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環境下教學設計方案 掩耳盜鈴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掩耳盜鈴、鈴鐺”。
2、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辛勤的勞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遇事動腦筋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尤其是幽默的語調。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教材內容:這則寓言,講一個人掩著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當場被人發覺。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這種人是極可笑的,諷刺做了不該做的事,自己欺騙自己的人。編選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啟發他們喜歡寓言,在理解課文內容中體會故事中的道理。
(二)重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三)難點:通過理解內容體會故事的寓意。
(四)疑點: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的響起來”,可他為什么還要去盜鈴,他是怎么想的?
(四)解決辦法:重點可結合課件演示和學生自己的勾畫討論來完成。難點可結合課件的演示以及對“討論題”的分析、比較來解決。
三、教材對象分析:本班學生勤奮好學,思維活躍,喜歡提問,在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探究。通過畫重點詞、句,觀察課件,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小組操作、討論、集體議答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由表達,小組間相互補充,以求最佳理解,以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以完成本課教學。
五、教學媒體設計:
綜合性課件:掩耳盜鈴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1、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釋題入手,誘發興趣。
a、課件演示《掩耳盜鈴》,然后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么?
b、寓言常識解答,課件演示“常識”c、理解詞語,課件演示“理解詞語”。
d、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說明題目《掩耳盜鈴》意思的句子。
(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2)讀通順課文,再想想課件,看看插圖,你有什么問題?
a、那個人為什么要“掩耳盜鈴”?
b、他怎么會想出這樣愚蠢的辦法?
(3)學習生字,課件演示:掩 盜 偷 碰,鼓勵學生發現讀準生字的讀音和記住字形的方法。與同學互相交流。
(4)說說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精讀課文,了解寓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3)出示“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a、學生反復讀,再觀察課件《掩耳盜鈴》。
b、想想、議議: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可他為什么還是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
c、指名匯報小組討論情況。
3、指導背誦。
(1)學生自己練讀,也可找好朋友練讀,互相取長補短。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要像平時講故事那樣,語調要輕松、幽默。
(3)指名學生按“偷鈴鐺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的順序來復述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