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牛 教學設計(精選7篇)
撈鐵牛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教學重點: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媒體設計:字卡,浮力實驗器具,字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繼續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撈鐵!罚蠹蚁胍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字幕)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這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四. 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五.總結課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ㄕf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 作業。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17.撈鐵牛
被水沖走
潛水找牛
備船裝沙
準備工作
并船搭架
拴牛連架
打撈鐵牛 鏟沙 劃槳 拖上岸
撈鐵牛 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拧≌l撈的鐵牛?
、啤槭裁磽畦F牛?
⑶ 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自學課文生字新詞
1、音、形難點
淤,注意讀音、字形,右邊不要寫成“冬”。
2、理解詞義: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地方在黃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學課文,理解文章層次
1、輕聲朗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1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撥起鐵牛。
第5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回岸邊。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七只鐵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四、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
五、分析課文
1、⑴ 瀏覽課文,看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懷丙)
、啤∷钦l呢?你能根據課文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懷丙嗎?誰能用一個最準確的詞概括一下懷丙的特點?(出色)
2、⑴ 為什么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啤≈该x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鐵牛被水沖走)
3、⑴ 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⑵ 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⑶ 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取驯岢鲇檬裁捶椒ù驌畦F牛呢?讀懷丙所說的話:(叫水送回)
怎么樣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
4、⑴ 指名讀有關段落。
、啤≌l知道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①摸清地點;②兩只船并排裝滿泥沙;③并排拴緊搭架;④兩頭拴牢。
、恰∧忝靼琢耸裁?(這四項工作都是根據鐵牛中的“笨重”進行周密考慮的。)
、取↓R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5、接下來,我們看打撈過程,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再看懷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拧∽杂勺x。
、啤≈该穑悍謳撞阶龅?
、恰∧男┑胤匠錾看渴裁聪蛏细?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
⑷ 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伞≈该米约旱脑捳f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總結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懷丙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才智變害為利,像懷丙這樣的工程家在我們歷史上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做一個有用的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2、后來,他是怎樣撈鐵牛的?
二、動手實驗,體會水的浮力的應用
1、實驗準備工作
、拧≡谝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啤∷紫路乓恍¤F塊表示鐵牛。
、恰∮靡桓景簦ū硎灸炯茏樱┧┳蓚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取∮靡桓毨K,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掛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拧∫螅阂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樣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啤W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三、總結課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業
1、動手做撈鐵牛的實驗。
2、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布置作業
1、讀拼音、學詞語
2、辨字組詞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以課文題目入手,引導學生質疑。
向學生出示問題:1、誰撈鐵牛;2、為什么撈鐵牛?3、怎么撈的?結果怎樣?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交流中指導學生學習。
自學課文,輕聲朗讀,理清層次,了解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通過動手實驗,體會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懷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自己從中受到什么啟示。讓學生懂得做事要動腦、要運用科學。
撈鐵牛 教學設計 篇3
課題 10《撈鐵!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這篇課文講提宋朝時發生的故事。有一次,黃河發大水了,河兩岸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懷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撈起了鐵牛,從而說明他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教具學具準備 字卡,浮力實驗器具,
教學設計思路(含教法設計、學法指 本課教學設計“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輔以多媒體課件演示,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實踐、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 四.檢查自學情況。 五.作業: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五.總結課文 五.作業。 第一課時
今天我們學習第10《撈鐵!,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
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我們繼續學習第10課《撈鐵!,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
2.第二個問題,理解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 (1)摸清鐵牛沉在哪; (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 (3)拴船搭好架子; (4)下水把鐵牛拴住。 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 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1、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學生質疑: 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繼續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學生質疑 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 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理解 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引導讀4—6自然段。 引導感知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舉例說說 小組討論, 自由敘述,如果發言遇到困難,可看課件,啟發思維。 從學生的發言入手,引導大家思考描述了景物的幾個方面并板書相應的內容,充分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同時訓練學生表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表現個性化的生活經歷,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 作 業 設 計(可附頁) 第一課時: 繼續讀課文。找出文中四字詞語,加以積累。 第二課時: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 書 設 計 摸清地點
備船裝沙 10.撈鐵牛 準備工作并船搭架 鐵牛被水沖走 懷丙叫水送回 兩頭拴牢 打撈鐵牛 鏟沙 劃槳 拖上岸
撈鐵牛 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運用學到的方法讀懂課文。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弄清懷丙和尚做了哪些工作才把鐵牛撈上來。
2、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道理。
3、學習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運用學到的方法讀懂課文。
教學準備
實驗器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科學嗎?愛科學嗎?很好,那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科學的奧秘吧。
老師做有關“水的浮力”的演示,質疑:
懷丙和尚說他用什么辦法能把大鐵牛撈上來?懷丙和尚是怎樣“叫水”把大鐵牛“送回來”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出示投影)讓生自由讀文,思考: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撍→備船裝沙→拴船搭架→拴牛綁架)
2、指導朗讀,注意:動詞要讀重音,把這些準備工作突出出來。
三、學習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同學們合作學習,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出示投影題)
。1)懷丙和尚把準備工作做好后,是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
(2)根據課后思考·練習3的提示,想想帶點的詞語之間是什么關系,能不能用什么關聯詞把它們連起來?
1、學生自由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2、師生交流。
。1)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水的浮力)讀出關鍵語句:“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師做“撈鐵牛”的演示:
。2)交流:課后思考·練習3中的語句。(出示投影)
①學生讀這段話。
②帶點詞語: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越繃越緊→把鐵牛
向上拔
。ㄒ驗槟嗌硿p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為船身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鐵牛被向上拔。)
3、指導朗讀。(帶點詞語要朗讀得特別分明。兩個“慢慢地”、“越繃越緊”要讀出味道來。)
4、師讀第五自然段。
(1)引導質疑:懷丙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呢?
。☉驯蜕欣盟母×,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力氣。)
。2)多么聰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自然段讀一讀。
5、師讀第六自然段質疑:
“這樣的辦法”是指怎樣的辦法?
6、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知道了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來拔鐵牛的,那么我們再回頭看看懷丙和尚為什么要做那些準備工作?
(如:潛水摸牛為的是更好的確定打撈辦法;備船裝沙為的是鏟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拴船搭架為的是使船只平穩增加浮力;用兩只船是考慮牛笨重,需要極大的力量;拴牛綁架為的是船只上浮時,能把鐵牛從淤泥中拔出來。)
師小結:從這些準備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懷丙和尚以科學的態度做了細致、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說明他有聰明的才智。
四、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齊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寫和尚是誰,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和尚的贊頌之情。)
2、為什么說懷丙和尚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呢?
五、總結全文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出示投影)
六、延伸課外
想象一下,在當時還有什么辦法能把鐵牛撈上來?要是現在呢?
(讓學生明白,在當時懷丙和尚的打撈方法是最好的辦法,F在科學的打撈辦法有:浮筒打撈、浮吊打撈……)
板書設計
準備:潛水摸牛→備船裝沙→拴船搭架→拴牛綁架懷丙和尚
文本框: 撈鐵牛
利用浮力
打撈: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繃緊→鐵牛上拔出色的工程家
撈鐵牛 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 、議論、和尚、船艙、拴住、潛到、沉沒、繩子”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用科學,
3.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 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擾鐵牛的經過。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裝有石子的圓口瓶、木尺、棉線、鐵塊。
2. 覆蓋式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質疑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撈鐵!。你們讀了課題,會有什么問題?(為什么要撈鐵牛?撈鐵牛有什么困難?怎樣撈鐵牛?鐵牛撈起來了嗎?)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 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讀中,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宋、拴、尚、繩、繃”的字音。強調“拴、潛、陷、鏟”是前鼻音,“宋、尚、繩、繃”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讀輕聲。
3. 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 從課題上看重點應該寫什么?
(2) 默讀,找出描寫撈鐵牛的經過部分。(課文的第三止第六自然段)
。3) 可見課文可分為幾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撈鐵牛的經過部分再分為“準備工作”和“撈出一只只鐵牛”的兩部分的話,課文可分為幾部分?(四部分)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四部分來進一步學習課文。
三、深入深究,讀懂課文第一部分。
1. 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因為八只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河水沖斷浮橋,鐵牛也就被沖走,餡進淤泥。要修浮橋,必須要撈起鐵牛。)
2. 鐵牛有多笨重呢?據記載,黃河大鐵牛最輕的有26.1噸,最重的達45.1噸。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沒有)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沒有)可見,要打撈這八只大鐵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3. 指導讀句子:“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學生聯系上下文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4. 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四、學習第二部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1. 同學們通過自讀,已經知道了人們為什么要撈鐵!,F在我們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2. 學生自由朗讀,圈畫重點。
3. 師生交流,概括出要點:(1)摸清鐵牛沉沒的位置;(2)準備兩只大船,船里裝滿泥沙;(3)兩船拴緊,跨船搭架;(4)鐵牛和木架兩端,用繩子相連。
4. 用覆蓋式投影再現這次的準備工作,再請學生按順序簡要復述準備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師生評議。
5. 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充分的準備。)
小結:認真讀書,讀懂內容,然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一種讀書方法。
五、書寫生字詞。
1. 師生交流書寫生字詞應注意的地方。強調:(1)要注意“陷”的寫法。右旁是“ ”,不是“ ”。同學們回憶一下,含“ ”旁的有哪些字(陷、餡),它們的讀音有什么相同之處?(都帶韻母ian和an)含“ ”旁的有哪些字(滔、稻),它們的讀音有什么相同之處?(都帶韻母ao);(2)寫“潛”字時要注意右邊與“贊”字有點相似,右下是“日”不是“貝”。
2. 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新詞,教師巡視指導。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查閱課外書,查找懷丙和尚的故事或有關水的浮力的課外小知識。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陷進、拴住、潛到、船艙、鏟到。
二、 觀察圖畫,引入新課。
1. 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畫面。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懷丙和尚、水手、兩只大木船、幾只小木船、大鼓、旗幟)簡單地說說他們在干什么。(懷丙和尚指揮水手們打撈起鐵牛。)
2. 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打撈第一只鐵牛的經過?(第四、五自然段)哪個自然段寫打撈其他鐵牛的經過?(第六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請同學們自己學,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出示投影題)
。1) 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
。2) 根據課后思考·練習3的提示,想想帶點的詞語之間是什么關系,能不能用什么關聯詞把它們連起來?
1.學生自由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2.師生交流。
(1) 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水的浮力)讀出關鍵語句:“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看有關“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裝入大半缸水,缸內盛一裝有石子的圓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兩端系上棉線,線下吊一鐵塊,沉入缸底。教師將圓口瓶內石塊兒逐一取出,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缸底的鐵塊為什么會往上生?)通過觀察交流,得出結論: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課后思考·練習3中帶點詞語之間的關系。
、 學生讀思考·練習3中的這段話。
、 帶點詞語:“泥沙減少……船身向上浮……繩子越繃越緊……把鐵牛向上拔”,這些詞語之間可以用上關聯詞:因為……所以……。(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身向上。灰驗榇硐蛏细。岳K子越繃越緊;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鐵牛被向上拔。)
3.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強調:帶點詞語表現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些詞語要朗讀的特別分明。兩個“慢慢地”、“越繃越緊”這幾個詞語也要讀出味道來。學生讀后評議。
4.讀第五自然段。
(3) 學生讀。
。4) 引導質疑: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鐵牛太沉了,沒辦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為太沉,不容易劃到岸邊: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力氣。)
。5) 多么聰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兩自然段讀一讀。
5.讀第六自然段。
。1) 學生讀。
(2) 誰能以這一自然段為基礎,結合前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概括一下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鐵牛從淤泥里拖了回來。)
小結:同學們通過一段一段地讀課文,讀懂了內容,要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四、 習課文第四部分。
2. 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 師生交流: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五、 顧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 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么?(可以分成四個部分:(1)鐵牛陷進了淤泥,懷丙和尚說他有辦法撈。(2)懷丙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3)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了上來。(4)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桌練習說,全班交流。(拴浮橋用的鐵牛陷進淤泥,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了上來,他不愧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六、延伸課外。
1. 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撈鐵鳥的辦法確實好,不過,他撈一只鐵牛需要兩船泥沙,撈八只鐵牛就得16船泥沙,以現代的環抱觀點看,有沒有什么問題?(泥沙鏟到黃河里去會阻塞航道,還會污染河水。)你們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既能撈出鐵牛,又注意了環抱?
2.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創新。(實際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決問題。先把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劃到鐵鳥沉沒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鐵牛,然后讓另外的兩只空船分別靠在前面兩邊,讓水手們把泥沙鏟到空船里,再將鐵牛拖到岸邊。接著,用裝滿泥沙的兩只船去拴第二只鐵牛,等前面兩只船把鐵牛運回來后,在分別靠在這兩只船邊上,再把泥沙鏟到那兩只船上。用這樣的方法來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鐵牛全部打撈上來,而不用向黃河里鏟泥沙。)
3. 要是現在打撈水底沉物的話,有沒有其他辦法?結合學生查閱的資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識;蛘哂山處熯m當地介紹,現代有哪幾種打撈方式。(浮筒打撈、浮吊打撈、混合打撈和解體打撈)
撈鐵牛 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點:討論學習課文,理解懷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過程 :
1、讀課題,在預習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需要老師、同學們的幫助?--(重要的,帶有普遍性的話板書出來)
2、指揮撈鐵牛的懷丙和尚是一個怎樣的人?齊讀第四段,請給"出色"、"工程家"標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別好的設計,主持各項工程的專家。
4、請小聲讀文,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哪些方面看出懷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再課堂發言。
5、同學們發表的意見可以把它概括為三個方面:--設想出色(叫水送回)準備工作出色(準備工作)操作出色(撈起鐵牛-)
6、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叫水送回"這個想法的?請讀第一段后答,抽讀這句話,從這句話體會到什么?--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他們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懷丙起到的卻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勇氣和智慧。
7、可是,每只鐵牛都重達萬斤,要把八只鐵牛都撈上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懷丙為此做了四項準備工作,請默讀第二段,把表示這4項準備工作先后順序的詞用"△"標出(檢查落實)。
8、你能用上這幾個詞,指著燈片上的圖說嗎?--學生說。
9、懷丙不做這些準備工作不行嗎?你體會到什么?--潛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撈。備船裝沙:吃水深,縮短船與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時繃緊繩子,從而拔出鐵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繩拴牛:保證牢固。--準備工作周密細致,設計科學,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請小聲讀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先請同學講,然后課件演示。
11、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抽讀"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12、檢查落實后,師生分讀,想一想: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討論。--因果重疊(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認識),這幾句話寫清了鏟沙拔牛的經過,寫出了懷丙巧用自然規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齊讀,注意體會聯系,強調變化。
13、鐵牛從淤泥里拔出來了,多令人高興啊,可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聰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結)。
14、就這樣,懷丙把八只鐵牛全部撈了起來。老師提個有趣的問題,你們怎么看:鐵牛是水送回來的,你認為是水的力量大,還是人的力量大?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從這個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懷丙能用這樣的方法撈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說明什么?--①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國歷史上像懷丙那樣在科學技術上有創造發明的卓越人物有許多,你知道嗎?
17、我們為他們驕傲,更為我們中華民族自豪,齊讀第四段,注意表達對懷丙的敬佩、贊嘆。
18、學到這兒,你的疑難問題都解決了嗎?
19、請用"出色"、"熟悉"各說一句話,寫在作業 本上。
撈鐵牛 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點:討論學習課文,理解懷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過程 :
1、讀課題,在預習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需要老師、同學們的幫助?--(重要的,帶有普遍性的話板書出來)
2、指揮撈鐵牛的懷丙和尚是一個怎樣的人?齊讀第四段,請給"出色"、"工程家"標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別好的設計,主持各項工程的專家。
4、請小聲讀文,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哪些方面看出懷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再課堂發言。
5、同學們發表的意見可以把它概括為三個方面:--設想出色(叫水送回)準備工作出色(準備工作)操作出色(撈起鐵牛-)
6、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叫水送回"這個想法的?請讀第一段后答,抽讀這句話,從這句話體會到什么?--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他們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懷丙起到的卻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勇氣和智慧。
7、可是,每只鐵牛都重達萬斤,要把八只鐵牛都撈上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懷丙為此做了四項準備工作,請默讀第二段,把表示這4項準備工作先后順序的詞用"△"標出(檢查落實)。
8、你能用上這幾個詞,指著燈片上的圖說嗎?--學生說。
9、懷丙不做這些準備工作不行嗎?你體會到什么?--潛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撈。備船裝沙:吃水深,縮短船與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時繃緊繩子,從而拔出鐵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繩拴牛:保證牢固。--準備工作周密細致,設計科學,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請小聲讀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先請同學講,然后課件演示。
11、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抽讀"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12、檢查落實后,師生分讀,想一想: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討論。--因果重疊(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認識),這幾句話寫清了鏟沙拔牛的經過,寫出了懷丙巧用自然規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齊讀,注意體會聯系,強調變化。
13、鐵牛從淤泥里拔出來了,多令人高興啊,可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聰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結)。
14、就這樣,懷丙把八只鐵牛全部撈了起來。老師提個有趣的問題,你們怎么看:鐵牛是水送回來的,你認為是水的力量大,還是人的力量大?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從這個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懷丙能用這樣的方法撈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說明什么?--①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國歷史上像懷丙那樣在科學技術上有創造發明的卓越人物有許多,你知道嗎?
17、我們為他們驕傲,更為我們中華民族自豪,齊讀第四段,注意表達對懷丙的敬佩、贊嘆。
18、學到這兒,你的疑難問題都解決了嗎?
19、請用"出色"、"熟悉"各說一句話,寫在作業 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