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長城和運河》
作者:一葉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2我教《長城和運河》
(一葉)
這是我的一堂校內公開課。上完這課,我的感觸很深。
1、 對教學環節的反思:
在《長城與運河》第二教時的教學環節上,我是這樣安排的:1謎語激趣,導入新課。這一環節設計的本意是增加點學習的興趣,試上時感覺比較好,但在我班的教學中簡直顯得多此一舉:幾個學生都說不出“長龍”“銀河”指什么。課后細細一想,我班的學生性格比較內斂,有這么多的老師來聽課,已經夠他們緊張的了,再讓他們進行大膽猜測,他們自然不敢舉手了。我忽視了學生這一個性各異的主體,“開局”的不利自然難免了。2、朗讀感悟,進入詩境。本環節主要通過教師范讀、課件展示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課件出示了長城、運河的圖片,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并培養良好的語感。3、品味語言,遷移內化。本環節主要讓學生欣賞錄象,激發其情感,讓男女生配音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如果在第一課時多訓練一下學生的朗讀,我想本環節的效果會好一些;其次是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詩歌的仿寫練習。雖然學生說出了一些我國的古今奇跡,但范圍不廣。如果多為本課做一些鋪墊,讓學生在課余多搜集些資料,相信他們的詩作會更加異彩紛呈,對祖國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會更加強烈;4、趣味作業,拓展實踐:本環節提供了一份自助餐式的作業,旨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個性化綜合學習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學生的自主性作業我看了一遍,作詩、畫畫的比較多,搜集、設計的極個別。我想,如果我能做一個綜合性的網頁,提供給學生的學習空間會更大些,學生的收益也會更大吧。
2、 對一些教學情況的反思:
雖然新課程標準已學習了很久,新課程理念也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有所體現,但很慚愧地說一句:這堂課我最大的失敗就在新課程理念的把握、實踐上。這一課學生朗讀的效果很不理想,但我當時心中所想的是,我已進行朗讀指導了,再個別指導的話,浪費我的時間,下面的教學環節就會受影響,甚至完不成。我忽視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犯了以往公開課的一些通病,成了一個蹩腳的導演。也因為趕時間,由此也帶來了更多的失敗:比如教學點評的語言不疼不癢,含糊而過,帶來了我的語言枯燥、沒有激情。以后我會更多地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評價方式的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