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人教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兩首古詩《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是抒發了詩人在秋天里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學習這兩首古詩,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表達的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華民族的優秀詩文,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深和獨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視。古詩中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宋代詩人——葉紹翁和唐代詩人——王維留給我們的兩首古詩:《夜書所見》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1、學生自讀古詩,讀通順、有感情。
2、交流自己讀后的想法。
(1)讀這首古詩你發現了什么?
(2)課文中增加了注釋,這注釋起什么作用?
(3)古詩講的是什么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3、教師指導理解詩意:
(1)古詩的意思: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2)詩前兩句寫了什么?后兩句寫了什么?
前兩句寫的是詩人當時在船上的情景,感到孤獨郁悶;后兩句寫詩人看到遠處的燈火,不禁想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生活,而感到故鄉的親切。
三、練習
1、把古詩與相同意思連接起來:
蕭蕭梧葉送寒聲 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江上秋風動客情 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知有兒童挑促織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夜深籬落一燈明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
2、練習默寫古詩。
3、收集幾首自己喜愛的古詩,背下來與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誰能背一背前一節課學的古詩《夜書所見》,并說說詩的意思。
2、誰收集了自己喜愛的古詩,念給大家聽聽。
二、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運用前面學習古詩的方法,先讀讀古詩,邊讀邊體會古詩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讀讀課文后的注釋,想想古詩的意思。
3、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想。
三、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聽聽學生怎樣誦讀古詩,指導學生正確誦讀。
2、理解古詩的意思:
注釋:
獨:單獨;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遙:遠。
我一個人客居異鄉,每次遇到重陽佳節就加倍思念家鄉的親人。這時候,我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弟兄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