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通用15篇)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1
葉老一句“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道破了閱讀教學的天機。“教”怎樣達到“不教”呢?它的關鍵在“教”的內容,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語言文字、思想內容、寫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學生閱讀方法。掌握了方法,學生才自能閱讀,教師才可能“不教”。
我在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根據大綱對三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重視學法指導,著力讓學生掌握“讀懂寫景段落的方法”。
一、整體入手 感知結構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文字優美的寫景文章,開頭簡介小興安嶺的位置、大小,然后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抓住特點描寫其美麗景色,最后總結小興安嶺既是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文章按“總──分──總”的方式成文。我抓住這一結構特點,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初讀課文后,設計了幾個問題,指導學生整體理解:
1、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
2、小興安嶺在我國什么地方?它是一座山還是連成一片的山?
3、劃出全文的中心句。
4、課文中間部分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這樣整體組織閱讀,既使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又初步滲透了文章的結構方式及劃分意義段的方法。
二、指導精讀 掌握學法
指導學生精讀描寫小興安嶺“春天”景色的第2自然段,我是這樣安排的:
1、初讀,找出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首先,我讓學生劃出句序,看看每一句在寫什么,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將寫同一景物的句子合并,再概括說說寫了哪些景物,通過這化大為小的讀句法,學生很快弄清第 1句寫樹木,第2句寫積雪的小溪,3、4句寫小鹿,5、6句寫原木。
2、再讀,說說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會寫這些景物呢?帶著這個問題,按上面找出的景物層次,一層一層地細讀,抓出特點,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雪水、小溪是興安嶺的寶貴物產,那隨水流淌似艦隊前進的木排更是小興安嶺特有的景象。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小興安嶺春季景色特點──大地解凍,生機勃勃。
3、精讀,品味形象優美的詞句:
小興安嶺春天“景色”的美是通過“語言文字”的美表現出來的,這種表現,是作者寫作技巧的直接展現,更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重要載體。因此,引導學生品味那些用得精當、巧妙、形象的詞句,是理解課文的需要,也是提高閱讀水平的需要。
如“樹木抽出新的枝條”,“抽出”一詞既寫出了枝條快速生長的樣子,又避免了與后文“長出”的重復,顯得貼切生動!靶÷乖谙吷⒉健瓊戎X袋欣賞自己”。這一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小鹿的活潑、可愛。原木“像一支艦隊在前進”,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原木的氣勢,展現了春天小興安嶺的盎然生機。教學中,我一方面采用換詞、比較分析等方法品味遣詞造句的功力,另一方面,借助投影、創造情境,采用各種形式的感情朗讀,促進學生聯想小興安嶺的自然美,品味作者的語言美。
三、指導自學 遷移學法
根據上述“春天”一段的閱讀訓練,師生共同總結出閱讀寫景段落的方法:
1、初讀,找景物。
2、再讀,抓特點。
3、精讀,品詞句。
運用這一方法,指導學生自學“夏”、“秋”、“冬”三個自然段,其中“夏”可半扶,指導遷移學法,“秋”、“冬”則全放,使學法鞏固熟練,從而實現學法的順利遷移。
閱讀寫景段落的方法,在教師指導下,經過舉一反三的訓練,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形成了自學能力,也就達到了“教”為“不教”的目的。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學習重點:
1、會讀、會寫本課所學生字。
2、體會作者按四季變化的順序,抓住每季特點觀察的方法
學習方法指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小興安嶺景色
小興安嶺,西北接伊勒呼里山,東南到松花江畔,長約500公里。小興安嶺西與大興安嶺對峙,又稱“東興安嶺”,亦名“布倫山”?v貫黑龍江省中北部。
預習任務:
1、借助拼音能讀,能寫本課15個生字。
2、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小興安嶺的優美風景。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組之間互讀生字,交流如何記住易錯字、難寫字。
2、互讀課文,相互糾錯。
3、說說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談談自己最喜歡
小興安嶺哪個季節的景色,并把相應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4、找出用得好的詞語,大家交流。
5、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我來闖關:
a、看拼音,寫詞語。
qiānsīwànlǚ cōngcōnglónglóng yàocái
( ) ( ) ( )
dǎngzhù gòngxiàn guāfēng jìnpào
( ) ( ) ( ) ( )
b、辨字組詞。
刮( ) 浸( ) 擋( ) 藥( )
亂( ) 侵( ) 檔( ) 約( )
學習收獲:
知識延伸:
1、 了解大興安嶺相關知識。
班級 三年級 課 題 23、美麗的小興安嶺 課 時第二課時
主備人 陳勤英 審核人 組別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學思路
學習目標:
1、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2、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能仿照課文,按季節變換寫一處景物。
學習重點:
1、體會作者按四季變化的順序,抓住每季特點觀察的方法。
2、體會課文中用詞準確、生動的優美句子。
學習方法指導: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預習任務:
1、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通過課文描述想象,感愛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
自主、合作、探究:
1、“樹木抽出新的枝條”一句中的“抽出”用得真好。討論為什么好呢?并在課文中找一找這樣的詞語,體會體會。
2、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3、談談自己最喜歡小興安嶺哪個季節的景色,并把相應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4、交流:學習了這篇課文有怎樣的感受?
我來闖關:
a、仿照課文,按四季順序寫一寫家鄉的一處風景。
學習收獲:
知識延伸:
寫作的順序都有哪些?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3
教材簡析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是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單元是圍繞“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創建美好家園“這一專題而編寫的!睹利惖男∨d安嶺》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產生建設美好家園的觀念。同時感受小興安嶺的景色,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自覺得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德育目標: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語感悟,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特點。按四季變化的順序,抓住每季特點觀察的方法,體會課文中用詞的準確、生動、優美。
難點:根據文中介紹的景象及動物、物產等,幫助學生在現小興安嶺的美麗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上節課我們自學了生字、新詞。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美麗、物產豐富,那么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呢?學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就會了解。
。ń處煶鍪課件,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現在請同學們看圖片發現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興安嶺樹木非常多、種類非常多。
師:你是怎樣看出小興安嶺的樹木多的?
生:從“數不清”“幾百里連成一片”這些詞看出來的。
師:還有哪些詞?
生:“詞的海洋”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你是怎么知道小興安嶺的樹木種類多的?
生:我看到櫟樹的后面有省略號
師:這名同學觀察的很仔細,這幾名同學把小興安嶺的特點很快就歸納出來了。
教師指導學生說出,小興安嶺的特點:一片綠色、廣闊無垠,非常美麗。
請同學們齊讀讀第一段
師:同學們請看(出示課件)這是小興安嶺哪一個季節的景色?
生:春季
師:你覺得小興安嶺的春天怎么樣?
生:小興安嶺的春天很美麗。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的?
生:樹木、積雪
師:還有哪些描寫。
生:小溪、小鹿。
師:好同學們說的很好,現在老師有一問題“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這句話里“抽出”還可以換哪些詞。
生:可以換成“長出”
師:對,可以換成“長出”。但同學們看一下它們兩個詞哪一個更貼切、形象生動。
生:“抽出”
師:對,“抽出”把枝條快速長出的樣子寫出來了。所以它更形象生動。
請一名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小興安嶺春天的美麗。
。c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上課質量的關鍵所在,我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采用開放性教學,多媒體課件輔助,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來領悟語言文字的優美。)
師:同學們看(出示課件)這是小興安嶺的哪個季節?
生:夏季。
師:你認為夏季和春季相比,哪個季節更美。
生:夏季
師:請同學們大聲、自由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生:樹木、晨霧
師:好,還有誰能說?
生:太陽、草地、野花
師:誰能分別把這些語句讀出來
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師:哪些同學能從這一段中找出描寫小興安嶺夏天樹木特點的詞來?
生:“蔥蔥籠籠”“密密層層”“嚴嚴實實”
師:還有哪些字也能體現出來,請你找找?
生:“封”“擋”
生:“遮“
師:同學們閱讀的很仔細,老師太佩服你們了,這些詞表現了小興安嶺樹木茂密的特點。
師:那晨霧、太陽、野花,作者又是用哪些詞來體現的?
生:“浸“
師:作者為什么要用“浸“
生:“浸”表示霧氣大,能體現小興安嶺的與眾不同。
師:太陽呢?
生:“穿”
師:回答的很好,鮮花呢?
生:大花壇
師:對,作者分別抓住了它們的特點,選擇準確的詞來體現它們的美,你能感受到作者用詞的優美嗎?
生:我能感到,我也要向作者那樣,我要從現在開始積累詞語。
師;好,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來積累優美的詞語看誰的多。
老師這有幾個好句子,請同學們朗讀一下(出示課件)
1、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2、小鹿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3、夏天,樹木長得蔥蔥籠籠,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4、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
。c評: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本段教學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從心理上激發對小興安嶺的向往之情,也為課文的閱讀積累了直觀形象。)
師:出示課件:小興安嶺秋天、冬天的圖片。請同學們觀察小興安嶺冬天、秋天的特點?
學生自讀四、五自然段,回答問題
生:小興安嶺的秋“天落葉在林間飛舞”。
師:我們能不能把“飛舞”換成“飄落”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飄落”就是落下來,“飛舞”是像蝴蝶一樣。
師:對,“飛舞”更能體現落葉的美。還有哪些特點?
生:有山葡萄、木耳、還有人參。
師:“落葉在林間飛舞”表現了小興安嶺的景色美,作者寫山葡萄、人參表現了什么?
生:表現了小興安嶺的物產豐富。
師:小興安嶺有這么多的寶貝,我們應該怎樣做?
生:要保護它
生:不要亂砍濫伐,保護小興安嶺的資源。
師:同學們說的對,請同學們在說一說它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生:積雪又松又軟
生:西北風呼呼的刮過樹梢
師:那說明小興安嶺的冬天怎樣?
生:冷
師:還寫了哪些?
生:寫了許多動物
師:說說它們怎樣過冬?
生:紫貂捕到一只野兔躲進洞里美餐。
生:黑熊在洞里舔著自己又肥又厚的腳掌。
生:松鼠靠秋天收藏的松子過日子。
師:當你看到、這一景象時,你感到小興安嶺的冬天怎樣?
生:又冷又美
生:雪很白,想 踩一腳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想法,老師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去保護大自然美好的事物好嗎?
生:好,加油
(點評:秋、冬兩季的描寫比較簡單,適合自學。通過感悟小興安嶺冬天的美,心中自然的涌現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給學生一個寬闊自由的選擇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師: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提問:想一想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呢?
生:小興安嶺一年四季都美麗,所以說它是一座美麗的花園。
生:小興安嶺物產豐富,所以說它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師:誰能用一句關聯詞語來總結一下?
教師指導,生共同:因為小興安嶺物產豐富,有許多的動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麗,所以說小興安嶺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的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優美、物產豐富。我們還掌握的學習方法,并能運用這種方法自己學習,非常成功,F在老師留一個作業:
1、根據小興安嶺的景色優美和物產豐富,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2、選擇小興安嶺的一個季節,用你手中的畫筆畫下來,并配上介紹的文字。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4
教學目標
、僬J識“融、匯”等10個生字。會寫“匯、欣”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抽出、嫩綠、匯成”等15個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認讀生字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小興安嶺四季風光的課件。
2、讓學生說畫面,從而導入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
3、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①初步感知。
a.學生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自由讀課文。
b.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檢查交流。
a.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指名讀,集體讀。
b.重點指導難讀的字。
c.指名學生讀課文,大家評價。
三、再讀感悟
、儆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把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并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
、趯W生讀畫,教師觀察學情。
四、寫字寫詞
、俪鍪疽髸䦟懙14個字,讓學生認讀,再組詞。
、谥笇鴮。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5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景,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
文章主要圍繞"小興安嶺的樹海,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以下兩點:
一利用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體會美,感受美。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小興安嶺特有的美麗,我也嘗試著利用媒體開展教學。在導入之后,我首先讓同學們觀看了有關小興安嶺的動畫圖片。同學們看得非常投入,從學生驚嘆的語氣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們被小興安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我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引入對小興安嶺"春天"這一小節的學習。
在優美的情境之中,孩子們感受著美,隨著老師的點撥,很直觀,很輕松,很投入地理解了"封""浸"等難解的詞義。并有層次地感知了課文,真切地感受著生機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實累累的秋,雪景壯麗的冬。帶著美好的體驗,孩子們熱情的描述著他們最喜歡的季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
二自主學習交流,鍛煉自我閱讀能力
這一課,因為課文容量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內容,在學法,步驟上基本一致。于是,我們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則進行教學。在對"春天"這一小節重點指導學習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學法。然后再請同學們自主學習其他的三個季節。剛開始學生發言有些拘謹,回答也缺乏層次性。于是,我鼓勵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們才逐漸地活躍起來,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心目中的魅力的小興安嶺。
但是整篇課文上下來也存在許多的不足。如:朗讀的不多。因為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多。這在一定程度生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學生歸納文章能力沒有充分鍛煉。因為學生交流的東西比較零散,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歸納這一環節上,沒能有足夠的時間訓練。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6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風光及豐富的物產,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文章語言生動,文筆優美,學生對學習本篇課文充滿了熱情。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后使學生達到情感的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創設情境感受“美”在教學本課時,我先通過視頻,讓學生一邊聽著舒緩的音樂,一邊欣賞小興安嶺四季的景色,讓學生在激情的語言和優美的畫片中欣賞、感受小興安嶺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問題拋給學生:“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2、情感朗讀品味“美”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創設了美的情境,引導學生分層次的朗讀,在讀中品味小興安嶺的美。讀中找景,讀與評相結合。使學生在品評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同時進一步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
3,抓住詞句體味“美”:課文描寫小興安嶺的春天時有這樣一句話:春天,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學習這句話時,我問學生:“如果用一個詞替換抽出,你會用哪一個詞?”學生說:“長出!蔽荫R上問:“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用長出呢?”有學生說:“在這里用抽出比較恰當,它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另外還給我們一種動感!庇械膶W生說:“抽出要好,如果一個句子中用兩個長出,讀起來就比較單調!蓖ㄟ^詞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用詞的精確性和重要性,感受小興安嶺勃勃生機的春景。
4,知識延伸創造“美”: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小興安嶺的喜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小文章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沒有讓學生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展開想象,深入體會。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美景了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教師的范讀對學生朗讀的啟示不大。在資料匯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了解。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7
設計理念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語言生動,用詞準確。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主,在生、本對話中感知“美麗”;抓住特點,在師、生對話中領悟春、夏、秋、冬美景;感情誦讀,在師、生、本互動中迸發情感。
設計思路
一、從整體上看森林
對于生活在江南地區的孩子來說,他們看慣了小橋流水,楊柳依依……但對北方的原始森林卻不大機會見,很難體會原始森林的廣袤,所以這個環節我主要讓學生從小興安嶺的全景看小興安嶺,對小興安嶺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后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樹的多,樹的范圍廣,樹的綠,加深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樹多,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這個印象。
二、走進森林看森林
站在森林之外看小興安嶺,好一片綠色的海洋,走進這片海洋,那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我緊扣學生對小興安嶺的向往,激起了孩子們的閱讀期待。這時我主要以學生的朗讀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組讀自己喜歡的季節,找出各個季節的景物以及自己喜歡的句子,從森林里體會小興安嶺的美。通過朗讀,更加加深學生對小興安嶺美麗的印象。
三、感受森林四季的美麗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走進小興安嶺春、夏、秋、冬,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文中語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的過程。結合本課文,把握段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入語言情境,從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時抓住文中用詞準確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并積累語言。
教學目標
1.會讀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4.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次,認讀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3.合作、探討自己喜歡的季節,初步體會小興安嶺的四季美。
4.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曾到過美麗的日月潭,到過富饒的西沙群島,我們感受到祖國南方的風光美如畫。那祖國的北方怎么樣呢?在祖國的東北有許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興安嶺”,那里可美了,像個大花園。課本上稱它是:“美麗的小興安嶺”。(點擊打開課件主頁)。
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乘坐飛機,到東北去,去看看這“美麗的小興安嶺”。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整體感知,體會樹多。
。1)(出示圖片,學生觀看圖片)這就是小興安嶺,你們剛才看見了什么?
(2)你們能不能用一些詞語來形容以下樹木的多呢?
(3)請看課文是怎么描述的?(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小興安嶺數不清的樹木,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片綠色的海洋。但是要想走進這片森林,我們首先要先闖過生字關。
2.粗讀課文,學會生字。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盡量把句子讀通順,把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語。
、贆z查生字。
融、匯、漲、蔥、擋、浸、縷、劍、刮、舔
A.出示有拼音的生字讀生字(全班讀)。
B.去掉拼音讀生字(個別讀、全班讀)。
②出示詞語,指名讀。
融化、匯成、漲滿、欣賞、蔥蔥蘢蘢、擋住、視線、利劍、
千萬縷、獻出、藥材、又松又軟、刮過、舌頭、舔著
A.同桌互讀生字;
B.個別讀,再開火車讀生字。
三、自主探究,品讀春天的小興安嶺。
1.如果大家去小興安嶺旅行,你們會在明媚的春天,還是在
金黃的秋天去?會在枝葉繁茂的夏天,還是在白雪皚皚的隆冬去?
真是各有所愛,小興安嶺在不同的季節,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的小興安嶺!
2.學生自由品味第二自然段,找找看,春天里,小興嶺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3.學生交流、反饋。
(1)“樹木”。春天的樹木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學生讀句子)
出示句子: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教師板書“樹木”)
A.為什么這里最吸引你?(播放課件)
你覺得這句話中,那個詞用得很好?為什么?(板書“抽出”“嫩綠”)
B.指導朗讀,學生齊讀、個別讀。
。2)“積雪”。還有那些景物也吸引了你?(學生讀句子)
出示句子: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教師板書“積雪”“溪水”)
A.在這美好的春光里,積雪融化了,他們怎樣地流著?(板書“淙淙地”)換成嘩嘩地流可以嗎?叮叮咚咚呢?
B.作者真會選詞!你們讀讀,讓老師也來聽聽小溪流淙淙地流,好嗎?(學生朗讀)
(3)“小鹿”。你還喜歡什么?(學生讀句子)(板書“小鹿“)
出示句子:小鹿在溪邊散步,他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A.瞧,他們在干什么?(出示課件)
。▽W生回答,板書“欣賞”)
B.你有沒有在鏡子前欣賞過自己?這時的心情怎樣?
C.多么可愛啊,請大家一起來當當小鹿,欣賞欣賞一下自己!
4.春天的小興嶺多美啊,讓我們送個詞給她吧!(板書“萬物復蘇”“生機勃勃”)
5.:樹木的萌芽、積雪的融化和小鹿的出現,讓我們感受到了小興安嶺的春天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本課的作者就是這樣,把小興安嶺春天里具有特色的景物介紹出來(如樹木,積雪、小鹿),并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進行細細地描寫(如樹木就寫出它抽出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這個特點;積雪就寫出融化后小溪流的特點;小鹿就寫出它活潑、可愛的特點),這樣,就把一個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小興安嶺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出示語:文中,在描寫某處景物時,我們可以學習作者這樣,抓住這處景物有代表性的事物來寫,并寫出這些景物的特點。
四、小練筆
片段練寫:
我們的家鄉也很美,我們生活的周圍也有許多美麗的地方,請選擇一處你喜歡的景物,抓住這處景物的特點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樹木抽出
春天積雪:淙淙萬物復蘇
。ㄏ┥鷻C勃勃
小鹿:欣賞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課文主要圍繞“小興安嶺的樹海,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以下兩點:
一、利用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課文后,我首先讓同學們觀看了有關小興安嶺的風光片。同學們看得非常投入,從學生驚嘆的語氣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們被小興安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我因勢利導引入對小興安嶺“春天”這一小節的學習。在優美的情境之中,孩子們感受著美,隨著老師的點撥,很直觀地理解了一些難解的詞義,并有層次地感知了課文,真切地感受著生機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實累累的秋,雪景壯麗的冬。
二、自主學習交流、鍛煉自我閱讀能力
這一課,因為課文容量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內容,在學法、步驟上基本一致。于是,在重點品讀完“春天的小興安嶺”后,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讀找己感興趣的地方,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整節課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優勢,給了學生更多樣化地參與機會。貫穿于整個教學中的感情朗讀,使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感受了語言的精妙,陶冶了美的情趣。
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1.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用心品味語言文字的美。
2.今后要更注重培養學生動筆寫話的能力。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8
教學目標:
1、鞏固識字,積累詞語,學習寫“欣賞”這個詞。
2、通過精讀課文,進一步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從而激發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找出文中用詞準確、生動的句子,多讀多悟,體會意境。
4、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再現小興安嶺的美麗畫面,
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美。我們剛剛游覽了南海的西沙群島,欣賞了它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物產。這節課,我們一起去中國東北的小興安嶺,去領略它那美麗的林海。
板書課題:23美麗的小興安嶺
2、指名讀課題。
二、復習生詞,開火車式讀詞
融化漲滿俯下淙淙擋住浸在宿舍蘑菇舔著榛子紫貂當美餐
積雪融化匯成小溪溪水淙淙蔥蔥蘢蘢漲滿春水
嚴嚴實實又松又軟又肥又厚刮過樹梢
三、整體感知
快速讀全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板書:春夏秋冬
四、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它有什么的特點?
2、讀后討論
第一自然段寫小興安嶺的樹木。
特點:多。哪里體現?
。1)“數不清”一詞說明什么?(數量多)
(2)省略號表示什么?你能再說出幾種樹的名字嗎?
省略號表示列舉的省略,體現樹的品種多。讀的時候停頓比句號稍長。
。3)“幾百里連成一片”又說明什么?(樹占據的面積很大)
美。哪里體現?就像綠色的海洋。
3、美美地齊讀第一自然段。
總結:小興安嶺的樹木數量多,種類多,占地面積廣,遠遠望去,樹海真美呀!
過渡:小興安嶺的樹海非常美,你們還想不想看小興安嶺四季的美景呀?
就讓我們走進小興安嶺的春天,去欣賞它的美麗。(播放視頻)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哪處景物寫出小興安嶺的美?
哪個詞用得又生動又準確,讓你感受到美?
2、匯報,交流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1)“抽出”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說“抽出”新的枝條,不說“長出”新的枝條呢?
教師讀句子,學生體會不同:春天,樹木長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3)作者不但用詞不重復,而且生動、準確地寫出樹枝生長速度快而有力。
(4)指名讀
指導朗讀:語速超快。讀出贊美的語氣。
“山上的積雪匯進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
。1)正因為剛才這個同學所說的天氣暖和了,所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想不想見識一下雪水匯進小溪的情景(出示視頻并講解)原來“小溪”也在告訴我們春天來到了。雪水流動的聲音用句子中的詞來形容?(“淙淙”)
。2)“淙淙”什么意思?象聲詞,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3)描寫流水聲的詞你還知道有哪些?(嘩嘩嘩、潺潺、丁冬丁冬……)
。4)雪水在樹林下的小溪里淙淙地流著,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讀這一句時聲音讀大了好,還是輕點好?(讀輕點)(同桌一起讀。)
“溪里漲滿了春水。”
從“漲滿”感受春天萬物復蘇的氣氛。
“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溪邊的小鹿在做些什么?有的……有的……
(2)“俯”是什么意思,用你的動作告訴老師?
(3)再仔細看看這是一個什么句?擬人句
(4)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欣賞
(5)仿寫:想象一下,小興安嶺還有哪些小動物,他們會做什么?(使用擬人句表達)
這里把小鹿當做人來寫,寫出了它可愛和愛美的特點。
(6)男女生賽讀
3、師生合作配樂讀。
總結:作者在描寫小興安嶺春季的景色時,抓住了樹木、積雪、小溪、小鹿這幾種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動靜搭配,描繪了小興安嶺的'春天是個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季節。(板書:生機勃勃)小興安嶺的春天這么美麗,你喜歡嗎?你能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
老師讀樹,女同學讀春水,男同學讀小鹿。
4、回顧學法。
(1)正確讀這個自然段。
(2)哪處景物寫出小興安嶺的美?
(3)哪個詞用得又生動又準確,讓你感受到美?
。4)帶著喜愛之情朗讀。
。ㄈ⿲W習第三自然段
1、分小組合作學習(課件出示學法)
2、集體交流。
(1)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小興安嶺夏天的美麗?談談你的感受。
相機指導朗讀:采用歡快有力的語調朗讀,讀到關鍵詞要加重語氣。
①蔥蘢的樹木!笆[蔥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長”“封”“擋”“遮”等重點詞語準確、形象地表現了樹木枝葉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顯示出樹木在夏天生長得旺盛。
。ò鍟菏[蔥蘢蘢)
、谏焦壤锏某快F。(觀看視頻)理解“升”,看到大霧籠罩森林,無處不在,采用在句子中找詞的方法,理解“浸”字的含義。告訴我們霧大極了,濃極了,大霧彌漫中的森林,隱隱約約,迷迷蒙蒙,就像一幅壯麗的山水畫。感受到朦朧美。
、鄞┻^林間的陽光。重點體會句子“千萬縷像利箭一樣的金光”,把千萬縷陽光比作利劍。比喻的手法生動地描寫太陽驅散濃霧射在草地上的美麗景象。霧后的陽光,光芒四射,使人睜不開眼睛。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陽光燦爛的早晨!
④草地上的鮮花。通過詞語“紅的,白的,黃的,紫的”體會顏色多,通過詞語“各種各樣”體會品種多,非常的美,所以作者說“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
3、全班齊讀
小興安嶺的夏天,漫山遍野都是五顏六色的鮮花和郁郁蔥蔥的樹,在濃霧里,在陽光下,美不勝收。你認為小興安嶺的夏天美嗎?請你把美的感覺讀出來吧!
會背的同學,試著背一背。
過渡:盛夏時節,小興安嶺陽光明媚,枝繁葉茂,各種盛開的野花把小興安嶺裝扮成一個美麗的大花壇。深秋來臨,果實累累,落葉在林間飛舞,樹林深處盡是寶藏。小興安嶺的秋天又是怎樣的一番美景?讓我們去看看!
五、欣賞《美麗的小興安嶺》秋冬的視頻
秋去冬來,雪壓枝頭,銀裝素裹,潔白的雪花隨風舞動。
下節課,讓我們走進小興安嶺童話般的世界,去欣賞它秋冬的美景吧!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9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詞句先劃出來。
生:(小聲讀課文)
師:帶著你的問題在小組里找找答案。
生:(分組討論)
師:在你們組討論中還有哪些沒有解決的地方想請其他同學幫助的。
生1:在課文第三自然段“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chóng)淙地流著。”這一句中,“淙淙地流著”是怎樣地流?
師生:“淙”應讀“cóng”
(學生糾正讀音后,自己請一位愿意幫忙的同學回答)
生2:“淙淙地流著”是指小溪流動時發出的聲音。
師:這聲音是小溪發出的,怎么讀呢?
生:我認為讀的時候應該輕一點。(生范讀)
師:請同學們也帶著你們的想象讀一讀。
生:(自由讀)
師:這是小興安嶺春天的一景。(板書)春
師:還有哪些詞句或課文內容上的問題?
生1:第四自然段中“郁郁蔥蔥”是什么意思?(自己請一名同學幫助解答)
生2:“郁郁蔥蔥”是說樹木長得很旺盛。你可以從下面的話中想象一下。(生讀)“夏天,樹木長得郁郁蔥蔥,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它們的枝葉連天空都遮住了,所以說長得非常茂盛。
生3:我還有補充。這個詞還可以根據“密密層層”和“嚴嚴實實”這兩個詞來理解。樹木的枝葉長得很密,一層層的,不僅可以說樹長得茂盛,我覺得還可以說樹很多。
師:你可以讀一讀嗎?
生3:(抓住三個重點詞有語氣朗讀)
師:請同學們自己也來試試。
生:(自由讀)
師:這是小興安嶺什么時候的景色?
生:夏天的景色。
師:(板書)夏
(生繼續提問題)
生:課文第五自然段中“這時候,森林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參等名貴藥材!边@里為什么用“獻”字?
生1:我認為這里用的是擬人的手法。
生2:這里不僅用擬人,這個“獻”字還可以表現出是森林主動給人們的。
生3:我建議你把“獻”字換成別的字試試。
師:換成什么字呢?
生4:換成“捧”字也許可以。這時候,森林捧出了……
師:不論用“獻”還是“捧”,森林愿意把這么多財富在秋季交給人們,你覺得森林與人們相互之間是什么樣的感情?
生1:我覺得森林與人類的關系非常親密。
生2:我覺得因為人們對森林好,所以森林才愿意獻上這么多好東西。
師:看來這里的人們確實很愛這片森林,而森林對人類的回報就是“這時候……”
生:(抓住“獻”字有感情朗讀)“森林獻出……”
(師板書)秋
生1:老師,我還有問題。在第四自然段中“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為什么是“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
生2:(追問)用籠罩行不行?
生3:“浸”就是泡。
師:我們在浸衣服時會看到水滲透到衣服的每一個地方,在這里用“浸”你感受到什么?(聯系生活點撥)
生4:哦,我知道!這個時候濃霧已經滲透到整個森林的每一個角落。如果換成“籠罩”就不會顯出霧浸得很深了,而是浮在森林的上面。我可以來讀讀。(有感情朗讀)
師:其他同學快感受一下。
生:(自由讀本句)
師:誰來帶著感受讀一讀?
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不僅抓住“浸”字,而且讀出了霧的飄渺)
生:“利劍”是什么?
生1:“利劍”就是特別鋒利的劍。
師:課文中把什么比喻成利劍?
生:(齊說)陽光
師:這個比喻使你有什么感覺?
生:特別暖和。
師:咦?今天也暖和,誰看見陽光射下來時像利劍了?請你再讀讀這句話。
生:(自由讀)
生1:射下來時的速度特別快。
生2:陽光射下來時很細。
生3:(有語氣朗讀)
生齊讀。
……
師:你們的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了,大多數是在描寫小興安嶺春、夏、秋的三個自然段中出現的。(指板書)小興安嶺的一年四季我們這里還少冬季。(補充板書:冬)默讀課文,你認為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生:(默讀分段)
生: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是一部分,寫小興安嶺樹多;三至六自然段是一部分,寫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
生:反對,我認為第二自然段對下面四個自然段是一個概括,所以應該分到第二部分。
師:其他同學有什么意見?不清楚的同學可以再瀏覽一遍課文。
生:我同意第二種分法,因為第二自然段是總起句,第二部分是總分的結構。
【課后反思】
這一教學片段主要圍繞學生的質疑展開。學生在通過課下預習、課上初讀課文后,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時他們在字詞理解上也存在問題;谙M麑W生能把理解詞語作為感受課文的臺階這樣的考慮,我把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起始點,由一個字、一個詞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由淺入深,由字面理解拓展到課文的內在含義。當一個問題出現后,先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去理解,在他們理解的基礎上自己再作出判斷:在這一點上課文的含義學生是否理解到位了?如果還有深入理解的余地,則旁敲側引地指導學生去領悟、想象,并能較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這也為在第二課時進行更深一步讀寫訓練留出了時間。
這一教學過程在時間上超出了原有設計,但卻收到了良好效果。學生從自己找出的問題中初步領悟到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圍繞一個“獻”字的爭論,他們自主選擇了換字、朗讀的方法,領悟到森林與人類親密的關系,通過逆向思維感受到人們對森林的熱愛,這也正是本篇課文希望學生收獲的一點。同時,學生所換的一個 “捧”字基本上沒有改變句子的原意,在對森林的擬人程度上更突出了動作。對比自己所準備的遠遠“高”出很多,這不得不使我感嘆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的豐富與運用的靈活。自己在這方面確實需要多動動腦筋。
另外,學生在理解“利劍”這一詞語時,只體會到光線的的強烈。雖然并沒有錯,但因為自己對這一句話反襯作用的忽視,沒有因勢利導地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正是因為樹木枝葉的繁茂,阻擋了陽光,才會形成這樣的景觀。
對于學生提出的“淙淙”、“郁郁蔥蔥”、“浸”等詞語,都是課文語言文字形象生動的運用,學生能夠提出來,說明他們對課文景物的感受已經到了產生想象的階段,之所以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它們對想象造成了阻斷,因而需要搞明白。尤其是“浸”字,作者準確地描繪出大霧充斥整個森林的景象,這里我發現學生理解上存在困難,于是立刻將生活中的現象引入課堂,使之更為形象,利用思維的遷移想象濃霧彌漫整個森林的奇景,為朗讀奠定形象的基礎。
雖然學生問題中所涉及的四季景色不全,但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又貫穿了整篇課文的第二部分。因此,為分段訓練挖好了水渠。所以學生每解決一個不同季節的問題后,我都及時地進行板書,為后面的分段進行鋪墊。當學生解決完問題,通過板書,他們就可以感悟到文章的結構特點,所要做的就只有結合第二自然段的作用進行分段了。這一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前面質疑環節的影響,可用的時間較少,所以在解決起來顯得有些倉促。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10
[情景說明]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組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特產,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學習本課的目的是學會14個生字,認識10個生字;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受到美的熏陶。在感受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同時,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教學本課需兩課時,本課例選自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第六自然段,知道了小興安嶺是林海,它一年四季景色 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呢?學習了課文二~五自然段后就知道了。
二、導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
。2)作者在描寫春天的景色時,抓住了哪些事物來描寫?(樹木、雪水、小鹿)
過渡:這些事物各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再來讀句子。
2、指名讀描寫樹林的句子并出示CAI課件。(畫面、字幕)
(1)樹木有什么特點?(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2)“抽出”是什么意思?(不知不覺間,突然間地長出新枝)
。3)想象一樣嫩綠的葉子是什么樣的?
3、齊讀描寫雪水的句子并出示CAI課件——雪水在林中流淌的畫面、字幕。
(1)雪水有什么特點?(融化了,匯成小溪。)
(2)雪水流動的聲音大嗎?(不大。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淙淙”。描寫流水聲的詞你還知道有哪些?)
。3)雪水在樹林下的小溪里淙淙地流著,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讀這一句時聲音讀大了好,還是輕點好(讀輕點,讀虛點)。
。4)誰能試著讀讀。我們其他同學閉著眼睛聽,看能不能聽出雪水“淙淙”流淌的樣子來。
4、自由朗讀描寫小鹿的句子。
。1)出示CAI課件。——小鹿在林中溪邊散步、飲水的畫面。
。2)小鹿有什么特點呢?(活潑可愛。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它們有的……有的……”“俯”是什么意思?你能做個小鹿俯下身子喝水的動作嗎?)
。3)齊讀課件字幕:“小鹿在溪邊散步,有的……有的……”指名用“有的……有的……”說句話。
過渡:作者在描寫小興安嶺春季的景色時,抓住了三種事物的特點來描寫,動靜搭配,描繪了一幅美妙的自然畫面,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作者的這種喜愛之情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5、討論:作者的喜愛之情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抽出、嫩綠、淙淙、俯下身子喝水、欣賞)
6、指導表情朗讀。
小興安嶺的春天這么美麗,你喜歡嗎?你能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
、賯人試讀;②同桌互讀互幫;③個人展讀,教師評價指導;④齊讀。
7、總結學習本段的學習方法。
。1)一句一句的讀,看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來寫的。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自己試讀,讀出思想感情。
過渡:我們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來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三、自學三、四、五自然段。
出示自學卡片,認真讀書后填寫自學卡片。
季 季節
描寫的事物
特點
春天
樹木
雪水
小鹿
抽出 嫩綠
淙淙地流
散步 喝水 賞影
夏天
秋天
冬天
四、匯報自學情況,交流自學卡片。(將部分學生的卡片在投影機上展示)
五、教師小結三、四、五自然段學生自學情況。
六、指導表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1、自己試讀,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出現畫面。
2、同桌互讀,互相幫助。
3、個人展示讀。教師評價指導,必要時教讀個別句子。
4、根據教師的指導、提示,個人再練讀。
5、出示CAI課件——描寫樹木的字幕,指名表情朗讀。(注意“蔥蔥蘢蘢”、“嚴嚴實實”、“浸在”、“穿”及最后一句的讀法,讀出喜愛之情。)
6、集體表情朗讀。
七、集體表情朗讀第四自然段(非重點,可一筆帶過)。
八、指導表情朗讀第五自然段。
作者寫冬天的小興安嶺,先寫了林中的雪景,接下來寫三種動物過冬的神態。紫貂、黑熊、松鼠它們的神態各不相同,你能讀出它們的樣子嗎?(出示CAI課件——圖畫、字幕)
1、個人試讀。
2、指名讀。讀后教師評價、指導。
3、個人再練讀。
4、個人展示讀,教師評價,相機教讀。
5、指部分學生集體表情朗讀。
九、表情朗讀全文,思考上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大花園、寶庫)
十、總結全文:“為什么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你知道了嗎?
十一、拓展練習。
1、作者按什么順序來描寫小興安嶺的?(四季)
2、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抓住事物特點描寫、聯想)
3、如果有機會去小興安嶺,你會選擇哪個季節?為什么?
十二、課后練習。
1、抄寫自己喜愛的詞語。
2、背誦喜歡的段落。
3、寫家鄉一處的景物。
[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后,我集中指導朗讀了首尾兩段,從而抓住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第二課時就帶著這個大問題閱讀,各個部分最后又回歸到這個主要問題上來,這樣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指導學生閱讀各個部分的過程中,我先集中指導閱讀“春天”這一段,學完后總結學習這一段的學習方法,接下來放手讓學生自學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為這三段的結構特點如同“春天”段,這樣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落到了實處。從教學反饋,看學生能夠自學,且自學效果很好。9自學卡片內容填寫正確率較高)然后指導學生表情朗讀。在指導學生表情朗讀的過程中,形式多樣,講究實效,學生不僅能讀出形、也能讀出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在表情朗讀中得到落實。最后讓學生又一次通讀全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這對才開始學習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一次最直觀的寫作指導。就這樣,讓學生一課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語文這一“工具”。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小安興嶺的主要特點是森林:一年四季,森林最美。夏天的森林尤其顯得特殊。
2、理解課后第3道題的句子里帶點的動詞所表達的意思。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配樂感情朗讀課文,并能從描寫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選一段背下來。
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課文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2、學習作者抓景物特點,具體描述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通過假想旅行,你們都到過那里?(生回答)你們到過這么多美麗的地方,真了不起,我們一起到過富饒的西沙群島,感受到祖國南方的風光美如畫。那祖國的北方怎么樣呢?在祖國的東北有許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興安嶺”,那里可美了,像個大花園。課本上稱它是:“美麗的小興安嶺”。(點擊打開課件主頁)。
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乘坐飛機,到東北去,繼續我的旅行。好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
你們到小興安嶺去旅行,心情一定是愉快的。你們是在明媚的春天去,還是在金黃的秋天去?是在枝葉繁茂的夏天去,還是在白雪皚皚的隆冬去?小興安嶺已經張開她美麗的懷抱,迎接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請快快根據自己的選擇,欣賞你所向往的美景。
1、初讀課文,學會生字,了解詞義。檢查生字詞:指生認讀。小組讀。
2、欣賞了小興安嶺美麗的四季,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作者是怎樣描述這美麗的景色的呢?讓我們打開課本,根據課本中給出的有關提示,預習課文。(讀讀課文)
4、預習了課文,你能說說作者眼中的小興安嶺是什么樣子的嗎?(美麗的花園、巨大的寶庫、綠色的海洋)
你從這三個詞語中都知道了什么?(小興安嶺非常美麗、有許多珍貴的東西,樹木非常多而且長得很茂盛。)
小結過渡:是啊!小興安嶺美在四季,美在樹木。那么,在不同的季節,小興安嶺的美又會呈現出那些不同的特點呢?讓我們跟隨作者首先進入春天的小興安嶺。
三、抓住重點句段,品讀體會
。ㄒ唬⿲W習“春天”一段。
1、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
2、作者在描寫春天的景色時,抓住了哪些事物來描寫?
3、指名讀。
4、誰來說說作者春天來到小興安嶺都看到了那些景物?
5、作者又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描寫的呢?
6、過渡:剛才,我們抓住重點詞語讀懂了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話。誰來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小興安嶺春天的美麗景色。)
7、怎樣通過朗讀來體現這種生機勃勃的美呢?大家在朗讀時就要注意突出描寫景物特點的詞語。
(1)自己體會語氣來讀一讀。
(2)指名試讀。
小結過渡:聽著大家的朗讀,可以看出,打擊好像還沉浸在小興安嶺生機勃勃的春天里,是嗎?是!我們還沒看夠春天的美景呢,夏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讓我們迎著夏天燦爛的陽光,再次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
(二)學習“夏天”一段。
1、學生按上述學習方法,點擊小圖標,閱讀理解課文“夏天”一段。
2、檢查自學
。1)這一段有幾句話?
。2)這四句話都像我們介紹了那些景物?
。3)剛才我們按提示理解了每一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讀懂了這四句話,誰來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訴我們什么?)
4、朗讀訓練:這么美的景物,我們來讀讀好嗎?喜歡哪一句的就來讀哪一句。
5、過渡:這一段只用了四句話就把小興安嶺夏天陽光燦爛、濃霧彌漫、樹木蔥蘢、野花盛開的誘人景色展現在我們眼前了,那么,小興安嶺的秋天、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你們想知道嗎?現在,老師就讓你們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ㄈ┌瓷鲜龇椒,學生自學“秋、冬”兩段。并隨時進入討論區把自己的學習收獲與大家交流。
1、檢查自學。指名讀讀自己發表的見解。
2、朗讀課文
(1)過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蔥綠、秋天的金黃、冬天的潔白,構成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多美的一幅圖畫啊!一個個有聲有色的鏡頭,已經在我們的頭腦的“銀幕”上放映出來,那么,怎樣通過朗讀來體現小興安嶺的美呢?請同學們朗讀自己喜愛的段落,做一次小小配音師吧!
。2)學生有選擇地朗讀課文。
3、指名朗讀。
五、總結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樹木的特點。
六、齊讀最后一小節。
學習拓展:
兩者任選一道
1、你最喜歡小興安嶺哪個季節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下來。
2、把你最喜歡的季節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來。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12
【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興安嶺的樹多,像綠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麗景色作為描述重點。春天,抓住“樹木”“積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來描寫;夏天,抓住“樹木”“霧”“太陽”“草地”“野花”等景物來描寫;秋天,抓住“樹葉”“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來描寫;冬天,抓住“雪花”“樹木”“西北風”“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興安嶺冬季的特點。作者在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時,不僅抓住不同季節的景物特點,而且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特點--樹木來寫,和第一部分的總述相呼應。
第一自然段概括敘述小興安嶺的特點--綠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別具體敘述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總結,首尾呼應,緊扣題目。課文的語言生動、形象,貼切地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使文章充滿感染力。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同時,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預設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小興安嶺的主要特點是森林:一年四季,森林最美。夏天的森林尤其顯得特殊。
2、隨文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
3、感情朗讀課文,并能背誦描寫春、夏、秋、冬樹木景色的段落。
【教學預設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課文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樹木景色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2、學習作者抓住同一景物的變化特點,具體描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進“小興安嶺”。
1、你們知道哪些樹?什么樣的樹?老師介紹紅松、白樺、櫟樹,引出課題,讀課題,解釋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小興安嶺”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你從哪一段話看出了小興安嶺的樹多?{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第一段小興安嶺的特點--綠色的海洋}
2、品讀:a、指名讀,b、自由讀(你們也去讀一讀,從中讀懂什么)c、反饋d、齊讀
三、再讀課文,品味“小興安嶺”
1、小興安嶺的樹不僅多而且美呢,請快速默讀課文,一年四季的樹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把你找到了句子劃出來。
2、交流,練習朗讀有關四季樹木變化的語句。(放聲朗讀,互點胡評,互幫互助)
3、你認為四季中哪句話把樹木描寫的最美?為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
4、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即“夏季”這段)。
(1)指名讀這段話
、菩蕾p好詞佳句:(提示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如“浸”“蔥蔥蘢蘢”可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師:你認為哪些詞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重點理解“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封”“擋住”“遮住”等詞。(書寫擋、遮字)
(3)再讀好這句話
(4)指名讀,生生、師生評價,再讀
。5)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引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再讀(或者:有的同學讀出了樹的多,你還能讀出什么?——美)回到文章第一段話。
5、小結學習方法:①讀文段,找出描寫的景物。
、谛蕾p好詞佳句。
③感情朗讀,想象畫面。
6、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方法試學春、秋、:
、艑W生按方法自學。
、茩z查學生自學情況:
①教師板書出春、秋季作者描寫的景物,讓學生對照。
②欣賞好詞佳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說好在哪里?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你能想象是怎么的畫面嗎?)
a、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
b、說說詞語的意思。
c、可以用什么詞代替這個詞?
d、用這個詞好在哪里?
e、再讀一讀句子。
7、欣賞了春夏秋森林的美,讓我們再來看看冬天又是怎樣的景色吧?引出句子:樹上積滿了白雪。
仿寫句子;冬天,樹上積滿了白雪。數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里連成一片,遠遠望去……
8、總結: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抓住同一景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進行生動、具體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小興安嶺的樹多,來,讓我們再來讀讀第一段話。
四、總結延伸,探究“小興安嶺”
1、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13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我們曾爬過黃山的天都峰,欣賞過它的秀麗與險峻;我們曾游覽過河北的趙州橋,驚嘆過它的堅固和美觀;我們曾去過杭州的西湖,感受過它的平靜與旖旎。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東北的小興安嶺,
領略一下它的美麗與富饒吧!
板書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
師: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
生:讀課文。
點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師:請你談談你認為小興安嶺是個怎樣的地方?
生1:我認為小興安嶺是個美麗的地方。
生2:我認為小興安嶺是個富饒的地方。
生3:我認為小興安嶺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
生4:我認為小興安嶺是個樹木多的地方。
師:那課文中哪個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課件出示)
生:第六自然段。
。ㄕn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師:哪位同學能讀一下第六自然段?
生:讀。
師:這句話把小興安嶺比作了什么?
生:把小興安嶺比作美麗的大花園,巨大的寶庫。
師:誰能用“是……也是”關聯詞語造句。
生1:我是爸爸的兒子,也是媽媽的兒子。
生2:趙老師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是我們的班主任。
生3:鄒亮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周立新的好朋友!
點評:老師從簡單問題出發,激發起學生熱愛小興安嶺的情感。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師: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F在我們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學能來讀一讀?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第二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
師:春天的小興安嶺什么樣?有哪些景物?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春天的景色。(課件欣賞)說一說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我看到了樹木、積雪、小溪、小鹿
師:春天,萬物復蘇,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樹木是什么樣?
生: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師:老師這有一個小問題:
課件出示:比較句子。
樹木抽出新的枝條。樹木長出新的枝條。
。1) 抽出是什么意思?(2)把抽出換成長出可以嗎?為什么?
生:抽出是長出的意思。
生:可以。
生:不可以。
……
師:枝條一般是筆直的,長長的,像一把劍,抽出把快速長出來的樣子寫得很生動形象;把枝條“長出”說成“抽出”更貼切。
師:春天,天氣變暖了,山上的積雪有了什么變化?(課件)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積雪融化。
師:小動物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你看,這是什么動物?
生:小鹿。
師:它們在做什么?
生: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師:“散步”、“欣賞” 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小鹿生活的愜意,也體現了春天的美好。
師:是呀,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歡,你喜歡小興安嶺的春天嗎?那就把你的感情釋放出來吧!大聲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點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深入體會春天的生機勃勃。請學生真正走進小興安嶺觀賞?凑n件,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導發現,小興安嶺給人以視覺上的美(小樹抽出枝條、積雪即將融化、溪水清澈見底、漂亮的小鹿喝水)學生再次讀這一段。情感升華到極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
師:當我們還沉浸在春天美景時,夏天在向我們悄悄地走來,小興安嶺的夏天也在悄悄變化著,夏天的山林更絢麗多彩,讓我們跟著夏天的腳步走進山林吧!
師:(課件出示)哪位同學能讀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讀課文。
。ㄓ^賞畫面)
師:通過讀課文和觀賞畫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樹木、霧、太陽、野花、草地
師:夏天的樹有什么特點?
生:蔥蔥蘢蘢。
生:密密層層。
師:(課件出示:“密密層層”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密密層層?突出了什么特點?)
生1:“密密層層”是距離近,空隙小。
生2:指枝葉密密層層。
生3:突出了夏天樹葉多。
師:突出了夏天樹木枝繁葉茂的特點。
師:夏天早晨的小興安嶺什么樣?
生:霧多。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霧嗎?
師:因為夏天的森林都被樹葉封住了,霧不易散去,所以整個森林就像泡在霧里一樣。
師:太陽出來后是什么樣的?
生: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
師:這句話中太陽光比做什么?
師:夏天百花盛開,姹紫嫣紅,那夏天的草地上又有什么?
生: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
師:夏天,野花盛開,漫山遍野都是五顏六色的鮮花和郁郁蔥蔥的樹,使人美不勝收。你認為小興安嶺的夏天美嗎?請你把美的感覺讀出來吧!
生:讀第三自然段。
點評:同學們在老師營造的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里,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解讀著課文,舒展了靈性,從課文優美的語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賞美。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師: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作者從不同季節里有哪些景物,怎么美來寫的?
看到小興安嶺的春、夏的景色如此迷人,老師都迫不急待地想去領略它秋、冬兩季的風采了,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
生:想去。
師:那就請同學們分成兩組自學描寫秋、冬兩季的自然段。老師這有學習提示,按照老師的提示來完成學習內容,等一會上前來匯報。
生:分組自學第四、五自然段。
……生:到黑板前寫出匯報內容:
秋天:白樺、櫟樹、松柏、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
冬天:雪花、樹木、西北風、紫貂、黑熊、松鼠
師:總結自學內容。秋天的樹木什么樣?
生: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
師:黃綠相間突出森林色彩美。
師:落葉怎樣?
生:“落葉在林間飛舞”老師想換一個詞“飄落”可以嗎?
生:思考問題。
師:想一想,飛舞像跳舞一樣,人在跳舞時心情什么樣?
生:快樂。
生:高興。
生:美麗。
師:飛舞既表現了落葉隨著秋風悠悠飄落的情景,又表達了一種活潑、快樂的情緒。同時體現了森林的動態美。
師:秋天是成熟的季節,豐收的季節,秋天的山林向我們奉獻了什么?
生:(課件展示)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參
師:課件出示問題:( )的山葡萄 ( )的榛子
。 )的蘑菇和木耳 ( )的人參
生: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名貴的人參。
師:此時的我仿佛看到了落葉在飛舞,也仿佛看到了山林奉獻給我們那數不清的珍貴物產。秋天的山林向我們展示了獨特的美,那冬天的山林又有哪些特點呢?
師:冬天的雪花什么樣?
生:雪花在空中飛舞。
師:兩次飛舞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師:樹上積滿了白雪!胺e滿”說明了什么?
西北風呼呼地刮過樹梢!肮巍弊滞怀隽诵∨d安嶺冬天的什么特點?
生:積滿說明了雪大。刮字突出了小興安嶺冬天寒風的猛烈。
師:大風大雪使小動物們也不能外出活動?纯创藭r的他們在做什么?(出示黑熊課件)
生:黑熊只好用舌頭舔著自己又肥又厚的腳掌。(同學演示)
師:冬天,真是銀妝素裹,分外妖嬈。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小興安嶺哪個季節的景色?
生:紛紛回答……
師:那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情去朗讀吧!
生:讀課文。
點評: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自己學習的最大空間。生動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
師:課文通過時間順序的描寫,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樹木,以此為中心來寫,美得真是生機勃勃,實實在在,下面讓我們再次走進林海去感受它的壯觀吧!大聲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生:讀第一自然段。
生:思考:課文中指什么“數不清”?
“綠色的海洋”指什么?(文中指森林廣闊無垠,一片綠色。)
生:“數不清”課文中指樹的數量、品種極多。
“綠色的海洋”文中指森林面積廣。
師:小興安嶺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繁茂的樹木,幾百里連成一片,像綠色的海洋,這該是一幅多么壯觀的景象,一望無際,一碧千里。小興安嶺如此壯觀,而它就位于我省的伊春市,我班有兩位同學家在伊春市,其中董麗紅的父親就是一位可敬的林業工人,如此美麗富饒的小興安嶺正是千千萬萬個林業工人建設和保護的結果。你們為我們的家園如此美麗富饒而自豪嗎?那就拿出你們的氣魄來重讀第一自然段!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希望同學們在自豪的同時,也要愛護和保護、建設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祖國更繁榮富強。
點評:感受祖國的地廣物博,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體會祖國的繁榮富強是人民建設和保護的結果,初步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作者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誘人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資源,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學們長大后不斷地利用和開發這個寶庫,讓它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學反思: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蔽覀兊恼Z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美麗的小興安嶺》詞藻華麗、意境優美。字里行間透露著小興安嶺的魅力和對祖國的熱愛。要讓學生體會到,必須創設美的課堂。
。1)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激發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美的向往。由整體感知小興安嶺的美麗與富饒,再分述小興安嶺的春天生機勃勃,夏天絢麗多彩,秋天碩果累累,冬天分外妖嬈的不同的特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請學生真正走進小興安嶺觀賞。深入體會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與富饒。播放課件,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導發現,小興安嶺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既有動態美,又有靜態美,動靜結合。學生再次朗讀每一自然段。情感升華到極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
。3)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自己學習的最大空間。生動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同學們在老師營造的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里,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感受到美,欣賞到美,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特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感悟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三年級語文教材第四組的一篇課文。本課描寫的是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全文共6個自然段,先總的講小興安嶺的樹多,“像綠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別講小興安嶺的景色;最后總結:小興安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本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總述小興安嶺是綠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順序緊緊圍繞“美麗”進行具體介紹。作者從色彩、景物、物產幾個方面來寫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礎上,用“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一座巨大的寶庫”作總結。緊扣題目,洋溢著作者對小興安嶺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優美景色,豐富物產。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以讀為本,緊扣課題中的“美麗”進行導讀,體現語文學習“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感悟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點;感情誦讀,激發情感;補充課外閱讀,拓展深化。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你們知道小興安嶺嗎?到過小興安嶺嗎?老師帶你們去小興安嶺,喜歡嗎?(板書:小興安嶺)
2、多媒體展示小興安嶺的畫面,看后談自己的感受。
3、在原板書前加上“美麗”,今天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粘鲋攸c:小興安嶺怎樣美麗。(由“美麗”切入帶動全文)
4、學生質疑
二、自主學習,感知“美麗”。
1、自讀課文。多媒體出示自讀提示:你覺得哪些景物是美麗的?這些景物怎樣美麗?用筆劃出有關重點詞句。
2、學生匯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這些景物怎樣美麗?把詞句寫在黑板上,愿意寫的就上來寫。(讓學生自己讀書獲取知識)
三、合作交流,感受“美麗”。
1、黑板上寫的景物及描寫景物的詞語,你們能把他們分成幾類嗎?為什么這樣分類?(引導學生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類)
2、有什么疑難問題,需要討論的?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抽出——長出”“像一支艦隊”“像得劍”“浸”等詞語。
3、小興安嶺四個季節,你最喜歡哪一季節?為什么?學生自由組成合作小組討論交流。
春天:萬物蘇醒,生機勃勃(課件1:春天的小興安嶺)
夏天:枝繁葉茂,絢麗多彩(課件2:夏天的小興安嶺)
秋天:森林獻寶,豐收景象(課件3:秋天的小興安嶺)
冬天:壯麗雄偉,北國風光(課件4:冬天的小興安嶺)
四、感情朗讀,感悟“美麗”。
1、按春夏秋冬四季,自己有感情地讀讀。
2、挑選一段自己覺得最喜歡的多練練。
3、指名學生分段讀,教師隨機指導。
4、愿意讀哪一段就站起來讀哪一段。
五、首尾對照,深化“美麗”。
1、多媒體出示首尾兩段,讀首尾兩段,想想為什么要寫小興安嶺是“寶庫”,“寶庫”與“美麗”有什么聯系。
“寶庫”:
1)盛產木材;
2)名貴藥材,野果、木耳、蘑菇;
3)珍禽異獸,天然動物園。
小興安嶺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對人類有貢獻,有價值,美得實在,“寶庫”使小興安嶺更美。
六、拓展活動,遷移學習
1、課件出示課外閱讀資料,讓學生閱讀。
2、憑自己的想象,畫一畫小興安嶺的美景。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篇15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小興安嶺的主要特點是森林:一年四季,森林最美。夏天的森林尤其顯得特殊。
2. 理解課后第3道題的句子里帶點的動詞所表達的意思。
3.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 配樂感情朗讀課文,并能從描寫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選一段背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
1. 準確理解課文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詞句,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2. 學習作者抓景物特點,具體描述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1.導入:我們的祖國有許多名山大川,“小興安嶺”就是我國著名的山脈之一、(出示課件,介紹小興安嶺的地理位置及美麗風光)
2.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小興安嶺的資料。
3.揭示課題:讓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小興安嶺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特別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融化 獻出 人參 酸甜可口”等。
(2)(指導記憶難寫的字:浸獻 賞 映 軟
(3)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理解下列詞語:
浸在 抽出 欣賞 蒼翠 寶庫 蔥蔥蘢蘢 嚴嚴實實
三、細讀課文,思考:小興安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學生讀后匯報交流。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自由練習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2.理解“景色很誘人”、“巨大的寶庫”等詞語的意思。
3.齊讀。
反思: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F將教學反思如下:
一、圍繞中心,展開學習,注意寫法的學習。
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從整體出發,結尾段切入,抓住統領全文的中心問題“為什么小興安嶺既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展開教學,帶領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品讀課文,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先學后教,體現學生主體作用。
生本教學提倡“先學后教”,在課前布置了學生做好充分的先學,讓學生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四個季節的段落之一合作學習,查找了大量相關的資料,指導他們注意抓住關鍵詞來品讀課文。有的小組還制作了相關的課件。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只是適時地深入學生群體中進行指導。之后小組匯報學習結果,讓他們帶領其他同學品讀課文,解決問題。在小組匯報的過程中,我適合地對學生的難點進行點撥,并對重點詞句加以指導點撥;這樣即突出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又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評價,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