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給予樹
教學目標 1 能在閱讀中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 通過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通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3 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為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媽媽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的含義。
教學媒體 1、 教師搜集圣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圣誕節的圖片資料。
課前學生準備 2、 預習作業:
(4) 讀通課文,圈出新詞。
(5) 形近字比較:
予( ) 賣( ) 即( )
矛( ) 買( ) 既( )
(3)多音字組詞:
( ) ( ) ( ) ( )
卡 擔 興 難
( ) ( ) ( ) ( )
(4)布置學生了解圣誕節。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9、 板書:“給予”正音給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簡單說說對“給予”一詞的理解。(“給予”就是給。)
10、 補全板書:給予樹,了解其含義。
(1)讀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寫“給予樹”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小女孩寫的。”
(2)從上面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叫“給予樹”?
交流:給予樹是慈善機構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們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他人贊助的樹。
(3)簡介圣誕節。
交流: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相當于我們中國的春節。(播放西方圣誕節歡樂的情境) 在這歡樂的節日里,人們圍著圣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圣誕節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二 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圈畫描寫媽媽心情變化的詞語。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發生在圣誕節前夕。一位母親將發生在身邊的一個感人故事記錄了下來。在這件事中,媽媽的心情有什么變化?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圈出描寫媽媽心情變化的詞語。
出示:擔心、生氣、激動。
2、 針對板書啟發質疑。
三:品讀課文,體會媽媽心情變化的原因,感受金吉婭的誠摯愛心。
1、學習課文第1、2節,體會媽媽擔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