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說課(通用13篇)
《李廣射虎》說課 篇1
《李廣射虎》是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六冊的課文。本課采用“文包詩”的形式,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一個有關“飛將軍”的傳奇故事,為學生深入淺出地了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文包詩”,學生不是第一次接觸,怎樣在原來的學習基礎上,學好這篇有一定理解難度的課文呢?我重點作了以下嘗試:
一、落實學法的指導。
閱讀教學要通過一次次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達到解讀文本,實現學生的自我建構的目的。其中有一點值得我們重視,那就是要使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習得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逐漸學會學習。
在學生原來學習“文包詩”的過程中,已初步領悟和掌握了“詩文對照、讀懂詩意”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李廣射虎》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學習方法,并鼓勵學生用這樣的方法自讀自悟,在新知學習過程中通過自我回顧,自我發現、自我總結歸納得出新的學習方法: “理解關鍵詞”,從而形成了文包詩這類課文規律性的學習方法,也就是:詩文對照、理解關鍵詞、讀懂詩意。
二、學習過程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性。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李廣射虎》整個教學過程,我把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用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詩文對照自讀自悟,分組學習,討論交流。學生交流時,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交流方式,或讀、或講、或演、或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多種方式反饋自己的學習所得。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盡量只是適時地點撥,對文中重點的部分在點評的過程中重錘重敲,如引導學生領悟李廣“引弓”時的一連串的動作,努力體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三、作業的個性化設計。
作業布置,老師提供了必做作業:(1)生字描紅(2)默寫《塞下曲》,(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興趣,自己想一想你還想做什么作業?有的說要收集李廣英勇善戰的故事讀一讀,有的說要找盧倫其他的詩讀一讀,有的說要收集名將的故事……,老師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兩個作業做一做,這樣個性化的作業設計,提高了學生參與的興趣,拓展延伸了文本的學習資源。
《李廣射虎》說課 篇2
一、說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說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于學生來講,并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么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于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通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說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后兩行詩的情境。
對于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通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節,并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 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后,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 “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 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么?(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 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于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么要引弓呢?)(將軍為什么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 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么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 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李廣射虎》說課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介紹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大意是:將軍夜晚外出巡邏,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和武藝高超。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由介紹盧倫的《塞下曲》六首。
2、引出文中詩句,簡單介紹"飛將軍"李廣。
3、板書課題,生讀題。
4、有誰了解李廣的故事,在哪兒見過的?
5、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6、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李廣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樣射虎的?……)
7、出示文中詩句,學生嘗試理解。自瀆課文,嘗試用文中語句理解。帶著未解疑問進入自學和合作學習。
二、讀課文
1、 自學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 神勇無比 邊境 朦朧 巡邏 疾風 警惕 搜尋 影影綽綽 獵物 驚呆
2、檢查自學效果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6、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
7、 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3、了解關于李廣的故事。
4、選擇盧倫《塞下曲》六首詩中任意一首課文之外的詩進行自學。
第二課時
一、詩文導入,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人們稱他為--(生答)(板書:神勇無比 "飛將軍" )我們還知道"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課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嗎?
(2)自由讀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一)過渡:也許短短二十字的小詩還不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李廣的神勇無比。但這首詩里還包含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呢,你們想讀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二)精讀體會第三、第四自然段。
1.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李廣在鎮守邊境時發生了什么事?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用~~劃出來。(學生自由讀課文3、4段)
2.讀中感悟第三段。
(1)創設情境:一天夜里,李廣將軍帶兵巡邏來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樣的黑,月色是那樣的朦朧,寂靜的松林中一陣疾風吹來(點擊:出風聲),樹木野草叢中發出"沙沙"、"沙沙"的聲音。(屏幕顯示黑夜)
師:假如這時你在這片漆黑的松林中,會有什么感覺?(指名說)
(2)讀中感悟。
師:你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嗎?
(屏幕顯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松林。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指名讀)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感覺到了害怕。
師:在這樣可怕的夜晚,在這樣危機四伏的松林中,李廣害怕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沒有……搜尋)
引導學生說話:
生: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生:一陣風吹來,樹木發出沙沙的聲音,讓人膽戰心驚。
師:什么是"搜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李廣將軍在搜尋中還發現,前方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
師:大家真會學習!由此可見,李廣將軍怎樣?
生:警惕性高!
生:李廣卻毫不懼怕,真是膽量過人!(板書:膽量過人)
師:他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讀一讀第3自然段。
師:這一系列過程當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師:誰愿意給我們大家讀讀這一段精彩的部分。
(課件出示文字:"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師:同學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在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師:誰能上臺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樣?
師:前方的老虎李廣看清楚了嗎?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師:是呀,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仍能將箭射得如此熟練、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書:箭法超人)
(3)聯系詩句。
師:你們發現了嗎?這第3自然段所描寫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詩?
(課件出示: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師:你能結合這一段用上自己的話,簡單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指名說)
3.讀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過渡:李廣射虎的結果怎樣呢?老師讀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個感受:用個成語來說,叫"出人意料",你也有這種感受嗎?找出相關句子說說你的體會。
(2)讀中感悟。
課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指名讀)
師: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嗎?
因為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所以大家全都驚呆了!
使大家"驚呆!"的僅僅是因為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嗎?還因為……
什么是"任"?你能用"任"字來說一句話嗎?(指名說)
師: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說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話:
生:李廣將軍力氣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這兒,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廣將軍箭術這么好,一定讓敵人聞風喪膽。
生: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
師:隨從們驚嘆的是李廣將軍的箭射中了巨石嗎?如果不是,那驚嘆的是什么?(板書:力量驚人)
指導朗讀,讀出隨從們的驚訝之情。讀出對李廣高超武藝的驚訝、敬佩之情。
(3)聯系詩句。
師:這一段描寫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詩?(課件顯示: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結合這一段,說說詩句的意思。重點指導"平明沒棱"。
三、讀好古詩、欣賞動畫,感情朗讀。
1.過渡:剛才我們跟隨課文朗讀古詩,品味故事,發現李廣--(結合板書,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廣的--(神勇無比)是的,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有這樣"神勇無比"的將軍駐守邊關多好啊!學習了課文后,你再讀《塞下曲》這首詩,感覺一定更深刻了。(屏幕顯示詩句:指名讀)
2.看得出來,同學們被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歡這首詩了吧,一起再來讀讀。(練習背誦古詩。)
3.想欣賞一下李將軍射虎的神勇氣概嗎?(欣賞動畫)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1.李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贊頌他的可不只是盧綸一人,唐代的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等都寫詩贊頌過他。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昌齡的《出塞》。(課件出示)跟老師讀。
2.學習《出塞》
3.課外作業:
(1)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李廣這位射虎英雄。
(2)課外閱讀《李廣射虎》小說。再一次感受人們對李廣的敬佩與懷念。
附板書:
8、 李廣射虎
膽量過人
"飛將軍" 箭法超人 神勇無比
力大無比
教后記:本課采用“文包詩”的形式,因此,借助課文來學習《塞下曲》,要在讀好詩的基礎上,對照課文,進行嘗試性的理解學習,我認為對古詩的理解應避免一字一詞的理解,要倡導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但對理解及體會意境的關鍵詞語要較好地把握。例如:古詩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平明”、“白羽”、“沒”、“石棱”,這為學生體會李廣的力大無比,做了較好的鋪墊,通過對朗讀的指導以及適時地情境。學生能深入體會到當時的場景,他們能把自己內心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場景。較好的通過讀來表現。
《李廣射虎》說課 篇4
《李廣射虎》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種新的結構形式,即“文包詩”的形式。這堂課,教者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和教材的編寫意圖,概括起來有以下二個特點:
一、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文包詩”這類教材學生在一、二年級都接觸過。教者通過回顧以前學過的內容,激活了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總結出“詩文對照,讀文悟詩”的方法,并引導學生運用這一方法,自主學習,從整體上理解詩意,體會詩情。但學生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往往比較忽視,而“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正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也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學生交流詩意時,教者順學而導,幫助學生發現并總結出“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習得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至關重要。
二、尊重學習主體,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在學習方式上,以學生“潛心讀書”為本。課中貫穿一個“讀”字,從“學生自讀——詩文對照,整體悟讀——小組交流,分句講讀——自選內容,全班賽讀”通過一次次不同形式的讀把學生逐步帶入詩文所描寫的意境中。
在學習內容和方法上,尊重學生,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可讀、可思、可講、可演,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才華的機會。如學生通過表演,把“將軍夜引弓”的情節具體化、形象化,再現了詩的藝術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再如看到“箭沒巨石”后的想象練說,給了學生思維馳騁的空間,再次感受到李廣將軍臂力過人,武藝超群,激發起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愛之情。
在作業設計上,除必做作業外,還安排了自選作業,自選作業題又來自學生的創意。這種個性化的作業設計,不僅順應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調動了學生參與作業設計的積極性。
《李廣射虎》說課 篇5
顧學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故事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武藝高超的。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錄音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要求:(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神勇無比、邊境、朦朧、巡邏、疾風、警惕、搜尋、影影綽綽、獵物、驚呆
2.教學效果。
(1)指讀課文,卡片正音,強調“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導比較“扎”的其他讀音和意義。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意思。
石棱、朦朧、疾風、巡邏、警惕、影影綽綽
3.指導書寫生字。
(1)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導書寫。
(3)學生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點)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討論,對詩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后討論: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紹盧綸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讀塞下曲。
(5)齊讀塞下曲。
2.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讀讀議議。
(1)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2)他是怎樣的將軍?
(3)齊讀第2自然段。
3.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討論
這一自然段寫了一件什么事?(討論,相機板書:夜晚風吹草動以為有虎拉弓猛射)
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練習朗讀,對照掛圖,說說李廣射虎的經過。
(3)繼續討論。
課文寫將軍聽見風吹草動的聲響,想到虎,搜尋虎、發現虎、射虎這一過程說明了李廣怎樣?(機警、敏捷、善射、勇敢沉著)
(4)指導朗讀。
(5)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前兩句。
4.細讀課文第4自然段。
(1)輕讀課文。
(2)討論。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
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為什么全都驚呆了?(相機板書:清晨尋找獵物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說明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3)指讀課文。
(4)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后兩句。
(5)將全詩的詩意連起來說一說。
三、總結全文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本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路過一片松林,光線暗淡,風吹草動,誤以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現了李將軍的機警勇敢,武藝高超,力大無比。
四、課堂練習
背誦塞下曲。
《李廣射虎》說課 篇6
8 李廣射虎
教材分析:
課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介紹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大意是:將軍夜晚外出巡邏,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和武藝高超。
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包詩”,教學時打算通過讓他們讀好故事,把握好詩的意境,讀出詩的感情。相信通過感情朗讀,能在學生心中樹立李廣神勇無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懷著對李廣的敬愛之情朗讀《塞下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意思。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同學們,讀過《水滸傳》嗎?里面有個“小李廣”花榮,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個李廣,人稱“飛將軍”。板書課題,簡介“飛將軍”的由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己讀一遍課文,認識生字詞,讀通課文。
2、了解情況,指名讀課文,隨時正音。
飛將(jiang)軍將(jiang)領平明(ming)綽(chuo)出沒(mo)草叢(cong)
三、再讀課文,在正確基礎上讀流利
四、再檢查讀書
五、寫字指導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詩文對照結合,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
二、指讀課文,思考讀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說。古詩與課文聯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別講哪句詩的含義,引導讀書。
2、讀懂他“神勇無比”的句子。
3、肯定有價值的提問,展開討論。
從“拉開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這些詞中看出了什么?鼓勵學生說出感受。
射得準。夜晚,射中目標。
他為什么會射石頭?他為什么要射虎呢?
引導再讀書。夜晚,巡邏,常有猛虎出現。
4、質疑。
三、將古詩含義與課文聯系起來
1、暗、驚、沒。
2、讀、背。
3、理解含義。
四、齊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關戰爭的古詩文。
《李廣射虎》說課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出現問題的李廣射虎——《李廣射虎》教學思考
上課伊始,我依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回去都預習過課文了,誰能說說課文究竟說了一件什么事?”有的學生開始了緊張的思考。我請了一位躍躍欲試的學生,他得意的站了起來脫口而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飛將軍李廣用箭射老虎,結果第二天發現沒有射中老虎倒卻射中了一塊巨石!”我聽后有些詫異,李廣并不是沒有射中老虎,而是把巨石誤作了老虎!這位學生的回答遭到了一些同學的反對,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認為他說錯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猜想可能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課文。我停了停,請了一位持反對觀點的學生來闡述理由,“應該是李廣以為巨石是一只老虎,并不是他射錯了,沒射到老虎而卻射到了巨石!”這個學生看來已經將文章預習得很透徹,于是我順勢問道:“你認為不是李廣沒射中老虎,卻反射中了巨石,而是李廣把巨石看成了老虎,對嗎?”“是的”“那為什么李廣會把巨石看作了老虎?”學生相應很快地切入了課文的第三小節談到因為當時天很黑,而且是在密密的松林中。我也相機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通過大家對當時情景的猜想,松樹的松針長長尖尖在朦朧的月光投影下很像動物的長毛,再加上疾風吹動,松枝搖晃,便很容易誤以為那是一只巨大的動物,在李廣的印象中這兒又是猛虎常常出沒的地方,因此當下立斷這是一只老虎。經過這番想象學生很有興趣地進入了課文中所描繪的情景,最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但我并沒有就此罷休,又加入了一段《李廣學箭》(主要講述李廣經過六年苦練最終練成一番百發百中的好箭藝)的課外閱讀,學生再一次肯定如此百發百中的李廣絕對不會說是誤失猛虎而射中巨石!同時更有學生提出,李廣很敏捷,在那樣的情況下,竟然毫不猶豫地射出了致命的一箭。
第三小節學完了,大體環節和我原來所設計的已經完全改變,但細節教學效果卻好上百倍!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然而問題并沒有就此結束,古詩中“mo在石棱中”,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讀成了“mei在石棱中”我起先是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讀音糾正,但很快覺得這是低效的,于是我提出,究竟是“mo在石棱中”
還是“mei在石棱中”呢?我們先看看第四小節再作定論吧!學生自己默讀第四小節,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很快通過同學們的自由討論他們不僅僅是得出了正確答案,而且,還從“沒”字感受到白羽箭插入石塊之深,李廣將軍武藝之高!
這全是學生自己說出的,雖然我知道,還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這樣深入的體會;雖然我知道,在做題中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但是我卻看見了一些希望,看見了我的教學感染了學生的過程,看見了學生在我潛移默化的引領下學會自己學習的方法,我很欣慰!
為此,我深深感受到,課堂中的問題并不是最大的問題,學會隨機把握,靈活教學,則有可能會有火花的出現,而課堂中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遺憾!
《李廣射虎》說課 篇8
師:好,我們放松,拍手李廣歌謠。聽我慢慢對你講,繼續學習第八課<李廣射虎>出示生字詞會讀嗎?
生讀:唐代盧綸時期巡邏獵物驚呆、
師:石棱等詞看看你們會讀嗎
生:一生讀
生:齊讀
師:看來你們預習真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廣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師:李廣是什么人?
生:神勇無比的將領。飛將軍,為什么叫飛將軍?
師:出示資料。師帶著讀。
師:師畫詩,這節課我們將重點詩文對照的方法,品讀。感悟詩歌的精妙。
師:讀詩。是什么意思呢?
生:讀課文。
師:讓我們回到二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創設情境)有音樂,有什么感覺?
生:害怕。
生:可怕。
師:誰來讀?
生:讀“沙沙的聲音”。
師:多恐怖。
生:輕輕地讀。
師:黑暗,
生:輕輕地讀。“沙沙的聲音”
師:用一個字點出來了。
生:“驚”
師:讀課文。
師:李廣想到了什么?
生:常有猛虎出沒。
生:
師:“警惕”的目光,睜大你的眼睛,別放過任何藏著“老虎”的地方。
生:
師:先下手為強,……
生:讀。
師:哪三個詞?
生:拈弓搭箭
師:教師書空。板書搭。
生:描紅一個。
師:拈是什么意思。同學做這個動作。聲音響亮地說,自己把他練一練。
生:讀用
師:還有誰想讀,誰沒有發言過的。
生:讀、
師:動作在連貫一下就更好了。
生:讀
師:還有誰想讀。老師語言越來越快。
生:齊讀。有學生做著動作。
師:表揚一下自己。
師: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愛老百姓的人。如果人看到老虎,跑。
生:一般人嗎,老虎,很多人怕的,李廣射了。
生:
師:把你們的感受,李將軍的特點讀出來。
生:大聲讀
師:讀這首詩。
生:讀。
師:后兩句話詩,能用詩文對照的方法,把詩文讀懂嗎?
生:讀
師:讀了課文,想想弄懂這些問題嗎?再想想。
生:我知道沒是“扎”的意思。
師:詩文對照的方法讀懂了“沒”
師:最難理解的就是“石棱”,什么是“棱”?是一面與另一面連接的地方。
師:讓學生去畫這支箭。
生:去畫。
師:給他掌聲。
生:常常地扎進了,你會怎樣用力的撥。
師:吃奶的力氣,還會怎么撥。
師:不管用什么勁,也撥不出來
生:居然能夠射到石頭里
師:人們全都驚呆了。指導“呆”字,描一下。
生:描
師:好極了。
師:讀“啊!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
生:大聲讀。
生:從第一段開始讀。
師:能不能把書讀好。
生:生讀
師:停止,忘記我們怎么教的了?
生:生再讀
一生又讀
師:第一句讀得特別好。
生:讀
師:你感嘆的語氣讀的不錯
[其實學生讀的還是不好,學生讀的太少了]
師:老師范讀
生:給老師鼓掌。
師:讀
生:讀
師:很好。
師:王昌齡,都會
生: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自豪地讀這一句
生:又讀。
師:生動的故事來贊美李廣 ,一個詞來贊美
生:神勇無比,為國為民。
師:師在說快板。
[老師表演的真好!]
師:布置家庭作業。
1、背塞下曲
2、從下列作業中任選一題。
《李廣射虎》說課 篇9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力大無窮、神勇無比的。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李廣射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初步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
1、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生字詞。
讀生字詞
說幾句話,用上其中的幾個詞
3、這首著名的《塞下曲》寫的是誰的事情? (李廣)
4、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李廣是什么人嗎?出示小黑板:李廣是( )。
(李廣是個神勇無比的將軍。)板書:神勇無比 (理解神勇無比的意思)
過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據盧綸的一首詩改編的,誰能來讀讀這首詩?
學生讀詩、評價
過渡:讓我們的思緒穿越千年的時空,再回到那個不尋常的夜晚,跟隨一代名將李廣將軍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無比
二、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體會李廣的神勇無比
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用你喜歡的記號畫出來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認為課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讓我們大家齊讀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學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在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4)交流(拈、搭、運、拉)
(5)說說這幾個動詞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 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6)觀察課文插圖。
(7)說說李廣的形象威武嗎?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誰來表演一下。
(8)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9)“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聲”,說明了什么?(紅筆標出“嗖”的一聲)
(說明李廣的力氣很大,說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在如此兇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廣將軍的動作慢了一些,會有什么后果呢?
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李廣將軍在緊張的氣氛下,射虎的動作連貫而又迅速
b、剛才同學們讀書讀得特別投入,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得進又說得出,是聰明人的讀書。不過,學到這,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李廣夜巡時,為什么會以為前方有老虎?
(1)學生第二輪自主閱讀,交流:
明確: 一是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二是一陣疾風吹來,樹木“沙沙”作響。相機理解“疾風”:“疾風”是什么樣的風?你怎么知道“疾風”就是大風,猛烈的風?---------課文后文提示,生活體驗,平時積累。出示:疾風知勁草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三是前方影影綽綽有動靜。相機理解“影影綽綽”,與哪些詞意思相近?
師:由此可見,李廣將軍怎樣?(高度戒備,十分警惕,這是一位將領重要的素質。)
(2)聽范讀,閉眼想象畫面,感受射虎的環境
誰能讀好這段話?
小結: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讓男生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c)、讀了第三自然段,你讀懂了《塞下曲》這首詩哪兩句話的意思? (齊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多么緊張的氣氛,多么神勇的將軍!女生讀一二兩句詩,把古詩的意境讀出來?
(二)第四自然段
你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廣的神勇無比?
交流反饋:
a、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
(1)隨從們驚嘆的是李廣將軍的箭射中了巨石嗎?如果不是,那驚嘆的是什么?(力大無窮)
(2)指導朗讀:讀出隨從們的驚訝之情。
b、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1)《塞下曲》一詩中哪個詞表達了“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的意思?(沒,為沒組詞) “怎么拔也拔不出來”說明了什么?
(2) 這時在場的將士們會說些什么?
(3)李將軍真是(神勇無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沒有一個將軍能將箭(深深的)射進石頭中,你佩服他嗎?(佩服)
你能體會將士們的心情,讀出將士們的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生讀)
(4)你理解了哪兩句詩
(5)、請男同學讀第三四兩句詩,女同學讀第四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著詩的意思和當時的情景。
過渡:《李廣射虎》這篇課文用了幾百字具體表現了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武藝高超,而《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有這樣的將領鎮守邊關,邊關一定固若金湯,十分安全。難怪王昌齡感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示王昌齡的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你們佩服李廣嗎?(佩服)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一起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感情朗讀全詩)
三、背誦塞下曲
(自由讀背 前后桌互背 指名背 齊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出示《塞下曲》組詩六,讀一讀
六、布置作業:課外搜集盧綸的其他《塞下曲》
附板書:
李廣射虎
林暗草驚風,
塞下曲 將軍夜引弓。 神勇無比
盧綸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李廣射虎》說課 篇10
教學內容:
學習按故事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學生學習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后討論: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紹盧綸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讀塞下曲。齊讀塞下曲。
2、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讀讀議議。
(1)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2)他是怎樣的將軍?
(3)齊讀第2自然段。
3、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寫了一件什么事?(討論,相機板書: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拉弓猛射)
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練習朗讀,對照掛圖,說說李廣射虎的經過。
(3)繼續討論。課文寫將軍聽見風吹草動的聲響,想到虎,搜尋虎、發現虎、射虎這一過程說明了李廣怎樣?(機警、敏捷、善射、勇敢沉著)
(4)指導朗讀。
(5)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前兩句。
4、細讀課文第4自然段。
(1)輕讀課文。
(2)討論。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
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為什么全都驚呆了?(相機板書: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說明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3)指讀課文。
(4)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后兩句。
(5)將全詩的詩意連起來說一說。
三、動畫設境,感情朗讀
1、過渡:剛才我們跟隨課文朗讀古詩,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廣的神勇無比。是的,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有這樣“神勇無比”的將軍駐守邊關多好啊!學習了課文后,你再讀《塞下曲》這首詩,感覺一定更深刻了。(屏幕顯示詩句:指名讀)
2、看得出來,同學們被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歡這首詩了吧,一起再來讀讀。(練習背誦古詩。)
3、想欣賞一下李將軍射虎的神勇氣概嗎?(欣賞動畫)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課外作業
李廣是我國歷的一員名將,贊頌他的可不只是盧綸一人,唐代的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等都寫詩贊頌過他。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昌齡的《出塞》。(課件出示)跟老師讀。
作業設計:
1、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李廣這位射虎英雄。
2、課外閱讀《李廣射虎》小說。再一次感受人們對李廣的敬佩與懷念。
3、練習寫話:
板書設計:
李廣射虎
膽大藝高 神勇無比 力大無窮
《李廣射虎》說課 篇11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4課——(李廣射虎)。
2、上節課,我們初步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幾個難讀的生字詞。
3、出示:
盧綸巡邏驚呆警惕白羽箭四處搜尋神勇無比石棱拈弓搭箭影影綽綽
指名讀開火車讀領讀
4、誰能把盧綸寫的《塞下曲》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
出示《塞下曲》指名二三人讀(相機表揚:你讀的很正確,你讀的也很流利)
5、這首著名的《塞下曲》就寫了當年李廣射虎的事情。
⑴李廣是什么人?出示小黑板:李廣是。
請四個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尋找答案。
⑵讀后交流:誰能用書中的一句話來回答?板書:神勇無比
6、盧綸為什么要寫《塞下曲》?怎樣理解這首詩?這是我們這節課重點學習的內容。讓我們邊讀、邊想、邊議,弄懂這兩個問題。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首先,讓我們一起回到從前,看一看李廣射虎的經過。
教師配樂背述§3,創設一種情境。
2、同學們知道老師剛才講的故事內容,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讓我們自由朗讀§3,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然后分學習小組交流討論
3、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以下幾點:(學生說出一點,即要求他讀出相關的句子,可根據情況多讀兩遍。如:齊讀)
誰先來和全班同學交流?
⑴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時間:一天夜晚,月色朦朧
地點:一片松林
⑵知道了李廣為什么要射虎?(以為有虎)
*
①可引導問:為什么以為這兒有虎?a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b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c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
②讀相關的句子,出示重點句子: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③教師適時小結:李廣神勇無比、機警、不慌張、沉著、動作迅速、反應快、善于射擊
④出示“弓”,誰來做一回李廣,來試試拉弓?讓學生模仿李廣的動作,體會拉弓射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嗖”的一聲,說明了什么?(箭的速度快、李廣臂力過人)讀這句話,紅筆標出“‘嗖’的一聲”
*
①學生也可能忽略李廣射虎的動作,出示重點句子: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②你覺得李廣怎么樣?
③出示“弓”,誰來做一回李廣,來試試拉弓?讓學生感受拉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體會李廣的神勇。
④“嗖”的一聲,說明了什么?(箭的速度快、李廣臂力過人)讀這句話,紅筆標出“‘嗖’的一聲”)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體會一下李廣射箭時的動作。自己先試一試!誰來讀一讀?
⑶理解了《塞下曲》的一、二兩句: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可引導:什么時間?為什么要“夜引弓”?(也可讀“夜引弓”的句子,然后小結李廣的神勇無比)
⑷讀一二兩句詩,你能聯系第三自然段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同桌交流互說
指名說
⑸“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多么緊張的氣憤,多么神勇的將軍,誰來朗讀§3,把這兩種感覺讀出來?指名讀舉手的一起讀
4、學習§4。
⑴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圖),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入石棱中”。剛才同學們學習§3,采用了邊讀、邊想、邊議的方法,理解了《塞下曲》一二兩句的意思,現在讀一讀§4,很快就理解三四句的意思了。
⑵學生自由讀§4
⑶交流:
讀懂三、四句的同學請舉手,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你還有什么收獲?①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②緊扣李廣的神勇無比回答:李廣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學生也許會說“大家很驚訝”,可問:為什么驚呆了?(聯系:李廣臂力過人、武藝高強))
⑷理解“石棱”:石頭的棱角,是石頭最堅硬的地方。
⑸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從這句話,你覺得李廣怎么樣?
指導朗讀:讀出驚訝和佩服。指名讀分組讀
5、再讀古詩《塞下曲》和§3、4,加深理解。
⑴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不但理解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指導了李廣不愧是以為神勇無比的將軍。
⑵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一讀《塞下曲》,你能根據老師添加的朗讀符號
⑶你能再讀一讀§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自由讀分兩大組讀
6、⑴讀到這里,你們是否明白盧綸為什么要學這首《塞下曲》?(贊揚李廣的神勇無比)
⑵對!“李廣射虎”這件事反映出李廣的神勇無比,《塞下曲》也描寫了李廣的神勇無比,課文中還有一個詞,也是對李廣神勇無比的肯定,請每個同學迅速默讀課文,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⑶交流:板書:飛將軍。是呀,“飛將軍”這個詞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廣”?學生簡介“李廣”
⑷小結:看來多讀書,好處真不少。讓我們在優美的古曲聲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鞏固。
1、現在,你能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塞下曲》的意思嗎?
2、指導背誦《塞下曲》。
⑴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背下來嗎?
⑵出示:塞下曲
林暗( ),
將軍( )。
平明( ),
沒在( )。
四、作業。
1、抄寫習字冊上的《塞下曲》。
2、把《塞下曲》描寫的《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李廣射虎》說課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 點擊數:93
三年級語文《李廣射虎》課堂實錄——故事語文的實踐
時間:XX年3月29日上午八點三十五分
地點:溧陽市新昌中心小學三(2)班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上課學生人數:43人
一、激疑導學
師:(實物投影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請你來讀一讀這首詩。
生:讀。(讀得通順,但沒有什么感情。)
又請三位學生讀,情況一樣不妙。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剛剛幾位同學讀得不太好嗎?
生思考,有一位舉手。
王成成:我想是因為我們沒有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師:你們理解這詩歌的意思嗎?
生:不理解。
生:有一點點懂。
師:是呀,要朗讀好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除了多練習,多琢磨朗讀技巧,恐怕首先得深刻地理解它才行。你們說是嗎?
生:是。(回答大聲)
師: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呀,課文中已經告訴我們了。《李廣射虎》是一種特殊的題材,就做文包詩。(板書)什么叫文包詩呢?你們看看這三個字,也許能猜出來。
生:文包詩的意思就是文章里面包含著一首詩。
師:你們明白了沒?其實,所有的文包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詩的意思蘊涵在文章里面。你們能找找這首詩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嗎?
生:在第2、3兩自然段。
師:是的,而且巧的很,這兩段合起來正好的一個小——?
生:故事。
二、激趣引探。
師: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當我們真正理解了這個故事,我們也就明白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怎么才算理解了這個故事呢?在古代,人們知道一個故事,一般是從“說書人”的口中知道的,所謂“說書人“,是指一種職業,也指專門從事給別人說故事的人,一般說的是整本故事書。說書人講故事很好聽,他們能即將故事說得非常有意思、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有趣,讓人聽后深有體會。你想聽嗎?
生:想呀!
師:那你一邊聽,一邊想想你從我講故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能做到嗎?可以用筆做做必要的簡單的記錄。現在開始了。
師:我拿一個塑料的磁帶盒子往桌子上一拍,(告訴學生,這是驚堂木,驚堂木一拍,就表示請安靜,故事即刻開講。)再一拍。話說——
(我學著說書的在講臺前繪聲繪色地講了開去。學生聽得入迷了。等我講完,有兩位學生開始帶頭鼓掌,其余學生馬上也鼓起掌來了。)
點評:這里以說書人的角色,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課文的2、3兩段。其實也是一種學習目標的暗示:即像說書人一樣將這個故事說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其實,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學生就一定能夠將這兩段朗讀好。但是,這樣的寓目標于無形之中,讓興趣增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生動活潑。
三、精讀感悟。
師:你從我的講故事中體會到了什么?請整理一下,一分鐘后交流。
生:動筆整理。
生:我從你講故事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李廣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
師:(驚喜地)哦,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
生:我從“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這句中體會到的。
師:請你讀一讀。注意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讀完再談談你的體會。
生:(讀得還不錯。)我從中體會到,箭扎得很深,肯定要很大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
(附:第一課時,我受到黃達愿的橡皮泥和小的塑料大刀。在教繩子“扎”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這兩樣東西用得著。便將它們從口袋里掏出來,然后把刀插進了橡皮泥的深處,于是學生自然輕松明了扎的動作和程度。)
師:還有誰來讀一讀。
生:(喊了兩位,后半句都沒有讀好,問題出在句中的停頓上。)
師:點撥——在怎么拔后面停頓一下將會讀得更好。
(示范后,請同學自己練習。)
生:讀得很好。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體會到了利廣力量很大。這不光是你讀得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文章寫得好。如果這句話變成這樣,你讀讀看,感覺如何?(出示句子: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將士們拔不出來。)
生:我感覺沒有原文的那種氣勢了。
生:我覺得沒有原文好,因為如果這樣說,讓人感覺不到將士們為了拔箭是用盡了辦法和力量的。
師:比較得好!的確文章是用了“任……怎么也……”這個句式來表達的,這種表達方式讓人覺得堅定。你也用它來說句話。
生:今天的家作真是多,任我們怎么寫也寫不完。
師:說出了作業多,很好。不過有一點不能說謊。今天家作不多吧?!
生:這首詩很難懂,任我們怎么讀也讀不明白。
師:道出了這首詩很難懂。剛才同學們造的這兩個句子,讓人覺得表達很堅定。現在將你造的句子講給同桌聽,相互學習和提提建議。
生:練說。
師:請再次齊讀一遍。
生:有感情地齊讀了一遍。
師:請接著發表高見和體會。
生:我體會到聲音很大。
師:哦?哪里感受到的?
生:讀“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師:你們也覺得聲音很大,是嗎?(生都點頭)好 請再讀一讀體會一下聲音的大小。
生再次朗讀。
生:我覺得聲音并不大。因為是“沙沙”的聲音。
師:你們一起模仿一下沙沙聲。
教室里發出了一陣沙沙聲。這種聲音不是很大。
師:聲音不大呀,剛才為什么你們都感覺到聲音很大呢?你們可以將這段的前兩句讀連起來讀讀看。
生讀完,覺得當時周圍很安靜。雖然是巡邏,但是肯定不會有多大的聲音的。
師:你們體會得很好。是呀,當時,環境安靜。你來讀一讀吧。
生:(個人和集體讀都讀得很好,已經入當時的情境了。)
師:請繼續。
生:我覺得李廣聽到沙沙聲,以為是老虎時,顯得很慌張了。讀“猛然間,李光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我從連忙這個詞語體會到的。
師:同學們,你們也來體會體會呢?有道理嗎?
生:我覺得不是慌張,而是如果不連忙射的話,老虎可能會走的。
生;老虎也有可能會朝他們撲過來的。
師:那,這樣說來,還是說明李廣慌張嗎?
生:不是,應該是沉著,要是一般人,給老虎嚇的手都發抖了。
生:是呀,我覺得是他動作迅速,能夠抓住機會,不愧是一位神勇的將軍。
師:確實神勇,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還能動作迅速,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這一連串的動作是那樣熟練,令人佩服。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將這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
生練習。
生:(兩位依次讀,接著是齊讀,學生讀出了夜的靜謐,情況的危急,李廣的神勇,讀得很好。)
師:那,現在同學們都理解這個故事了吧。你想和老師一樣將這個故事說一說嗎?(多數學生說想。)你們肯定行,只要稍加練習,肯定能說得很好,爭取超過我。
生很起勁地練說。
生:象模象樣地說了起來。
一共有兩位同學上講臺講,他們都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隨后,為了給每位同學都有說的機會,就請同學們回家后講家人聽。
師:你們不僅讀懂了故事,而且說得這樣好,我想,現在這首詩也懂了,是嗎?那么現在請你讀,能讀好了嗎?
生:(讀得很好。)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
師:下課。
點評:這里還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來結束教學,用意是二,一是為了檢查學生的理解,就是反饋作用,二是為了激起學生投入地學習“說書“,其實就是練習有感情地誦讀。
總評:以“說書”的形式激發興趣,以“說書”的形式促進誦讀,這樣的實踐是故事語文的思想的一種很好的體現。
轉載自儀征漫網【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是www.jcsycorp.com】
《李廣射虎》說課 篇13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生動具體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間出巡,朦朧的月光下,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故事,表現了將軍的機警和勇武。
全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結構新穎,思路清晰,層次清楚。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詩。第二自然段介紹了“飛將軍”李廣,第三、四段具體地介紹《塞下曲》這首詩所寫的內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而第四自然段則是通過第二天找箭這件事點出了射中的不是虎,而是一塊巨石這一事實,并通過“深深”、“拔不出來”等詞語突出了李廣將軍武藝高超,力大無比。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實際是《塞下曲》全詩的注釋。
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包詩”,教學時打算通過讓他們讀好故事,把握好詩的意境,讀出詩的感情。相信通過感情朗讀,能在學生心中樹立李廣神勇無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懷著對李廣的敬愛之情朗讀《塞下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過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嗎?那么,有誰知道劇中人物花榮?他什么本領最高?人們送他個外號叫“小李廣花榮”,由此可見李廣的射箭本領很大。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有關李廣的故事。(板書:李廣射虎)
補充介紹李廣其人:
李廣是西漢名將。今甘肅秦安人。善于騎射。汗文帝時,鎮守北方邊境,參加了反擊匈奴貴族攻掠的戰爭,他前后與匈奴作戰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戰著稱,致使匈奴數年不敢攻掠,被人稱為“飛將軍”。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 神勇無比 邊境 朦朧 巡邏 疾風 警惕 搜尋 影影綽綽 獵物 驚呆
2、檢查自學效果
飛將(jiang)軍 將(jiang)領 平明(ming )綽(chuo) 出沒(mo)
草叢(cong)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
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后,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 “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 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么?(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 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 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于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么要引弓呢?)(將軍為什么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渡: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 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么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