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案)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教學重點
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
三、教學難點
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四、教學過程
1、師: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輕輕地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領略了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幅——(生接讀)名揚中外的畫。
2、師:你知道“名揚中外”是什么意思嗎?
3、生:就是非常有名,中國和外國都知道。
4、師:你們想了解這幅畫嗎?趕快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課本第77頁,認真讀課文,看看我們能從課文中了解哪些內容?一會兒交流一下。
5、師:把你讀書的收獲告訴大家吧。(學生一邊匯報:畫名、長高、北宋都城汴梁、歷史時間、有趣、人物眾多、各種行業,街上形態各異的人、畫畫本領高強、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場景歷史價值。)
6、師:這些都是同學們剛才讀書獲得的知識,要想讓我們讀到的知識長久保存,該怎么辦呢?
7、生: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料寫下來,制成資料卡,做一個知識的積累。
8、師:好主意,老師給你們每個人的抽屜里放了一張學習卡,請你再次讀讀課文,摘錄關鍵詞完成這張學習卡,請抓緊時間。(課件出示學習卡)
9、師:誰的寫好了?向大家展示一下?(分部分匯報)
(課件出示相關內容,點擊空白處出現相應的答案)
10、師:同學們通過讀課文了解到這幅圖畫那么多內容,真會學習。你們想好好地欣賞一下這幅名揚中外的畫嗎?(想)請同學們認真看,一邊看一邊找,在這幅畫里找到你剛才讀到的內容。(播放清明上河圖全圖配樂+朗誦:《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梁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人們從郊外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繪刻畫出了清明時節特定的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古橋和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橋上人群擁擠,橋下船只忙碌,畫面中展示了許多像橋北頭這樣精彩的生活細節;后段則描繪了汴梁市區熱鬧的街景,畫中人物不到一寸,但神態必現極為生動,你們看還有各種頗具宋代建筑特征的房屋橋梁城樓等。清明上河圖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能使我們領略八百年前的古都風貌,看到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是我國藝術長廊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稍停)
11、師:這幅圖可真長呀,欣賞了這幅古圖,你有什么感受呢?
12、生:我知道了原來清明上河圖分為三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不同的景象。
生:看到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自己也身臨其中,聽到了那街上嘈雜的叫賣聲。
13、師:你們想了解更多有關清明上河圖的資料嗎?(想)
這些是老師利用互聯網搜集的資料,請同學們認真看大屏幕,看過之后要說說你又了解到了哪些知識。
(播放課件:配樂+滾動字幕)
14、通過閱讀課外資料,你又了解到什么?
15、生:我知道了張擇端是宋徽宗的翰林院的畫師,擅長畫樓面、屋宇、林木、人物。
生:我知道了當時的汴梁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七個朝代都建都于此,所以它有七朝古都之稱。
生:《清明上河圖》是水墨淡設色長卷,采用散點透視的方法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