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人教版)
3、詩人背景:
這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愉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四、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五、練習
1、熟記詩句意思連線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次遇到重陽佳節就加倍思念家鄉的親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一個人客居異鄉
遙知兄弟登高處 弟兄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個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
2、背誦古詩
3、收集自己喜愛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10、風箏(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編排意圖有以下幾點:1.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里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話題,為語文園地里的口語交際訓練“秋天里的快樂”作一些鋪墊;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我們”快樂和傷心的心情寫具體的。3.積累課文中生動的詞語。
二、【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難點是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風箏,對同學們來說不算陌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賈凹平寫的風箏(板書課題:風箏),在學習課文之前,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運用生字卡片,讓學生讀出讀音,然后再組詞。
(2)開火車,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出示詞語:
精心 憧憬 依然 蹤影 似乎 凌空飛起 大驚失色 千呼萬喚
垂頭喪氣 半沉半浮 翩翩飛舞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1.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文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