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
4、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云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流連忘返!
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5、深入理解誦讀:
在古代文人的筆下,秋天往往是肅殺蕭條冷清的,因為它預示著生命的終結。但本詩作者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沒有像一般的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嘆傷感。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的頌歌。
學生帶著感情誦讀背誦。
6、總結升華誦讀:
這是一首記游詩,也是一幅優美動人的秋景圖。詩的前二句概括描寫山行所見全景視線由低到高;后二句,用對比的方式寫近處的美好景致。這首詩情感獨特,詩人一洗寂寥冷落的悲秋情調,表現了詩人的英爽俊拔的豪情。本詩意境開闊,富有哲理,楓葉經霜色愈濃,顯出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亦是如此,磨難之后更顯人生壯美。
學生背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學習《楓橋夜泊》,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想像詩所描繪的畫面;
3、體會詩人濃濃的愁緒。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請學生背誦學過的描繪秋天的古詩,看誰記得多。
2、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關于秋天的古詩。揭題:楓橋夜泊。
3、簡介作者:張繼,唐朝詩人,湖北安陽人,早年沒做過什么官,就南下吳越,寫下了許多詩篇,《楓橋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學生自學課文。提出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詞,想想每句詩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蘇、城、寺、鐘;指名認讀。
(2)出示課文,指名朗讀,引導評議。
(3)通過自學,你知道了哪些字詞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楓橋:姑蘇城外的一座拱形橋;……)你是怎么弄懂這些意思的?
(4)小結:查閱工具書是學古詩的好方法。不過,僅僅靠查閱工具書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把字詞放在詩里去讀懂它。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理解課題。教師:楓橋在哪里?(教師板畫“楓橋”)“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師板畫“客船”)為什么說是“客船”呢?這個“夜”點明了什么?(貼卡片“泊”)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學習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教師相機板畫“月”“霜”“烏”,貼出卡片“霜”和“啼”)“霜滿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樣?(寒冷、孤獨)把這句詩的意思講一講。
4、朗讀訓練。
5、學習第二句:你還看見了什么?(教師板畫“江楓”“漁火”)江邊的楓樹怎么樣?茫茫的江面上點點的漁火給你什么感覺?(孤單、寂寞)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親人,他憂愁得怎么樣?(難以入眠)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6、朗讀訓練
7、學習第三、四句:你還看見了什么?(教師板畫“寒山寺”,貼“寺”“鐘”)寺里還傳來了什么?聽,鐘聲怎樣?(傳得很遠,傳到了客船上詩人的耳朵里)這就是第四句詩——夜半鐘聲到客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