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精選13篇)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1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作者:秦詠中 轉貼自:江蘇省姜堰市實驗小學 點擊數:101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江蘇省姜堰市實驗小學 秦詠中 郵編 225500
〔教例〕蘇教版小語第6冊《李廣射虎》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掌握了那些內容?現在來交流、展示一下。
生:我懂得了題目中的“射”字要讀得果斷,有力。
生:我知道了唐代盧綸寫的《塞下曲》中介紹了一位箭術高明的將軍,這位將軍就是漢代的李廣。
生:我會背《塞下曲》。
生:我知道了李廣將軍“神勇無比”。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李廣將軍的確“神勇無比”,《塞下曲》給了我們一個大概的印象。而課文的第3、4兩個自然段將事情的經過寫得生動具體。你想聽這個精彩的故事嗎?(播放第3、4自然段錄音)
師:邊聽邊思考,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分別與《塞下曲》的哪幾句是一致的?【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生:第3自然段的內容與詩歌的一、二兩句是一致的,第4自然段的內容與詩歌的三、四兩句是一致的。
師:哪位同學敢于向錄制磁帶的這位老師挑戰朗讀?
生:(自由報名朗讀第3、4自然段。)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簡直身臨其境。但是,老師有個問題不懂,想向同學們請教,李廣將軍夜巡時為什么認為前方有虎呢?
生:因為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生:因為一陣風吹來,樹木發出沙沙的聲音。
生:古書上說過,“風生從虎,云生從龍”。
生:李廣將軍在搜尋中發現,前方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
師:大家真會學習!由此可見,李廣將軍怎樣?
生:警惕性高!
師:他發現了老虎后是怎么做的?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再表演給大家看看。
生:(自由報名,朗讀后表演射虎動作。)
師:他們為什么能表演得這么好?
生:因為這句話寫得好!把李廣將軍的好多動作都寫出來了,而且很準確。
生:因為他們認真讀了,認真想了。
師:說得都不錯。李廣的這些動作是一連串的,是在發現了猛虎之后短時間內“連忙”完成的。從大家的表演看,雖然忙,但一點不慌亂!用個成語或者詞語來說叫什么?
生:臨危不懼。
生:鎮定自若。
生:沉著冷靜。
生:處變不驚。
師:說得對(讓學生批注在書上)!也可以用一句古語來說,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學到這里,你最關心的是什么?
生:那支箭射死了老虎嗎?
師:老師心中也有這樣的問題。誰能解答呢?
生:(根據第4自然段的內容回答。)
師:老師讀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個感受。用個成語來說,叫“出人意料”。你也有這種感受嗎?說說看。
生:也有這種感受,想不到沒在草叢中的是塊巨石。
生:更想不到的是那支箭射進了石頭里,而且拔不出來。
師:這是最出人意料的。如果你在場會說什么?
生:李廣將軍力氣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這兒,肯定被射穿了。
生:跟著李廣將軍打仗,會取得勝利。
生:李廣將軍箭術這么好,一定讓敵人聞風喪膽。
生: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
師:是的。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有這樣“神勇無比”的將軍駐守邊關多好啊!學習了課文后,你再讀《塞下曲》這首詩,感覺一定更深刻了。自由朗讀,再互相背誦。
師:學習了課文后你想做什么作業呢?
生:默寫《塞下曲》這首詩。
生: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生:收集李廣將軍英勇善戰的故事。
生:找盧綸的其他詩歌讀一讀。
生:收集其他名將的故事。
師:很好!大家真會學習!同學們設計的作業是有價值的。今天,我們的作業是默寫《塞下曲》,并說出詩的大意。另外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兩題感興趣的作業認真完成。相信大家會選得很好,而且完成得很好!
〔評析〕:課的開始變“教師檢查”為“學生展示”,巧妙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生興趣盎然、信心十足。課中,教師和學生結成了“學習共同體”,選定有價值的專題,一起研讀。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的個性充分展示,自主體驗油然而生。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能和學生共同研究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顯示了教學從首先關注知識轉向了首先關注人。這樣做,學生就會將學習視為一種自主的、賞心悅目的、最具創造性的活動。
請使用搜索引擎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查找本課更多資料!
搜索引擎在網頁下端!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2
一、詩文導入,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人們稱他為--(生答)(板書:神勇無比 "飛將軍" )我們還知道"李廣射虎"這個故事是根據唐代詩人盧綸的一首古詩《塞下曲》改編而成的。(課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嗎?
(2)自由讀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一)過渡:也許短短二十字的小詩還不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李廣的“神勇無比 ”。那么,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想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精讀體會第三、第四自然段。
1.自主探究: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3、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用線劃出來。讀一讀你找出的句子并且品一品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教師巡視,指名學生讀找出的第3段里的句子,并出示第三段內容)
2.讀中感悟第三段。
精講點撥:
(1)"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指名讀)
師:同學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在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指名學生上臺表演。教師講解:古時候,將士們把弓箭背在肩上,是因為那是的弓箭比較重,在這里李廣將軍為什么不用拿弓箭而用拈弓呢?想象一下,我們平時都說拈花草,對待花草要小心翼翼,輕輕的,可見這個“拈”字得用多小的力氣。李廣將軍這時拈弓,說明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起大弓。)
過渡: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仍能將箭射得如此熟練、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書:箭法超人)
(2)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松林。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指名讀)
(若是在白天,作為將軍能有這樣的箭法不足為奇,但是李廣將軍卻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射的箭,可見他的箭法超人)
(3)聯系詩句。
過渡:你們發現了嗎?這第3自然段所描寫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詩?你能把這兩行詩句讀好嗎?
(課件出示: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第3段描寫的就是《塞下曲》中前兩行詩句的意思,那么課文第4段中的哪些句子也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讀一讀這一段,品一品,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3.讀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一段。
(2)說一說這一段哪句描寫了李廣的神勇無比,且品一品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3)讀中感悟。
精講點撥:
1.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李廣的隨從便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理解:將士們急切的心情,對李廣的信任。)
2.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指名讀)
師: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嗎?
因為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所以大家全都驚呆了!
使大家"驚呆!"的僅僅是因為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嗎?還因為……(理解:深深扎進,說明力量驚人。)(板書:力量驚人)
想象:任選其中一個話題來寫一寫。
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這時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會說些什么?
將士們對周圍的老百姓談起這件事,會怎么說?
將士們對俘虜的敵人,他們又會怎么說?
(3)聯系詩句。
過渡:由此可見,這一段描寫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詩?你們能讀好它嗎?(課件顯示: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三、誦讀古詩,學些詩意。
1.過渡:剛才我們跟隨課文朗讀古詩,品味故事,發現李廣--(箭法超人,力大無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廣的--(神勇無比)是的,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有這樣"神勇無比"的將軍駐守邊關多好啊!學習了課文后,你再讀《塞下曲》這首詩,感覺一定更深刻了。(屏幕顯示詩句:指名讀)
2.看得出來,同學們被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歡這首詩了吧,一起再來背一背。(練習背誦古詩。)
小結:同學們,像這樣文章中包含一首小詩,詩意蘊含文章中的體裁,就是我們學過的“文包詩”,你們還記得哪些以前學過的文包詩。
(《每逢佳節倍思親》,《詠華山》等)
四、拓展延伸
1.過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想這位神勇無比的李廣將軍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們還想聽聽有關他的其他故事嗎?(資料拓展“飛將軍”的由來)
2.李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贊頌他的可不只是盧綸一人,唐代的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等都寫詩贊頌過他。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昌齡的《出塞》。(課件出示)跟老師讀。
3.學習《出塞》
五.課外作業:
1、李廣在歷史上是個非常有名的人物,如果同學們對李廣將軍很有興趣,課后可以收集一些他的故事在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交流。
2、如果你們對盧綸有興趣,也可以找他寫的其它的詩來讀讀。
附板書:
8、 李廣射虎
"飛將軍" 箭法超人 神勇無比
力大無比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3
教學內容 語文 學科 第 6 冊第 三 單元課題:李廣射虎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9/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積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成語,與《塞下曲》相關的古詩。 3、通過朗讀、想象,體會“飛將軍”李廣的神勇無比的。 4、體會本文人物動作描寫的準確傳神。 5、初步了解引號的不同用法。 6、繼續指導和訓練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想象,體會“飛將軍”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的。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引號的不同用法。 教學準備 配套光盤 課時安排 3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大意,知道“文包詩”的特點。 4、指導和訓練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 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扣題導入,介紹課文背景知識。 1.今天我們學習第八課——誰來讀讀課題? 請四個組長匯報一下小組同學預習的情況。表揚、提醒。 2.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相信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誰來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李廣是西漢著名將領,漢之飛將軍)。表揚:預習很認真。 3.你知道“飛將軍”這個稱號是怎么來的嗎?語文補充習題上就有答案,我們來讀一讀。 提醒學生:語文補充習題上有很多和課文有關的知識,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先看一看。 4.李廣不但十分勇猛,而且還很有謀略,很有膽量。想再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李廣的故事嗎?講李廣“百騎智斗敵千騎”的故事。 5.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給我們介紹的是李廣的什么故事?——“李廣射虎”的故事。唐朝詩人盧綸將這個故事寫成了《塞下曲》這首邊塞詩。 板書:邊塞詩 正音。對比“堵塞” 讓學生查一下字典:塞的兩種讀音。完成多音字組詞練習。 那什么是邊塞詩呢?請同學們同樣讀一讀補充習題上的介紹。 6.指導讀好《塞下曲》。 指導讀好“驚風”,兩個后鼻音;讀好“沒”字,多音字;讀好“棱”字,不讀“凌”。 二、初讀課文。 1.過渡:我們知道,這第八課有一首詩,又有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就是解釋這首詩的意思的,像這樣的課文,叫做“文包詩”(板書)。 2.我們讀好了古詩,接下來就來讀讀課文。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確。 學生自由朗讀。 3.指導讀好以下詞語的讀音:鎮守邊境將軍將領神勇無比朦朧搜尋影影綽綽蒙蒙亮扎進拈弓搭箭特別是“蒙蒙亮”,要指導與“蒙古”“蒙蔽”對比。“扎進“要與“包扎”對比。指導學生查詞典,并立即完成多音字組詞練習。 4.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要跟讀,并注意聽他讀得對不對。 5.齊讀課文。 6.組織交流詞語的意思,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特別是“拈弓搭箭”的“拈”是指用兩三個指頭夾取東西(以動作模仿來理解和加深印象)指導學生查字典。 理解下列重點的詞語。 石棱:石頭的棱角,是石頭最硬的地方。 朦朧:月光不明。 疾風:猛烈的風。 插入對“疾”字的理解。(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疾風”的“疾”應該選哪一項?(4) 方法指導:要正確選擇帶點字的解釋,一定要根據詞語的意思。 巡邏:巡查警戒。 搜尋:搜查。 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保持敏銳的反應。警覺。 影影綽綽:隱隱約約,不真切。 7.了解課文大意。 課文都讀準確了,交流:李廣射的是什么?巨石。他怎么會把老虎當巨石的呢?課文到底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導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可以在書上劃一劃。 討論交流:師指導學生交流,板書,然后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自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寫了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在樹林里巡邏,把巨石當成了老虎,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射入石棱中去了。或者:本文主要講了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將軍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巨石中去的故事。 7.指導詩文對照:仔細讀讀古詩,再對照一下課文,詩的前兩句是課文哪一段具體介紹的?詩的后兩句呢? (前兩句是第三段,后兩句是第四段) 這就是“文包詩“的特點,文章就是根據古詩來編寫的。 三、作業練習 1.習字冊作業點評。 2.完成一課一練的一二題。 3.當場交流第一題。 四、回家作業布置。 1、抄寫詞語。 2、再讀課文,準確流利。 3、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8 李廣射虎 塞下曲邊塞詩 時間:一天夜里 地點:樹林里 人物:李廣 事情:巡邏射虎(巨石) 作業設計: 抄寫詞語、背誦古詩、朗讀課文 課后札記: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4
第一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有沒有看過武松打虎的故事啊?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跟武松一樣不害怕老虎的英雄----李廣。
二。講解課文
師:同學們都回去預習了課文,那么誰能告訴老師,李廣是誰?被稱作什么?
(明確: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飛將軍” )
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李廣是什么詞?
(神勇無比)
那么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飛將軍”李廣是如何神勇無比的。請同學們一起來齊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劃出將軍神勇無比的句子。
明確:“李廣想到……射了出去”
李廣為什么會想到這一帶常有虎出沒呢?是什么讓他想到的?
環境描寫: 夜晚 夜色朦朧 松林 疾風 沙沙聲 (播放音效 讓學生感知制造氛圍)
當時的環境怎么樣?(緊張)李廣害怕了嗎?
(沒有 他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
“警惕”是什么意思?
(謹慎小心 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時刻注意 表現李廣細心 謹慎 神勇無比)
搜尋什么?(老虎的影子)到底有沒有虎?(沒有)是因為環境讓李廣以為有虎。
因為他以為有虎,所以才會警惕,才會有下面的射虎,那么以為有虎是射虎的什么?
(明確:原因 起因)
板書:起因 以為有虎
師: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李廣是如何射虎的 他射虎的經過是怎么樣的。哪位同學能夠找出李廣射虎的句子,給大家讀一讀?同學們邊聽邊在下面劃出表示李廣射虎動作的詞語。
(猛然間……射了出去)
影影綽綽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聯系環境回答)
1.表示李廣射虎動作的詞語是什么?(拈 搭 運 拉)指導學生理解詞義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板書: 經過 拈 搭 運 拉
“嗖”的一聲 說明了什么?(技術熟練 力大無窮 箭速飛快 )
師:老虎是一種什么動物?(兇猛)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兇猛的老虎。
出示老虎捕殺獵物的視頻 (總結:老虎 兇猛 狡猾 動作迅速)
師:在當時的那種情形之下,李廣的箭速如若不快 后果會怎么樣?(請學生談,設想當時情況的危急,表現李廣神勇無比,武藝高超)
指導學生將當時緊張的氣氛和李廣反應迅速,箭速之快讀出來。
綜合齊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李廣射虎的起因和經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射虎的結果(板書)
全班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呀!大家都驚呆了”……隨從們驚嘆的是李廣將軍的箭射中了巨石嗎?如果不是,那驚嘆的是什么?
(板書:力大無窮 武藝高超)
如果是你們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們會驚嘆嗎?把你們對李廣高超武藝的驚嘆之感讀出來吧!
指導朗讀 讀出驚嘆之感
我們一起來回過頭來看看課文第一自然段這首詩《塞下曲》,作者是唐代 盧綸 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
師:你們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嗎?看誰能說一說 課文的哪一段體現了古詩的前兩句的內容呢?(3自然段)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們知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的意思了嗎?誰能夠解釋一下?
講解:平明 沒(mò) 的意思 棱的讀音(léng)
看板書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的寫作手法(重點舉例文)
板書設計:
起因 以為有虎 細心 警惕
8. 李廣射虎 經過 拈 搭 運 拉 技術熟練 箭速飛快
(神勇無比) 結果 箭沒石中 武藝高強
觀摩了余明薛老師的示范課之后對《李廣射虎》這一課程有了初步地了解,再加上梁老師的進一步備課指導,對于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一下子思路開闊起來。
我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上,在渲染當時李廣射虎時緊張的氣氛上下了一些功夫,想讓孩子們在這里能夠更加融入到課文中去 ,這樣一來就更夠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作者下筆墨高度贊揚李廣高超武藝的思想感情。可是教學過程設計得雖好,而實際操作卻沒有像設計得那么順利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思維教活躍,自己在引導教學這方面做的還不夠,一旦課堂上出現突發性地提問或者是回答的內容與實際偏差太大我總是會感覺到心慌并且隨之而來的就是腦袋一片空白,隨即就會讓孩子坐下,然后搪塞過去,教師基本功在這里表現得非常不扎實。
其次,吸取了前幾節課對課文把握不足的教訓,此節課我更注重的是讓學生自己發揮,給了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自己來理解,自己來講解課文,這樣多次地復述課文,有助于他們對文章把握得更加深刻。
再次,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最弱的一點,由于新手上路,缺乏管理經驗,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時學生總是表現得過于活躍,而我總是壓制不住,每每都要停下手上的課程,整頓一下紀律,等確保大家都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繼續講課。這樣一來,學生的接受情緒就會受到干擾,積極性降低,不利于課堂學習,呈現一種知識斷層現象。
在往后的帶班過程中,我應該要時刻注意自己這幾點的培養。只要把這幾點缺點都一一克服了,相信在一個好的教學環境中,如果能更好地帶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自己再不斷地總結經驗,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課總會上好的!呵呵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生動具體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間出巡,朦朧的月光下,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故事,表現了將軍的機警和勇武。
全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結構新穎,思路清晰,層次清楚。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詩。第二自然段介紹了“飛將軍”李廣,第三、四段具體地介紹《塞下曲》這首詩所寫的內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而第四自然段則是通過第二天找箭這件事點出了射中的不是虎,而是一塊巨石這一事實,并通過“深深”、“拔不出來”等詞語突出了李廣將軍武藝高超,力大無比。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實際是《塞下曲》全詩的注釋。
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包詩”,教學時打算通過讓他們讀好故事,把握好詩的意境,讀出詩的感情。相信通過感情朗讀,能在學生心中樹立李廣神勇無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懷著對李廣的敬愛之情朗讀《塞下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過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嗎?那么,有誰知道劇中人物花榮?他什么本領最高?人們送他個外號叫“小李廣花榮”,由此可見李廣的射箭本領很大。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有關李廣的故事。(板書:李廣射虎)
補充介紹李廣其人:
李廣是西漢名將。今甘肅秦安人。善于騎射。汗文帝時,鎮守北方邊境,參加了反擊匈奴貴族攻掠的戰爭,他前后與匈奴作戰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戰著稱,致使匈奴數年不敢攻掠,被人稱為“飛將軍”。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 神勇無比 邊境 朦朧 巡邏 疾風 警惕 搜尋 影影綽綽 獵物 驚呆
2、檢查自學效果
飛將(jiang)軍 將(jiang)領 平明(ming )綽(chuo) 出沒(mo)
草叢(cong)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
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后,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 “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 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么?(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 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 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于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么要引弓呢?)(將軍為什么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渡: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 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么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6
一、說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說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于學生來講,并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么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于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通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說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后兩行詩的情境。
對于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通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節,并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 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后,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 “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 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么?(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 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于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么要引弓呢?)(將軍為什么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 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么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 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塞下曲》。
2、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比,射箭本領之高強。
教學重、難點:
1、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背誦古詩《塞下曲》。
2、難點:理解古詩《塞下曲》,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詩文,質疑問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板書課題,并指導朗讀好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 )將領,人們稱他 為(
)。我們還知道“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課件出示:《塞下曲》。
3、你能正確、流利地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嗎?(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知道朗讀。
1、過渡:也許短短的二十字的小詩還不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李廣的神勇無比。但這首詩還包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讀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2、請大家自由、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想一想李廣在鎮守邊境時發生了什么事?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用~~劃出來
3、讀中感悟第三段。
(1)創設情境:一天夜里,李廣帶兵外出巡邏來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么黑,月色是那么朦朧,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師:假如這時你在這片漆黑的松林里,會有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
(引導生回答:害怕,因為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師:你能讀出這樣的感覺嗎?
(屏幕顯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松林。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在這樣可怕的夜晚,在這樣危機四伏的松林里,李廣害怕了嗎?你從哪里看得出來?
生:沒有 “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
師:李廣搜尋到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李廣將軍在搜尋中還發現,前方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
師:從這里可以看出李廣警惕性高!膽量過人!
師:那么它又是怎樣做的呢?誰愿意給我們大家讀一讀這精彩的部分?
(課件出示: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師:同學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用圓圈圈起來。
交流(拈、搭、運、拉)
說說這幾個動詞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 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看多媒體:師生一起欣賞李廣射虎的形象。
說說李廣射虎威武嗎?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誰來表演一下。
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師:前方的老虎李廣看清楚了嗎?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小組討論)
(生:當時的情況很危急。)
(生:如果看清楚了再射,老虎會把人吃掉的)。
師:是啊,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能將箭射得如此熟練,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
4、讀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過渡:李廣射虎的結果怎樣?你們自由的讀第四自然段。
(課件出示: 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
(1)隨從們驚嘆的是李廣將軍的箭射中了巨石嗎?如果不是,那驚嘆的是什么?
(2)指導朗讀:讀出隨從們的驚訝之情。
師: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3) “怎么拔也拔不出來”說明了什么?(力大無窮)
(4)這時在場的將士們會說些什么?
(生:李廣將軍你真棒!李廣將軍你真了不起!)
(5)齊讀第四節
4、我們學了這個小故事,再來讀讀這首詩,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就非常簡單了。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前兩句所講的內容?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后兩句所講的內容。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是句的意思。
(1)指名說
(2)齊讀、練習背誦古詩。
三、總結全文
1、教師小結:本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路過一片松林,光線暗淡,風吹草動,誤以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現了李將軍的機警勇敢,武藝高超,力大無比。
四、課堂練習
1、背誦塞下曲
板書:
李 廣 射 虎
神勇無比
膽大藝高
力大無比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8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塞下曲》。
2、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比,射箭本領之高強。
教學重、難點:
1、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古詩《塞下曲》。
2、難點:理解古詩《塞下曲》,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
教學過程
一、初讀詩文,質疑問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板書課題,并指導朗讀好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李廣射虎”這個故事是根據那首詩的情節改編的?
3、出示《塞下曲》,你能正確、流利地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嗎?誰來讀一讀?
4、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朝代。
5、盧綸曾經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這就是其中的一首,我們再完整的把這首詩讀一讀。
6、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完成填空:李廣是 時期的一位將領,因為他 ,人們便稱他為“ ”。
4、《塞下曲》這首詩中描繪的,就是李廣鎮守北方邊境時發生的一件事。了解了李廣,我們再來讀這首詩,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悟。(齊讀《塞下曲》)
二、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
1、這首詩有幾句話?(兩句四行)請你快速找一找,課文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前兩行所講的內容?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后兩行講的內容?(交流)
2、學習第一句詩及第三自然段。
自由讀第一句詩和課文第三自然段,用“——”劃出與第一行詩描寫的情境相關的句子。用“……”劃出與第二行詩描寫的情境相關的句子。
3、交流
(1)、學習第一行詩。
a、說說劃出的句子。理解“林暗”、 “草驚風”, 講解倒裝。說說詩句的意思。
b、讀讀這兩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c、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讀1、2兩句話,你一定可以讀得更好。
d、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真的到了夜晚的松林了。你能把這種感覺放到詩句中,讀好“林暗草驚風”這句詩嗎?(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二行詩。
過渡:在這樣可怕的夜晚,在這樣危機四伏的松林里,將軍——(引讀)。
a、交流劃出的句子。
b、出示句子,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從中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李將軍。(指導讀、齊讀、板書“神勇無比”)
c、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將軍夜引弓”的意思。
d、理解了詩句的意思,再來讀詩,你肯定會讀得更好。(指導讀詩。指名讀一男一女、齊讀)
4、學習第二句詩和第四自然段。
過渡: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的正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的情景,詩的第三、第四行是哪個自然段寫的呢?
(1)、小結第三自然段學法。“劃”——“悟”——“讀”。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三、第四行詩和課文第四自然段,用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請自學第四小節。
(2)、交流。
a、讓老師來了解一下你們自學的成果。交流所劃的句子。
b、“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是詩句中哪個詞的意思?“白羽”在詩中指的是什么?
c、一大早,李廣的隨從便出去尋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箭,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樣的場景呢?
d、自由讀一讀,(課件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你可以體會到什么?(驚訝、力大無窮,指導朗讀板書:力大無窮)
f、從“沒在石棱中”這行詩中哪個詞你也可以感悟到李將軍的力大無窮。(指導讀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g、指導讀好后兩行詩。
h、現在你能連起來說說第三、第四行詩的意思嗎?
三、總結全文,背誦詩歌。
1、剛才我們跟隨課文朗讀古詩,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學習了課文,理解了詩的意思后,再讀《塞下曲》這首詩,感覺一定更深刻。齊讀《塞下曲》。
2、練習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
李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贊頌他的可不只是盧綸一人,唐代的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等都寫詩贊頌過他。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昌齡的《出塞》。(課件出示)跟老師讀。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塞下曲》。
2、課外閱讀與李廣有關的古詩或故事。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9
顧學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故事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武藝高超的。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錄音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要求:(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神勇無比、邊境、朦朧、巡邏、疾風、警惕、搜尋、影影綽綽、獵物、驚呆
2.教學效果。
(1)指讀課文,卡片正音,強調“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導比較“扎”的其他讀音和意義。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意思。
石棱、朦朧、疾風、巡邏、警惕、影影綽綽
3.指導書寫生字。
(1)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導書寫。
(3)學生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點)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對詩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后討論: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紹盧綸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讀塞下曲。
(5)齊讀塞下曲。
2.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讀讀議議。
(1)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2)他是怎樣的將軍?
(3)齊讀第2自然段。
3.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討論
這一自然段寫了一件什么事?(討論,相機板書:夜晚風吹草動以為有虎拉弓猛射)
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練習朗讀,對照掛圖,說說李廣射虎的經過。
(3)繼續討論。
課文寫將軍聽見風吹草動的聲響,想到虎,搜尋虎、發現虎、射虎這一過程說明了李廣怎樣?(機警、敏捷、善射、勇敢沉著)
(4)指導朗讀。
(5)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前兩句。
4.細讀課文第4自然段。
(1)輕讀課文。
(2)討論。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
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為什么全都驚呆了?(相機板書:清晨尋找獵物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說明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3)指讀課文。
(4)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后兩句。
(5)將全詩的詩意連起來說一說。
三、總結全文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本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路過一片松林,光線暗淡,風吹草動,誤以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現了李將軍的機警勇敢,武藝高超,力大無比。
四、課堂練習
背誦塞下曲。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
《李廣射虎》(第二課時)
執教者:沈漪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的意思。
2、體會“飛將軍”李廣武藝高超神勇無比。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詩文,質疑問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生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李廣是個怎樣的人?(板書:神勇無比)
3、其實,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1)關于這首詩,你已理解了什么?
(2)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師在黑板上打上?)
二、學習3、4自然段
過渡: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讀第三自然段,想:李廣射虎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生交流。(小黑板出示第一句)
理解:月色朦朧
(2)這是一片怎樣的松林?(相機出示第二句)
(多媒體播放風聲)你聽到了什么?假如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指導朗讀。
(3)(出示第三句)理解:警惕
生上臺表演警惕的目光。
(4)師引: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出示這句話。)
師:找一找,哪些詞語寫了李廣將軍射虎的動作?
生:“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
(教師在“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這幾個詞下面加點)
看書上的圖,圖上畫的就是(李廣在射虎),誰能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李廣將軍射虎的動作。
生交流。
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
(5)讀了第三自然段,你讀懂了《塞下曲》這首詩哪兩句話的意思?
生:齊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請剛才提問的同學來回答一下,能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嗎?
理解詩意。
指導朗讀。
過渡:將軍夜引弓,老虎射中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學習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
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李將軍神勇無比。
理解:深深地扎進 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指導朗讀。
(2)士兵的佩服。
指導朗讀。
(3)理解后兩句詩的意思。
理解:沒 石棱
指導朗讀。
3、指導讀全詩。
三、總結,布置作業。
1、用一兩句話夸夸李廣將軍。看文人是怎樣夸他的。(多媒體出示)
2、同學們課后可以搜集李廣將軍的其他故事,班隊課上,我們一起來講一講李廣的故事。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11
作者:高子陽
先來讀一讀一位經濟學家是如何從這個故事中講述救治大西北的:
李廣射虎的故事的這樣的:“西漢武帝時期,名將李廣,號稱飛將軍。李廣善射,且臂力過人。李廣領兵出征匈奴時,夜晚巡營,見一老虎,拔箭射擊隊之,箭穿虎背。天明后再到現場去看,原來是一塊石頭。再射石不能入。”這一故事告訴我們,李廣的臂力其實是可以射穿石頭的。但當李廣已經知道那是石頭,不是老虎于是他先有了不可射穿的心理(失敗心理),用力自然小了,所以射不穿石頭。如果我們在“救治大西北”這一件事上,先有了失敗心理,未曾進行已經認為不可能,就不會成功了。
也許這位經濟學家的認識與本文格格不入。但我們應該認識整個李廣射虎的完整故事,因為這會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后會有著更多的思考。
這篇課文是從唐盧綸的詩開始的。盧綸寫這《塞下曲》是六首,這是六首之二。為什么要選李廣,其實整體閱讀盧綸的詩,賞析這幾首詩,你會發現盧綸寫這些詩也有著極復雜的心理。也許這與本課無關。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這首詩,因為這首詩寫的是李廣。李將軍是中國歷史上可寫之人,寫他的形式多樣化。今年春節前央視播放的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中也有許多集講述著李廣,并且有專門一集拍攝了《李廣射虎》,雖然電視劇與史書上的記載有些出入,但多個朝代、不同人不同形式書寫這個人,說明李廣有可寫之處。而用詩的形式寫李廣,應該是最獨特的,因為古詩的字少而簡潔,字字都是“金”,課文后面幾段的解釋足以證明這一點。看看這二十個字,平白如話,古詩與現代文的對比閱讀,可以感受到古詩的魅力,以及現代文的價值所在。
所以對于文包詩的體裁,在教學中我們除了把課文負載的基本完成后,也可以嘗試著習作訓練。因為這樣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古文就放在那里,后面文字既是解讀古詩的,也是一篇現代文,把古詩與現代文放在一起比較,其實可以喚醒學生更好地寫起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也能夠感受這種比較是有意義的。
本文前面,整體引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這篇文章沒有寫完,也就是說古詩寫李廣并沒有寫完,古詩給予人的思考很多,我們可以進一步沿著這篇文章思考下去,寫下去,這樣教學也其實也重視了文與史的整合。如果在教學中,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完整的盧綸的塞下曲剩下的那幾首詩,引導他們以這篇文章的樣子,寫一寫,相信同學們也會感興趣的。
盧綸 塞下曲六首
之一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之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之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之四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之五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之六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12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詩文,質疑問難
1、從“武松打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李廣射虎(板書課題,并指導朗讀好課題)
2、同學們,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會告訴我們文章的寫作范圍和內容。現在,你讀了這個題目,你希望這篇課文能告訴你哪些內容?(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如下問題:李廣是誰?他是個怎樣的人?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射虎?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嗎?結果怎樣?……)師評價:同學們,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可以使我們讀書更有目的,讀后的收獲會更大。
3、其實,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1)出示古詩:
塞下曲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2)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多音字沒(mo)],哪些詞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難懂,請提問,教師隨機做上標記。(學生難懂的詞句:塞下曲、草驚風、引、平明、沒、石棱)師評價:同學們,會學習的同學不僅要善于提問,而且還要善于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你們行嗎?誰來說說你想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么多的問題?(讀書、思考、討論、利用工具、咨詢等)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難讀的地方要停下來多讀幾遍。
2、出示詞語:
盧綸棱邏綽拈嗖扎邊境聲音拈弓搭唐塞驚據惕搜搭硬獵呆
(1)自讀——指名讀――領讀注意“塞,驚,音,搜,硬,獵,拈,棱,綸”等字音。
(2)去掉拼音自讀――指名讀――集體讀
3、指名朗讀課文,用開火車的辦法每人讀一句,勾畫不理解的詞語,討論交流。
(1)朦朧:月光不明。
(2)疾風:猛烈的風。
(3)巡邏:巡查警戒。
(4)影影綽綽:模模糊糊,不真切。
(5)搜尋:到處尋找。
(6)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覺。
4、再讀讀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而且要邊讀邊思,看看剛才提出的那么多問題,哪些可以通過自己讀書思考后解決的。讀完后展開討論。(鼓勵剛才提問的同學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教師點撥:塞:邊界上的險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種以描寫邊防戰士為主的詩歌。)
(三)、精讀課文,探究感悟
1、讀解第一句詩。(1)出示:“林暗草驚風”一句,指名讀好這句詩。(2)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再指名朗讀,師生評價。(可反復幾次,重點要把詩句中的“暗”和“驚”的意思讀出來,林是暗的,風驚動了草,即要讀出令人恐懼的感覺。)(3)集體朗讀,渲染氣氛。
2、讀解第二句詩。
(1)出示:“將軍夜引弓”一句,指名讀好這句詩。
(2)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看怎樣讀才能把句子讀好。然后指名朗讀。
(3)教師將第三句改成“李廣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遍四處搜尋著。”讓學生找出差異之處,并體會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師出示“警惕”一詞,讓學生體會原句中李廣在搜尋猛虎時的小心謹慎的樣子,然后教師再指導把這句話讀好。
(4)讓學生讀:“猛然間,李廣發現……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影影綽綽”和“拈弓搭箭”圈出來。)①指名朗讀,引導質疑:這兩句話中有沒有什么地方比較難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和做動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著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綽綽: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②指名朗讀,師生評價,再讀,反復多次。(要讀得緊湊些,緊張些,體會李廣的膽大和射箭技術高明)③師:李廣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膽大藝高)④繼續引導質疑:同學們,在這兩個自然段之間,你是否發現了什么問題?提問:李廣射出了箭,為什么不馬上派人去尋找獵物?(引導學生聯系上文說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廣的多謀沉穩)
3、指導讀好第一二句詩,再解讀三四句,進一步了解“將軍夜引弓”的結果,最后完整的朗讀古詩。
4、感知全文,理清脈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詩。
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飛將軍”李廣。
第三段(第3至4自然段):具體介紹《塞下曲》這首詩的內容。
(四),課堂小結:大家對古詩文的理解很不錯,今后也可試著把自己喜歡的古詩改寫成一段話。
(五)、寫字指導
1、再一次出示生字,讀一讀,說一說哪些生字在書寫時要引起注意的。
2、指導寫字:搜塞
3、(1)演示“搜”的筆順,教師板書指導,并與“叟”“嗖”“餿”比較。
(2)演示“塞”的筆劃,教師板書指導。
4、 學生描紅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查找李廣的生平事跡和相關故事,下一節課上交流。
設計思路
本課采用文包詩的形式,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景,為學生理解古詩提供了過程方法與幫助。在教學中要完成三類目標,一是基礎知識,二是情感與技能培養,三是學習方法。主要通過認讀、互讀、組詞、聽寫,掌握生字新詞。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人物形象、場景形象,用自己的朗讀傳遞出來,讀到入情入境的地步。教學中還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探究能力,同時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背誦《塞下曲》。
2、學會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體會李廣將軍力大無比,射箭本領之高。
4、指導邊讀邊想邊體會,培養語感和問題意識。
教學重點
1、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一件事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朗讀指導,要讀出語調和感情,培養語感。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體會的習慣,學會質疑問難。
教學準備
1、預習
(1)朗讀課文數遍,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在課文中劃出生字新詞,標上拼音,朗讀數遍。
(3)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好。
(4)試著查尋李廣這個人物的生平資料。
2、詞句卡片:塞塞下曲驚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拈弓搭箭影影綽綽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生字新詞時,方法單一,過于機械,不利于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應重點強調,多放手學生自學。課堂中會情不自禁代替學生解決問題,以講代讀,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備課對學情分析不足,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都要改進。
自 主 展 示 研 讀 表 演——《李廣射虎》第二課時教例品評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出現問題的李廣射虎——《李廣射虎》教學思考
上課伊始,我依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回去都預習過課文了,誰能說說課文究竟說了一件什么事?”有的學生開始了緊張的思考。我請了一位躍躍欲試的學生,他得意的站了起來脫口而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飛將軍李廣用箭射老虎,結果第二天發現沒有射中老虎倒卻射中了一塊巨石!”我聽后有些詫異,李廣并不是沒有射中老虎,而是把巨石誤作了老虎!這位學生的回答遭到了一些同學的反對,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認為他說錯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猜想可能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課文。我停了停,請了一位持反對觀點的學生來闡述理由,“應該是李廣以為巨石是一只老虎,并不是他射錯了,沒射到老虎而卻射到了巨石!”這個學生看來已經將文章預習得很透徹,于是我順勢問道:“你認為不是李廣沒射中老虎,卻反射中了巨石,而是李廣把巨石看成了老虎,對嗎?”“是的”“那為什么李廣會把巨石看作了老虎?”學生相應很快地切入了課文的第三小節談到因為當時天很黑,而且是在密密的松林中。我也相機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通過大家對當時情景的猜想,松樹的松針長長尖尖在朦朧的月光投影下很像動物的長毛,再加上疾風吹動,松枝搖晃,便很容易誤以為那是一只巨大的動物,在李廣的印象中這兒又是猛虎常常出沒的地方,因此當下立斷這是一只老虎。經過這番想象學生很有興趣地進入了課文中所描繪的情景,最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但我并沒有就此罷休,又加入了一段《李廣學箭》(主要講述李廣經過六年苦練最終練成一番百發百中的好箭藝)的課外閱讀,學生再一次肯定如此百發百中的李廣絕對不會說是誤失猛虎而射中巨石!同時更有學生提出,李廣很敏捷,在那樣的情況下,竟然毫不猶豫地射出了致命的一箭。
第三小節學完了,大體環節和我原來所設計的已經完全改變,但細節教學效果卻好上百倍!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然而問題并沒有就此結束,古詩中“mo在石棱中”,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讀成了“mei在石棱中”我起先是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讀音糾正,但很快覺得這是低效的,于是我提出,究竟是“mo在石棱中”
還是“mei在石棱中”呢?我們先看看第四小節再作定論吧!學生自己默讀第四小節,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很快通過同學們的自由討論他們不僅僅是得出了正確答案,而且,還從“沒”字感受到白羽箭插入石塊之深,李廣將軍武藝之高!
這全是學生自己說出的,雖然我知道,還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這樣深入的體會;雖然我知道,在做題中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但是我卻看見了一些希望,看見了我的教學感染了學生的過程,看見了學生在我潛移默化的引領下學會自己學習的方法,我很欣慰!
為此,我深深感受到,課堂中的問題并不是最大的問題,學會隨機把握,靈活教學,則有可能會有火花的出現,而課堂中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