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教學設計)
二、總結課文
1、石頭書跟我們用的書一樣,有字,有畫,有知識,這是一本神奇的書。只是讀這本書需要許多特殊的知識和技術。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還有沒有什么疑問?
[生]石頭書在哪里呢?
[師]大家說,石頭書在哪里呢——?
[生齊]在——山——上。
[師]對,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還有什么問題嗎?(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的腦袋里可能還有各種各樣的許多問題,充滿著好奇,非要把問題弄清楚。課文上有一個詞,叫——?
[生齊]刨——根——問——底
板書:刨根問底
[師]問一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要一直問到把問題弄清楚。大家把這個詞一起讀一下。
[師] “刨”是什么偏旁?
[生]側刀旁。
2、對,刨就是挖掘。刨根問底是指遇到不懂或有趣。的問題一直追問到底,直到徹底弄明白為止。
這是科學探究精神的體現。
(這里設計的一段刨根問底的追問,讓學生理解了“刨根問底”的意思,依托對語言文字的閱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這真是這堂課確定的教學重點之一。)
3、今天我們學了《石頭書》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熱愛科學的興趣,引發了大家許許多多的問題,、怎么辦?可以同學之間相互探討,可以向各種各樣的人請教,也可以查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到網上去查閱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 希望大家繼續探究這本永遠讀不完的“石頭書”。
附:教師板書設計:
石頭書 好奇
有字
有畫
有用 刨根問底
(財富)
教學后記:
心理學認為,兒童與生俱來的嘗試的需要和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和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適當的方法。的確如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嘗試既需要勇氣,又可以激發學生樂于實踐、勇于實踐的熱情。在教學時,我一方面潛意識地引領學生讀書,提出了明確的讀書要求,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力求感知文本。
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參閱讀實踐,引導他們從讀中質疑,讀中釋疑。既為學生創造了閱讀實踐的環和空間,又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如此,師生共同讀、共同討論、共同進步,形成了真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我在組織學生研讀文本時,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有的只是送給孩子一聲肯定,帶給孩子一片掌聲,獻給孩子一張笑臉。讓所有的孩子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和知識。基于此,學生的思路寬了,思維活了,這樣想象翅膀也就插了起來,新鮮、奇妙的語言也就流淌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