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呢?
(學生自由讀感受,師巡視)
3.學生匯報感受:(1)人多(2)熱鬧,店多(3)雖然人小,但畫的清楚細致
4.齊讀二、三段
老師和學生一起讀課文的二、三小節,把我們對畫的欣賞一起讀出來,感受這幅畫的精彩(最后齊讀課題,點明中心:一幅名揚中外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