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遇險的時候(通用12篇)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1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
2.練習按照提示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用“掠過”“歡騰”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背景
1.導入 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7課(板書課題)。
2.明確目標。
要求同學們在這節課上,通過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理解全文大意。
3.簡介周恩來的生平。
4.介紹時代背景。
1946年1月27日,周恩來同志從重慶回延安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工作,29日又啟程從延安飛往重慶。但由于途中氣候變化,飛機只好在西安停留一夜。
l月30日上午,飛機從西安起飛去重慶,同機的除周恩來同志的隨行人員和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同志外,還有葉挺將軍11歲的女兒小揚眉。當飛機在進入秦嶺山脈上空時,遇到寒流,飛機處于極端危險之中。后來,飛機沖出冷氣團的包圍脫險了,由于考慮到在當時的天氣情況下,飛越秦嶺有困難,飛機又返回西安。當天下午,飛機冒著濃霧,從西安飛回重慶。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范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歌頌了誰?(學生答)
三、初讀課文(投影出示)
1.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找出帶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3.標出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4.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標出來。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出示投影片)
2.理解“波濤洶涌”、“螺旋槳”、“平衡”、“鼓勵”、“口吻”、“融化”等詞意。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音準、句通)
4.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質疑、歸納問題
學生提出疑問問題,師生歸納梳理重點難題。(略)
六、作業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思考、討論問題。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所學內容
二、細讀課文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我們將圍繞重點內容展開討論、交流。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周恩來同志乘飛機飛往重慶,同機的還有小揚眉。)
2.學習第二自然段。
飛機遇險的情形是怎樣的?我們來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寫了哪幾點意思?從哪兒可以看出“情況很嚴重”?
(2)集體交流,師生共議。
學生應理解:
①飛機寫了“飛機遇險前的情況”、“飛機遇險”、“機長命令采取應急措施”三點意思。
②“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失去了平衡”、“掠過”、“眼看就要撞著”。這些詞句表現了“情況很嚴重”。
(3)指導朗讀。
飛機由“飛得又快又穩”而突然遇險,情況變得非常嚴重,怎樣讀才能讀出這個意思?
①學生練讀;②范讀指導;③指名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周恩來同志聽到小揚眉的哭聲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劃出有關重點詞語,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師生評議。
(“立刻起來”既說明周恩來同志動作迅速又說明他沒有絲毫的猶豫。
“幾步跨到”說明周恩來同志動作快,心里急切。
“馬上解下”說明周恩來同志絲毫沒有想到自己。
“親切地鼓勵”充滿了對革命后代無比關心的真摯感情。)
(3)教師點撥: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有傘包就能跳傘,傘包就是生的希望。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周恩來同志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這是何等偉大與崇高的精神啊!(板書:舍己為人)
(4)怎樣讀才能把周總理當時的心情和偉大的精神讀出來?
①學生練讀;②范讀指導;③學生反復練讀。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先指名讀,再齊讀。
(2)思考:大家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當大家把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的時候,他是怎么說的,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一是同志們敬愛周恩來同志,真誠地讓給他傘包。此時,時間緊迫,不容爭執,所以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二是周恩來同志為了人民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態度是堅決的,周恩來同志的話從另一方面,突出了他的崇高品質。
(3)指導朗讀。讀時要反映出周恩來同志的品質特點。
5.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課文后提問:
(1)課文中用哪些詞語說明飛機慢慢脫險了?(沖出了寒流,漸漸升高了,快速,平穩)“歡騰”什么意思?想像當時機艙內歡騰的情景。
(2)出示飛機脫險后,周恩來同志和小揚眉合影留念的投影片,引導生觀察小揚眉的表情,想像小揚眉會說些什么?
三、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課文主要講了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的緊急關頭,把傘包讓給小揚眉的事,突出了他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重點問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朗讀體會感情。重點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周恩來同志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
探究活動
1.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從中選取自己需要的內容,設計一份手抄報。
2.閱讀重點段(或自己喜歡的段),找出重點詞(或自己喜歡的詞),再用這些詞寫一句話(或一段話)。
3.找有關周總理事跡的資料,利用班隊會時間開個故事會。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2
一、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從延安乘飛機到重慶途中,在飛機遇險的情況下,毅然將自己的降落傘包讓給同機的小揚眉的事,反映了周恩來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德。作為周恩來的故鄉-----紹興的少年,應該更多地了解他,收集他的故事,進行形式多樣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
1、學會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層層疊疊”等10個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照樣子用“除了……還有……”寫句子。
2、能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能說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周恩來在危急關頭,把安全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德。
5、了解總理更多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內容,能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難點:感受周恩來在危急關頭,把安全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德。
四、教時安排:2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時目標:
學會生字,讀通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明白飛機遇險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 :
1、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今天,我們學習《當飛機遇險的時候》這一篇課文。請同學們通讀課文,讀準生字。若碰到有問題的可相互請教。
(2)檢查自學情況:
音:同行的兩種讀音(文中的該怎么讀?如何區分?能分別用上兩種讀音說一句話嗎?)
形:槳(漿)械融
掌握:重慶層層疊疊波濤洶涌螺旋槳凍僵機械師艙門跨到融化繼續歡騰口吻
(3)提出難以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2、再次讀課文,參照課后第4題,試給課文分段。口頭概括段意,對于第一段,要求學生抓住事情發生的時間等要素。
3、學習第一段:
(1)“遇險”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語言寫出了飛機遇險了?
(2)從這一部分語言中,你讀懂了什么?
抓住:事情出乎意料
情況很危急(理解機翼、螺旋槳、凍僵、墜、掠等詞義)
(3)你能有感情地讀讀這一部分語言嗎?(多指名幾個)
(4)讀整個第2自然段,你認為該怎么讀?(打擂讀,齊讀)
(5)請試著給第二自然段按事情發展順序分層。
4、布置作業 :
抄寫生字詞及作業 本對應題。
讀熟課文
第二教時
一、教時目標:
1、感受周恩來在危急關頭,把安全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德。
2、收集總理事跡,準備開總理事跡介紹會。
二、教學過程 :
1、導入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險,小揚眉因沒有傘包而急得哭起來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總理聽到哭聲后是如何處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劃出你最敬佩總理的句子,再認真讀讀,待會兒將你的理解和大家共享。
(1)抓住:立刻站起來
幾步跨到
馬上解開
親切地鼓勵
命令的口吻說
讓學生談談對總理這些行動的看法。(板書)
(2)依學生回答的先后順序逐句指導朗讀。
(3)總結:在這樣危急的關頭,總理能夠把安全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真是了不起呀!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讀文章第二段。
2、教學第三段
(1)最后,飛機終于脫險了。那是何等幸福的事!
指導朗讀
(2)結尾說“機艙里一片歡騰”,你想想那是因為什么?
3、齊讀全文
4、布置作業 :
(1)完成作業 本的作業
(2)準備聽寫
(3)收集總理的故事,深入認識總理,準備開總理的介紹會。◆[2003年11月8日]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3
一、教學目標 :
1、能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理解35個新詞語。
3、能照樣子,用“除了……還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周恩來同志把安全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時間:3課時
三、教學重點:
繼續訓練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的能力。
課文第2段寫事情的經過部分,具體地描寫了人物的品格,是全文的重點段。
四、教學難點 :
課文第4自然段劃分歸并是個難點。
五、教學準備:錄音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能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2、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照樣子用“除了……還有……”仿寫句子。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并質疑。(3分鐘)
1、出示課題,齊讀。
2、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寫事)(事情發生在飛機遇險的危急關頭)
3、圍繞課題質疑:發生了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表現了人物什么品質?飛機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5分鐘)
1、聽錄音,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誰?
2、出示小黑板,討論填空:
( )時期,( )從( )乘飛機到( )去,當飛機( ),( )把自己的( )讓給( )。
三、分段(7分鐘)
1、復習“單元提示”,說說寫事的文章怎樣分段。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
(1)介紹事情起因、經過、結果各是哪幾個自然段?起因、經過、結果又各是什么?
(2)嘗試給課文分段。
3、交流,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 飛機遇到了一股強烈的寒流
經過 周恩來把傘包讓給小揚眉
結果 飛機沖出寒流的包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1、2自然段)(20分鐘)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地點:從延安到重慶的飛機上 人物:周恩來、飛機上的工作人員、小揚眉)
2、說說第1自然段段意。
3、默讀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
(1)讀準字音,想想詞義。
(2)找出介紹飛機上各部分名稱的詞語,并試圖畫出飛機的簡筆畫,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讀讀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想想先后順序能不能調換?
4、討論交流:
(1)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飛機的簡筆畫,標出各部分的名稱,了解“機翼、螺旋槳、機身、艙門”等。
(2)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不能調換。
(3)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詞句寫出了遇險時情況的危急?(3——6句)(結合理解詞義)
(4)朗讀指導。
(5)引讀第7句:在緊急情況下,機長采取了措施——
5、自由讀第2自然段,讀出“遇險前后”不同的語氣。
6、指名說說第2自然段的段意。
7、把兩段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作業 :(5分鐘)
1、抄寫字詞,并完成作業 本上第1題。
2、摘錄第2自然段中的重點詞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能寫出帶點詞語的反義詞。
3、從周恩來讓傘包的動人事跡中,感受到周總理的品質高大、偉大。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 新課。(3分鐘)
1、形近字組詞。
疆( )驚( )槳( )桶( )
僵( )掠( )獎( )涌( )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導入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課文第二段,看看當飛機遇險的時候,人們是怎么做的?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20分鐘)
1、帶著課后問題自學第3自然段:小揚眉沒有傘包,周恩來是怎樣對待的?
劃出有關的詞句,想想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重點詞語:立刻站起來 幾步跨到 馬上解下 親切鼓勵
人物品質: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3、看圖:說說周恩來在干什么?齊讀書上的句子。
找出“困難”、“危險”的反義詞。
4、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說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指名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中的詞句又反映了周恩來同志什么品質?
(質疑:他為什么要用命令的口吻)
6、感情地朗讀第二段,體會人物品質。
三、仿寫練習。(12分鐘)
1、指名讀第2、3自然段,說說人物的品質是通過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
2、創設情境,進行說話訓練。
3、動筆寫一段話。
四、作業 (5分鐘)
1、完成作業 本上第7題:填空并說說這幾句話說明了什么?
2、完成作業 本上第2、3、4題。
教后感:學生能抓住周總理的動作、語言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第5自然段,總結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周恩來在危急關頭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3、能仿寫一段話,通過人物的動作反映人物的品質。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8分鐘)
1、指定小組朗讀第一、二段,然后指名說說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三段。(10分鐘)
1、指名朗讀,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2、與第2自然段對比著讀,這兩段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遇險 脫險
飛機飛得 遇到寒流 沖出寒流 飛機繼續
又快又平穩 蒙上冰甲 冰甲融化 快速平穩
不斷往下墜 漸漸升高 飛 行
三、總結課文(6分鐘)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想法?
四、交流上一節課的仿寫練習。(10分鐘)
1、指名讀自己寫的一段話,師生評議。
2、修改。
3、抄寫。
4、交流
五、完成其余作業 。(6分鐘)
教后感:周總理先人后己的品質,是從他的言行中反映出來的,所以第3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讓學生自己讀,劃找出周恩來動作、語言的詞句。同時這一段,也是一個習作的范例,所以我安排了“寫話練習”,讓學生能掌握這一種寫作方法。
板書設計 : 讓傘包
周恩來 小揚眉
立刻站起來
幾步跨到
馬上解開
親切鼓勵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 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4
一、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本課的新詞。知道“掠、馬上……”在句中的作用。
2、學會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周總理先人后已的精神。
二、教學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1、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會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
1、訓練分段。(20分鐘)
○“遇險”是什么意思?說說本課中遇到的“險”。
——飛機遇險
○這件事情中的主人公是“誰”?主要講他的什么事?
——讓出傘包
○這件事最后的結果如何呢?
——飛機脫險
○結合剛才的問題,再讀分段。
2、字詞教學:(10分鐘)
○字音:
重慶層層疊疊洶涌螺旋槳凍僵跨(越)繼續
○字形:
疊僵衡嚴騰繼(斷)
3、課堂作業 :(10分鐘)
○抄寫詞語詞語:2遍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1、隨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周總理先人后已的精神。
教學過程 :
1、回顧本課各段大意。(5分鐘)
○飛機遇險——讓出傘包——飛機脫險
2、分段理解并隨文解詞。(25分鐘)
○第1段:
※飛機在高空中遇到什么危險?找出來讀一讀。
※哪句話最能寫出當時的嚴重情況?
“飛機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
“掠”?“一座座”說明什么?
○第2段:
※小揚眉沒有傘包,周恩來同志是怎樣對待的?
口頭回答后,完成《課堂作業 》時填空。
※“周恩來馬上解開自己的傘包,給小揚眉背上,還親切地鼓勵她”。
說說“馬上”在句中的作用。
※周恩來又是如何對待周圍的工作人員的?
“用命令的口吻”說明了什么?
○第3段:
※飛機脫險了,機艙里的人們心情怎樣?
以讀代講
3、作業 指導。(10分鐘)
指導《課堂作業 》部分作業 。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5
周恩來在危急關頭,把安全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德。對于第二自然段寫飛機遇險的部分,只是當作“泛讀”的部分來處理。
該教師的教法
把該課的重點定位于第二自然段,亦即寫飛機遇險的部分,教師在執教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描寫險情的詞句,然后在讀后交流中理解“遇上寒流”、“蒙上冰甲”、“不斷下墜”、“失去平衡”等描寫險情的詞。接著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再讀書,揣摩、感悟出“失去平衡——十分緊急”,并以此上推得出“遇上寒流,蒙上冰甲——三分緊急”,“不斷下墜——七分緊急”。然后抓住這“十分緊急”,無形中給學生指了一條朗讀的捷徑,老師是通過以下兩句“假如你不是飛機上的人,你有什么感受,怎么讀?”“假如你是飛機上的工作人員,你有什么感覺,怎么讀?”進行指導的。學生頓時就能把這一精彩語段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并在此基礎上當堂背誦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對于三、四自然段則讓學生自己去讀,讀后談談體會,學生對于周恩來的高尚品德自然而然地悟了出來,并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評析與反思
這兩種教法在教學重點上的不同定位,實質上反映了教師教學觀念的不同。
一、文本的價值取向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亦即閱讀教學的文本堪稱典范,其文質兼美,富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在題材、體裁、風格上也是豐富多樣的,且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但課文林林總總,各有千秋,在閱讀的教學目標上應當在年段目標的框架中有個準確的定位與取舍,挖掘文本的蘊含,確定文本的訓練價值取向。傳統的教法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固然有他的合理性一面,但該教師在飛機遇險這一段停留下來做足、做好文章,其目的是使學生對飛機的險有了各自的獨特體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6
一、教學目標 :
1、能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理解35個新詞語。
3、能照樣子,用“除了……還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周恩來同志把安全讓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時間:3課時
三、教學重點:
繼續訓練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的能力。
課文第2段寫事情的經過部分,具體地描寫了人物的品格,是全文的重點段。
四、教學難點 :
課文第4自然段劃分歸并是個難點。
五、教學準備:錄音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能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2、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照樣子用“除了……還有……”仿寫句子。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并質疑。(3分鐘)
1、出示課題,齊讀。
2、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寫事)(事情發生在飛機遇險的危急關頭)
3、圍繞課題質疑:發生了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表現了人物什么品質?飛機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5分鐘)
1、聽錄音,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誰?
2、出示小黑板,討論填空:
( )時期,( )從( )乘飛機到( )去,當飛機( ),( )把自己的( )讓給( )。
三、分段(7分鐘)
1、復習“單元提示”,說說寫事的文章怎樣分段。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
(1)介紹事情起因、經過、結果各是哪幾個自然段?起因、經過、結果又各是什么?
(2)嘗試給課文分段。
3、交流,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 飛機遇到了一股強烈的寒流
經過 周恩來把傘包讓給小揚眉
結果 飛機沖出寒流的包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1、2自然段)(20分鐘)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地點:從延安到重慶的飛機上 人物:周恩來、飛機上的工作人員、小揚眉)
2、說說第1自然段段意。
3、默讀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
(1)讀準字音,想想詞義。
(2)找出介紹飛機上各部分名稱的詞語,并試圖畫出飛機的簡筆畫,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讀讀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想想先后順序能不能調換?
4、討論交流:
(1)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飛機的簡筆畫,標出各部分的名稱,了解“機翼、螺旋槳、機身、艙門”等。
(2)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不能調換。
(3)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詞句寫出了遇險時情況的危急?(3——6句)(結合理解詞義)
(4)朗讀指導。
(5)引讀第7句:在緊急情況下,機長采取了措施——
5、自由讀第2自然段,讀出“遇險前后”不同的語氣。
6、指名說說第2自然段的段意。
7、把兩段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作業 :(5分鐘)
1、抄寫字詞,并完成作業 本上第1題。
2、摘錄第2自然段中的重點詞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能寫出帶點詞語的反義詞。
3、從周恩來讓傘包的動人事跡中,感受到周總理的品質高大、偉大。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 新課。(3分鐘)
1、形近字組詞。
疆( )驚( )槳( )桶( )
僵( )掠( )獎( )涌( )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導入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課文第二段,看看當飛機遇險的時候,人們是怎么做的?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20分鐘)
1、帶著課后問題自學第3自然段:小揚眉沒有傘包,周恩來是怎樣對待的?
劃出有關的詞句,想想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重點詞語:立刻站起來 幾步跨到 馬上解下 親切鼓勵
人物品質: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3、看圖:說說周恩來在干什么?齊讀書上的句子。
找出“困難”、“危險”的反義詞。
4、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說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指名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中的詞句又反映了周恩來同志什么品質?
(質疑:他為什么要用命令的口吻)
6、感情地朗讀第二段,體會人物品質。
三、仿寫練習。(12分鐘)
1、指名讀第2、3自然段,說說人物的品質是通過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
2、創設情境,進行說話訓練。
3、動筆寫一段話。
四、作業 (5分鐘)
1、完成作業 本上第7題:填空并說說這幾句話說明了什么?
2、完成作業 本上第2、3、4題。
教后感:學生能抓住周總理的動作、語言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第5自然段,總結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周恩來在危急關頭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3、能仿寫一段話,通過人物的動作反映人物的品質。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8分鐘)
1、指定小組朗讀第一、二段,然后指名說說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三段。(10分鐘)
1、指名朗讀,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2、與第2自然段對比著讀,這兩段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遇險 脫險
飛機飛得 遇到寒流 沖出寒流 飛機繼續
又快又平穩 蒙上冰甲 冰甲融化 快速平穩
不斷往下墜 漸漸升高 飛 行
三、總結課文(6分鐘)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想法?
四、交流上一節課的仿寫練習。(10分鐘)
1、指名讀自己寫的一段話,師生評議。
2、修改。
3、抄寫。
4、交流
五、完成其余作業 。(6分鐘)
教后感:周總理先人后己的品質,是從他的言行中反映出來的,所以第3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讓學生自己讀,劃找出周恩來動作、語言的詞句。同時這一段,也是一個習作的范例,所以我安排了“寫話練習”,讓學生能掌握這一種寫作方法。
板書設計 : 讓傘包
周恩來 小揚眉
立刻站起來
幾步跨到
馬上解開
親切鼓勵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 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7
1946年1月27日,周恩來同志從重慶飛回延安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當時正在重慶召開的中國政治協商會議上的斗爭情況。為了趕回重慶出席31日政協的閉幕會議,周恩來同志不辭勞苦,29日又啟程從延安飛往重慶。但由于途中氣候變化,飛機只好在西安降落,滯留一夜。
1月30日上午,飛機從西安起飛去重慶,同機的除周恩來同志的隨行人員和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同志外,還有葉挺將軍的11歲小女兒揚眉。她是去重慶迎接她爸爸出獄的。飛機在進入秦嶺山脈上空時,遇到寒流,飛機處于極端危險之中。后來,飛機沖出冷氣團的包圍脫險了。由于考慮到在當時的天氣情況下,飛越秦嶺有困難,飛機又返回西安。當天下午,飛機冒著濃霧,從西安飛到重慶。◆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8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時,把自己的傘包讓給葉挺的女兒的感人事跡,贊揚了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品質及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周恩來同志讓傘包的經過,運用了一系列動詞反映周總理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讀懂重點詞句,學習并積累生動的詞語;結合畫面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周恩來同志對少年兒童的關愛。
引導學生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對周恩來同志讓傘包過程的描寫,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和高尚精神是教學的重點。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延安、重慶、層層疊疊、一股寒流、螺旋槳、掠過、鼓勵、融化、歡騰”。積累運用生動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
4.學習通過具體的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鼓勵學生采取多種方式(上網、查閱資料、訪問等)收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交流,加深對周恩來同志的認識。
2.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讀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有關詞句的妙用。注意讓學生把周恩來同志的動作、語言和當時飛機遇險的危急情況聯系起來思考體會,使學生從周恩來同志的言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可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寫飛機遇險、情況嚴重的四句話,在危險程度上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當周恩來同志聽到哭聲后,他是怎么做的?結合課后“思考?練習”2,引導學生從“立刻”、“搖擺不定”、“幾步跨到”、“馬上解下”、“給小葉背上”這一系列詞語中,領悟出周恩來同志在生死攸關之際,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可貴精神。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小揚眉此時內心想法,感受周總理對晚輩的關愛。
(3)文中的結束句“機艙里一片歡騰”,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說怎么理解“歡騰”這個詞,感受飛機上的人們為周恩來同志高貴品質所傾倒的情景,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生動的詞語摘抄下來,試著用其中的兩、三個詞說一兩句話,達到感悟、積累、運用的目的。
3.加強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將自己置身于文中描寫的場景去感受體會,以激發學生情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對于寫飛機遇到寒流之前正常飛行的兩句話,啟發學生體會乘飛機的人當時的愉快心情,注意讀好“又快又穩”、“層層疊疊”、“波濤洶涌”等詞,讀出愉快的感受。對于敘述飛機遇到寒流、情況越來越嚴重這幾句時,注意讀好“凍僵”、“沉甸甸”、“掠過”、“眼看”等詞,讀出情況危急,令人擔憂的心情。
4.本課生字較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有效識記漢字,促使學生對學習漢字始終保持濃厚興趣。可采取小組學習方式,互教互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教師注意檢測下列字:
字音:“延、慶、揚、涌、旋、槳、融、騰”,區分前后鼻音。
字形:“顧”提醒學生注意左邊的寫法;“融”提醒學生注意左下部分的寫法;“旋”提醒學生注意右下部分的寫法。
5.本文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方面來反映周恩來同志舍己為人的品質,課后可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個小片段,也可用上從文中摘抄的生動詞語。
6.引導學生將課前收集的有關周恩來同志的文字資料、圖片,與同學們交流。如果同學們收集的資料較多,也可以辦一期有關周恩來的事跡展覽。◆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9
一、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本課的新詞。知道“掠、馬上……”在句中的作用。
2、學會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周總理先人后已的精神。
二、教學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1、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會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
1、訓練分段。(20分鐘)
○“遇險”是什么意思?說說本課中遇到的“險”。
——飛機遇險
○這件事情中的主人公是“誰”?主要講他的什么事?
——讓出傘包
○這件事最后的結果如何呢?
——飛機脫險
○結合剛才的問題,再讀分段。
2、字詞教學:(10分鐘)
○字音:
重慶層層疊疊洶涌螺旋槳凍僵跨(越)繼續
○字形:
疊僵衡嚴騰繼(斷)
3、課堂作業 :(10分鐘)
○抄寫詞語詞語:2遍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1、隨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周總理先人后已的精神。
教學過程 :
1、回顧本課各段大意。(5分鐘)
○飛機遇險——讓出傘包——飛機脫險
2、分段理解并隨文解詞。(25分鐘)
○第1段:
※飛機在高空中遇到什么危險?找出來讀一讀。
※哪句話最能寫出當時的嚴重情況?
“飛機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
“掠”?“一座座”說明什么?
○第2段:
※小揚眉沒有傘包,周恩來同志是怎樣對待的?
口頭回答后,完成《課堂作業 》時填空。
※“周恩來馬上解開自己的傘包,給小揚眉背上,還親切地鼓勵她”。
說說“馬上”在句中的作用。
※周恩來又是如何對待周圍的工作人員的?
“用命令的口吻”說明了什么?
○第3段:
※飛機脫險了,機艙里的人們心情怎樣?
以讀代講
3、作業 指導。(10分鐘)
指導《課堂作業 》部分作業 。◆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10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
2.練習按照提示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用“掠過”“歡騰”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背景
1.導入 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7課《飛機遇險的時候》(板書課題)。
2.明確目標。
要求同學們在這節課上,通過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理解全文大意。
3.簡介周恩來的生平。
4.介紹時代背景。
1946年1月27日,周恩來同志從重慶回延安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工作,29日又啟程從延安飛往重慶。但由于途中氣候變化,飛機只好在西安停留一夜。
l月30日上午,飛機從西安起飛去重慶,同機的除周恩來同志的隨行人員和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同志外,還有葉挺將軍11歲的女兒小揚眉。當飛機在進入秦嶺山脈上空時,遇到寒流,飛機處于極端危險之中。后來,飛機沖出冷氣團的包圍脫險了,由于考慮到在當時的天氣情況下,飛越秦嶺有困難,飛機又返回西安。當天下午,飛機冒著濃霧,從西安飛回重慶。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范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歌頌了誰?(學生答)
三、初讀課文(投影出示)
1.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找出帶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3.標出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4.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標出來。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出示投影片)
2.理解“波濤洶涌”、“螺旋槳”、“平衡”、“鼓勵”、“口吻”、“融化”等詞意。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音準、句通)
4.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質疑、歸納問題
學生提出疑問問題,師生歸納梳理重點難題。(略)
六、作業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思考、討論問題。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所學內容
二、細讀課文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我們將圍繞重點內容展開討論、交流。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周恩來同志乘飛機飛往重慶,同機的還有小揚眉。)
2.學習第二自然段。
飛機遇險的情形是怎樣的?我們來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寫了哪幾點意思?從哪兒可以看出“情況很嚴重”?
(2)集體交流,師生共議。
學生應理解:
①飛機寫了“飛機遇險前的情況”、“飛機遇險”、“機長命令采取應急措施”三點意思。
②“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失去了平衡”、“掠過”、“眼看就要撞著”。這些詞句表現了“情況很嚴重”。
(3)指導朗讀。
飛機由“飛得又快又穩”而突然遇險,情況變得非常嚴重,怎樣讀才能讀出這個意思?
①學生練讀;②范讀指導;③指名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周恩來同志聽到小揚眉的哭聲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劃出有關重點詞語,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師生評議。
(“立刻起來”既說明周恩來同志動作迅速又說明他沒有絲毫的猶豫。
“幾步跨到”說明周恩來同志動作快,心里急切。
“馬上解下”說明周恩來同志絲毫沒有想到自己。
“親切地鼓勵”充滿了對革命后代無比關心的真摯感情。)
(3)教師點撥: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有傘包就能跳傘,傘包就是生的希望。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周恩來同志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這是何等偉大與崇高的精神啊!(板書:舍己為人)
(4)怎樣讀才能把周總理當時的心情和偉大的精神讀出來?
①學生練讀;②范讀指導;③學生反復練讀。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先指名讀,再齊讀。
(2)思考:大家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當大家把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的時候,他是怎么說的,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一是同志們敬愛周恩來同志,真誠地讓給他傘包。此時,時間緊迫,不容爭執,所以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二是周恩來同志為了人民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態度是堅決的,周恩來同志的話從另一方面,突出了他的崇高品質。
(3)指導朗讀。讀時要反映出周恩來同志的品質特點。
5.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課文后提問:
(1)課文中用哪些詞語說明飛機慢慢脫險了?(沖出了寒流,漸漸升高了,快速,平穩)“歡騰”什么意思?想像當時機艙內歡騰的情景。
(2)出示飛機脫險后,周恩來同志和小揚眉合影留念的投影片,引導生觀察小揚眉的表情,想像小揚眉會說些什么?
三、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課文主要講了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的緊急關頭,把傘包讓給小揚眉的事,突出了他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重點問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朗讀體會感情。重點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周恩來同志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
探究活動
1.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從中選取自己需要的內容,設計一份手抄報。
2.閱讀重點段(或自己喜歡的段),找出重點詞(或自己喜歡的詞),再用這些詞寫一句話(或一段話)。
3.找有關周總理事跡的資料,利用班隊會時間開個故事會。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11
緊扣重點訓練到位
——《飛機遇險的時候》教學設想
鄧詩霞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時的動作、語言,領會他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優秀品質,練習按提示給課文分段。教學本課,應緊扣這一重點,落實語言訓練,既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周恩來同志的高尚品德,又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是怎樣具體地表現周恩來同志的優秀品質,并進行分段及在自然段中分層的訓練。可設如下步驟:
一、扣題目,初讀課文
先簡介周恩來同志的事跡及本課的有關資料,激發學生對周恩來同志的崇敬心情,再扣題設問,引導讀文,使學生了解課文大體內容。
1.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飛機遇到什么危險?飛機遇險時發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樣?)
2.自學課文,拼讀生字詞,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檢查自學情況:①認讀生字詞。②指名朗讀課文。③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抓聯系,指導分層教學
第二自然段,應抓住句子間的聯系,指導學生進行分層的訓練。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情況?
2.指導分層:①直接寫飛機遇險的是哪幾句話?②開頭兩句話講什么?③最后一句話講什么、④這一自然段可以分成幾層?
3.著重學習第二層:①指名讀這層課文。②飛機遇險的原因是什?從哪里看出險情越來越嚴重?③這四句話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這幾個句子的順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④齊讀這四句話。
4.按三個層次分組輪讀課文。
三、作比較,理解內容
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內容,應著力在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和“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兩方面下功夫。
1.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想一想在飛機遇到危險時周恩來同志怎樣做?
2.大家正忙著,小女孩為什么哭了?沒有降落傘會怎么樣?指名讀有關語句。
3.周恩來同志聽到女孩的哭聲,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再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然后交流。
4.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他是怎么說的,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
5.比較下面每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a周恩來同志站起來,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走到小女孩面前。b周恩來同志立刻站起來,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幾步跨到小女孩面前。
②a周恩來同志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楊眉背上。b周恩來同志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楊眉背上。
③a周恩來同志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慌張……”b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慌張……”通過比較,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準確地表現了周恩來同志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動作迅速,心情急切,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第五自然段,可與第二自然段第二層(寫飛機遇險的句子)作比較,體會飛機怎樣逐步脫離危險。
四、給提示,練習分段
講讀完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已有相當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段訓練,以鞏固、運用第二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默讀課文,認真想一想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按照“思考·練習”3的提示給課文分段。
3.第三、四自然段為什么合并為一段?
五、練朗讀,體會感情
朗讀是理解內容體會感情的重要手段。本課的教學,除了在講讀過程中適時進行朗讀、默讀的訓練,還應在講讀完全文之后,繼續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如讀描寫飛機遇險的部分,句子間的聯系緊密,反映的情況一步比一步嚴重,朗讀時句間的停頓稍短些,并可逐步加快速度。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的話,飽含著他對大家的愛,不能讀得嚴厲生硬,應讀出堅決、沉著而又關切的語氣。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再次從周恩來同志的言行中受到深深的感染和教育。
飛機遇險的時候 篇12
(學完全課文之后)
師:學完了課文,孩子們還有什么問題嗎?(同學們紛紛表示沒問題,只有一個小女孩慢慢舉起了顫抖的小手,但忽然又放了下去。)
師:不要害怕,大膽一些。(在教師的鼓勵下,那位膽怯的女孩站起來了)
生(怯生生地):我認為周總理把傘包讓給小揚眉這個辦法不好。
(老師和孩子們都大吃一驚,睜大好奇的眼睛看著她。)
師(和藹的):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生(聲音大了一點):有。我覺得周總理和小揚眉應該共用一個傘包。跳傘時,周總理可以把小揚眉抱在懷里,因為她才11歲,最多30公斤,也可用繩子把他倆拴在一起。這樣兩個人都有生存的希望。(教室里自發地響起一陣掌聲)
師:真是個好辦法!你怎么想出來的?
生(大聲地):周總理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小揚眉,我不想總理遇到危險,所以想出了這個辦法。(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師(激動地):是啊!總理愛孩子,孩子們也愛總理。你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說出了大家的心里話,真是太棒了!(教室里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評析]
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解放孩子的腦,讓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口,讓他去說……孩子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這一教學片斷充分體現了葉老的這一思想。教學過程 中,教者十分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認真思考、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當學生想說又不敢說時,教師的鼓勵猶如春風春雨,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不管一個降落傘是否可以同時載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但勇于思考、敢于說出不同意見的精神非常可貴。所以,教者對這位同學的不同意見作了充分的肯定,同學們也用掌聲表達了自己的稱贊。正是總理對小揚眉的愛深深打動了這位女生,使她發出對總理的無限熱愛之情,從而想出了這兩全其美的辦法。教者相機把同學們引入課文,使其更深入地領悟周總理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從而更加熱愛和敬仰人民的好總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
可見,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真正做到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創新思維的火花便能隨時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