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訓練中品味花美情濃《花瓣飄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的花瓣”填空,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上了新的臺階,情感得到了升華。】
2.讀第三自然段。師問: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她為什么不知所措,為什么惶恐?出示填空題:她拿著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著我,心里在想:“
。”
組織交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說話。①月季花不是自家的,怕別人責怪。②生怕別人不允許將花瓣帶回家。③別人要是將這件事告訴媽媽,那就壞了。(聯(lián)系第十自然段:爸爸在南沙當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如果媽媽知道了花瓣是“偷”的人家的,不但不高興,反而會生氣。那樣,小女孩心里一定會非常難過。)
3.讀第四、五自然段。師問:小女孩為什么不摘整朵花給媽媽呢?怎樣理解“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組織交流。①花兒太美了,應該由大家欣賞,自己每次都摘一朵,摘光了,別人就欣賞不到了。②每次摘一片,媽媽欣賞花兒的次數就會增多,媽媽高興的次數就多。
【語言文字訓練不能游離于文本之外,要與理解課文內容有機結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就是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在揣摩女孩心理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在表達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內心深處體驗小女孩的“懂事”。】
三、賞讀課文,領悟“懂事”內涵
1.師:課文說小女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懂事在什么地方?
2.組織交流。①摘花瓣給媽媽,讓媽媽高興,熱愛母親,很有孝敬心。②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心靈很美。
3.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我”被小女孩的“懂事”深深打動了,所以送她一盆月季花,也在母親的陽臺上放了一盆月季花。
4.點撥:熱愛母親要落實在具體的上,要體現(xiàn)在日常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5.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讀出小女孩當時的語氣,讀出小女孩美好的心靈。
【有了前面的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水到渠成。在學生理解了“懂事”的內涵后,再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就完成了“整體——部分——整體”的螺旋上升過程。在教學中,學生一定會用心地朗讀、動情地朗讀,在朗讀中學生進一步體驗到女孩的“懂事”,思想、情感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感染與熏陶。】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當前不少課堂教學過分地強調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將語文課上成了在分析基礎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弱化了語文課堂的“語文味”。本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努力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理解課文,進行思想、情感的熏陶與感染,從而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