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飛蜻蜓教案 篇1
一、人物導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5
1、上課前,我們先來認識一個字,誰會念(1人),這個字左右結構,書寫時左窄右寬,請同學們拿起手,和老師一起寫,左邊耳朵旁,右邊-----里面的一豎不能出頭。一齊讀。誰來為“陶”組組詞?
這個“陶”還可以成為一個姓,我們再來認識一個人,一個姓陶的名人,(板書:陶行知)(你來念指讀2人)
2、出示畫像,這就是陶行知。課前,我請同學們去查閱他的相關資料,誰來介紹?
陶行知一生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業中,毛主席陳贊他---,郭沫若也這樣贊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讓我們也尊敬地喊一聲: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歡孩子了,為小朋友編了很多兒歌,我們曾經學過的一首兒歌《人有兩個寶》就是他編寫的,誰來背給大家聽---(指生答) 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講關于陶先生和孩子們的故事。板書:放飛蜻蜓,一起讀。
二、一讀課文,讀通課文,學習生字新詞(15)
。ㄒ唬┩瑢W們預習了課文,請大家打開課本,再大聲地讀一遍,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ǘ┪蚁日堖@五位同學依次來讀課文的一—五小節。其他同學認真聽。
1、指5名學生讀1-5小節。
相信這兩個詞語難不倒你們,出示句子,你來讀。
這里的三句話該怎么說才是七嘴八舌地搶著說?(指生答),四人一小組來練一練。
(指小組讀)你搶著說,他搶著說,大家爭先恐后地說這才叫-----七嘴八舌地搶著說(齊讀)
2、誰來讀第六小節?(指讀)(老師評價--你讀得又正確又通順)
出示:田埂 蒼蠅 蚊子
這里有三個生字。輕聲讀讀,讀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蠅是后鼻音,-----還應注意什么?看誰觀察最仔細?蒼蠅 、 蚊子讀輕聲,誰來讀準這三個詞語。我們一起讀。
老師再來考考大家,出示“孑孓”這個詞怎么讀?指讀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圖片,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蟲,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蟲。
3、我請這一組的四位同學來讀7-10小節,其他同學仔細聽
老師發現你這一句話讀得特別好?再讀一遍,哪一位學生也愿意讀?
陶先生又問:“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繼續讀(8—10小節)(讀錯的地方及時糾正)
在預習朗讀時,哪一句話你覺得很容易讀錯?---讀課文時,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讀。
這里還有一組詞,我請這一組同學開火車讀(出示:掌握 據說 結構 復雜)(2組)
這四個字在書寫時,你們認為哪一個字最容易寫錯? 怎么記住它呢?有一個詞語叫“日復一日”,所以這個復的中間是個日字,舉起手和老師一起來寫這個字。這個日很懂得謙讓,要把它寫得扁些。
4、最后一小節我們一起讀。(指生讀)
三、二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5)
同學們經過課前認真的預習,把課文讀通讀正確了,那么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請一個同學再讀一讀課題,指讀
1、我請男同學來讀第一小節,女同學邊聽邊思考,這一小節寫了什么?板書:捉蜻蜓
3、可是,我們知道最終孩子放飛了蜻蜓,(板書: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節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節)哪一句話描寫了放飛蜻蜓的情景?(指讀)最后孩子們把蜻蜓放了(一起讀)
3、引:孩子們起先捉蜻蜓,后來又放飛了蜻蜓。那么2—10小節又講了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10小節,邊讀邊思考。(生交流,師概括)(板書:談或說)談蜻蜓
4、根據板書,誰能說說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說)---生說得不簡潔,師引導:課文先講了---這是起因,接著講了-----這是經過,最后講了----這是結果。
我們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用簡潔的語言敘述出來。誰再來簡潔地說說本文的主要意思。(再指名說)
四、三讀課文,認識蜻蜓 (12)
1、陶先生和孩子們都談了蜻蜓的哪些知識呢?再讀一讀課文,用直線劃出有關蜻蜓知識的句子。
2、談到了哪些?
。1)、生:談到了蜻蜓吃的食物。
----(指名讀)出示: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一只蜻蜓一小時吃多少只害蟲?一年吃多少害蟲?) (一只蜻蜓幼蟲一年能吃3000多只孑孓!你體會到了什么?)(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夸夸這位捉蟲高手。)
過渡:還談到了什么?
。2)、生:還談到了蜻蜓的尾巴。出示:它的尾巴是一節節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指讀、齊讀)
讀書要學會做記號,你會在哪些關鍵詞下面做記號呢?(交流)(出示圖片,這就是蜻蜓,它的尾巴---- -)
引讀,這些關鍵詞寫出了蜻蜓尾巴的什么?這兩個詞寫出了尾巴的----特點,這兩個字寫出了---作用 (我們把特點、作用這兩個詞語寫在關鍵詞下面)(讀讀句子,寫寫體會,這就叫批注,是讀書的一個好方法)
誰來讀好這句話,(指名讀)蜻蜓的尾巴作用真大。一齊讀。
過渡:談完了蜻蜓的尾巴,還談到了蜻蜓的什么呢?
。3)、生:還談到了蜻蜓的眼睛。(出示,指名讀)這雙眼睛有什么特點呢?同樣請你在關鍵詞下面做記號(生圈關鍵詞)蜻蜓眼睛的特點是----引讀,可以看清---寫的是作用。(生交流)同樣把這兩個詞寫在關鍵詞旁邊。
出示圖片,這就是蜻蜓的眼睛,第一眼看到,你覺得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但一只大眼睛里有多少只小眼睛?,你覺得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它可以看清----,甚至可以看到千米之外的同類。你覺的這又是一雙怎樣的眼睛?
蜻蜓的眼睛可真獨特!女生讀,是呀,蜻蜓的眼睛真是神奇!男生讀
3、師生引讀:陶行知先生告訴我們,蜻蜓是除害飛行家,(點紅,讀),尾巴作用大(點紅,讀),眼睛更是神奇(點紅,讀)。
4、從陶先生的話中,我們知道了蜻蜓的很多知識,你能用這個句式完整地說一說嗎? 指生答。(出示句式:從陶行知先生的話中,我知道了-----知道了------還知道了-----)(指生答)
這位學生表達得很有條理,先說了蜻蜓吃的食物,接著說了蜻蜓的尾巴,最后說了蜻蜓的眼睛。
5、去掉文字,同桌間再練練,比比誰說的更有條理,更通順。
6、陶行知先生給孩子談到的蜻蜓知識還真不少,我們一起來讀這兩段話。
四、三讀課文,揣摩表達方法(3)
那陶先生僅僅就告訴我們這些知識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陶先生還給我們介紹了蜻蜓很多有趣的知識。
那我們也來學學陶先生,講講蜻蜓的知識。怎么講呢?我們再讀這兩句話。陶先生在介紹蜻蜓尾巴和眼睛時,都是先介紹----特點,再介紹了---作用。
出示圖片,其實蜻蜓的翅膀也很神奇,如果現在請你來介紹,你也想怎樣來介紹呢?---從特點和作用兩方面來介紹。(點擊)
小結:今天,通過陶先生的介紹,我們不僅了解了蜻蜓,還學會了怎樣去介紹蜻蜓,我們真的要謝謝陶先生。那陶行知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堂課,我們就進一步認識他,了解他。
五、作業
1、請你把在課堂上學到的蜻蜓知識講給家人或朋友聽。
3、查閱相關資料,模仿陶行知的介紹,介紹蜻蜓翅膀的特點和作用。
放飛蜻蜓教案 篇2
1、 指名讀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讀第三段(11自然段)
。1) 從“紛紛”一詞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飛蜻蜓
。2) 從“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體會孩子們的心情。
3、 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指導寫字
1、 出示本課生字,學生再次認讀。
2、 學生找出簡單的,可以自己寫好的字:舌、蠅、蚊、餓、構描紅、記憶字型。
3、 教師范寫:陶、慈、搶(強調左邊不是“倉”)、復,抓住重點筆畫進行提示。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 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 回顧上節課的提問: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 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學生自由讀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
2、 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師組織課堂討論:聯系前后文說明自己放的理由,關鍵點:
。1) 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結構。(了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該保護)
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學生讀議)
。3) 孩子們的回答內容和神態。(“入神”說明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
4、 練習分角色朗讀。
(1) 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讀,集體評議。
5、 小結。
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大家談談。(教師點評)
放飛蜻蜓教案 篇3
放飛蜻蜓教材:蘇教版第六冊教學目標: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德育目標)教學重點:1、 在讀文的基礎上了解關于蜻蜓的知識,明白道理。2、 學習多種途徑收集、處理資料。教學難點: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蜻蜓的習性、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學準備:關于蜻蜓的圖文資料,多媒體課件作業布置:課外:了解蜻蜓的相關資料;了解陶行知的簡要生平;課內:書寫本文中的生字教學用時:2課時課文板書: 放飛蜻蜓 循循善誘陶行知 -------------------------小朋友 和藹可親教學過程: 第一課 時 一、 扣題引發,理清脈絡。1、 談話引入課題,學習“蜻蜓”: 板書:蜻蜓2、 學習“蜻蜓”:(1)提問:認識這兩個字嗎?讀一讀。(1)都是什么偏旁?怎樣記?
(2)提示:易錯處:“蜓”右邊不是“延”
對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于蜻蜓的課文,板書:放飛。
3、 齊讀課題:放飛蜻蜓。4、 啟發猜想:出示課題,學生圍繞課題質疑。5、 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不過,這個和小朋友們說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過嗎?快讀讀課文吧!二、 初讀,理清脈絡:(1) 第一遍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2) 第二遍讀,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弄清詞語意思。(3) 第三遍讀,根據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讓學生填上恰當的詞,弄清文脈。三、簡析首尾,聚焦“放飛”1、 指名讀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2、讀第三段(11自然段)
。1) 從“紛紛”一詞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飛蜻蜓
。2) 從“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體會孩子們的心情。
3、 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四、指導寫字
1、 出示本課生字,學生再次認讀。
2、 學生找出簡單的,可以自己寫好的字:舌、蠅、蚊、餓、構描紅、記憶字型。
3、 教師范寫:陶、慈、搶(強調左邊不是“倉”)、復,抓住重點筆畫進行提示。第二課時 一 復習回顧,問題導入1、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2、 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3、 回顧上節課的提問: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二 讀文入境,探究自悟1、 學生自由讀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2、 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形成自己的理由。3、 教師組織課堂討論:聯系前后文說明自己放的理由,關鍵點:(1) 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 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結構。(了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該保護)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學生讀議)(3)“……” 引導學生交流收集的課外知識:你們還知道有關蜻蜓的哪些知識?陶先生看到孩子們捉蜻蜓,既沒有責怪他們,又沒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聽了陶先生的話孩子們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過孩子們態度的變化體會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4、 練習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形象,讓學生認識到陶行知這個人物的諄諄教導,以及對孩子們的尊重、關愛等。)(1) 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2) 指名演讀,集體評議。5、啟發小結。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6、啟發小結:你覺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板書小結課文,揭示主題。通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們;蜻蜓和陶先生;孩子們和陶先生;老師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朋友,她們都為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都要關心愛護這些可愛的朋友,那樣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好!三、布置作業:1、 抄寫生字詞。2、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3、閱讀課文助讀。
放飛蜻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誤解,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
2、了解陶行知教育孩子的過程(抓重點句)。
3、有朗讀過程中體會孩子們情感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形式的讀,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2、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獲取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熱愛和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陶行知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啟發孩子們放飛蜻蜓。
難點: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具準備>有關蜻蜓的多媒體課件,蜻蜓模型,重點句投影。
<教學設計>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1、(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鄒老師非常高興和你們一起來學習《放飛蜻蜓》這一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起)。同學們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么?
生1:誰放飛蜻蜓?
生2:為什么要放飛蜻蜓?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接著學習課文。
二、播放配樂朗讀磁帶,整體感知。
1、聽錄音范讀,學生跟著范讀默讀。邊讀邊思考,哪些地方不明白。
2、學生匯報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生1:陶行知為什么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
生2:陶行知是怎樣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的?
生3:陶行知為什么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提問時解決)
(這些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弄清了這三個問題就突破了教學重點,要是學生不能提出這幾個有價值的問題怎么辦? 就算學生提出來了,怎么處理,是放在一邊還是立即解決,如果當時就抽學生回答而且答對了,三個問題解決了,后面還怎么上?此處設計請考慮。)
(過渡:同學真認真,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你們思考問題如此積極,下面老師請同學欣賞一幕現場表演的情境劇:一個小男孩捉了一只美麗的蝴蝶裝在瓶中玩耍,一個小女孩上前勸說小男孩把蝴蝶放了。女孩說:“請你把蝴蝶放了吧,你把它裝在瓶子里多可憐呀!”)
表現得真好,掌聲鼓勵。劇中小女孩直接請求小男孩把蝴蝶放了,小男孩聽了小女孩的話,他會怎么做呢?可能會放飛蝴蝶,也可能不會放掉。那么,陶行知是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的呢?請圍繞這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細讀2—11自然段。
三、組內合作學習,體會感悟
1、組內細讀2—11自然段,找出五處描寫陶行知語言的句子。
、傩〗M細讀,邊讀邊找。(需要學生找的一些重要詞句可讓學生用一些符號勾畫)
②小組合作交流。
2、抽學生讀描寫陶行知語言的句子,其他學生邊聽邊體會: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俪閷W生讀。
、趯W生結合具體語句談體會。
、郏ǔ鍪局攸c句—貼紙)
句1: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一個名叫翠貞的小女孩的頭,說:“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
a、學生齊讀:“你從這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b、學生匯報(從“慈愛”、“撫摸”等詞看出陶行知先生對孩子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c、師總結:是的,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可他在孩子們面前卻一點架子都沒有,對孩子們是那樣的慈愛,那樣的和藹可親。所以在讀這句話時一定要強調這兩個詞語,讓我們感受到陶行知的和藹可親。(進行朗讀指導,可先讓學生自由練習讀,再齊讀或先抽讀,教師評價,再齊讀)
句2: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a、女生齊讀:師: “商量”說明什么。(尊重孩子的選擇)把原句換成陳述句,與原句比較,哪句最好,為什么?先讓學生改,再用課件出示兩句話,讓學生對比讀,再說有什么不同。
b、學生匯報。
c、師總結:換成陳述句與原句比較,原句好,它讓我們感受到了陶行知說話的語氣的委婉,這樣孩子們很容易接受他的建議。
、苊看翁招兄f完話后,孩子們有什么表現?這些表現說明什么?可讓學生用線條畫出一些相關句子,如: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孩子們點點頭、孩子們入神的聽著等。再分別說這些表現說明了什么。
a、生匯報。
b、師總結:從孩子們的反應,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陶行知是那樣平易近人,對孩子的關愛是那樣真誠,陶行知的話語也讓我們體會到他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誘的。
。ㄟ^渡:唉,直接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就行了,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呢?想知道原因嗎?請學習第十自然段。)
四、合作探究
1、同桌互讀第十自然段,找出陶行知介紹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語言,并思考: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2、說說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特點及功能。
生1:蜻蜓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是由成千上萬只小眼睛構成的,它的功能是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生2:尾巴是一節一節的,又細又長,它的功能是用來保持平衡,調整飛行方向。
師演示課件:介紹相關的課外內容—蜻蜓結構圖及相親知識。
、
、隍唑,昆蟲綱,為大型昆蟲,身體修長,色彩艷麗,體態優雅,飛行靈活敏捷,有趣而誘人,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昆蟲。
蜻蜓專門捕食各種小型蛾類、稻飛虱、蠅、蚊等昆蟲。一只蜻蜓一小時能吃2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蜻蜓產在水田里卵化為幼蟲的名安叫水蠆,一只蜻蜓幼蟲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蟲。
人們常?吹津唑腰c水,實際上這是蜻蜓在產卵。雌蜻蜓在產卵時,單獨在水面上飛行,然后一次次不斷地把尾訓插入水中,產下一些卵,立即又飛起來。這樣連續產卵的動作,好像蜻蜓在不斷地點水。
全世界的蜻蜓大約有5000種以上,我國約有300種。 此處介紹過多,語言過成人化。語言可重新組織。
孩子們聽了陶行知的介紹,神情怎樣?說明了什么?
3、陶行知為什么要介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①小組討論交流
、趨R報
、蹘熆偨Y: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會更加喜歡蜻蜓,保護蜻蜓。在陶行知的諄諄教導之下,孩子們了解了蜻蜓的相關知識,懂得保護有益動物。
4、那么,孩子們聽了陶行知的建議后,他們怎么做的?心情怎樣?
五、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結合板書總結。
板書:
陶行知 諄諄教導 孩子 心甘情愿 放飛蜻蜓
慈愛撫摸 點點頭
(和藹可親)
商量的中吻 紛紛說 我們的朋友
(尊重孩子)
板書設計非常好,但課后的第一個任務分角色朗讀沒設計進去。這個一定要要,因為他是本課的一個基本要求。如有時間可在課文最后設計一個小小的練筆:讓學生續寫課文,主要寫蜻蜓背放飛后快活自由的樣子、孩子們的心情及他們明白的道理。這樣既進行了思想教育又訓練了寫作能力。
你采用的合作交流學習非常好,但是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調控,不能讓別人認為是走形式,要做到氣氛活躍,有序,不亂,討論探究的問題要有價值。
教師總結的語言要精煉,學生回答問題后要給與多種方式的評價或鼓勵,調動積極性,盡量少重復學生答問的語言。
放飛蜻蜓教案 篇5
一、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看,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小精靈,他們時而凝神精止,時而飛舞雀躍,給大自然增添了許多色彩。
2、誰來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和蜻蜓有關的課文,齊讀課題。
4、那么,課文講了什么故事?誰來說一說?
5、陶行知先生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陶行知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再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深入學文第一部分:
1、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輕聲讀2-10段,想一想,陶行知問了哪幾個問題?
2、回報
3、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老師也差了不少資料,誰來讀一讀。
4、孩子們怎么回答的?(翠貞說……一個男孩說……有的說……有的說……有的說……)
孩子們像我們這樣有規矩、有順序地說嗎?他們怎么說?(七嘴八舌、搶)我們來學一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搶著說”是怎么說?能把這部分讀好嗎?分角色讀一讀2-6段。
三、深入學習第二部分:
1、同學們,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你知道嗎?
2、陶行知先生怎么說?這段對話介紹了蜻蜓的什么知識?
3、你能說清尾巴、眼睛的樣子作用?
4、陶行知先生只介紹了尾巴、眼睛嗎?從哪看出來的?
5、給你個機會幫陶行知補充,每人一句
6、看來眼睛、尾巴最有特點,讀的時候,讀好這些描寫特點。
四、體會人物品質:
1、陶行知為什么介紹蜻蜓尾巴和眼睛?
2、孩子們聽得怎樣?我們也入神地聽著,學到這里你對陶行知教育家有什么印象?快速默讀2-11段,知道陶行知神態、動作、語氣的詞,體會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怎樣的教育家?
3、陶行知真是一位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小伙伴,現在有什么想法?文中的小伙伴是怎樣做的?引讀一句,看插圖,引讀最后一句。
4、師板書,你看在金色的陽光下,一群可愛的小蜻蜓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他們是多么輕松,多么愉快呀!
5、分角色朗讀,歡迎老師加入嗎?
五、拓展提升:
1、指板書,孩子們在陶行知的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引導下最終放飛了蜻蜓。
2、(師板畫一雙手)同學們,放飛是一種品質,一種氣度。
3、大自然還有許多有益的小動物需要我們放生,你猜這是一雙誰的手,他放飛了哪些我們人類的朋友?這些小動物好像對我們說些什么?生練習說話。
4、聽了他們的話,你有什么感受?
5、是呀!大自然有許多想蜻蜓一樣的人類的朋友,為人類做貢獻,如果我們能多給他們一些關心,世界會更美好!
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中,我應注意一下幾點:
1、課文主線不夠清晰。
在授課中,我制定兩個教學步驟,一個是解決課文表面含義即“陶行知為什么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他為什么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再解決“陶行知是怎樣關心和教育兒童的?”但是在教學中發現這樣的教學使問題比較細碎,學生不好理解,應該規整為一個問題,即“陶行知是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教育家?”全文圍繞這一個問題進行教學,一定會讓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2、課文主旨應歸為體會人物的品質
在教學最后我把結束課堂的問題歸為保護動物,對于本片課文來說,如果歸為體會陶行知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品質就更好了。
放飛蜻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地讀出句子的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句、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讀中感悟陶行知對孩子的諄諄教導!〗虒W準備:
關于蜻蜓的圖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1、同學們,這是什么呢?(板書:蜻蜓)
2、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
上堂課,我們學了一篇和蜻蜓有關的課文(板書:放飛)
是誰放飛了蜻蜓呢?
3、好不容易捉到一只這么美麗的蜻蜓,為什么又放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精讀課文。
1、放飛蜻蜓源于文中的一個人——陶行知先生,是他的一番問話讓孩子們產生了放飛蜻蜓的想法,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問了孩子們哪幾個問題?
學生默讀后交流。出示:"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誰知道?"
2、第一個問題: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嗎
。1)文中孩子們是怎么回答的呢?
。2)那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嗎?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具體介紹蜻蜓吃蒼蠅、蚊子、孑孓多少的資料。
正因為如此陶行知先生問孩子們“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啊?(板書:我們的好朋友)
(3)能把這部分都讀好嗎?分角色朗讀2到6自然段。
3、陶行知從翠貞手里取過蜻蜓,高高舉起。這是一只怎樣的蜻蜓呢?文中有一句話專門描寫了蜻蜓,你找到了嗎?
真是一只美麗又可愛的蜻蜓啊?墒球唑巡粌H外表美麗,她身上還有很多秘密呢。所以陶行知先生問孩子們: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孩子們有的認為······
有的認為······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課文的哪一段?(出示:第十自然段)
指名讀第十自然段,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蜻蜓尾巴的特點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呢?
第十段還介紹了什么的特點和作用?
除了尾巴和眼睛你還知道蜻蜓的那些部位的特點和作用?
但是我們的課文沒有一一介紹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來代替。
4、原來蜻蜓有這么多的秘密啊。你喜歡蜻蜓嗎?那我們就來一起讀一下課文吧。
三、過渡:陶行知先生講了那么多有關蜻蜓的知識,孩子們入神地聽著陶行知先生的話,我們也入神得聽聽著。那陶行知先生為什么要為孩子們講那么多有關蜻蜓的知識呢?
你還記得17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嗎?陶行知先生有沒有像爸爸那樣斬釘截鐵的命令?而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伙伴,你會怎么說?是呀,孩子們也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紛紛說明什么?
翠貞張開小手將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開翅膀向空中飛去。它并沒有離開,而是久久不忍離去,在天空中徘徊,它在感謝誰?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嗎?
陶行知先生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道理,而湯姆的爸爸是以一種嚴格要求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從他們兩個身上,讓你想到了誰?
循循善誘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愛有很多種,我們也要熱愛大自然,愛蜻蜓
四、如果看到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辦?
通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
蜻蜓和孩子們;蜻蜓和陶先生;孩子們和陶先生;你們和······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朋友,她們都為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都要關心愛護這些可愛的朋友,那樣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好!
五、作業。
還有哪些昆蟲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蜻蜓是"除害飛行家"?它還有什么特別的本領?……
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課外閱讀和搜集、處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進行小組成果展示。
教后反思:
《放飛蜻蜓》是一篇充滿情趣、富有啟迪意義的文章。對于這一課的教學重難點,老師們的意見并不統一。起初,我把重點放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的和藹可親、循循善誘上,后來經過與其他老師的教研我們把重點定在了讓孩子們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上。 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作為一個難點,也是應該向孩子們著重指出的。
教學這一課時,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為主線,從而引導孩子們來認識蜻蜓,了解蜻蜓,培養孩子們的愛心。我讓孩子們找出陶行知先生問了哪幾個問題,孩子們很容易就找出來了: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根據這兩個問題,我展開了教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由于在一開始我就注意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蜻蜓的特點和作用,再讓學生思考省略號有什么作用,蜻蜓還有什么特點和作用。把預習時查找的資料填充進去,但僅限于了解還遠遠不夠,學會整合書本資源和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才是重難點。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互相介紹蜻蜓。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說著蜻蜓,那些數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唇間動情地傾吐著。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大多掌握了。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么,并讓他們自由表達:你們有什么想對小蜻蜓說嗎? 如果再碰到有傷害動物的行為你會怎么做呢?讓學生知道很多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在此基礎上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讓他們與17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體會爸爸的嚴格要求和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誘,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源于“愛”,并讓他們結合現實生活體會一下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對他們的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走進新課程,我們為師者首先應是一個善于學習者,向書本學習,更新理念;向學生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啟發與誘導!
總之,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于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放飛蜻蜓教案 篇7
課題 《放飛蜻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體會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和蜻蜓的有關知識。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導 入 揭 題。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欣賞蜻蜓照片。 這些可愛的昆蟲是什么?指導朗讀:兩個都是后鼻音。 板書:蜻蜓 指導寫蜻蜓:蜻蜓是一種昆蟲,所以蜻蜓兩個字都是蟲字旁。學生書空。 看到這些可愛的小精靈,你想到什么詞語或詩句? 2、多么可愛的小精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蜻蜓的文章。板書:放飛 齊讀。 3、通過預習,你知道這個讓小朋友們放飛蜻蜓的人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 初 讀 課 文 1、陶行知先生怎樣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呢?快讀讀課文吧!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字詞 (1)出示詞語,指名分行朗讀,正音。強調第一行的讀音。 蒼蠅 田埂 翠貞 蚊子 陶行知 慈愛 據說 七嘴八舌 掌握 搶著說 構成 一撅一撅 撫摸 結構 復雜 孑孓(出示圖片,簡介) 齊讀詞語兩遍。 (2)指導識記:蠅 蚊(都是昆蟲) 搶 握(一種動作,都要用到手) 3、再次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捉蜻蜓 —— 談蜻蜓——放蜻蜓 小結:課文講述了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教育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 哪幾節講的是捉蜻蜓?哪幾節講的是放蜻蜓?哪幾節講的是講蜻蜓? 指名分別朗讀相應自然段。正音。 1、激起懸念: 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可最后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在課題“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和這群孩子談了些什么呢?快速默讀課文2到10 自然段,從文中找一找。 全班交流: (1)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 (2)蜻蜓身體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學 習 第 一 部 分 1、學習第1自然段。
田野里,一群孩子興高采烈地捉著蜻蜓。啊,捉到一只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會做些什么? 2、陶先生怎樣和孩子們談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的呢?默讀課文2到6自然段,圈畫出關鍵詞語。 3、全班交流: (1)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的小辮子問:“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 抓住“慈愛”、“撫摸”體會陶先生說話的態度和藹可親。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慈愛”和“撫摸”。指導朗讀。 (2)孩子們怎么回答的? 理解“七嘴八舌”。 表演“七嘴八舌”搶著說“吃草”、“吃樹葉”、“吃泥土”的樣子。 小結:孩子們在陶行知先生面前暢所欲言,更可見陶行知先生平時的平易近人、十分喜愛孩子們。 (3)陶先生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還是翠貞說得對。蒼蠅、文字、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抓住“拉著”、“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藹可親。陶先生說話很和氣,從而感知陶行知很愛孩子。 ◇哪位同學收集了這方面的資料?出示資料,指名朗讀。 ◇比較句子: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 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體會陶行知說話語氣的委婉, ◇指導朗讀:讀出慈愛的、商量的委婉語氣。 4、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蜻蜓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他為什么不這樣說,而是問兩個問題“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呢? (體會出陶先生對孩子的尊重愛護,循循善誘。相機板書:循循善誘) 小結:這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誘下,已經懂得了蜻蜓是我們的朋友,心里很快就覺得應該放飛蜻蜓。陶行知先生在不知不覺中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教育。這就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4、分角色朗讀1到6自然段。 作 業 設 計 1、練習朗讀課文。 2、查閱有關蜻蜓的資料。 3、完成習字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復習導入 孩子們放飛蜻蜓僅僅是因為它吃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嗎? 精 讀 感 悟 一、了解蜻蜓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七至十自然段,我們對蜻蜓還有哪些了解?劃出相關的語句! 2、全班交流: ◇蜻蜓的眼睛結構很復雜,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板書:眼睛) 指導朗讀,齊讀。 ◇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調整方向的作用。(板書:尾巴) 指讀,齊讀。 對于蜻蜓在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說法,陶行知也很難確定,所以用了“據說”一詞。其實呀(出示注釋) 3、通過課前的資料的收集,你對蜻蜓還有哪些了解嗎? ①蜻蜓點水 (人們常?吹津唑腰c水,實際上這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雌蜻蜓在產卵時,單獨在水面上飛行,然后一次次不斷地把尾巴插入水中,產下一些卵,立即又飛起來。這樣連續產卵的動作,好像蜻蜓在不斷地點水。) 相機出現:蜻蜓點水圖片。 ②蜻蜓的眼睛 (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 9米 開外,處于活動狀態的昆蟲的各個部分,還能看見在千米以外飛行的同類。) 小結:正是這樣一雙敏銳的大眼睛,使蜻蜓榮獲“捕蟲能手”的稱號。 ③身體細長,胸部背面有兩對膜狀的翅,休息時翅展開,平放兩側。蜻蜓是昆蟲世界中最出色的“飛行家”。在作急促的沖刺飛行中,每秒的速度可達 40米 左右;還可以連續飛行一小時不著陸。 真是當之無愧的“飛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