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精選12篇)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1
【教材解讀】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三下第八組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組課文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犊涓缸啡铡肥俏覈钤绲闹裨捴,最早見于《山海經》的《海外北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對照原文,可以看出課文把原文中簡寫的幾處神奇的地方,通過豐富又夸張的想象具體化了。教學時,在遵循略讀課文教學原則的基礎上,還須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進一步感受神話的神奇魅力,激起其對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北局@一教學理念,結合本文特點——想象神奇,我在設計時,努力體現中段略讀課文的要求和年段訓練目標,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適當合作學習,在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養成樂于與同學交流的習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視教師的點撥引領作用,略中有精,抓住文本關鍵詞句,通過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神話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獲得思想啟迪,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
【學習目標】
1.借助學習提示自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2.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
3.體會夸父追日的執著、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借助學習提示自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教學難點】感悟夸父追日的執著、奉獻精神。
【教學流程】
一、以圖導入,引發神奇
1.看圖猜故事。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幾張精彩的圖片。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
2.揭題;讀題;聊特點。
同學們,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再來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板書課題,讀題。你知道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嗎?(板書:神奇)誰有一雙慧眼,能從題目中發現神奇?我們再來讀讀,讀出它的神奇。
二、充分初讀,整體感知
1.明確課型,閱讀提示,明確學習任務
。1)閱讀提示,畫出學習任務
《夸父追日》這個課題與《女媧補天》有點不同,課題前面有一個*號,說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我們有個好幫手,課文前面有個學習提示,現在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個學習提示,畫出學習本篇課文的學習任務
。2)匯報交流:誰來說說,提示告訴我們一些什么學習要求?
。宰x課文前的一段導語既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又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好這段導語,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導語進行略讀課文的學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實效,又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大氣、簡約,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面面俱到,教學環節的繁瑣復雜,使整個教學結構粗線條化。)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先來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注意一遍讀完如果老師沒有叫停,你就抓緊時間讀第二遍第三遍,并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在了解主要內容之前,我們先來關注一下這樣幾個詞語。
虞淵 渭河 瀚!〈鬂
手杖 頹然 遺憾
一眨眼 霎時間
a 指名讀,齊讀。大家注意沒有,第一組詞都與什么有關?
b 讀準第二組詞語。
c個別讀,齊讀。讀這兩個詞(第三組),你們有什么發現?
3.說說主要內容:現在我們來完成第一個任務,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說。
。2)出示提示,幫助學生學會概括。
這個神話故事主要講了夸父( ),就去追趕( ),追到( )時,他倒下來變成了( ),他的手杖變成了( )。
。3)同桌互說,指名說,齊說
(許多略讀課文,在文章前面的連接語中明確提出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而學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較弱,在說課文主要內容時要么過于簡單,概括得不完整,要么過于羅嗦,相當于復述。精讀課文承載著較多的學習任務,教師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方面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在這里,教者可加大概話能力的訓練力度,舍得點花時間,下點功夫,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
過渡,神話故事就是這么神奇,連手杖也變成了一大片桃林。像這樣神奇的句子課文里還有很多。
三、指導閱讀,感受神奇
1.默讀課文,用﹏﹏劃出讓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細細地讀一讀,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2.交流:哪些語句讓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說,各抒己見。
(編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讀課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用于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葉老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精讀課文是例子,是出發點,目的指向是學會自主閱讀。”葉老的話充分肯定了略讀課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實施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們首先要甩開臂膀,大膽放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自讀自悟,并充分地與同伴進行交流。)
重點句子
句子一: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1.個別讀,你覺得神奇在哪兒?
2.感悟“一眨眼”、“兩千里”(“一眨眼”是多長時間?→你眨一下眼→你們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遠?→知道兩千里有多遠嗎?→大約是從我們溫州到南京的距離。你看就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過了杭州、跑過了無錫、跑過了常州、跑到了南京,神奇吧?真是太神奇了。)
3.指導朗讀:隨機對話,指導學生讀出這種神奇。現在假如你就是夸父,我問問你,你為什么要跑得這樣快?
過渡:其實更神奇的還在后面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的水都給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渴。
1.讀一讀,你感受到什么了?
2.給“霎時間”換詞,讀句子
3.指導朗讀
句子三: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發出巨響。
1.想像:這個時候,夸父已經累得怎樣?理解“頹然”。
2.指導朗讀
。宰x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并不是說就不需要有“精”、“細”,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略交互,相互融合。由于受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要“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反復斟酌、精心選擇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細”讀的 “著力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犊涓缸啡铡返闹c在“體會神話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使略讀與精讀融為一體。)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1.夸父耗盡所有力氣去追趕太陽,這是為什么呢?讀同學們讀讀第一段,找出原因。
2.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1)指名讀
。2)引讀:是的,當追得口渴難忍時,夸父就是這樣想的——;當追得氣喘吁吁時,夸父還是這樣想的——;當追得快要耗盡全身力氣時,夸父仍然是這樣想的——。
3.感悟精神:同學們,面對頹然倒下的夸父,面對為了人類,為了大地永遠光明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夸父,你想說什么?交流提煉板書:精神
(提示: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
4.《夸父追日》出自我國先秦古籍《山海經》。這是一部記述我國古代神話、地理、物產、民俗、宗教等方面內容的書,全書共18卷,是我國最早的地理書,大家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寫《夸父追日》這個故事的。
5.出示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渡胶=洝
。1)師范讀
。2)自由讀
(3)能懂得它的意思嗎?我們來試試
(4)你是喜歡現代文還是古文?為什么?
現代文與古文各有長處,現代文好讀,容易懂;古文精煉,很講究用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山海經》,也可以讀讀其他的神話故事。
(教學略讀課文,我們還應該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課前、課中、課后拓展閱讀。本設計在課終圍繞“體會神話的神奇”這根主線,“拖出”古文,意在通過文白對照,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對古文的興趣。)
【板書設計】
夸父追日
神奇
精神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2
一、引
師(激情飽滿地):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兩幅光芒四射的太陽圖象)
生:太陽!
師:多好的太陽啊!誰能給它們配上好詞?
生1(語氣平淡):旭日東升
師:帶上贊美的語氣,(師示范誦讀:旭日東升!)誰還會?
生2:(大聲、有感情地)光芒四射!
生3:……
師:可惜太陽不能永遠地停留在天上,漸漸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想把太陽永遠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
生:夸父!
師板書課題
二、導
師:同學們,太陽能追的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1: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有15億公里遠,追不到!
生2:太陽太大了,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呢!
生3:太陽太熱了,表面溫度就有六千多度,稍一接近就會被烤焦的!
師:所以,《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話故事!同學們都知道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許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話人物的身上。你們知道嗎?(神秘地、夸張地)在神話故事中,據說夸父身高二十幾米,(邊說邊出示夸父圖象)他的兩條腿就有十幾米那么長、有七八層樓那么高呢!
生:哇……
師:他跑起來的速度可快了,連聲音也追不上呢!所以,老師不得不說他——“真神!”(多媒體出示),文中處處表現了夸父的神奇,現在請你們先自讀課文,等會兒請你們用這種句式“夸父--------,真神!”(出示)來說說夸父的神奇。
生自讀課文
師:讀好了嗎?誰來說?
生1:夸父能一口氣喝光黃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師:我怎么沒聽出你對他的神奇感到佩服呢?
生2:夸父一下子能跑兩千里,真神。ㄘQ起大拇指)
師:真好!你豎起的大拇指讓老師感覺到了你對夸父的敬佩。
生3:夸父倒下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變成一片桃林,真神。ㄓ懈星榈,也豎起了大拇指)
生4……
★朗讀塊
師:現在讓我們先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ㄆ聊怀鍪“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
地奔跑,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請你們自己讀這句話。
生讀
師: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讀懂了嗎?
生:懂了!
師:(逗生)真的懂了嗎?
生:(大聲地)真的懂了!
師:好,那我就來考考你們吧!誰來讀這句話?
生1平淡地讀完這句話
師:這是子浩同學讀的,同學們,如果請你來讀的話,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些詞呢?
生2:我想提醒大家讀好“拿著、提起、邁開”這幾個詞。
師:哦,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動作詞。你能示范一下嗎?
生2讀
師:很好,讓老師看到了一個身手敏捷的夸父!
生3:我想提醒大家讀好“像風似地奔跑”,因為像風一樣,所以應該讀快點。
師:好,你試試!
生4:我想提醒大家讀好“一眨眼”還有“兩千里”。
師:兩千里!哇,好遠好遠的路。。ㄉ衩氐兀┩瑢W們,你們知道兩千里有多遠嗎?(夸張地)兩千里等于一千公里!你們知道一千公里有多遠嗎?一千公里等于一百萬米,比我們福州到上海還要遠得多呢!夸父一眨眼就跑這么遠,要怎么讀?
生5讀“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不夠,才跑200米!
生笑。
生6再讀這句話
師:哇,跑了1900里了,還差一點,現在咱們全班同學一起讀。
全班讀這句話。
師:感謝這幾位同學的提醒,現在誰能把這句話繪聲繪色地完整地讀一讀?
生7讀全句
★想象說話。
師:好一個奮勇前行的夸父,可惜文中寫夸父追日的情景就這么一句話,老師真想再讀一讀,再看一看啊,現在,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班的小編劇們,請你們(出示:“一路上……”)接著這句話往下想象,想好了同桌先互相說說。
生1:一路上,他越過一座座高山,穿過一片片叢林,來到了虞淵這個地方。
生2:一路上,他汗流浹背卻顧不得去擦一下。
生3:一路上,他的腳被石頭刺得鮮血直流,可他卻不顧疼痛,奮勇前行,他一心只想著追太陽,他怕太陽落山了。
生4……
師:你們真了不起啊,讓老師像看電影似的,看到了夸父追日的一幕又一幕。同學們,夸父之所以如此執著地追日,是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目標(出示:“我要把太陽抓住,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請你讀!
生1讀
師:所以當他渴了累了的時候,他就會想起這個目標——請你讀!
生2讀
師: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全班齊讀。
★表演塊
師:看,太陽!(屏幕上出現火紅的太陽)目標就在眼前,愿望就要實現,同學們,快,站起來,伸出雙手幫夸父把太陽抓!
全體生:(不約而同地)用力地向著屏幕上的太陽伸出雙手。
師:(著急地)快,使勁,不然太陽就要落下去了!
生:有的踮起腳、昂著頭,有的咬緊牙關,滿臉通紅……
師:(微笑)哇,好用勁啊,小夸父們趕快坐下歇一會兒吧!我來采訪一下你們。
生坐下。
師:這位夸父,你為什么這么激動呀?
生1:因為太陽就在我面前了,我馬上就要可以抓住它,所以很激動!
師:您辛苦了,請坐!這位夸父,你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生2:太陽快要抓住了,心中的愿望就要實現了,所以我很高興!
師:您真執著,可以和您握個手嗎?
生笑并握手
師:文中的夸父也是這么高興的,課文中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他的高興。
生搶答:無比歡喜!
師:誰能無比歡喜地讀讀這句話呢?(屏幕出示:“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出現在他的眼前……”)
生讀
師:停!目標就在眼前,讓你的眼睛亮亮的,透出歡喜的光芒,舉起你的手臂,把太陽抓!
生帶上表情和動作重讀這句話
師:讀得真好!同學們,讓我們像他這樣帶上動作、表情讀這句話!
全班齊讀
★積累塊
師:可是就在這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請同學們自讀3、4自然段,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生自讀
師:發生了什么事?
生:夸父渴死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夸父追日》出自我國古代神話傳說集《山海經》,3、4兩段的內容在原文中是這樣的:“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屏幕出示)說的是夸父太渴了,于是他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可是這兩條大河的水都不夠他喝,他又想跑到大澤去喝水,可是還沒到大澤,夸父就渴死了。原文有原文的簡練,課文有課文的精彩和具體。同學們,現在請你對比一下,看看課文中增加了哪些描寫?
生看書
生1:增加了渴的描寫。“他的喉嚨直冒煙。”
師:是啊,寫出了渴的感覺!
生2:還寫他“伏下身子,咕咚咕咚,一下子把兩條大河全給喝干了。”
師:哦,寫了他喝水的動作和聲音。他喝得可真急啊,實在太渴了!
生3:課文還寫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師:我怎么沒有聽到這巨響呢?誰再來讀這句話?
生4讀
師:這回我聽到。
生5:還寫了“太陽正在淵落下去,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了夸父的臉上。”
我覺得這句話很美。
師:哦,通過景物描寫寫出了夸父沒有實現愿望的遺憾和傷心。
生6:我發現課文還寫了夸父倒下去時的動作和神情。
師:請把這個句子讀出來。
生讀:“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師:長嘆一聲?你能理解嗎?
生:能!
師:試著嘆一口氣!
生:唉______!
師:多么留戀,多么無奈!看來這段話對于我們平時怎樣把作文寫具體很有幫助,F在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再次感受夸父心愿未能實現的遺憾吧!
(悲壯的音樂響起,學生齊讀第4自然段)
★ 師生接讀:盡管夸父倒下了,可他還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座______(生: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一片____(生:桃林),怎么樣的桃林?(生:變成了一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樹上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_____(生: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三:升
師:學到這里,你們覺得神話人物夸父是個怎樣的人?
生1:夸父是個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個執著的人!
生3:夸父是個奮勇前行的人!……
師:看來你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堅持不懈、奮勇前行”的人!(板書)這是你們對他的贊美。在我國東晉時期,大文學家陶淵明是用這樣的一首詩來贊美夸父的:“夸父誔宏志,乃與日競走,余跡寄鄧林,功競在身后!”(屏幕出示)“余跡”就是夸父倒下后留給世人的一種精神,“鄧林”指的就是這片桃林,贊美夸父留給后人的是一種執著不已、奮勇前行的精神。同學們先自己讀讀吧!
生自由讀
師:好了,跟著老師一起大聲地誦讀一遍吧,讓我們記住這個神話中的英雄-----夸父!
師生齊讀
下課鈴響。
板書:
夸 父
追 日
堅持不懈
奮勇前行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3
當作為一名普通讀者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對故事都會有不同的獨特感悟;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更會有一個個知識點的在我們眼前涌動。然而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此時面對文本,應該考慮的是預測學生閱讀這個文本時,會對什么最感興趣;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后,給學生最終留下點什么?
《夸父追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集體備課時,老師們各自閱讀文本,之后各抒己見談體會,最終形成以下兩種比較鮮明的不同觀點:
觀點一: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讀后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涓鸽m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這不禁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荊軻可謂英雄也!項羽自刎烏江,壯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梟雄。真是成亦英雄,敗也英雄。
觀點二: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進海,令人非常羨慕;女媧用泥土捏出個泥人,仙氣一吹便成了真人,這是神奇。課文《夸父追日》也是一個這么神奇的神話故事,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應該不會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順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便有了如下的兩種課堂設計:
設計一:課堂以對“英雄”的認識貫穿始終:首先導問夸父是英雄嗎?而后研讀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說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對夸父的英雄形象進一步認識,得出對于英雄的比較全面的理解。
設計二: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縱觀以上案例,兩位教師如此設計的出發點是什么,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初淺的觀點:
一、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閱讀教學指導觀念的展示:前者處理教材時把落腳點定在人文價值的取向上,以此貫穿始終;后者處理教材的落腳點定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循著學生最感興趣的路線,走到課堂的深處。
二、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師生觀的碰撞:閱讀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還是主導?前者,他有著十分強烈的控制欲望,不僅主宰著課堂進程,甚至還欲控制學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閱讀感悟去引領學生達到這個境界。學生學得很累,興趣不濃。最終的閱讀收獲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還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還不明白,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實夸父只是一個神話人物而已!而后者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于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種以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閱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又不失教師的引領,如此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兩堂課的執教者,對文本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的認識差異:語文學習不能寄望于飄忽不定的感悟,落腳點應著眼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上,使得人文價值的收獲成為一種水到渠成的東西。更多時候讓它成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如一顆希望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因為語言是一種表達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有其表達的方式方法。陸友松曾呼吁:語文學習,旨在聽得懂,說得清,讀的透,寫得好?梢,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必須借助于語言訓練的多種形式,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著眼于整篇文章的表達,致力于一段話的描寫,研討一句話、一個詞語的精妙。如此的語言實踐訓練,方能讓語文課堂更富有濃濃的語文味,更能提高閱讀課堂的效率。
由此看來,教師的課堂操作并不存在對錯之分,最終仍然是教師的觀念問題左右著我們的課堂設計?涓笧橹闹械哪繕,至死不渝。我們語文教師為著心中的目標,也是費盡心思。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時時以學生之需所需,學生之樂而樂,踏踏實實的通過上語文課讓學生能聽、會說、能讀、會寫,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東西!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神話故事。
【教學重點】抓住一系列詞句去讀,從讀中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夸父的高大形象和無私奉獻、永不放棄的精神。
【教學流程預設】
一、神話故事引入(猜猜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ㄒ唬⿴熣f句子,生根據句子猜人物。
1、他開辟了天地,并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盤古)
2、他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后羿)
3、她懷抱玉兔,在月宮遙望親人。(嫦娥)
4、她化作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精衛)
5、她創造人類,使百姓獲得新生。(女媧)
(二)小結:這些神話故事和人物帶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
。ㄈ┦堑纳裨捁适聨Ыo我們最大的感受莫過于神奇,因為這些神話故事是我們的老祖先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里面充滿神奇的想象。
二、出示課題。
1、指名讀——齊讀課題,把課題讀正確。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一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學會,也可舉手請老師幫忙,把課文讀通順。
2、生字、詞語學習。
出示:手杖、虞淵、伏下、渭河、咕嘟、瀚海、頹然、遺憾、向前一拋、
鮮果累累、幾縷光輝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二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從文中找出句子用橫線劃一劃。
。1)、出示: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2)、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段話,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3)、反饋交流。
(4)朗讀練習。
四、感受神奇,細讀2、3、4自然段
。ㄒ唬┛涓甘窃鯓幼啡盏哪兀空埻瑢W們細細品讀第2、3、4自然段,把你覺得最神奇的地方用橫波浪線劃一劃,在多讀幾遍。
。ǘ┙涣鞣答仯
預設一: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1、這段話中你覺得神奇的是什么?為什么?
。ㄏ耧L似的奔跑、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提起長腿、邁開大步)
2、通過這些關鍵的詞句,明白夸父追趕太陽的速度之快。朗讀訓練,讀出這種感覺。
3、通過“提起長腿,邁開大步”,理解夸父身材的高大。
4、用朗讀來表現速度之快和身材高大。
預設二:
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1、通過“霎時間”感受到夸父喝水的速度之快。給“霎時間”換個詞,意思不變:一眨眼、一瞬間、一剎那、轉眼間、……
2、“兩條大訶都給他喝干了”,感受夸父喝的水多。
3、通過朗讀,表現出夸父喝水快,量大。
4、盡管如此,可是夸父還是沒有止住口渴,因為他實在是——太渴了!
5、從哪里看出他真的很渴很渴?(直冒煙)
6、出示: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干得直冒眼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7、讀好這句話,體會夸父那種口渴難耐的感受。
8、整體感知這一段,連起來朗讀第3 自然段。
預設三:
那大澤,又叫“瀚!,有上千里寬。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1、從“上千里寬”來體會距離的遠。
2、通過“一座大山、頹然”來感受夸父身材的高大,想象大山倒下時候的情景,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山崩地裂、地動山搖……
3、朗讀這一段,讀出“大、氣勢恢弘、悲壯”的感覺。
4、同學們,神話故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神奇的感受,還有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因此,學習神話故事,我們還要學會思考。
五、感悟夸父的精神
。ㄒ唬┥揭粯拥目涓傅瓜铝耍驮谒瓜碌哪且豢蹋隽耸裁矗空埻瑢W們讀讀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ǘ┏鍪荆骸翱涓高z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ㄈ┠阌惺裁聪雴柕膯幔浚ǹ涓笧槭裁匆咽终葕^力向前一拋?)
。ㄋ模┱埻瑢W們默讀第5自然段,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1、出示: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尋找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2、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3、思考:夸父奮力拋下的僅僅是一根手杖嗎?他拋下的是——(希望、精神、勇往直前的力量、追求光明……)
六、小練筆
。ㄒ唬⿲懴麓藭r想對夸父說的話。
。ǘ┫嗷ソ涣鳌
七、小結,引導課外閱讀
同學們,精彩神奇的神話故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多的則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一個發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許還是一個個催任淚下的真情故事。在這兒,老師推薦幾本書:《中國神話》、《希臘神話》、《歐洲神話》、《阿拉伯神話》,請同學們去看一看,你將會受益無窮。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5
我上的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精讀課文《女媧補天》加略讀課文《夸父追日》。接下來,我從教材、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后記四方面對我的課例作一個說明:
一、 說教材
(一)說單元教材
課例中的兩篇課文,來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這一組課文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精讀課文共三篇,分別為:《古詩兩首》(乞巧、嫦娥)、《西門豹》、《女媧補天》,略讀課文一篇《夸父追日》!秷@地八》安排了以神話故事、民間故事為內容的口語交際訓練。寫作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開學生的童心和夢想。
本單元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
1、 通過朗讀、討論和復述課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
2、 識寫生字詞,積累生動的語言。
3、引導學生閱讀其他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增強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4、開拓學生思維,學會寫想象作文。
圍繞單元目標,我把本單元的課文按三個側重點進行教學。
《古詩兩首》講述的是兩個民間故事,重點在古詩的積累,我設計用兩課時完成教學。
《西門豹》是歷史故事,我用兩課時幫助學生學習課文,同時進行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
《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同是古老的神話故事,都圍繞著一個神話人物來展開故事,故事有著奇特的想象,而單元作文“假如我會變”是想象能力的訓練。因此,我采用精讀和略讀結合的教學方法,“精讀《女媧補天》+略讀《夸父追日》+想象作文訓練”用三課時完成教學。這樣精略結合的教學方法,使課文學習、閱讀能力的應用、閱讀強度的深化、寫作能力的訓練一氣呵成。
何克抗教授在聽課后指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以一個大的主題進行單元設計,當大主題里有不同側重點時,可分成幾個小主題展開教學,余老師這樣安排課時是正確的!
。ǘ┱f課文教材
《女媧補天》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夸父追日》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弘揚了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
根據課標的要求,我把課例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轟隆隆、塌下、露出、燃燒、熊熊大火、圍困、掙扎、熄滅、噴火、缺少、冶煉、液體、金光四射、云霞”等詞語。
2、通過與《夸父追日》對比閱讀,了解神話故事中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
2、積累課文的優美詞語。
情感目標:
學習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二、 說過程
本課例分成三個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學習生字詞,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了解女媧補天的原因。
第二課時:課文學習,重點理解女媧怎么補天,體會文段中對女媧補天動作描寫的準確,感悟人物精神。通過提升文章中心,過渡延伸到略讀課文《夸父追日》的學習,領略神話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了解神話故事中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并通過拓展認識更多的神話人物。此課時在于主題的深化、寫作方法的滲透。
第三課時:進行寫作方法上的拓展閱讀,思維的啟發,指導學生寫好想象作文。
三、 說特色
本課例具有以下特色:
1、教學設計緊貼學生實際
首先,自主學習與重難點點撥方式進行識字教學。
三年級的孩子,有了低年級的識字基礎,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因此,中高年級的許多閱讀課,都會對識字教學進行簡單處理。但事實表明,三年級里,學生寫錯字的機率遠比低年級的高。因此我在第一課時教學時采用自主學習與重難點點撥方式進行識字教學。先讓學生討論識字方法,小組內交流,再由學生提出難記的生字通過集體學生加深記憶。(播放識字學習的錄像片斷)
其次,想象作文的有效指導。
如今的孩子,思維活躍,有著豐富的想象,但往往寫起想象作文來,有的冥思苦想無從下手、有的洋洋灑灑卻是漫無邊際。那是因為他們缺乏了有效的指引。本課例中,通過《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兩篇課文的學習,我以“神奇的人物”為突破口,幫助學生尋找到想象的方向,在寫作指導課上,通過表格歸納出故事的結構(什么人、有什么本領、做了什么好事),這就給了學生思考的范圍。(播放錄像)繼而,通過拓展閱讀,再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孩子們有了想象作文所需的素材,有了文章結構的搭架,下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一同去欣賞一下孩子們的作品吧。úシ配浵瘢
2、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
第一課時教學時,我用雷電聲、洪水聲作背景,示范朗讀了第一自然段。聲音、文字,把孩子們帶到了災難的場景中去。(播放錄像)有了與課文人物的相同感受,孩子們就能迅速溶入文本。
教學中,我還多次用巧妙的問題創設情景。如讓“天塌下來了,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想想,還有許多人正受著怎樣的災難呢?”聽聽孩子們的回答。úシ配浵瘢┰谕瓿伞杜畫z補天》的課文學習時,我通過問題“生活中,有為了造福人類,不怕艱難,不怕犧牲的人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文章的中心進行提升。學生們的回答是讓人欣喜的。(播放錄像)
3、 拓展閱讀目的性強、層次分明
第一課時的拓展閱讀只要是側重于文章背景的介紹。為文段的學習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的拓展閱讀側重于主題的深化。這課時里,我安排的都是神話故事,故事里都有著神通廣大的人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故事人物中為人類某福的精神感染。
第三課時的拓展閱讀主要側重于寫作方法的指導,思維的發散。材料更貼近孩子生活,便于更好啟發學生如何選材,也便于用歸納提綱式指導孩子寫好想象作文。
以上,是我對本課例課文文本的理解與設計意圖,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出示“夸父”。(你能把這個詞語讀正確嗎?)
預設:正音。字典上只有這一個音。(齊讀)
2.“夸父”是什么意思?
預設:a夸夸父親。(你很能干,能從字義上來分析。方法很好。但是這兩個字合在一起不是這個意思。)
b是人名。(你怎么知道的?你真愛學習!老師沒教,你就會自己去讀課文了。)
3.出示課題:“夸父追日”。(齊讀課題)。
4.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預設:a夸父為什么要追日?(邊板書邊評價:“追日”寫出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你緊緊抓住了“追日”來問,真能干!)
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
c夸父追日結果如何?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寫了他是怎么追日的?寫夸父追到日沒有,又是哪個自然段?
2.反饋。
(1)夸父為什么追日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推薦一個同學來讀,讀正確,讀流利。)
(2) ①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夸父追日”的經過呢?(2——4)
、谶@三個自然段生字比較多,讓我們先來讀讀這些生字。
a 出示“虞淵渭河瀚海大澤”指名讀。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a 這些都是地名。
b “淵、澤、河、!边@四個字都帶有三點水,它們的字義都與水有關,并且是對“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稱呼。
c “瀚!本褪恰按鬂伞薄D闶菑哪膬鹤x出來的?(那大澤,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寬。)
b出示“伏下身子、向前一拋”讀。它們又有什么特點?(表示動作的詞語)
c出示“咕嘟咕嘟、頹然、手杖”你能讀正確嗎?指名讀。
d我們把這些詞語連起來讀一讀,每個詞語讀一遍。
、墼~語都讀得非常正確,請三位同學來讀讀課文2、3、4段,能把課文也讀正確嗎?
。3)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夸父追日”的結果,也就是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體會精神
(一)研讀“夸父追日”的原因
1.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呢?請再自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a“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
評價:“黑暗——光明”這是一對……應該怎么把它讀好?
b“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讓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評價:1充滿光明。還有不同理解嗎?
2難道僅僅是為了自己喜歡光明而追日嗎?是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一起讀“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3.小結:夸父喜歡光明,喜歡看到神州大地永遠充滿光明,因此他要去追敢太陽,抓住太陽,他是多么——了不起!
(其實,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他們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生活在北方一座叫“成都載天”的山上,個個身材高大,威猛強悍,為長早美好生活而奮斗著!可是這個地方,冬季漫長,夏季卻很短。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匆匆從西方落下,山上的積雪根本不能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暗當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地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于是,他們從本族中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并把“夸父”的名稱送給了他。) 這個補充資料要不要?
(二)研讀“夸父追日”的經過。
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咱們來分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與日逐走渴欲得飲道渴而死”(讀一讀這三個詞。)
出示1.請每組選擇一個詞語,結合課文2——4自然段來讀。
2.從哪些句子讀懂這個詞語的?你們有什么感受?
反饋:
與日逐走
誰來說說這個詞。
1.詞義(追著太陽跑。)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雙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顯紅:追、跑)
評價:你讀懂了“逐”就是“追”;古代的“走”就是現在的“跑”。
2.追得快(顯紅:一眨眼、兩千里、像風似的奔跑)
評價:夸父跑得真快!像風一樣,追逐著太陽。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相當于一眨眼就從杭州跑到了北京。這就是神話故事的傳奇色彩。
3.讀:把夸父跑得速度快讀出來。
渴欲得飲
誰來說說對“渴欲得飲”的理解。
詞義(很渴想要喝水。)你是從哪里讀懂的?(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顯紅:霎時間)
評價:巨人喝水,那真是飲干江河水。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道渴而死
1.喝了那么多水,喝夠了嗎?
2.同學研究“道渴而死”的?誰來說說這個詞
預設:a“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澤里的水!
師:為什么要到大澤去呢?是因為他渴。老師只聽你們讀懂了“道渴”二字,“而死”呢?
b“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看到夸父的倒下,你心情如何?
。▊、悲痛……)我們懷著這樣沉痛的心情來讀他倒下的這句話。
感到悲痛的不僅僅是我們,還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陽。)
c“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這一嘆,他會嘆些什么?
預設:(他感到很失望)把這種失望讀出來:
(他覺得辜負了鄉親們的希望)把這種遺憾讀出來:
師:躺在地上,夸父只能遺憾地看著太陽了,他不能動彈了,把這種無可奈何讀出來:
師: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盡管他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了,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用上最后一口氣,奮力將自己的手杖向前拋去。誰知道,夸父這一拋是為了什么?
出示句式:夸父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這是為了——(挽留太陽、給人們指明方向……
師:把夸父這種在困境中乃至絕境中,仍然堅強不息的精神讀出來。
你有什么感受?
預設:a遺憾。夸父還沒有追到日就死了,真遺憾。
b難受。(不是難受,是可惜。)夸父為了追太陽,渴死在路上,真可惜。
c了不起?涓笧榱俗约旱淖非,為了太陽的光明,而甘愿用生命來交換。這種執著、這種奉獻和犧牲精神讓我們為之感嘆。
四、課外拓展,
1.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接著讀——(課文最后一段)
2.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那個追尋光明的人。當你吃著鮮美的桃子,看著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對夸父說的?請你寫下來。
3.“夸父追日”是一則神化故事。它最早出現于《山海經》(課件)上面是這樣寫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能讀得懂意思嗎?(教師范讀)老師把這段古文大家。你會發現,中國的神化故事是那么富有趣味,那么意味深長。
師:課文學到這,我們知道了夸父,不僅僅是留給我們巨人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被全人類、全民族延續著。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7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通過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以神話的形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弘揚了一種奉獻和犧牲精神。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教學時,要鼓勵學生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自主閱讀能力,并使學生樂于與同學交流,抓住文本體會關鍵詞句,從文中感悟神話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夸父追日的執著、奉獻精神。
3.交流收獲,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4.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執著、奉獻的精神,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太陽的神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過哪些有關太陽的神話呢?學生自由發言。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圖,引入課題。齊讀。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夸父為什么追日,怎樣追日,追日的結果怎樣)
[設計意圖:以說說有關的太陽神話引起課題,以疑問設置懸念,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過渡:下面我們來跟隨夸父去追日吧。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帶著剛才的問題思考。
3.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對剛才的質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三、探討感悟
1.全班交流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順序相機指導。
2.“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讀出來再用自己的話回答。板書“喜歡光明”。
。2)課件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3)指名讀,評議,指導讀出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
3.“夸父怎樣追日?”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著手杖......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薄耙粓F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2)用各種形式朗讀,讀出夸父想抓住太陽的宏大志向,無比歡喜之情。
。3)抓住關鍵詞“拿著、提起、邁開、像風奔跑、無比歡喜”板書。同時體會神話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可是還沒止住口渴!斌w會神話的神奇。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匯報相機學習課文,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4.夸父追到了太陽嗎?找出書上的句子。
5.夸父沒有追到太陽,反而倒下去了,此時你想對夸父說什么呢?學生各抒己見談看法。
6.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夸父追日一心為他人、自我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
7.夸父變成了什么?你從這個故事中想到什么?
8.聯系實際生活說說具有夸父這種精神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實際感受夸父精神的可貴,受到一心為他人、自我奉獻、頑強拼搏的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總結
1.學了這組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結合這組課文談感受,學有收獲。]
板書:
夸父追日
喜歡光明
夸父追日拿著提起邁開像風......奔跑
↓無比歡喜奮力
自我奉獻奮力拼搏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8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于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幾經研讀文本,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為: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為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師:這個故事給你留下什么感受?用一個詞。
生:堅持理想。
生:勇敢。
生:偉大。
生:堅持。
師:是啊,這些都告訴我們這神話是多么的神奇。 板:神
師:默讀2~4小節,想想從哪些句子看出夸父的“神”?
生:(默讀課文 )
生: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課件出示句子)“神”在哪兒?
生: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說明夸父的速度快。
師:誰能讀出“快”?
生: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還有從哪里看出他跑得快?
生:像風似的奔跑。
師:那是什么風,讀出感覺來。
師:誰來讀這一段,讀出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生: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真快呀!誰挑戰一下他?(指導朗讀)
生: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
師:夸父,你為什么要跑得這么快,這么急?
生:因為太陽要落下去了。
師:是啊,這是夸父的一個目標。(課件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回讀)
師:讓我們去追夸父的目標吧!(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被刈x)
師: 這就是夸父的神奇,還有哪些地方?
生: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師:你感受到什么?
生:太神奇了,夸父把黃河渭河里的水一口氣喝干了。
師:(課件出示黃河圖,具體感知黃河后指導朗讀。)
每個人都文本的理解都可以不同,但是文章的主旨總是存在的?涓妇裆系膫ゴ蟮膭恿碜杂谀睦?——“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這是他去追趕太陽的精神支柱。 課堂中雖然用這句來串全文,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卻抓住夸父的“神”來深入學習課文。我想《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不是因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種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感動了我們。為什么追?因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追的時候太累了,心中時時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才有動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還是想起“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他才會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華,人有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才會執著地去追求。因此,板書應改為“理想——執著”。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9
奉化市溪口鎮中心小學樊幼芬
2009-4-8
課前談話:
1、看圖想神話:嫦娥奔月盤古開天地
2、根據描述說神話:后羿射日女媧補天
3、學生讀課文,標小節號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神話故事,叫——生讀課題
師:課題前面有一個雪花記號,叫——
生:略讀課文
師:學略讀課文,我們更應該注意什么呢?我們來讀一讀學習伙伴說的話吧。
課件出示,生讀
師:相信自己,多讀多思,大膽提問……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詞語劃下來,做上記號。
2、想象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交流不懂的詞語
師: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有沒有不同的詞語?
生:頹然
齊讀
師:字典中有兩種解釋,(課件出示:1、崩壞,倒塌2、敗壞)應該選擇哪種解釋呢?同學們一起用手勢告訴我。
(生1)
師:還有嗎?
生:虞淵
師:它是一個地名,課文中像這樣表示地名的詞語還有嗎?
生:黃河 渭河 瀚海 大澤
師:誰能把這些表示地名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
生讀
看著這組詞語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他們都是河
齊讀
3、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師:理解了詞語,那課文到底講了什么呢?
生齊讀課題
師:其實有些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的濃縮,有些還變為了一個成語!涓笧槭裁匆啡漳?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呢?
生:夸父喜歡光明,追求光明
師:老師把它概括為:向往光明(板書)那結果怎樣呢?
生朗讀最后一段(讀得不流利)
師:別急,你看清楚,會把這段文字讀得更好,結果怎樣?
生:夸父變成了一座大山
師:……其實2-4段就是再寫夸父怎樣追趕太陽,板書:追趕太陽。這三個詞語就是課文的三個小標題,誰能連起來說一說。
生個別說主要內容
師:他說的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你自己也連起來說一說,說成一句話。
生自己練習。
三、古今對照,了解經過部分
1、初步了解古文形式的《夸父追日》
師:夸父追日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神話故事,它出自一本很古老的書,(板書并簡介《山海經》)古人把這個故事用30幾個字就把這個故事經清楚了,想不想看看?
課件出示古文
師范讀:想不想也來讀一讀。好,跟著老師讀。
生跟著老師讀古文。
2、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并標注
師:這里的逐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追的意思
師:所以課文就把夸父追日寫成了夸父逐日。課件標注
師點明河、渭、澤的意思,課件標注。
3、古今對照,讀懂文本主要內容
課件出示古文和課文“經過部分”: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视蔑嫞嬘诤、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齊其仗,化為鄧林。
師:這三句話,課文中哪些句子就在寫這三句話,請你劃一劃,可要找準確哦。
師分別朗讀古文的三句話,學生一一朗讀課文段落。
師:古文短短38個字,而課文卻寫了480多個字,看來古文是多么精煉啊,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一段話。
課件出示老師改編的一段話,
師:大家發現沒,這就是課文的——生:主要內容。
四、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和神話的語言特點——神奇
1、在老師的引導下,滲透學法,初步感受神奇
課件出示古文的第一句話。
師:課文那一句話在寫這句話呢?
生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著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道夸父非常希望太陽早點掛在天上,他……跑了兩千里……
師:他一口氣跑了2000里,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個別朗讀。
師:是啊,2000里啊,誰知道有多遠嗎?
生:4000米
師:不對,有100萬米呢,假如繞400米的跑道,要跑2500圈
生驚嘆。齊讀
師:為什么要跑得這么快呢?
生:因為想早點追到太陽,如果跑得慢,太陽就要落山了
師:如果跑得慢的話……
生:……
師:其實他的心里還特別——生:著急
師:你能帶上這種表情再來讀嗎?
生個讀。
師再次引導、朗讀
2、舉一反三,提煉“神奇”
師:像這樣神奇的句子,還有嗎?請你劃一劃,等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朗讀:夸父俯下身子……我覺得非常神奇,……平常我只能喝而他卻……黃河和渭河的水很多,他幾下都能喝下去,還不夠呢,
師:很好,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感受。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夸父,請你用朗讀來讀出夸父來。
生朗讀句子
師:是啊,霎時間就喝干了,多么夸張。
生:……
師:多么夸張啊,多么神奇啊,請你自己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自己讀
師:其他同學呢?繼續交流。
生:……
師:同學們你發現了這一處了嗎?那我們一起讀一讀,感受一下怎么樣?
生和師一起讀文段。
3、感受人物形象
師:其實整篇課文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板書神奇)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夸父是一個勇敢的人,他為了我們每天能看見太陽,他一口氣跑了兩千里,就是要追趕太陽。
師:說得好,你呢?
生:我佩服夸父宏大的志向,他追趕太陽,最后還是沒有追到……
生:他很向往光明……
生:……
師:作為一條成語,現在在字典中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課件出示:字典中夸父追日的條目
生讀一讀
五、拓展閱讀,多元感悟
師:……帶著問題出課堂,你會變得更聰明。老師要還介紹兩首詩。
課件出示:
追尋光明 佚名《夸父》余光中
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黃昏呢?
為了讓大地充滿光明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你拿著手杖 奔 也不必吸盡大澤與長江
去追尋那西斜的太陽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翻過高山,越過河流與其窮追蒼茫的暮景
歷盡艱辛埋沒在紫靄的冷燼
你堅定地前行何不回身揮杖
山林為之震動,江河為之 騰 迎面奔向新綻的旭日
嗓子冒煙,身體累倒去揮……
你也永不放棄
化 高山,變 桃林
給后人帶來勇氣和信心
師:讀完這兩首詩你又有了怎樣的感受了呢?你可以寫一寫。(下課了,作為課后作業)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出示“夸父”。(你能把這個詞語讀正確嗎?)
預設:正音。字典上只有這一個音。(齊讀)
2.“夸父”是什么意思?
預設:a夸夸父親。(你很能干,能從字義上來分析。方法很好。但是這兩個字合在一起不是這個意思。)
b是人名。(你怎么知道的?你真愛學習!老師沒教,你就會自己去讀課文了。)
3.出示課題:“夸父追日”。(齊讀課題)。
4.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預設:a夸父為什么要追日?(邊板書邊評價:“追日”寫出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你緊緊抓住了“追日”來問,真能干!)
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
c夸父追日結果如何?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寫了他是怎么追日的?寫夸父追到日沒有,又是哪個自然段?
2.反饋。
(1)夸父為什么追日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推薦一個同學來讀,讀正確,讀流利。)
(2) ①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夸父追日”的經過呢?(2——4)
、谶@三個自然段生字比較多,讓我們先來讀讀這些生字。
a 出示“虞淵渭河瀚海大澤”指名讀。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a 這些都是地名。
b “淵、澤、河、海”這四個字都帶有三點水,它們的字義都與水有關,并且是對“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稱呼。
c “瀚海”就是“大澤”。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那大澤,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寬。)
b出示“伏下身子、向前一拋”讀。它們又有什么特點?(表示動作的詞語)
c出示“咕嘟咕嘟、頹然、手杖”你能讀正確嗎?指名讀。
d我們把這些詞語連起來讀一讀,每個詞語讀一遍。
、墼~語都讀得非常正確,請三位同學來讀讀課文2、3、4段,能把課文也讀正確嗎?
(3)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夸父追日”的結果,也就是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體會精神
(一)研讀“夸父追日”的原因
1.夸父為什么要追日呢?請再自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a“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
評價:“黑暗——光明”這是一對……應該怎么把它讀好?
b“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讓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評價:1充滿光明。還有不同理解嗎?
2難道僅僅是為了自己喜歡光明而追日嗎?是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一起讀“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3.小結:夸父喜歡光明,喜歡看到神州大地永遠充滿光明,因此他要去追敢太陽,抓住太陽,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其實,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他們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生活在北方一座叫“成都載天”的山上,個個身材高大,威猛強悍,為長早美好生活而奮斗著!可是這個地方,冬季漫長,夏季卻很短。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匆匆從西方落下,山上的積雪根本不能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暗當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地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于是,他們從本族中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并把“夸父”的名稱送給了他。) 這個補充資料要不要?
(二)研讀“夸父追日”的經過。
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咱們來分小組合作研究。
出示“與日逐走渴欲得飲道渴而死”(讀一讀這三個詞。)
出示1.請每組選擇一個詞語,結合課文2——4自然段來讀。
2.從哪些句子讀懂這個詞語的?你們有什么感受?
反饋:
與日逐走
誰來說說這個詞。
1.詞義(追著太陽跑。)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雙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顯紅:追、跑)
評價:你讀懂了“逐”就是“追”;古代的“走”就是現在的“跑”。
2.追得快(顯紅:一眨眼、兩千里、像風似的奔跑)
評價:夸父跑得真快啊!像風一樣,追逐著太陽。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相當于一眨眼就從杭州跑到了北京。這就是神話故事的傳奇色彩。
3.讀:把夸父跑得速度快讀出來。
渴欲得飲
誰來說說對“渴欲得飲”的理解。
詞義(很渴想要喝水。)你是從哪里讀懂的?(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顯紅:霎時間)
評價:巨人喝水,那真是飲干江河水。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道渴而死
1.喝了那么多水,喝夠了嗎?
2.同學研究“道渴而死”的?誰來說說這個詞
預設:a“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澤里的水。”
師:為什么要到大澤去呢?是因為他渴。老師只聽你們讀懂了“道渴”二字,“而死”呢?
b“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
看到夸父的倒下,你心情如何?
(傷心、悲痛……)我們懷著這樣沉痛的心情來讀他倒下的這句話。
感到悲痛的不僅僅是我們,還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陽。)
c“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這一嘆,他會嘆些什么?
預設:(他感到很失望)把這種失望讀出來:
(他覺得辜負了鄉親們的希望)把這種遺憾讀出來:
師:躺在地上,夸父只能遺憾地看著太陽了,他不能動彈了,把這種無可奈何讀出來:
師: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盡管他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了,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用上最后一口氣,奮力將自己的手杖向前拋去。誰知道,夸父這一拋是為了什么?
出示句式:夸父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這是為了——(挽留太陽、給人們指明方向……
師:把夸父這種在困境中乃至絕境中,仍然堅強不息的精神讀出來。
你有什么感受?
預設:a遺憾?涓高沒有追到日就死了,真遺憾。
b難受。(不是難受,是可惜。)夸父為了追太陽,渴死在路上,真可惜。
c了不起?涓笧榱俗约旱淖非,為了太陽的光明,而甘愿用生命來交換。這種執著、這種奉獻和犧牲精神讓我們為之感嘆。
四、課外拓展,
1.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接著讀——(課文最后一段)
2.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那個追尋光明的人。當你吃著鮮美的桃子,看著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對夸父說的?請你寫下來。
3.“夸父追日”是一則神化故事。它最早出現于《山海經》(課件)上面是這樣寫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能讀得懂意思嗎?(教師范讀)老師把這段古文大家。你會發現,中國的神化故事是那么富有趣味,那么意味深長。
師:課文學到這,我們知道了夸父,不僅僅是留給我們巨人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被全人類、全民族延續著。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11
【浙江省慈溪市教師進修學!『鷩姟
“教”時教師要多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學”時學生要多用朗讀與想象進行情景體驗。
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的神話傳說是經過改編后的一個個通俗、優美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也具體而生動。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多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為主。用語言描述來復述或總結課文。如教學《夸父追日》,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來總結課文:“追趕太陽的夸父太累了,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當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我們的夸父終于支持不住了。倒在原野上的夸父變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涓傅木袷来鄠,感動天地,夸父的遺憾令人嘆息,催人奮進!毙枰赋龅氖,教師的語言描述,用詞選句盡量要來自于文本,要讓學生感覺到閱讀文本的美妙和魅力 ──可以豐富語言,可以表情達意,可以有利于轉述和復述,也可以增強記憶、背誦,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夸父追日,我們追什么?──兩位教師對同一文本的不同認識及設計的比較日
浙江省富陽市永興學!《
當作為一名普通讀者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對故事都會有不同的獨特感悟;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更會有一個個知識點的在我們眼前涌動。然而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此時面對文本,應該考慮的是預測學生閱讀這個文本時,會對什么最感興趣;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后,給學生最終留下點什么?
《夸父追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集體備課時,老師們各自閱讀文本,之后各抒己見談體會,最終形成以下兩種比較鮮明的不同觀點:
觀點一:
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讀后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這不禁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荊軻可謂英雄也!項羽自刎烏江,壯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梟雄。真是成亦英雄,敗也英雄。
觀點二:
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進海,令人非常羨慕;女媧用泥土捏出個泥人,仙氣一吹便成了真人,這是神奇。課文《夸父追日》也是一個這么神奇的神話故事,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應該不會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順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便有了如下的兩種課堂設計:
設計一:
課堂以對“英雄”的認識貫穿始終:首先導問夸父是英雄嗎?而后研讀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說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對夸父的英雄形象進一步認識,得出對于英雄的比較全面的理解!
設計二: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縱觀以上案例,兩位教師如此設計的出發點是什么,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初淺的觀點:
一、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閱讀教學指導觀念的展示
前者處理教材時把落腳點定在人文價值的取向上,以此貫穿始終;后者處理教材的落腳點定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循著學生最感興趣的路線,走到課堂的深處。
二、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師生觀的碰撞
閱讀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還是主導?前者,他有著十分強烈的控制欲望,不僅主宰著課堂進程,甚至還欲控制學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閱讀感悟去引領學生達到這個境界。學生學得很累,興趣不濃。最終的閱讀收獲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還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還不明白,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實夸父只是一個神話人物而已!而后者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于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種以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閱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又不失教師的引領,如此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兩堂課的執教者,對文本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的認識差異
語文學習不能寄望于飄忽不定的感悟,落腳點應著眼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上,使得人文價值的收獲成為一種水到渠成的東西。更多時候讓它成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如一顆希望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因為語言是一種表達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有其表達的方式方法。陸友松曾呼吁:語文學習,旨在聽得懂,說得清,讀的透,寫得好。可見,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必須借助于語言訓練的多種形式,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著眼于整篇文章的表達,致力于一段話的描寫,研討一句話、一個詞語的精妙。如此的語言實踐訓練,方能讓語文課堂更富有濃濃的語文味,更能提高閱讀課堂的效率。
由此看來,教師的課堂操作并不存在對錯之分,最終仍然是教師的觀念問題左右著我們的課堂設計?涓笧橹闹械哪繕耍了啦挥。我們語文教師為著心中的目標,也是費盡心思。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時時以學生之需所需,學生之樂而樂,踏踏實實的通過上語文課讓學生能聽、會說、能讀、會寫,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東西!
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夸父追日(指名字正腔圓地讀,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那就趕快到故事中去搜索吧,自由讀故事,爭取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難詞,難句要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
3,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已經從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感知故事的神奇
1,同學們很會搜索信息.你覺得這個故事怎么樣
2,是呀,中國神話故事的特點就是神奇有趣,千變萬化,它們都隱藏在故事的句子里.所以呀咱們得一句一句細細地讀,那些神奇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線劃出來,再和同桌交流.
生自由讀,師巡視
3,生交流找到的神奇之處,師隨機指導朗讀.
四,品讀結果,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我們知道夸父追日的結果是: 課件出示: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著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后一瞬間. 夸父帶著心中莫大的遺憾走了,但是他的鍥而不舍,堅強不息的精神依然留在了我們心里.
五,了解神話特點,激發閱讀興趣
同學們,神話故事里充滿神氣的想象,只要我們繼續暢游在神話故事里就會感受到更多神話人物的勇氣和智慧.抽空到書店找一本,踏上神奇之旅繼續去感受,和同學交流.
板書: 夸父追日
喜歡光明 目標
追趕太陽 決心
追尋光明 信念
教后反思:
2008年5月19日早上第一節課,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上了一節公開課《夸父追日》,可以說課前做了較為充分的準備.教案改了3次,試教1次.最后敲定此教案.可以說教學內容是飽滿充實的,不但字詞教學扎實,課文內容分析也是較為到位的.有令我較為滿意的教案,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又忽視了新課改的要求,上了一節并不成功的課.
首先說說成功之處:
1,故事引入,圖像激趣,環環緊扣
由古代山海經中故事引入,激發孩子好奇心.夸父形象高大魁梧,引發孩子學習興趣.夸父有決心追日,你有決心學好課文嗎 既引發學生繼續學習,有點出了夸父的精神之一:有目標有決心.
2,教學思路清晰,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總體思路是兩條線:感受神話的神奇,體會夸父的精神.兩條線相輔相成,通過重點句詞的分析交觸理解.這也是我的教學重點.在突破重難點方面我采用了多種形式,如:有感情朗讀,理解詞語,發揮想象寫句子,回答問題,寫話等等.特別是利用關聯詞:"一……就……"的造句,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解課文.給夸父寫話,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字詞認讀,理解到位
我把本課的詞語歸類分成兩組,多形式的認讀,觀察,從中理解字義.對頹然的理解,我讓學生自己說什么時候你會是這樣的,通過述說,學生能印象深刻的理解其中意義.
4,結尾發人深省,無限寓意盡在其中
一個問題:夸父追日,你追什么,怎么去追呢 既點明了夸父追日的精神永遠激勵后人,又引發學生去思考:你將如何繼承夸父的精神.雖然課堂上沒有時間讓學生討論,但從同學們的熱情,個別同學課后與我的交流,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要追的是,我的目標是考上名牌大學,我準備這樣追: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知識." 我微笑地點點頭,學生明白了,知道了夸父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教學難點突破了!
評課時,我課上的各個優點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同時也聽到了批評的聲音.毫不客氣地說:我的課是失敗的!
最大的原因:學生自主性不夠!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沒有以學定教.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觀點,我沒有聽從,感覺像是硬生生地把學生往我預設的路上拉.需要修改的地方:關鍵句子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分析.
原因二,朗讀指導欠缺,朗讀時因注意輕重緩和與停頓.
原因三,時間分配上有點誤差,重點放在課文研讀上,復述課文這一環有些難,花的時間過長.
原因四,板書設計讓人費解,可以從夸父執著追求的精神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