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
教材解讀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圖。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之難點。
設計理念
1.探究式閱讀教學理念。以“疑”為主線,讓學生的閱讀活動從“生疑”開始,讓學生的“釋疑”過程在閱讀中進行,讓學生的閱讀行為在“存疑”中延伸。
2.對話式閱讀教學理念。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入的讀書活動中與同伴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教學流程
一、導入:與課題對話,激趣挾疑入文
1.(教師板書:秋天)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哪些詩句?(師生交流)
2.(教師板書:北大荒)這是一個地名。看到這個地名,你猜想它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師生交流)
3.今天的北大荒并不荒蕪。它位于什么地方呢?(出示中國地圖,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所在的省份,在此基礎上指明北大荒的相對位置)
4.補充文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閱讀課堂不僅僅呼喚瑯瑯的書聲,更呼喚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與思辨。讓學生首先與文題中的“秋天”一詞對話,不僅僅是溫故知新的過程,更是為學生與“北大荒的秋天”進行對話做“言語鋪墊”;讓學生再與文題中的“北大荒”一詞對話,而且讓這一對話首先從“望文生義”開始,這既是一個激趣的過程,更是為學生與作者展開對話做“思維鋪墊”。閱讀需要期待,置身于這樣的“對話場”中的學生,他們的閱讀期待必然強烈。
二、初讀:與詞句對話,掃清閱讀障礙
1.自由讀課文。把生詞以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分組出示詞語,在學生讀準詞語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揣摩每組詞語之間的聯系。
【分組出示】
第一組:一碧如洗 五彩斑斕 幾縷流云
第二組:嘩啦啦 樂呵呵 沉甸甸
第三組:銀灰 橘黃 血紅 金黃
3.把詞語帶入文章再讀課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讀后師生交流,交流中理清文章條理。)
【設計意圖】教材是閱讀的范本,師生的一切閱讀對話活動都需要在品文析句中進行。但是,精彩的閱讀對話卻又不能囿于教材這一范本。因此,教師智慧地利用教材是讓課堂對話提速,進而讓閱讀對話高效的關鍵。本文語言生動,詞匯豐富。鑒于此,教者將文中的優美詞句打亂重組,并以“組”為單位逐條出示,讓學生進行“只要意會,未必言傳”的組塊式詞語學習,既讓學生在積累詞匯的過程中發展了言語思維,培植了言語智慧,同時也為學生即將與文本展開的對話活動掃清了閱讀的障礙。
三、精讀:與文本對話,感受景美物豐
品讀二、三自然段,感受“景美”。
1.默讀。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點?從哪些詞句中能感受到這些特點?
2.讀后交流。
【預設語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 怎樣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 傍晚時分天空會出現怎樣的美景呢?(通過“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表示顏色詞語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斕”的意思)
【預設語段二: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你認為作者筆下的這句話中,哪些詞句用得精彩?
(通過引導體會“藍綢子”、“躺”等詞語,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3.此時,北大荒的秋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這幅畫中天空是怎樣的?天底下又是怎樣的?用自己的彩筆簡單地畫一畫“北大荒的天空”與“北大荒的天空下”。
4.北大荒的秋天美,作者描寫秋天的語句也同樣美。試著用自己優美的朗讀表現這份美。
(指導朗讀,熟讀成誦。)
品讀四、五自然段,感受“物豐”。
1.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此時北大荒的原野卻“熱鬧非凡”。
(理解“熱鬧非凡”的意思。)
2.哪些語句能讓你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呢?用心聽老師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
【交流】大豆 嘩啦啦的笑聲
高粱 樂呵呵地演唱
榛樹葉子 像一團團火
3.重點體會:“大豆搖鈴千里金”。
生活在這里的人,為什么喜歡說此時的北大荒是“大豆搖鈴千里金”呢?哪些詞句能告訴我們此時的北大荒的確是“千里金”?
((1)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2)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4.這里的人們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此時的北大荒,現在你想怎么贊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級交流,交流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這份贊美之情。)
【設計意圖】閱讀課堂中的對話過程是生成智慧,演繹精彩的過程。但是,閱讀課堂中的對話活動應竭力摒棄游離于文本之外的天馬行空式的“閑聊”與漫無目的的“嘮嗑”,努力讓對話活動回歸“文本”這一精神家園。此案例“精讀”環節設計所努力追求與落實的是,讓對話根植于文本之中,讓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閱讀過程中讀有所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設計中不僅讓學生了解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等特點,而且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思考“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這些特點”;不僅讓學生了解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熱鬧非凡”的特點,而且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思考“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熱鬧非凡’”。這些問題的預設,看似為簡單的追問,其實旨在讓學生的思維與想象既不受文本的羈絆與束縛,但又能始終在文本中舞動與飛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藍綢子”、“躺”、“千里金”等詞語使用的精妙,讓學生在品文析句的過程中積累、內化文章的語言。這樣的設計是充滿濃濃語文味道的設計,這樣的課堂也定然是充滿濃濃語文味道的課堂。
四、涵詠:與作者對話,留白存疑延伸
1.北大荒的秋天景色美麗,物產豐富,一點兒也不荒蕪。可是它為什么叫“北大荒”呢?
【師生交流,補充介紹】北大荒,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廣大地區。建國前,這兒一片荒蕪;建國后,人們在這兒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墾區。多年來,人們在這些墾區中揮灑汗水,辛勤勞作。現在,這兒已經是小麥、高粱、大豆、甜菜等的盛產基地。因此,人們親熱地稱她為“北大倉”。
2.作者筆下的“北大倉”是令人心醉的。把文章中你喜歡的語句美美地讀給大家聽。
(班級賞讀,讀中積累內化。)
3.可是,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協報》卻有這樣一篇文章——《“北大倉”可能成為“北大荒”》。
【出示】
“北大倉”可能成為“北大荒”
……因土質肥沃盛產糧食而聞名世界的“北大倉”,如今正因水土的大量流失而變得溝壑縱橫。有關專家稱,如果任其流失,再過50年黑土層將基本消失,“北大倉”有可能退化成為名副其實的“北大荒”,并對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教師朗讀后存疑: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北大荒的秋天又將是什么樣的呢?
【設計意圖】閱讀需要與文本對話,閱讀更需要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旨在讀懂文本內容,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咀嚼玩味語言,積累內化語言,進而感受漢語言的無限魅力。與作者對話,旨在領會文章主旨,走出“文本”本身識別“文本真面目”;旨在讓課堂鏈接生活,讓學生在學文后感受生活的真諦。讓學生品味“北大荒→北大倉”的稱呼演變,利于學生的思維與作者產生共鳴贊美北大荒,歌頌北大荒的開拓者;再讓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北大倉→北大荒”的演變可能,利于撥動學生的生活情愫,喚醒學生的生活思考,讓學生“課已畢而思未止”。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精彩段落能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北大荒秋天的美麗景象。
教學難點:抓住景象特點想象、體會第四自然段的寫法。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問: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課文里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出示詞語)
2、指名學生讀,正音,齊讀。
3、下面老師就帶大家到秋天的北大荒再去看一看,去仔細地感受它,欣賞它。
二.聽錄音,整體感知。
1、師播放配樂朗讀,師生共欣賞。
2、師:游覽北大荒之后,你能用一個字或者一句話說說你的感受嗎?(板書:美),你的感受正是作者的感受,讓我們把書打開,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幻燈片)
三、 精讀課文
北大荒的秋天究竟美在哪里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1、你覺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讀哪里,邊讀還可以邊和同桌進行交流。
2、指名學生讀課文。
你覺得哪一自然段最美?覺得美,你就一定能讀好,對不對?(師生交流介紹讀書經驗)
教師根據學生的選擇相機出示課文,哪些同學也覺得這一段美的,可以一起讀。
第二段 天空美
1、書中一個詞概括了天空的美,什么詞:一碧如洗。(板書:天空 一碧如洗)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過一樣的干凈.(出示幻燈片)這樣就是一碧如洗。
2、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出示幻燈片)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你還會說出像這樣表示顏色的詞語嗎?想一想除了這些,傍晚的天空還會有什么顏色?(金黃、茄紫、粉紅、淺紅、玫瑰紅、)這樣的天空你感覺怎么樣?是啊!這哪里是天空,簡直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3、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記住這么美麗的文字?。
第三段 小河美
1過渡:“萬美之中秋為最”北大荒的天空美,還有呢?
2、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靜啊!(板書:小河 清澈見底)出示幻燈片,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靜,把誰給吸引來了?(出示幻燈片)如果說,那靜靜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中,那是一種安靜的美!那自由活潑的小魚則是一種靈動的美,這一靜一動我們該怎么讀好呢!先自己試一試。
4、在幻燈片的幫助下試著記憶這一段,指導背誦。
第四段 原野美
1、讀一讀第四段,數一數一共有幾句話,哪一句話能概括這一段的意思?用“——“劃出。原野熱鬧非凡,什么意思?(十分熱鬧,超出一般)板書:原野 熱鬧非凡。
2、非同一般的熱鬧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些“原野熱鬧非凡”的?
3、這段里寫了原野的幾種景物?(出示幻燈片)把大豆、高粱當作什么來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把人們的心也燃燒起來了?”
下面我請第一組表演“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第二組表演“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第三組表演“榛樹葉子全都紅了……”你們可以發揮你們的想象,把原野最熱鬧的一面表現出來。
4、第四組同學讀,其余組同學表演。下面老師想現場采訪幾位同學,“大豆,你好,請問你身為原野的一分子,你覺得秋天的原野怎么樣?”“紅高粱你好,你覺得秋天的原野怎么樣?”“小榛樹你好,瞧,你的葉子全都紅了,真漂亮啊!你喜歡北大荒的秋天嗎? ”
5、通過同學們的表演和朗讀,我們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咱們的教室,使我們的課堂也熱鬧非凡起來。
6、集體試背這一段。
第五段
1、大豆笑了,高粱紅了,榛樹葉更是紅到了人們的心里,這就是告訴我們糧食豐收在望,農民伯伯最喜悅)
2、北大荒的人喜歡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遍地金黃的九月,你能想象“千里金”的景象嗎?(出示幻燈片)
九月的北大荒是豐收的季節。這個季節莊稼成熟了,滿地都是寶物。人們能不高興嗎?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懷著喜悅的心情)。
四、總結
1、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富,(板書)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2、北大荒的秋天,從天空到小河到原野,無處不美,生活在北大荒的人眼中有景,身邊有寶物,難怪人們會贊美,會贊嘆。
讓我們配上音樂有感情的來朗讀全文。配樂齊讀課文。
五、課后作業:
1、背誦課文。
2、小練筆。
六、板書設計:
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優美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見底
原野 熱鬧非凡
物產豐富 “大豆搖鈴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析:《北大荒的秋天》是第1篇寫景課文,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想象、感想,感受北大荒的豐收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鏈接生活,引入課題
1.同學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2.能說說秋天留給你的印象嗎?生回憶作答。
3.秋天是一個色、香、味俱全的季節,無論走到哪里,都會令人賞心悅目。今天,我們一起去感受北大荒的秋景。
4.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回歸生活,喚起學生對秋天的回憶,學生憑借自己的印象,各抒己見,初步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進入樣本,品讀感想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讀后交流,比一比誰讀懂的內容多。
3.重點引導學生,讀懂文意,體會天空的'一碧如洗。
4.品讀比喻句。
(1)結合生活經驗,理解“銀灰”、“橘黃”、“血紅”、“絳紫”。
(2)將詞義與生活的表象聯系起來,感受“五彩斑斕”的色彩,體會流云之美。
(3)擴展
理解詞義后,仿寫表示色彩的詞語。(例如:雪白、碧綠、湛藍……)加深對色彩的認識。
5.想象畫面,感受天空的凈,流云的美。
6.板書:天空凈流云美
【設計意圖:對于色彩之間的細微區別,需結合具體的表象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易于理解,并通過擴展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色彩的認識。隨后,讓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感想色彩斑斕,感受天空的凈,流云的美】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桌互讀。
2.抓住“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問:讀著這樣的語言,在你眼前出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引讀)
4.這么美的景色,誰不喜歡呢?(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充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讀中悟,想象中讀】
過渡:北大荒的天空凈、流云美、小河清,那原野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
(1)思考:本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討論:分別從哪幾方面來寫?
(3)引導品味:寫大豆、高粱的擬人手法和榛樹葉的打比方寫法。
(4)重點抓住“搖動”、“揚起”、“笑聲”、“演唱”等詞,體現原野鬧。
2.品讀感想
(1)自由讀,體會原野上豐收在望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
(2)先通過齊讀中心句,再分組讀句的形式,暗示本段的構段方式。
(3)齊讀,讀出人們豐收的高漲情緒,體會情感。
【設計理念: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以讀為本。對本段的構段方式,先通過簡要分析,再采取齊讀,分句讀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得到暗示。從而在反復讀中領悟其先總后分的構段寫法】
三、拓展延伸,領悟寫法
1.簡介本段的構段方式。
2.讓學生按這種構段方式交流生活中的場景。
3.動筆練寫。
【設計意圖:通過擴展,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先讓學生說,可以說說操場上的情景,春天百花盛開的場景,秋天豐收的景象。再動筆表述出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交流后,學生有了精華,這時給學生練筆的機會,更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4
之一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能真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地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地思想感情。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 新課
1、指名讀課文。
2、簡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廣大地區。過去那里是一片荒蕪,解放后,經過建設者的開墾,荒地已變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找出能概括課文的
絳紫透明波紋燃燒山嶺
蕩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見底幾縷
自由讀。
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紫是平舌音,燒、澈是翹舌音,嶺、縷是邊音,紋是前鼻音,嶺是后鼻音,荒、絳是三拼音)
指名讀,齊讀。
2、讀句子。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時要注意合理的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
指名讀,齊讀。
3、讀課文。
指名分自然段讀。
師生共同評議。
4、回答問題。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文中用哪一句話來概括?
四、理清課文脈絡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的?
五、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六、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組詞: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嶺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3.提問
二、講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陸云是什么樣兒?
指名讀第二句。
"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色彩真多呀!課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斕的錦緞)
"五彩斑斕"什么意思?
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練習朗讀和背誦。
小結:這一自然段描繪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輕聲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靜靜地躺在。一全小魚游過去,水面上頓時漾起了( ).
理解"清澈"。
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指名朗讀和背誦。
小結:這一自然段描寫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麗。
3、學習第四自然段。
默讀第四自然段,數一數一共有幾句話,那一句話能概括這一段的意思,用"-----"劃出來。
指名回答。(原野熱鬧非凡)
"熱鬧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熱鬧,超出一般)
那幾句具體寫"熱鬧非凡" ?
" 大豆、高梁"當作什么來寫了?(當作人來寫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熱鬧的景象?
讀這句話時,要把農民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讀出來。
練習朗讀,指名讀。
練習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指名讀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練讀第5自然段。
小結: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厚。
5、齊讀第6自然段。
用贊美的語氣讀。
三、齊讀課文,總結全文。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3.照樣子,寫詞語。
4.背誦全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作者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3、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4、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直觀的展示,對課文的誦讀感悟,體會北大荒秋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
1、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2、能用學過構詞方法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
難點
1、體會文中比喻的貼切、形象,理解“熱鬧”一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字詞,復習導入。
1、出示:傍晚幾縷映照轉眼間樂呵呵
銀灰橘黃絳紫藍綢子沉甸甸
一碧如洗五彩斑斕
清澈見底熱鬧非凡
大豆搖鈴千里金
指名讀。
2、出示圖片,從北大荒的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秋天慢慢的向北大荒走來,指名讀,再齊朗讀第一小節。
課文的結尾作者這樣贊嘆道: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指名讀)
二、精讀課文,抓住要領
1、對于作者這樣的贊美,你同意嗎?
請同學們自己到文中游覽一番,想象一番,感受一番,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不是真的很美?默讀課文,自己去發現。用筆來畫一畫你很喜歡的詞語,句子。
2、交流,你同意嗎?那些地方很美?
三、理解課文,感悟意境。
預設一:發現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天空美在哪?用自己的話說說。(色彩豐富,富有變化)
2、天空的顏色不斷發生著變化,讀讀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顏色的詞。
(1)“一碧如洗”
一碧如洗看字面來理解就是天空像洗過一樣干凈。
你見過一碧如洗的天空嗎?你能不能聯系生活這本無字詞典說說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流云什么樣的云?流云有哪些顏色?出示:“銀灰、橘黃、血紅”讀著詞你就聯想到什么?找找這三個詞的共同特征,(前一個字代表什么東西,后一個字表示顏色),你還能幫他們找到小伙伴嗎?(湖藍,金黃)
3、出示圖片,這么多的顏色,而且還有深有淺,你能用哪個詞來概括?(五彩繽紛等)這還不夠形象,這么豐富的色彩,而且還在不停的變化,誰能有辦法把流云的樣子說得再清楚些?誰能用上一個比喻幫助我們想象出流云的樣子?(板書:比喻)出示:這些流云就像(就像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瓶、就想一位魔術師在表演變幻顏色的魔術、像畫家五彩斑斕的畫布、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4、作者看到流云,產生的是怎樣美好的想象呢?
出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個句子挺長的,誰能讀好?
課件幫助斷句出示,天空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不斷變化的色彩才顯得更加迷人,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變化快,有次序的美。)指名兩人讀。
5、出示圖片天空,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一齊讀,在文字中想象這樣美的景象。
板書:天空,齊說——北大荒的天空真美呀!
過渡:在北大荒抬頭看看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萬變的流云,讓我們低頭看看小河,它是怎樣的呢?
(二)北大荒的小河
1、小河的樣子,誰已經想象出來了?練習讀兩遍。爭取用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到小河邊去,
2、指名讀,問:大家看到小河了嗎?(看是看到了一點,但不是很清晰。)
師:怎樣才能讓大家看的清楚呢?(讀慢一些,輕一些,強調清澈見底、透明的藍綢子)
再請一生讀。
3、師問同學:是不是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小河?
(清澈見底、小河的水比較深,可是水底的水草、小魚、和美麗的鵝卵石都看的一清二楚,我覺得河水很美,像透明的藍綢子,河水還很靜,像明鏡。)
“漾”字什么意思?(聯系練習2第一題選擇字義)怎樣讀出河水“漾”的過程?
4、師:看到這么美的小河,你想做什么?
(我想摸一摸藍綢子。我想喝一口清澈的河水。我想撿一些河底的鵝卵石。我想和水里的小魚一起戲水。)
5、出示畫面,段落。提示比喻句,為了讓我們感受到小河的美,作者用了——?你覺得這個比喻怎樣?你喜歡這個比喻嗎?你來讀一讀。
6、指導讀:河水靜,魚兒動。多么動人的畫面。讓我們盡情讀出我們心底的向往。
小結,板書,學生齊說——啊!北大荒的小河真美呀!
過渡:碧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河,真是太美了。聽說北大荒的原野別有一番景象,我們去看看吧。
預設二:感受原野之美
1、讀,交流:原野是怎樣的景象?(北大荒的原野熱鬧非凡。)理解“熱鬧非凡”。什么樣的場面能稱為熱鬧非凡呢?(聯系生活實際)
2、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原野的“熱鬧非凡”?(默讀這一小節,邊讀邊思考)
聽聽都有些什么聲音?
3、農作物都載歌載舞樂呵呵的歡迎我們來了,誰能把他們的熱情讀出來。
生比賽朗讀。一個比一個精彩。
4、真是太熱情了。(做從沉醉中醒來的舉動)不對呀,大豆、高粱它們不會笑也不會唱呀?哦,我明白了,這是把它們當成人來寫,這就是擬人的手法。(板書:擬人。)真是生動、形象。讓所有的作物活起來,把原野的熱鬧呈現出來。師生分部分讀。
5、出示這段,你發現老師讀的和你們讀的句子有什么關系呢?
你能給這幾句話找個小隊長嗎?點紅“原野熱鬧非凡。 ”
為什么是這句呢?(熱鬧非凡,下面從大豆、高粱、榛樹來具體寫原野怎樣熱鬧的)他就是小隊長,其他的句子都聽他的指揮呢!
出示練習:
。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像一只只白鴿在天空中飛翔;有的馬上就要開放了,看起來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還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外面包著一層青綠色的外衣,已經含苞待放了。(玉蘭花)
6、過渡: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北大荒的原野也是美的,
你看,大豆笑,高粱唱,榛樹葉子抱著跳。看著原野上這片豐收的景象,相信在北大荒付出勞動的人們的心情一定比我們還要激動,你從課文里發現了嗎?
生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師:燃燒起來說明人們-------(-特別高興,特別興奮。)是什么把人們的心給燃燒起來的?
(榛樹葉子。還有是大豆、高粱,原野里所有的莊稼。它們全都成熟了,所以人們特別高興、喜悅。還有水產品。)
7、師小結:是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無論是田野、山嶺、江河,還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大家快聽,北大荒的人們在齊聲贊美這兒的秋天呢!
生齊讀第五節。
師:同學們,沉甸甸的寶物會有什么?
(大豆、高粱、榛子。還有玉米、水稻、蓮藕、魚蝦…… )
8、出示豐收圖畫。
9、小結板書: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錦、小河動靜相宜、原野熱鬧非凡,其實美還不僅僅局限于此,更美在豐收帶給人們的欣喜。
10、北大荒是塊荒地嗎?(不荒)有人給它換了個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北大倉)
過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蕪,長滿了野草,沒有人耕種,人煙稀少。但是解放后,經過建設者們的開墾,荒地已變成了良田。現在的北大荒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是我國東北的大糧倉。
板書“景色,豐收”,你覺得北大荒哪一方面的美更重要一些呢?、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出示最后一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五.拓展延伸
總結:處處皆風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勞作,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美,用他們的雙眼發現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變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美麗又富饒,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也讓北大荒的秋天成為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
朗讀全文
六、練習
1、練習朗讀課文,關注課文描寫的順序和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
2、練習背誦全文。
3、遷移練習:圍繞下列中心句寫一寫。
超市里熱鬧非凡。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準備:
老師:北大荒的相關圖片、《秋日私語》配樂、多媒體。
學生:朗讀課文、查字典理解難解的詞語、上網和課外書上搜集北大荒的相關資料。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地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地思想感情。
三、學習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難點:學習總分的構段方式,嘗試圍繞中心句寫話。
四、板書設計:
天空
景色優美 小河
北大荒的秋天 原野
物產豐富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在詩人眼中,秋天是一首詩;在畫家眼中,秋天更是一幅畫;而在農民眼中,秋天是四季中最美麗的季節,它不僅有迷人的景色,更有豐收的喜悅。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我國東北的一個名叫“北大荒”地方。
2、請學生介紹北大荒的歷史背景和現狀。
師問:北大荒過去是什么樣子呢?如今又有什么變化呢?
(學生課前搜集了很多資料,家長還幫孩子用紙打印出來,上課時因為時間關系,我沒能給孩子好好呈現,我想明天的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走上講臺,要不就會挫傷孩子搜集資料的興趣)
3、板書:
4、北大荒。(點撥荒字的書寫:看老師寫荒,長滿了野草,沒有人耕種,所以這有個草字頭,“亡”表示什么也沒有,能給荒組個詞嗎?
(這個地方師傅交待過要板書,結果時間倉促,緊張得忘掉了,非常后悔,導致最后的第一課時,居然沒有留夠給孩子的'寫字時間,本來的范寫也沒及時示范)
二、初步感知。
1、師過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北大荒的秋天吧!
生自讀課文,要求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讀正確,讀通順。
思考:用一句話來概括北大荒的秋天。
師生交流: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這個地方學生完成的很快,也能及時找出課文中心句)
2、掃除生字詞障礙:
①錦緞 明鏡
鈴—嶺 荒—茫
②嘩啦啦 樂呵呵 沉甸甸
③一碧如洗 清澈見底 熱鬧非凡 五彩斑斕
(這里課后陳特指出:我的提問指向性不明,我的提問是:“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呈現的三組字有什么特點?”孩子們站起來有的提到讀音,有的提到字形,我的無效設問,導致孩子們的回答有的都達不到重點,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他提到我可以提示孩子第一行抓住讀音和字形,第二行是構詞方式,第三行的讓孩子說出這些是描寫什么的詞語,孩子們在三上是不容易答出的)
3、指導讀句子: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師點撥:轉是多音字
師問:句子中的銀灰、橘黃都是表示什么的詞語,你能再舉幾個例子嗎?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情感目標: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感受語言美,培養欣賞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
【教學流程】
一、導入:與課題對話,激趣挾疑入文。
1、(教師出示:荒)
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師生交流)
2、(教師板書:北大荒)
這是一個地名。看到這個地名,你猜想它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師生交流:荒蕪的地方······ )
3、補充:北大荒,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廣大地區。建國前,這兒一片荒蕪;建國后,人們在這兒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墾區。多年來,人們在這些墾區中揮灑汗水,辛勤勞作。現在,這兒已經是小麥、高粱、大豆、甜菜等盛產基地。因此,人們親熱地稱她為“北大倉”。今天,我們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樣呢?
4、生齊讀課題。
二、激趣質疑引入
1、上一節課,北大荒的秋天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課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贊美之情呢?
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過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詞語來談一談。
2、交流小結: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三、精讀:與文本對話,感受景美物豐。
過渡:你最喜歡哪里的美,就請大聲地朗讀吧。然后再告訴我們你為什么喜歡。
1、讀后交流。
【預設語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引導理解:怎樣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時分天空會出現怎樣的美景呢?(通過“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表示顏色詞語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斕”的意思。體會比喻句的寫法,再展開想象這美麗的流云還會像什么,完成填空。)
【預設語段二: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你認為作者筆下的這句話中,哪些詞句用得精彩?
(通過引導體會“藍綢子”、“躺”等詞語,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預設語段三:原野熱鬧非凡。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理解“熱鬧非凡”的意思。哪些語句能讓你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呢?劃出相關語句。從中體會擬人句和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
【交流】大豆 嘩啦啦的笑聲
高粱 樂呵呵地演唱
榛樹葉子 像一團團火
2、重點體會:“大豆搖鈴千里金”
生活在這里的人,為什么喜歡說此時的北大荒是“大豆搖鈴千里金”呢?哪些詞句能告訴我們此時的北大荒的確是“千里金”?
(①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②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3、這里的人們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此時的北大荒,現在你想怎么贊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級交流,交流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這份贊美之情。)
四、思維拓展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在自己的腦海里“放電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凈、小河清、原野鬧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現。
五、涵詠:與作者對話。
1、作者筆下的北大荒確實是“北大倉”啊,美得讓人令人心醉!把文章中你喜歡的語句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吧。
(班級賞讀,讀中積累內化)
六、課外延伸:美文欣賞
【出示】
北大荒的秋~閃著耀眼的金光。
七、拓展延伸,與文本對話。
1、畫一畫。請大家動手畫一畫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畫什么地方就畫什么地方。可以畫清澈見底的小河,可以畫原野上的熱鬧非凡,可以畫可愛的豆莢,可以畫火紅火紅的榛樹,也可以畫流云的色彩斑斕……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課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的到來。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寫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寫北大荒物產的豐富。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贊美北大荒的秋天。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詞語,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設計理念
進行美的熏陶。展示圖片感知美,賞析詞語體會美,仿寫句子表達美。
教學過程
導言、揭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北大荒。(板書:北大荒)我們邊游覽邊學習課文。它在祖國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從合肥出發一直向東北方向走。(課件展示合肥至北大荒示意圖)看圖形象感知
(課件展示北大荒美景)現在請大家帶著問題仔細游覽。請聽:這是北大荒什么季節的景色?你認為北大荒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回答,師板書:的秋天 美)
初讀課文,感知美
是啊!北大荒真美啊!我們課文中的北大荒更美,它美在哪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生字多讀一遍。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2)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板書:天空 小河 原野 物產)
精讀課文,品析美
(一)學習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齊讀課文。
學習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最能表現天空美的句子。
(1)齊讀:(課件展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板書:色彩)
(2)指名讀表示顏色的詞。問:你讀了這些詞聯想到了什么?
(讀到“銀灰”,想到像銀子一樣的灰色,讀到“血紅”,想到像血一樣的紅色)
(3)請說出以上類型的詞。
(雪白、漆黑、桃紅、天藍、草綠、葡萄灰、檸檬黃、茄子紫)
(4)欣賞美景,練說句子。
課件展示天空美景。
你們看,天空中的流云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看!
那邊還有一道什么?(一道玫瑰紅、一道金黃、橘紅……)這哪是天空啊!簡直是(一幅美麗的畫)。
(5)仿寫句子。(課件展示)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了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一道_______,就像_______。
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朗讀課文。問:小河美在哪?
(2)劃出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讀讀,說說用了什么比什么?
(用“透明的藍綢子”比小河,用明鏡“來比水面。)
(3)哪些詞語寫出了小河的清澈”?
(清澈見底、如同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的水面)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原野熱鬧非凡)
(3)這一段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劃出擬人句。
(大豆發出笑聲,高粱揚起臉龐演唱,榛樹葉子全都紅了)
(4)齊讀:(課件展示)
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歌唱。
(5)豆莢搖動的聲音在北大荒人聽來為什么是笑聲?
(看到這一派豐收景象,人們自己心里樂了,所以他們聽到這聲音知道又是一個豐收年,心情愉悅,把這聲音也想象成是笑聲。)
(6)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人們的喜悅之情?
榛樹的葉子全都紅了,紅的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課件展示:落日、小河、原野圖片。
齊讀第2——4自然段。
學習第三段(第五自然段)。
秋天給北大荒帶來了美麗的景色也帶來了大豐收。
請默讀第五自然段。
從哪看出北大荒的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
(九月,大豆成熟了,豆莢搖動起來,就像它在搖鈴。)
課件展示圖片。問:捧出了什么寶物來?
小組朗讀課文。
學習第四段(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
(景美:天空一碧如洗,流云像錦緞;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物豐:大豆搖鈴千里金。)
(板書:景美 物豐)
看景,讀文欣賞美。
課件出示圖片。(回放)邊看圖,邊聽朗讀錄音。
齊讀全文。
指導背誦。
理清全文及各自然段的層次。
分步記憶,連貫成篇。
作業
讀一讀第四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背誦課文。
板書 北大荒的秋天
{
天空 流云斑斕
景美 小河 清澈見底
原野 熱鬧非凡
物豐 大豆搖鈴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9
蘇教版第五冊第五課
設計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寫景為主,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今天的北大荒是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抒發了作者對北大荒由衷的熱愛之情。根據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宜以誦讀為主,通過充分的誦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并由此欣賞和品味作者那種簡煉而又多姿多彩的表達方式。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1.布置預習:可要求學生自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較長較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查閱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是個怎樣的地方。
2.教師準備有關地圖和北大荒秋天的圖片。
3.課前調查,選3名語文程度不一的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作好摘記,以備教學中有的放矢,重點指導。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讀題審題:出示地圖,讓學生說說北大荒在什么地方,是個怎樣的地方。然后教師介紹北大荒;再讀題,說說“秋天”是個怎樣的季節,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內容。
自讀課文,了解大意:讓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再讀課文,可讓全班學生齊讀,教師可從中了解學生是否讀正確讀流利,有沒有難讀的詞句;讀后思考討論: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為什么說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學習字詞,讀通長句:
1.朗讀帶有生字的詞語。
銀灰 絳紫 透明 波紋
燃燒 山嶺 幾縷 漾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見底
讀音上重點注意:紫、燒、澈、紋、嶺。
詞義的理解上重點注意:絳紫、一碧如洗。
2.讀長句,注意合理的停頓。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3.討論解答學生尚不理解的詞、句。
逐段朗讀,理清課文脈絡:可以先指名讀,再齊讀各自然段,討論問題: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為什么北大荒的秋天來得比較早?還可補充詞語“一葉知秋”。哪幾個自然段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物產豐富?最后一段只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復習生字,指導書寫:讓學生自行識記生字字形,重點指導寫好“碧、紫、燃”3個字。教師范寫,學生描紅。
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讀課文,賞美景: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教師問:你最喜歡哪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喜歡,能讀給大家聽嗎?
讀課文,悟情感,教師問:作者是那樣地熟悉北大荒,熱愛北大荒,你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這種情感來?把這樣的語句讀一讀。
重點研究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作者寫“天空”抓住色彩,寫“小河”抓住清澈,寫“原野”抓住什么來寫?默讀課文。
朗讀討論“原野熱鬧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熱鬧”原是形容什么?課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讀,討論寫“大豆”“高粱”“榛樹”的句子,體會“熱鬧非凡”,體會農民對于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小結,這一段作者先概括寫“原野熱鬧非凡”,然后通過寫“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具體描寫了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表現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練習朗讀和背誦。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4:通過對課文的通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三:教法、學法:
直觀演示法、引讀法、音樂陶冶等。
四:教時: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板書:秋天)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豐收的喜悅。但是在建國前,我國黑龍江部分地區的秋天曾經是一片荒蕪,人們稱為“北大荒”。(板書:北大荒)
(2)齊讀課題:北大荒的秋天
過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2. 初讀課文。
(1)將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讀讀,注意它們的音和形。
(2)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生字的字音。
3. 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分節讀課文。
4.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課文第一段告訴我們北大荒秋天到來的時間。9月,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樣?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內容。
(2)出示燈片:指導觀察看圖說說,課文那些語句寫了圖的內容?理解“一碧如洗”。(板書)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綺麗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西邊的天上會有什么?讀——
《2》這些流云是怎樣變化的?讀——
《3》(看燈片)這樣美的景色,課文怎樣用文字來描述的?指名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來寫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現在我們來欣賞這些優美的語句,小聲跟配樂錄音讀,注意邊讀邊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達出來。
5.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有時什么樣兒呢?(小河)
(1)聽老師讀,看有幾句話,每句講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給你什么印象?讀——
(板書:清澈見底)查字典理解“澈”。
(3)印示燈片,指導看圖后提問:為什么把他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用“因為------所以------”說話。
(4)假如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表達此時的心情?指名讀——
(5)男女生分讀后齊讀本自然段。
6. 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此時,那兒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節,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
(1)自由輕聲讀課文,動筆畫出有那些景物,有幾句話。
(2)齊讀第一句:什么地方熱鬧非凡?(板書)
這句話具體嗎?再讀一讀課文,找找哪幾句是用來寫原野熱鬧的?
(3)學習第二、三句內容。
《1》投影片覆蓋出豆莢圖片:課文文中是怎樣描寫豆莢的?指名讀——
大豆真的會笑嗎?齊讀本句。
《2》覆蓋出高粱圖片:“黑紅”的高粱說明他們怎么樣了?高粱會演唱嗎?為什么這樣寫?指名讀,齊讀。
《3》火紅的榛樹葉子出現在哪兒?紅的怎樣?讀——
《4》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那兒的人們把過去荒蕪的草地開辟成了豐收的良田。北大荒人有更大的決心,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富強。
(4)齊讀本自然段。你們讀了以后,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樣?(板書:熱鬧非凡)作者怎樣把他寫具體?(指名讀)
《1》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
《2》齊讀概括句,男、女生分讀具體描寫的句子(交換讀)。
(5)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請在課后用你的筆來寫一寫家鄉的秋天。
7. 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讀出喜愛之情。
8. 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詞語。
(2)分析字型,指導描紅。
荒:上中下結構,“亡”不能帶點,與“流”比較區別。
紫:上中下結構,與“緊”比較區別。
(3)作業:按筆順在習字車上描紅。
9. 課外作業。
片段練習:家鄉的秋天真美呀!
板書: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見底 美
原野 熱鬧非凡
反思:
簡介北大荒后,讓學生帶著“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這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使學生邊讀邊思考,從整體上感知文中的景,感受文中的情。學習2-4自然段時,以“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為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從而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凈、小河清、原野鬧之美。指導背誦時,一邊背,一邊在頭腦里“過電影”。這樣不僅背的快,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1
新的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的目的在于: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本人今期所任教的三年級語文第5課的教學設計如下,希望能與大家交流、學習: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對課文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有一個地方,人們把那兒稱為“北大荒”。(板書:北大荒)
荒:長滿了野草,沒有人耕種。
為什么取這么個名字?想象一下原來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樣的?
2.過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蕪,人煙稀少。但是解放后,經過建設者們的開墾,荒地已變成了良田。現在的北大荒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是我國的“北大倉”。(出示圖片)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北大荒”有關的課文,(板書:北大荒的秋天)
二.檢查字詞、初讀課文。
1.出示詞語:幾縷 橘黃 絳紫 頓時 漾起 豆莢 臉龐 榛樹 轉眼間
2.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樣的呢?課文中用了一句話來概括的?請同學們放聲讀一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板書:原野、天空、小河)
三.理解課文,感悟意境。
(一)原野之美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2.這段話中哪個詞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點?(板書:熱鬧非凡)
原野熱鬧非凡,到底熱鬧在哪呢?你們聽到聲音了嗎?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讀這幾句話,能從課文中“聽”到聲音嗎?
3.交流:你讀到聲音了嗎?
(1)大豆已經長出了豆莢,還發出聲音,這說明——豆莢已經成熟了。難怪這里的人們喜歡用這樣一句話來贊美秋天,(大豆搖鈴千里金。)
(2)挺拔的高粱,它們樂呵呵地在演唱。
大豆會歡笑,高粱會演唱,這是把它們當作人來寫。
4.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1)看到那么美的榛樹,人們的心情怎樣?
(2)(高興、激動、興奮)這種高興快樂到了極點就說心也燃燒起來了。
5.真不愧是“北大倉”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天空之美
1.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讀課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顏色不斷發生著變化:
(1)“一碧如洗”——天空一片碧藍好像洗過一樣。
(2)“銀灰、橘黃、血紅”——流云的顏色 這三個詞的樣子,前一個字代表一樣東西,后一個字表示顏色。
3.這么多的顏色,書上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五彩斑斕。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4.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那似錦的流云,出示圖片。
(三)小河之美
1.靜之美
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2.動之美
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3、小魚、小河,一動一靜,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他們在一起是那么和諧。
五.拓展延伸
1、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美。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發現美。
3、讓我們的用自己雙眼發現了美,用我們的自己雙手創造美。
板書設計: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見底 景美
原野 熱鬧非凡
大豆搖鈴千里金 物豐
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情感目標: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感受語言美,培養欣賞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
【教學流程】
一、導入:與課題對話,激趣挾疑入文。
1、(教師出示:荒)
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師生交流)
2、(教師板書:北大荒)
這是一個地名。看到這個地名,你猜想它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師生交流:荒蕪的地方······ )
3、補充:北大荒,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廣大地區。建國前,這兒一片荒蕪;建國后,人們在這兒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墾區。多年來,人們在這些墾區中揮灑汗水,辛勤勞作。現在,這兒已經是小麥、高粱、大豆、甜菜等盛產基地。因此,人們親熱地稱她為“北大倉”。今天,我們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樣呢?
4、生齊讀課題。
二、激趣質疑引入
1、上一節課,北大荒的秋天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課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贊美之情呢?
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過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詞語來談一談。
2、交流小結: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三、精讀:與文本對話,感受景美物豐。
過渡:你最喜歡哪里的美,就請大聲地朗讀吧。然后再告訴我們你為什么喜歡。
1、讀后交流。
【預設語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引導理解:怎樣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時分天空會出現怎樣的美景呢?(通過“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表示顏色詞語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斕”的意思。體會比喻句的寫法,再展開想象這美麗的流云還會像什么,完成填空。)
【預設語段二: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你認為作者筆下的這句話中,哪些詞句用得精彩?
(通過引導體會“藍綢子”、“躺”等詞語,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預設語段三:原野熱鬧非凡。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理解“熱鬧非凡”的意思。哪些語句能讓你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呢?劃出相關語句。從中體會擬人句和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
【交流】大豆 嘩啦啦的笑聲
高粱 樂呵呵地演唱
榛樹葉子 像一團團火
2、重點體會:“大豆搖鈴千里金”
生活在這里的人,為什么喜歡說此時的北大荒是“大豆搖鈴千里金”呢?哪些詞句能告訴我們此時的北大荒的確是“千里金”?
(①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②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3、這里的人們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此時的北大荒,現在你想怎么贊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級交流,交流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這份贊美之情。)
四、思維拓展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在自己的腦海里“放電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凈、小河清、原野鬧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現。
五、涵詠:與作者對話。
1、作者筆下的北大荒確實是“北大倉”啊,美得讓人令人心醉!把文章中你喜歡的語句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吧。
(班級賞讀,讀中積累內化)
六、課外延伸:美文欣賞
【出示】
北大荒的秋~閃著耀眼的金光。
七、拓展延伸,與文本對話。
畫一畫。請大家動手畫一畫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畫什么地方就畫什么地方。可以畫清澈見底的小河,可以畫原野上的熱鬧非凡,可以畫可愛的豆莢,可以畫火紅火紅的榛樹,也可以畫流云的色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