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通用14篇)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措施。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播放錄象揭題
1、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小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 播放錄象《揠苗助長》
3、
師:哪位小朋友已經知道這個故事的題目了?(若有學生說拔苗助長,老師提示揠苗助長是拔苗助長的另外一種說法,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是一樣的。)
4、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件出示課題:揠苗助長)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讀讀。剛才看了動畫片,你能結合故事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么叫“揠苗助長”嗎?
5、 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1、
師:《揠苗助長》是一則生動又有趣的故事。讀了以后,它會讓你在快樂中懂得道理。現在,請小朋友們翻開課本,先自己來讀一讀課文,在讀課文的時候,讀準字音,遇見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
師:大家都讀好了嗎,那老師就來檢查檢查大家讀得怎么樣了吧!(課件出示詞語:時候巴望禾苗好像焦急終于急忙喘氣總算白費揠苗助長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筋疲力盡)
(1) 自讀屏幕上的詞語(請小朋友們先自己來讀一讀屏幕上的這些詞語,把字音讀準確。)
(2) 指名讀(哪位小朋友能站起來大聲地讀一讀這些詞語?)并正音
(3) 齊讀詞語(大家讀得真好,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吧!)
三、圍繞“急”展開教學
1、
師:在這些詞語里,有一個詞語,老師是用紅色打出來的,這個詞語是什么?(一起讀焦急)請大家整整齊齊地再來讀一次這個詞語。
師:哪位小朋友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呢?
是呀,焦急的意思是著急,著急起來是什么感覺呀,是不是就好象一團火在心里燒呢?所以老師用紅色把焦急表示出來。請大家趕緊在文中找一找,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課件相機出示:巴望天天轉來轉去并理解巴望的意思:盼望,但是比盼望程度更深一些。)
從這些詞,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農夫真是太希望自己的禾苗能早點長大結谷子。那誰能讀好它?
2、師引:瞧,他多著急啊,在田邊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大。”那他最終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呢?請大家再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說一說。
指名答——出示第二段——齊讀。
自己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很累,從哪里看出?)
隨機理解“筋疲力盡”、“終于”。——誰愿意來讀讀?(慢些)
還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這位農夫對自己拔苗助長的辦法很滿意呢?
3、指名回答——出示第三段。
誰能讀好它,來演一演農夫?——(不行的話,教師范讀。)——男生齊讀。
4、師引:他的兒子聽了父親的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第二天他跑到田里一看,發現禾苗都——枯死了。他急忙跑回家,把還在沾沾自喜的父親拉到田邊。農夫一看,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后悔極了!他想:
(課件出示)學生自由說。
師小結:是呀,這個農夫太想讓他的禾苗快快長大,能早點收獲,結果卻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違反了禾苗生長的規律。他真是太“急于求成”了,結果卻是“徒勞無功”。(教師板書八個字)——齊讀。
5、師:這就是這則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吧。(配舒緩的音樂。)
你周圍有《揠苗助長》中的農夫這樣的人嗎?
6、指導學生學習“寓言”。
師:像我們今天學的“揠苗助長”這樣短小而生動的故事,故事中又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我們叫它——寓言。(板書:寓言
7、學習“則”:有兩個寓言故事,我們也叫它——寓言兩則。(板書:兩則)
8、師引:平時,你們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學生自由說。
指導書寫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在讀中悟出寓意
教學重難點:體悟寓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回顧課文內容
1、播放課文flash動畫,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教師小結完成板書(起因、經過、結果)(巴望、拔苗、枯死)
2、結合內容,理解成語。
根據“揠苗助長”字面意思理解課題,學生說說成語“揠苗助長”的意思,特別是先說說“揠”的意思。
3、精讀體悟,認識道理。
①過渡:但這只是成語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內涵,我們還得深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接下來,老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或輕讀,或默看,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去讀,去體會,說說(出示:讀了課文,我覺得這個農夫很……)
②交流匯報,朗讀體悟。
a、[很心急]出示第一自然段
★結合回答,扣信“巴望”,理解意思。巴望可以換成哪些詞?(盼望、希望、渴望)
★指導朗讀,你們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農夫焦急的心情呢?焦急可以換成(著急、十萬火急、心急如焚)
★指名讀,說說你仿佛看到了農夫怎樣?仿佛還聽到他在說什么?
★齊讀
★你能幫他想個辦法讓禾苗長得快些嗎?課件演示禾苗的生長過程(鋤草、施肥、捉蟲、澆水)
b、農夫想出了什么辦法?課件演示出示第二自然段
★能說說你的理由嗎?結合回答:
扣信“一棵一棵”(展示圖片),感受“棵數多”,體會辛苦。
扣信“一直”,感受“沒休息”,體會累。
扣信“筋疲力盡”,理解詞意,感受累,體會辛苦。
★指導朗讀:這次除了要讀好上面這些詞,還要邊讀邊想象農夫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讀出農夫的辛苦,筋疲力盡。先自由練讀,再分男女生讀。
c、課件演示農夫的表情,出示第三自然段
★誰先來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你從哪體會到農夫的開心?
★指導朗讀。
第一步:指導看圖
第二步:想象農夫說話時的動作、表情
第三步:指名賽讀
第四步:一起邊做動作邊讀
★扣信關鍵詞,體悟道理。
“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其實禾苗在不在長?怎樣長?(板書:生長規律)
可農夫恨不得禾苗每天能長多少?(板書:急于求成)
結果禾苗全枯死了,就是把……(板書:事情弄糟)
★把板書連起來說一段通順完整的話。
小故事學完了,大道理也不知不覺被你們悟出來了。
★小結提煉:農夫的可憐就在于他不懂得這個道理,結果是一切的辛勞化成了泡影,空歡喜了一場。真是“急于求成”,反而“事得其反”。
★(出示:假如你是農夫的鄰居,你會怎樣用這個道理來勸他?假如你是農夫的兒子,你知道父親犯了什么錯誤嗎?)讓學生任意挑選一個說說。
★揭示寓言:是啊,不僅僅是禾苗的生長規律不能違背,所有事物的發展規律都不能違背,這就是這由寓言要告訴我們的最深刻的道理。[出示寓意]指名讀,齊讀。
★現在,你對成語“揠苗助長”有更深刻的理解嗎?它讓你聯想到了哪些言簡意駭又意思相符的詞語?
(出示:急于求成,事與愿違、違背規律、欲速則不達)
★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揠苗助長”這樣愚蠢的事呢?
三、回歸整體,練習自述。
農夫后來后悔極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其他人聽,希望大家別學他那樣做傻事。
(學生練習:《“農夫”的自述》)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3
科目
語文
年級
三年級
執教人
齊利娟
課題
11、揠苗助長
課時安排
二課時
審核人
導案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學會生字,理解新詞。 2、讀懂課文,理解《揠苗助長》的寓意。 3、懂得必須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做事的道理 重點、難點
1、理解寓意。 2、明白必須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做事的道理。 知識連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從文中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認認,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加以理解。
3、通過初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再讀課文
合作交流
1、讀完課文,同學們能給“揠苗助長”換個詞語說說嗎?(拔苗助長)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嗎? 2、那個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長高呢? 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長得那么高了嗎?這個時候他的心情會怎么樣?(焦急)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這個人非常著急呢?(指導朗讀,注意讀出焦急的語氣) 4、他想出辦法了嗎?想到辦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結果如何?
5、議一議:禾苗為什么都枯死了?
6、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這個人的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當堂檢測
1、看拼音寫漢字:
yù yán pàn wàng jiāo jí jīng pí lì jié
( ) ( )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枯( ) 披( ) 揭( ) 盼( )
苦( ) 疲( ) 竭( ) 胖( )
3、讀語段,完成練習。
他回到家里,一邊喘氣一邊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有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邊喘氣一邊說”表明農夫:
②“累壞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詞語來表示:
③農夫認為他的力氣沒有白費,你認為呢?為什么?
我的收獲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4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選自《孟子·公孫丑上》。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內部的發展規律,借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揠苗助長》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
重 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難 點: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學準備:課生字卡片、生詞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托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呢,我們叫它──(板書:寓言;正音)
2、你們還知道哪些語言故事呢?
3、書中27課中給我們介紹了兩個寓言故事,我們就叫它──寓言兩則(板書:兩則)
今天我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板書:揠苗助長)。讀題,標音。
4、這個名字是否很熟悉?故事書上是:拔(板書),揠比拔難寫,為什么選揠?老師查呀查,查字典就是拔,可不是簡單的拔,而是輕輕地望上提。下次你們碰到了不懂的東西,就學我一樣好好查查。
二、初讀
1、故事讀了嗎?再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順
2、出示字卡:(1.)在這則寓言里有3個我們要認識的生字朋友,跟他們打個招呼。你們是怎么記住的?
(2)生字有了朋友,我們記起來會更快,出示詞卡讀詞:焦急、喘氣、一大截。
3、下面把你覺得自己讀的最好的地方讀給同桌的小伙伴聽聽,讓他給你豎起大拇指。
4、這個故事同學們一早就了解過,非常熟悉。下面老師出道題考考你們,聰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回答出來(師出示小黑板:口頭填空“古時候有個人,因為想讓禾苗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結果__________。)
三、探因(1段)
過渡: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夫費了很大的勁去拔苗,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那還得從他中了禾苗以后說起。(出示小黑板:第一段課文)讀一讀,看你讀懂了些什么(板書:焦急)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很著急?找一找,做上記號。
(1)“巴望”給他找個朋友換一換(非常希望)
(2)“天天”農夫可能對禾苗說些什么呢?
(3)到底有沒有長高?理解“好像”(長得慢)
(4)農夫的樣子看到了,他對禾苗說的話也聽到了,下面看老師寫“焦急”的“焦”字,上大下小,四點擺好,下面的四點像什么?(彩筆點紅四點底)生回答。祖國的漢字多象形字,能讓我們產生很多聯想。
再讀,看誰能把農夫焦急的樣子讀出來,表演讀,板書:好。
(5)說一個人“急”還有很多成語,老師向大家介紹幾個(出示詞卡: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過急、急不可待)一起讀。
四、感悟(2、3段)
過度:農夫是這樣的急不可待,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于是他開始想辦法。想啊想,好不容易想出一個辦法來了,是什么辦法呢?(出示教學掛圖,板書拔苗 辦法)
1、他是怎么拔的?對于這個辦法你有什么看法?
2、大家說的有道理,可農夫不明白啊,他還以為是個好辦法呢。
(1)(出示第2段)他一想出辦法就急忙跑到地里 (提示:怎么拔的),從中午一直芒到太陽落山,他累得 (筋疲力盡)
(2)想想他都累成什么樣兒了?(理解:筋疲力盡)——氣喘吁吁、腰酸背疼、疲憊不堪、大汗淋漓、有氣無力。
(3)指導讀第2段
3過度:他拔禾苗里得筋疲力盡,那個人摸著額頭上的汗水會怎么想、怎么說?讀第3段
指導讀
是啊,看到禾苗長了一大截,又累又高興,他在說話的時候一定還有手比畫著,大家也可以用手做做動作,再高興的說說說讀讀
(板書:好辦法 好結果)
五、明理(4段)
1、過渡:禾苗真的長高了一大截嗎?他兒子很疑惑,心里會想、什么呢?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結果禾苗都——枯死了(板書)
2、如果你是農夫的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許多想法,回家后會怎么開導自己的老爸呢?農夫看到禾苗都死了,會傷心的說什么?聽了兒子的話,又會怎么說呢?同桌之間先想象一下,然后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引導(1):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趕會家去————
引導(2):聽了兒子的話,看著眼前枯死的禾苗,想著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農夫好傷心,好那國,他嘆了口氣說——
3、是啊,禾苗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在土壤中慢慢地長大,這是禾苗生長的規律。他急與求成,所以壞了事。
4、總結板書:農夫最初的愿望沒有實現,拔禾苗不是好辦法,枯死了也不是好結果,“好‘字加引號,這個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板書:急于求成)
5、老師想到了一個人——袁隆平爺爺,他就敢想,他特別希望提高雜交水稻的產量,不僅敢想,他還敢做,經過無數次觀察、無數次科學的實驗,提高了雜交水稻的產量,讓我們國家用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所以啊,希望禾苗豐收就要用科學的辦法,要按照禾苗生長的規律來,咱們在做事的時候也要按事物發展的規律來辦,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這樣你就會象袁隆平爺爺一樣取得成功!
六、課后延伸
中國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寓言,每一則寓言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動手去找一找、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27、寓言兩則
yà
揠苗助長
(拔)
好 焦急------長得慢
“好”辦法 ------拔苗
“好” 結果------枯死了
“好” 教訓------急于求成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6
海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鄭曉莉
一、教材分析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說出“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寓意,明白不顧事物的發展,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3、構建寓言教學圖式。
三、教學難點
構建寓言教學圖式。
四、設計思路
注意將學習策略和學科知識有機結合。運用精加工策略,通過復習,激活相關舊知識,既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學情,又有利于為新知識作好鋪墊。老師靈活地通過舊知識的引導來促進新知識的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蝸牛的獎杯》這個故事嗎?誰能簡單地講一講?(指名講)
師:《蝸牛的獎杯》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
生:世上沒有永遠的冠軍。
生:不能一生陶醉在一時的冠軍中,那你將永遠沒有進步。
師:《蝸牛的獎杯》是個-------(生接著答: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是怎樣的嗎?
生: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讓我們受到教育。(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故事 道理)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寓言相關的舊知識,在學生腦海中播下圖式的種子。
師:今天我們學習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要讀課文,我們先過生字關。
投影出示:揠苗助長 焦急 巴望
筋疲力盡 興致勃勃 一大截 納悶
指名讀新詞。
師:你讀得很好,7個生詞只讀錯了一個。我不說你錯了哪一個,我請另一個同學讀,你認真聽。自己發現錯音,改正錯誤。
(師發現甲生讀錯,“焦急”一詞,教師沒有直接指出,而是指名讓乙生讀,提醒學生認真聽,由甲生自己發現錯音,并更正錯音。甲生讀對后教師給予肯定性評價。)
△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比別人直接告訴錯誤處,效果更佳,此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再次讓機會給甲生,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我展現和自我調整的機會。
師:將本課生詞帶入文中,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篇。讀好后同桌之間,選一自然段檢查對方,并給予評價。
(立即,教室里書聲朗朗,同學們都在認真地自讀課文,自讀后同桌互查并評價)
(教師檢查學生的情況,該活動應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這一目的)
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同學們讀得這么好,我也想讀一讀,我讀第一自然段,我讀時,請你們認真聽,聽后說說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師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淋漓盡致地讓學生體會農夫焦急的心情。同學們不由鼓起了掌,并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我從“巴望”這一個詞中,看出農夫急切的心情。
生:我感到農夫很焦急,他天天到田邊去看禾苗長了沒有。
生:因為農夫很焦急,田里的禾苗明明在長他卻認為一點也沒長。
△師范讀,讓學生體會到了農夫“焦急”的心情,及“巴望”的意思,真正做到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意。
師:農夫這么焦急,希望禾苗長快些,他想出辦法了嗎?
(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作記號,很快找到答案。)
生:農夫想出的方法是將禾苗一棵一棵拔高。
生:農夫累得筋疲力盡,但他很高興,他認為禾苗真的長高了。
生:我從“興致勃勃”中看出他為自己想出拔禾苗的方法感到高興。
師:農夫的辦法可行嗎?會有怎樣的結果?(許多學生手舉得老高,爭著回答。)
生:農夫的辦法是不可行的。植物的根離開了土,吸不到水和養份,植物就會枯死。
生:農夫想要禾苗長得快些,應在施肥,拔草上下工夫。
……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生:做事情前應想清楚才做。
②生: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
③生:植物的生成是有規律的,不能違背植物的生長規律。
……
師:同學們能從一個小小的故事中明白這么多的道理,你們真聰明。
△寓言故事的說理性很強,學生講的道理與故事有關聯,并言之有理就應肯定,不能強求同一個答案。
師:請大家有感情朗讀課文。(師提醒有感情朗讀的技巧。)
師帶領學生建構圖式
師:同桌間相互復述故事。(教師巡視后,指名上臺復述)
師:在原來“故事”前板書 “講”字,組成“講故事”。
師:小組交流從故事中你明白的道理。師在原來“道理”前板書 “說”字,組成“說道理”。
師:在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了許多人急于求成而把事辦砸的例子。你能舉個例子嗎?(師邊說邊板書“舉例子”)
生:我媽媽望女成鳳,一到雙休日,既叫我上補習,又讓我上美術班和鋼琴班,壓得我都喘不過氣來,我都煩死了,害怕雙休日的到來。
生:有的人蓋樓,地基還沒打好,就急著蓋樓,結果樓塌了。
生:有的病人,想病快點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藥,反而病更重。
……
△學生學寓言后能將寓意遷移于生活事例中,說明已真正理解了寓言的寓意。對學生今后生活中處事有所幫助。
師:以后學習寓言,可按著“講故事、說道理、舉例子”的步驟學習。
△師指著板書構建圖式后,總結寓言圖式,并介紹圖式作用,生讀圖式后,要求學生快速記憶下圖式。
師出示相對應的問題訓練單。
1、我能講出(復述)這個故事嗎?
2、這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我能說出來嗎?
3、我能舉一個相關的例子嗎?
(學習寓言前可先拿出訓練單,將學習訓練單方放于桌前,邊讀寓言邊用訓練單上的問題問自己。)
布置作業:用圖式和問題訓練單預習一則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面對信息不斷膨脹的今天,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單純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因此,我在教《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時,抓住寓言的特點及要求,初步建立寓言閱讀的圖式,讓學生掌握圖式,為今后獨立學習寓言打下扎實的基礎。
以下是我在教《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時的幾點心得:
一、構建圖式,并引導學生記憶。運用精加工策略,通過復習,激活相關舊知識,既有利于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掌握的情況,又可為新知識作好輔墊,老師將舊知識和新知識結合構建圖式,使學生更清楚圖式的來源及實用性和廣泛性。例如,教師導入時請學生回憶并講述《蝸牛的獎杯》這個故事及說出這故事蘊含的道理。在學《揠苗助長》時也緊緊地抓住了“講故事”“說道理”“舉例子”這三點進行教學。最后,完善出了寓言圖式:①講故事②說道理③舉例子。
教師按著復習→新授→構建圖式的脈絡展現了圖式的來源及它的實用范圍。有利于學生學習寓言時實現方法的遷移。
構建圖式后,老師在強調圖式作用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快速記憶圖式。讓圖式在學生腦中生根。因為圖式文字較少、概括性強,好似順口溜,學生易記。但如果缺少這一要求,圖式教學是不完善的。
二、注意字、詞、句等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策略知識教學相融合。
教師在教學中容易注重語文基礎知識而忽視策略知識教學或注重策略知識教學而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兩者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盡力做到兩者的齊驅并進。在講故事活動中,我緊緊抓住關鍵的詞句,深刻理解文中農夫的“焦急”心理。為學生生動的講述故事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圖式和問題訓練單一起使用。
布置作業時可將圖式和問題訓練單結合,讓學生嘗試自學寓言,既訓練學生圖式的運用,又訓練學生原認識策略的運用。
不足之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加強策略教學的意識。策略教學不僅是老師用策略,還應教會學生用策略,這才是策略教學的真正目的。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7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柳州市景行小學 黃翠玲
新課程改革倡導我們要給學生終身收益的東西。什么才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呢?我以為,文化的品質與素養應該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寓言文化就是諸多文化現象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經典,它能引導兒童探尋意義,沐浴傳統,豐富涵養,提升悟性,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表現世界。《揠苗助長》便是其中一則傳統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律的道理。
著名語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的一句話:要“把孩子教聰明了”。這里的聰明,我認為便是智慧的悟性。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啟迪兒童的悟性,激發兒童的靈感,在塑造優秀品質,陶冶優雅性情,培養寬廣胸襟的過程中,讓眼界更為開闊與高遠,讓心智更為聰穎與靈慧。
寓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有兒童特點的哲學教育。兒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潛在欲望和能力,只是這種欲望和能力,離不開具體可感的形象支撐。幫助兒童學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體的形象性,引導兒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領會寓意。所以本課教學中,創設的一個個活動情境,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的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總覺得”等具有諷刺意味的詞語,想像“焦”字的四點像什么?或者角色互換,扮演農夫、小禾苗進行夸張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續編等,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會、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課堂教學的實效表明,在某種程度上,兒童就是小小哲學家,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農夫錯誤的原因,并從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學生只有在活動和情境中,與教材對話,與角色對話,才能產生積極的內部言語,在這些語言的邏輯思維活動中,獲得大腦兩個半球的交替興奮,從而形成自己生動的思想,成為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學生生活在母語的環境中,寓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應讓學生從小接受熏陶與感染。教學中補充成語,感悟漢字的形象性,閱讀孟子寫的原文,明白多國家、多民族寓言的豐富性等等,無不蘊涵著語文教學的文化追求。讓學生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感悟這一充滿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悠久歷史。對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8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學習第24課,抬起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看認真,寫在心里。(教師板書寓言兩則)要特別看清寓的最后三筆的寫法,豎、提、點(用紅筆標示)。由這個字我們想到和它寫法相同的是什么字?
生:遭遇的遇。
師:請同學們在語文紙上把這字寫正確。
生寫字。
師: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話,寓言故事簡短有趣,都又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則相當于(學生說篇)。今天我們學習第一則《揠苗助長》。(教師板書揠苗助長)
生齊讀課題。
師:你知道 “揠苗助長”故事中的主人公嗎?你知道故事的大致內容嗎?
生:故事中的人物是宋國的農夫。
生:故事說一個農夫想禾苗長快些,就到田里去拔,結果禾苗全枯死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預習了課文。
師:預習課文是個好習慣,你真不錯。大家從不同的途徑了解了這個寓言故事,那課文是怎么描寫的呢?打開課文,小聲朗讀,要讀通讀準。
生自由朗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相信這些生字詞一定難不住你們。出示生字詞。
生:宋國。
師:宋是平舌音,讀得準。誰再讀?
指名三人讀。
生:巴望。
師:讀出了特別希望的樣子。我們讀詞語除了要讀準,還要學會讀出詞語的意思。誰能學著他的樣子來讀?
指名三人讀。
生依次讀好焦急、揠苗助長。
生:筋疲力盡。
師:盡是什么意思?
生:用完了。
師:我們一起來讀筋疲力盡。
生:興致勃勃。
師:這個詞很有特色,你能說出和它一樣結構的詞語嗎?
指名十人左右回答。
生:納悶。
師:你會記住悶字嗎?
生:外邊是門,里面是心。
師:邊板書邊描述:心被門關起來了,就會覺得不舒暢。這時候悶讀第四聲。出示悶的第二種讀音。
師:納悶是表示心情的詞語,再讀一讀,找找還有表示心情的詞語了?
生:巴望、焦急、興致勃勃。
師:打開文書,把這些詞語帶到課文里,看看農夫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生一邊讀一邊想。
師:農夫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呢?
生:農夫很焦急。
師:出示: 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著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里十分焦急。
板書焦急。
師:你知道是焦急什么意思嗎?
生:非常著急。
師:十分焦急呢?
生:特別特別著急。
師: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生讀課文。
師:還可以從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農夫很焦急呢?
生:“巴望”可以看出。(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師:巴望的近義詞朋友是?
生:希望、渴望……
師:課文中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們換個詞來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他巴望著自己田里的禾長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
師:你們會在什么情況用巴望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生:我喜歡看書,我想得到一本想要得書的時候。
生:期中考試的時候,我特別希望得到一百分。
師:想象一下農夫巴望焦急是什么樣子的?
生:他會在田邊轉來轉去。
生:他會對禾苗說快點長吧!
師:用巴望比用希望更能表達農夫焦急的心情,巴望禾苗長得快些再快些。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還可以從“天天”體會到,就是每天都來。
師:星期一來嗎?星期二來嗎?……
晴天來嗎?陰天呢?
身體不舒服回來嗎?
能通過你的朗讀來表現一下嗎?
我們也來學著他的樣子來把這一句讀讀看。
生齊讀。
生:還可以從“可總他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體會到。
師:真的一點兒也沒有長嗎?
生:禾苗實際上是長高了,只是生長的速度很慢,一兩天是不會有多大的變化的,而這個人不懂植物生長的規律,所以就認為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于是就想辦法幫它長。
師:這個人為什么總覺得一點兒也沒有長?
生:因為他太著急了!
師:農夫來到農田邊,會自言自語地說些什么呢?
生:禾苗你怎么長得這么慢呀?
生:用什么辦法能讓你長得快些呢?
師:正是農夫太焦急,巴望禾苗長得快,天天去田邊看,就會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我們一起再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農夫焦急的心情。
師:文中還有哪里能體會到農夫很焦急?打開課文再讀讀。
生:心里著急就想辦法啊,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師出示: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師:老師就請你做故事里的農夫,到田里去拔苗。
生點點頭,慢悠悠的走到兩組中間的空地上。
師:你們覺得她是故事中的農夫嗎?
生異口同聲喊道:不是。
師:為什么?
生:課文中說是急忙跑到農田里。
師:對呀!我們一起讀讀,你看農夫多焦急呀!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表演的同學說,農夫回來,重新表演一次。
生回到座位上,急急忙忙往田里跑。兩手用力往上拔。其他同學都站起來認真看。
師:農夫你這樣拔可不是故事中的拔呀,老師查了資料,揠就是拔取苗心,(出示:揠≠拔,揠:拔取苗心。)農夫一手扶著禾苗,一手抽取苗心。
請你按老師講的動作再來演一演。
學生一直按老師的要求在田里干活。
師:同學們,農夫是怎樣揠苗的?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
師:農夫忙了多長時間?
生:從中午忙到天黑。
師:從中午忙到天黑大概五六個小時吧,就是300分鐘左右,四十分鐘一節課,大概七節課左右。
生都發出驚訝的聲音。
師:農夫有沒有停下來?
生:從一直看出農夫沒有休息。
師描述:一小時,汗如雨下;兩小時,腰酸背疼;三小時,頭昏眼花;夕陽西下,幾乎沒有了力氣,非常疲勞。(表演的學生一直在表演)
師:xx同學,你現在累嗎:?
生:我現在累得直喘粗氣。
師:你看他臉色通紅,上氣不接下氣,我們可以用筋疲力盡這個詞語來形容他現在的樣子。(出示筋疲力盡)你能給我們讀讀這個詞嗎?
生讀詞。
師:感謝你讓我們生動的理解了筋疲力盡的意思。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
生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圖
師:農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雖然是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臉上的表情: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詞語訓練)
生:他樂呵呵的。
師:急性子的農夫,怎么會是這樣的表情呢?
生:總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長了一大截。
生:喜笑顏開。
師:農夫,你看到你的禾苗長了一大截,心情怎么樣啊?
生:高興啊,再累我也高興,總算看見我的禾苗比別人的又長高了一大截。
師:書上是用什么詞語來表達農夫現在的心情的?同時出示:回到家里,他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了!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生:興致勃勃。
師板書興致勃勃。
師:誰能學著農夫的樣子來說說他的話?
出示 第三自然段
指名三人后齊讀。
師:他的兒子聽了他的話,引讀第四自然段。看到這個悶字,你們猜他的兒子是怎樣想的?
生:禾苗怎么會長高一大截,不會是爸爸眼花了吧!
生:想不通,不可能這樣。
我們一起讀讀第四自然段。
師:這個農夫也跑到農田里一看,心里也很納悶。農夫的心愿是好的,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如果你是這個農夫的鄰居,看到了這一幅情景,你能告訴這位農夫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嗎?默讀全文,理由會更充分一些,更有說服力一些。
學生默讀課文。
師: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禾苗要慢慢的長,急著長只會是壞事。
生: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長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生:人們希望它長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澆水,適時鋤草,滅蟲等辦法。
生: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損傷了它的根或者切斷了它的養份來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這是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
生:種田人違背了禾苗生長的規律,想借助外力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個好心辦壞事的結果。
師:對啊,禾苗的生長也有它一定的規律,我們在生活中可不能做宋國的農夫呀!我們要記住,出示寓意
生: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
師:小朋友們,農夫聽了咱們大家的話,他現在的心情怎樣?
生:后悔,早知道就不花這力氣啦!
生:難受,今年可就沒有收成啦!
生:沮喪,為什么自己要這么急于求成呢?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是我國古代一個大學問家孟子寫的,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個字,可有意思了。
【出示古文內容:】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師:今天學的寓言就是根據這篇古文來的。想不想讀讀古文?自己對照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讀一讀,再看看下面的解釋。能讀懂哪些。
生自由閱讀。
師:誰能說說自己懂了哪兒?
生回答(略)
師:我們一起讀。讀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晃晃小腦袋。
師:同學們,從遠古時代起,許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國的古代寓言,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俄國偉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寫的《拉封丹寓言》等等。老師要向大家推薦《伊索寓言》這本書,這本書中有一個相似的故事《寡婦與母雞》。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師:讀了這兩則寓言,你有什么感受呢?請你用幾句話寫下來。
生交流自己的體會。
師:的確在生活中不能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主觀地急躁冒進只會適得其反.充滿智慧的人民又創造了許多現代寓言故事。這些優秀的作品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和話語。有興趣的,課后可以多找一些來讀。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9
作者:彰武縣實驗小學 黃茹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15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二
彰武縣實驗小學 黃茹
教材分析:《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不遵循規律,破壞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的《揠苗助長》。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能力等。
2、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通過學習讀悟寓意,教育學生做事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寓言嗎?這是寓言的具體解釋,你能讀讀嗎?(學生讀屏幕上文字)。你讀過、聽過寓言嗎?(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寓言的名字)大家看這幾幅圖:濫竽充數、亡羊補牢、掩耳盜鈴、自相矛盾,這些都是寓言,有趣嗎?27課就為大家講述了兩則寓言(板書課題:27、寓言兩則)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板書,大家先閉眼睛聽一聽。(課件播放范讀全文)
二、初讀感知
讀讀認認
1、提出自讀要求:圈畫出生字新詞,用不同方法學會,與同桌指認交流。
2、課件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讀。
3、交流識字方法,擴詞。
讀讀寫寫
1、課件出示:焦 費
望 算
學生認讀,組詞。
2、指導“費、算”筆順,學生書空。
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匯報書寫應注意之處。
4、學生會仿寫、練寫。
再次讀課文
1、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學生檢查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3、自讀、思考:這則寓言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三、細讀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學生讀文。
b、抓住重點詞句匯報讀懂的內容,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c、演一演。
d、體會句子的含義。
e、感情朗讀。
2、第三自然段:
a、出示插圖,引導觀察,圖中的人正在做什么?
b、課件出示二、三自然段。學生自讀,體會。
c、抓住重點詞句匯報讀懂的內容。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d、演一演。
3、第四自然段:
a、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學生自讀。
b、匯報故事的最后結果。
c、感情朗讀。
d、組織討論:為什么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e、啟發談話:你想對那個人說點什么?
f、啟發總結: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學習
1、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2、用“揠苗助長”說句子。
3、講故事給家長聽。
4、收集寓言故事。
五、課堂總結
寓言故事是有趣的,但蘊含的道理是深刻的,發人深思的,它時時告誡我們: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要急于求成。我相信大家以后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10
作者:鄧麗瓊 轉貼自:湖北沙市實驗小學 點擊數:377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三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盡。
2、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規律辦。
3、 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讀懂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寓言兩則》。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以前,我們也學過幾篇,誰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1、 下面來學習另一則寓言《揠苗助長》,看它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 板書課題,齊讀。
3、 釋題:理解助、長、揠。
4、 聽故事。
二、 初步感知課文: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把字音讀準,不要多字少字;
(2) 邊讀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2、 檢查初讀情況,認讀生字。
3、 請四個同學分別朗讀,其它同學思考三個問題,在書上劃下有關詞句。
(1) 那個人為什么幫助禾苗長高?
(2) 他是怎樣幫助禾苗長高的?
(3) 幫助長高的結果怎樣?
三、 學習課文: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個問題。
(2) 理解:巴望。
(3) 思考:為什么那個人覺得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4) 還有哪個詞能看出他非常著急?
(5) 指導朗讀,體會那個人著急、渴望的心情。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個問題。
(2) 理解:筋疲力盡。
(3) 指導朗讀,體會他高興的心情。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個問題。
(2) 禾苗為什么沒和長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師演示。
四、 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學生表演,再現課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規律辦,否則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學生舉出生活中類似揠苗助長的事。
4、 看板書,指導背誦。
板書:
揠苗助長
巴望長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湖北沙市實驗小學
鄧麗瓊
(XX年荊州市小學語文優質課一等獎教案)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寓言兩則---揠苗助長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
《揠苗助長》是寓言故事,教寓言故事這種體裁,一是了解故事的情節,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點。二是懂得故事揭示的寓意。這兩點是教學的重點。因此,講讀課文時,所有的環節都應圍繞這兩個重點開展。另外語言訓練方面,體會作者的用詞造句的準確性,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24課.
生:讀課題。
師:什么叫“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板書:故事
道理
師:寓言是一種特殊的問題,它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向人們說明一個道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揠苗助長》這則語言,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范讀課文。
三、檢查預習
1、字詞.
重點指導:寓、勃、疲
2、讀書,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3、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簡潔的語言,一個詞概括)
四、理解文章的脈絡。
1、出示第一小節,指名讀一讀。
串講,體會農夫心情,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 巴望”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個詞?為什么用“巴望”而不用“希望”、“盼望”?
▲ “天天去看”是怎樣看,什么樣的情景?
▲ 可他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真的一點兒也沒有長嗎?這個人為什么覺得一點兒也沒有長?去掉“總覺得”行嗎?為什么?
師點撥:用詞、造句準確。
2、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想出了什么辦法呢:
▲出示第一小節,指名讀一讀。說說想出了什么辦法。
▲ 請4名同學表演拔苗(教室前后兩個來回,體會累)
▲ 談談拔苗感受。農婦干了多長時間,他干完后什么樣?(筋疲力盡)
▲ 我們在什么時候會“筋疲力盡”?
3、他這樣的努力,這樣累,有怨言嗎?
出示第三小節,理解“興致勃勃”。那么累,為什么還“興致勃勃”?我們什么時候會“興致勃勃”?
4、農婦想禾苗快點長,而且盡了那么大的力氣去干,結果是如他所想嗎?
出示第四節,齊讀。
問:他兒子“納悶”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問:故事的結果和農夫的初宗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農夫該怎么做?
師: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板書:規律
師總結:《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它的發展規律去做,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 by: 溪水無聲 ]
昨天去中華路小學,除了聽了一節《安塞腰鼓》外,還到潭秋校區聽了一節語文課,是由學校王校長執教的三年級的課文《揠苗助長》。這是一篇傳統課文,很多老師都教過。但是我相信沒有多少老師能像王老師這樣教。
聽完課后,我就一個感受想說:“佩服。”
作為學校領導之一,能這樣身體力行地參加活動,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想,很多領導都沒有這樣的勇氣。這樣的領導,應該是老師們真正喜愛的一種類型吧。
更讓人折服的,并不是王校長的特殊身份,而是他的課。可以說,聽那么多的展示課,優質課,我覺得這節課才是真正的本色課堂,原汁原味。王校長的課堂上,可以親切的對學生說:“很不好意思,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可以在學生沒有弄懂老師的意識的時候,不急不躁地拍拍手,再對學生說:“請大家自由的練習讀讀這段文字,好嗎?”可以在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停下自己還沒有講完的內容,從容的收場。這是許多競賽課,展示課中所不能見到的。
最讓人佩服的,是課堂教學的扎實與有效。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逐句體會,品味,第一段的三句話,就能帶領學生通過讀句子,抓重點詞語,圍繞“巴望”二字層層遞進,逐步展開。讓學生在多遍練讀中,感受農夫焦急的心情。通過不同學生的讀,來感受文字傳達出的意思。在讀到農夫看到田里的禾苗焦急不已的那段時,引導學生讀,體會,讓學生演一演,指導過程行云流水,游刃自如,令人嘆服。
我想,只有真正走進教學的領導,才有這樣的才華,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只有真正走進教學的老師,才有這樣的智慧,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堂。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教學這兩則寓言故事中,學生針對插圖與課文內容提了一些問題,想想還真有些道理。
如《揠苗助長》這課,學生對著插圖提出質疑:“既然文中寫老農干的是筋疲力盡,那為何圖中真在拔苗的他連一滴汗也看不到呢?不太符合常理呀!”針對課文內容,學生問:“既然是老農,應該是很有這方面的經驗才是,怎么連這簡單的道理也不懂呢?是不是改成剛剛學種田的年輕人比較恰當呢?”
如《鷸蚌相爭》這課,學生也對插圖存在質疑:“鷸蚌身旁不是有一塊大石頭嗎?鷸為什么不把蚌甩向石頭,讓它破碎,不是可以美食一頓,又不至于被抓嗎?”針對內容,問:“既然雙方的嘴都被夾住,又怎么能說話呢?”
看對這么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特別欣慰。雖然上面的問題都可以找到理由讓他們明白,但這些問題還是有一定的思考價值的。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能有自己的思想,有個性,這樣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瑤夢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會寫四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續編故事。
3.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齊讀課題。學習“揠”。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把課文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2.相信小朋友們已經把課文讀會了,要是課文里的詞娃娃跑出來了你們還認識嗎?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
焦急喘氣一大截巴望自言自語白費筋疲力盡總算
生認讀,多種形式讀。
3.寫寫“費、算”。
3.請同桌互讀課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讀通順,課文讀準確。
三.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讀完課文,小朋友們能給“揠苗助長”換個詞語說說嗎?(拔苗助長)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嗎?
2.那個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長高呢?指名回答。
出示“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語說嗎?希望、盼望、渴望。寫寫“望”
(2)誰來讀一讀?
(3)農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會怎樣?(焦急)
(4)農夫這么心急,會對禾苗說些什么呢?
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長得那么高了嗎?
出示“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1)禾苗真的一點兒也沒長高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禾苗實際是長高了,“好像”一詞就說明禾苗是在不斷生長,只不過速度不像這個人想象的那么快。
(2)比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嗎?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3)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哪句更加確切?
4.這個時候他的心情會怎么樣?(焦急)誰來給它找找近義詞?(著急)
寫“焦”。
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很焦急?
出示“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
(1)誰愿意來讀一讀?
(2)再讀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像一下他當時的樣子。
(3)誰愿意來邊讀邊演一演?
(4)齊讀,看看能不能把這個人焦急的心情讀出來。
5.齊讀第一自然段。
6.農夫看到禾苗長得這么慢,他心里非常(焦急)。板書:焦急
四.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
過渡:讀2.3自然段,說說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2.3自然段
1.指名說他是怎么做的?板書:拔苗
2.你有什么不懂的詞語嗎?(筋疲力盡、喘氣)
3.他人是很累,但是他心里呢?(高興)所以這兩段讀時要又累又高興,自己去試一試。
4.陳老師想來讀一讀,師范讀。誰愿意來挑戰陳老師?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點明寓言。
1.他這么高興,這么得意,可是結果呢?板書:(枯死)
出示最后一段。
2.他的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跑回家告訴了農夫,想想農夫知道后會是什么反應,又會怎么想呢?
3.他的鄰居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后,會怎么跟他說呢?
4.師小結:是啊,小朋友們,禾苗長大,要經過生根發芽,長出小苗后,農民伯伯還要經常給它們鋤草,施肥,捉蟲,這樣它們才會慢慢地長大。這位農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會都枯死了。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著急了好事也往往會變成壞事。(板書:急于求成,反成壞事。)
六.續編故事。
1.農夫聽了他們的話,以后會怎么做呢?請四人小組討論,給這則寓言續編故事。
出示:第二年,農夫又開始種禾苗了,
八.拓展延伸。
1.小朋友編故事的能力都很棒,向這樣通過一個故事能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我們就稱它為“寓言”,出示課題“寓言兩則”。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