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6
激發(fā)興趣 疏通文脈 讀通課文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提高朗讀水平與寫作水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第(二)課時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一、溫故課文,復述故事 二、小組合作,感情表演 三、理解文本,感受道理 四、總結收獲,布置練筆 1、默寫詞語:充饑、爭論不休、評理、可惜、兩全齊美、無影無蹤。 2、能用上剛剛我們默寫的詞語來講講這個故事嗎?老師希望你們說的時候能把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講清楚。1、指名上臺表演故事。 2、指名有感情表演故事。1、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說些什么? 2、文中同學又是怎么說的呢? 3、指名回答,相機提問: (1)“兄弟真笨”,“笨”在哪里? (2)“他們沒有抓住時機”指的是什么時機? (3)為什么說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 (4)與其這樣毫無意義地爭論下去,還不如怎樣做? (5)書中的省咯號是什么意思? 4、再讀同學們的話,品味品味,從中你領悟到了什么? 引導讀:盛老師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地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1)“贊許”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師為什么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1、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練筆。 (1)實際生活中,也有人和你爭論嗎?講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注意表達的語氣。 (2)作業(yè):認真練習朗讀課文,注意提示語,并仿寫一個片段。如:《課堂讓的一次爭論》《飯桌上的對話》。練習復述故事學習表演故事練習說話練習語言表達與仿寫能力
板書設計
17 爭論的故事 講 兄弟倆 爭論不休
盛老師 問 同學們 各抒己見
聽 贊許
反思重建
26、剪枝的學問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內容
分 析《剪枝的學問》這篇課文通過記敘“我”在桃園里看見王大伯忙著剪枝,感到疑惑不解,之后從王大伯口中了解到剪枝的目的,從中悟出“減少”是為了“增加”的哲理。由此可見生活處處皆學問,要學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學習。
整個文章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依循“生疑——釋疑——明理”的線索進行敘述,感悟自然真實,有水到渠成的功效。
重點難點1. 通過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理解課文內容。
2. 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哲理,并融會貫通領會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例中蘊涵哲理。
教學準備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 ( 2 )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