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給予樹》(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2人,其中女生14人,男生18人,班內大部分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但畢竟三年級孩子只有十歲左右,所以比較活潑好動,有時難免思想不集中,需要老師及時提醒。個別學生,由于家長忙于做生意,學習不夠認真,需要加強輔導。在教學本課時考慮到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他們一直在享受著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為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過反復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于他們心中的愛。所以設計了如下教學方法。
三、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寫的是在圣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在這樣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也發生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將自己幾乎全部的圣誕零用錢給了那個從未謀面的小女孩,幫她完成了自己的圣誕夙愿。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本文語言雖平實,但真實感人,需要用心去感悟朗讀。
四、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五、教學難點分析: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結合課文內容,合理想象。
六、教學課時:二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㈠、導入,創設美的情境
1.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為什么?(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過春節,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非常喜歡過節日,不過她們不是過春節,而是圣誕節。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想不想看看他們怎樣過圣誕節?(播放西方圣誕節歡樂的情境,教師和著音樂與畫面簡介圣誕節。)在這歡樂的節日里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寫成了一篇優美的文章,想不想讀這篇文章?(生齊喊“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給予樹)
2.質疑課題:
這個課題好特別啊。誰能把它讀好?指名生讀課題,正音給(ji),學生簡單地說說對“給予”一詞的理解。請同學們再用心地讀一讀這個課題,想一想,讀了這個課題以后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歸納為兩大問題:
⑴為什么以給予樹為課題?
⑵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對于這些問題讓我們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好嗎?
㈡、初讀,感知美的語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想一想你能解決剛才所提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