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精選12篇)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1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北大荒的秋天》是語文蘇教版第五冊的課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令人遐想,表達了熱愛的真摯情感。筆法細膩,色彩絢麗多姿。鑒于三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環境,我主要通過讀讀、說說、議議等方法,并且恰當地利用網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在語言文字、實物美景、描摹聯想之中,感悟文本的內涵,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理解、感悟的創新能力。
……
師: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讀一遍可以,也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
師:讀了幾遍(2、3遍)愿意來讀給大家聽聽嗎?讀得同學認真讀,其他同學仔細聽。
生1: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評價。(從學生的評價糾正了:幾縷、血紅、絳紫、五彩斑斕等讀音)
師:誰愿意再正確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呢?
生:讀第二自然段。(2人)
師:大家讀得很投入,通過我們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詞都讀正確了,接下來還要請同學再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自由朗讀后回答,要求其他同學仔細聆聽。
生1: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彩多。
生2:寫的是北大荒秋天天空是一碧如洗,到了傍晚西邊的天空會有幾縷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變成了好多種顏色,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生3:我認為寫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麗。
師:這么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說法各不相同,請你再仔細聽聽老師的問題辨別一下,哪一位同學說得格外好呢?老師問的是這一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樣的景色?
生4:我覺得生2說得好,特別完整。
師:哦,那把整段說下來不是更完整嗎?你們覺得呢?
生5:我覺得生3說得好,說得很清楚,也不羅嗦。
師:你們覺得說得有道理嗎?(有)對,要概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就要說得清楚,又要說得簡潔。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慢慢滲透學習方法)
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出示圖畫)瞧,這就是那美麗的天空。那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請你自己再讀讀這段課文,試著用文中的詞句來說明。你可以用筆圈圈劃劃。
生:自由閱讀、圈劃,然后交流。
生1: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美“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師:你覺得它寫得美在哪兒呢?
生2:這些流云在落日映照下,顏色有很多種,一道銀灰,一道橘黃……,所以我覺得很美。
師:(指圖)是啊,天空中有一道像銀子一樣的灰色,像橘子一樣的黃色,像血一樣的紅色,還會有哪些像什么一樣的顏色呢?
生1:像草一樣的綠色。
師:那叫…… 生:草綠
生2:還有粉紅。(金黃、葡萄紫、梨黃、玫瑰紅、天藍、雪白等)
師:這么多的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生3: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色俱全、五彩斑斕等)
師:天空中有這么多色彩,你們覺得美嗎?(美)那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句話。
生4:讀。
(這里的課文出現了許多表示色彩的詞語。如:“一碧如洗”、“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等。這些顏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要真正感知這些紛繁的色彩,學生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有和著音樂輕輕的集體讀,有富有感情的個人讀,有自由地大聲朗讀等。通過讓學生朗讀,把自己認識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了。其次,我又通過網絡,將學生置入于北大荒真實的場景之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屏幕上顯示的是“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見底”的小河等畫面。這樣,將色彩與景物和諧地融為一體,一方面,使得色彩具有了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使它承載了豐富的情態內涵。學生在認識、領悟色彩美的過程中,不只是盯著色彩,而是關注其所處的整個環境,無論是語言的,還是畫面的。學生面對這多姿多彩的景物,對各種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勝收了。)
師:請你再讀讀這句話,除了寫色彩多,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5: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流云是五彩斑斕的,還像錦緞很美。
師:在作者眼中那些美麗的流云像錦緞,那在你眼中這些流云像什么呢?(指圖)
生1:像彩虹。(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師:說得真好,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
生2:這些流云的顏色變化很快的,原來天空是一碧如洗的,到了傍晚,一轉眼就變出了許多顏色。
師:作者還寫了四個“一道”,(看圖)這些顏色是不是像五顏六色毛線混雜在一起的?
生3:不是,是一道一道的,很有次序,不亂的。
師:很有層次感的對嗎?你們覺得是混成一團美,還是這樣美?
生:有次序的美。
師:剛剛有同學說像孔雀的羽毛是不對的。孔雀的羽毛顏色就是混在一起的。
師:大家討論得很認真,透過簡單的語言文字,我們品味出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將感受到的讀出來,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讀出感受。老師為你配上音樂。
生1:配樂朗讀。
師:現在提高點要求,請你來當當北大荒的小主人,將家鄉的天空介紹給我們這些外地的游客。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先自己準備一下吧!
生:準備,說給同桌聽,指名說。
……
反思:
這是我教學〈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的課堂教學實錄。怎樣使整個教學流程渾然天成,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利于學生大膽地“放”。“放”就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最大限度地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學生沒有自主參與的機會,學習熱情會越來越淡薄,自信心越來越不足,能力也越來越差。與其我們老師去告訴他們正確答案,不如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充分去讀,放手讓學生去說,教師別急著去肯定或否定,讓學生在相互地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確的認識,獲得學習的技能。如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要求學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時,根據多位學生的回答,請學生來判定哪位學生說得好,教師再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建構出概括段意的要點。教學實踐的成功告訴我們:只有大膽地“放”,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練的機會,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帶著自己學習成果,向老師和同學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幫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自主意識,激活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落實。也就是“變先教為先學”。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扶”在目標的達成上。“扶”就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針對性的,才是學生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點之處,“扶”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學生細細品味作者寫的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美在何處時,教師在學生自品感受不深時,運用范讀、舉例、對比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色彩美、層次美、變化快。另外,“扶”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可以是理解詞語的方法,也可以是讀懂課文的方法等。如教學〈北大荒的秋天〉時,引導學生結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后,總結出“品味語言,感受語言美”的學習方法等。總之,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自身的規律,還要善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才能讓學生學會,會學。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2
【教材解讀】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選取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為描寫對象,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用細膩生動的筆法,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豐收在望的北大荒秋景圖。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之難點。
【設計理念】
1、探究式閱讀教學理念。以“疑”為主線,讓學生的閱讀活動從“生疑”開始,讓學生的“釋疑”過程在閱讀中進行,讓學生的閱讀行為在文本中延伸。
2、對話式閱讀教學理念。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入的讀書活動中與同伴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情感目標: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感受語言美,培養欣賞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品味文章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產之豐。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與課題對話,激趣入文。
1、(教師出示:荒)
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荒涼、荒蕪、荒無人煙 、荒草
2、(教師板書:北大荒)
這是一個地名。看到這個地名,你猜想它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師生交流:荒蕪的地方......)
3、圖片展示,補充文題:北大荒,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廣大地區。建國前,這兒一片荒蕪;建國后,人們在這兒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墾區。多年來,人們在這些墾區中揮灑汗水,辛勤勞作。現在,這兒已經是小麥、高粱、大豆、甜菜等盛產基地。因此,人們親熱地稱她為“北大倉”。今天,我們就到北大荒看看,那里的秋天到底怎么樣呢?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出示生字新詞,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
2、北大荒的秋天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課文中作者是怎么評價的?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齊讀。
3、北大荒的秋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你是從文中哪個地方知道的?在這里,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葉之秋。齊讀第一段。
4、在作者心中,北大荒的秋天非常美麗,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詞語。
5、同桌交流總結: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四、精讀課文
過渡:你最喜歡哪里的美,就請大聲地朗讀吧。然后再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喜歡。
讀后交流。依回答課件出示相應語句。
天空
1、還有誰喜歡北大荒的天空?
指名讀。(出示圖片)瞧,這就是那美麗的天空。看到北大荒的天空,你最先想到那個詞語?什么叫一碧如洗? 天空像洗過的一樣干凈。干凈,怎么理解?北大荒的天空沒有云嗎? 什么時候有云?出示關聯詞語:只有……才……“縷”能換成“朵”嗎?講解“流云”。
2、請一位同學畫幾朵流云。并給白云涂上顏色。
應該涂什么顏色呢?師生交流。
師:書上是怎么描述流云的顏色呢?(指圖)天空中有像銀子一樣的灰色,像橘子一樣的黃色,像血一樣的紅色,還會有什么顏色呢?(粉紅、金黃、葡萄紫、梨黃、玫瑰紅、天藍、雪白、草綠等)
這么多的顏色,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誰能給它換個詞語?(色彩斑斕、五光十色、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色俱全、五彩斑斕等)
3、齊讀第2自然段。
聽老師讀讀這段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使學生感受到流云的顏色變化的快,以及流云是一道一道的,很有次序,不亂的,有層次感。)
4、在這一段中,有一個比喻句,誰找出來了?理解:“抖動”,對照上文的“流云”。
5、配樂朗讀,齊讀。
過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樣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1、輕聲讀。誰能說一下小河的特點?再讀,哪些詞語說明了小河的清澈見底?( “透明的藍綢子”、“明鏡”等詞語)
2、默讀。找出兩個比喻句。
3、假如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表達此時的心情?
4、齊讀。
過渡: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原野又是什么樣子呢?
1、默讀課文,找找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講解中心句。
2、理解“熱鬧非凡”的意思。哪些語句能讓你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呢?劃出相關語句。從中體會擬人句和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
3、總分句式練習。
4、學校的操場真熱鬧啊!
五、思維拓展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在自己的腦海里“放電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凈、小河清、原野鬧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現。
本課的設計主要 以“讀”為線索,融合豐富多彩的畫面,在讀中“解疑”,在讀中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悟情、入情、動情。最后通過“美文欣賞”,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這樣的設計,尊重了每一位學生,能讓他們在課堂上大膽地讀課文,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充分地體現,還使中年級學生逐步學會閱讀的方法。
由于時間把握不好,這節課講得速度較快,沒有把散文的優美體現出來,以后課堂需要多加注意。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3
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的豐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贊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設計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寫景為主,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今天的北大荒是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抒發了作者對北大荒由衷的熱愛之情。根據課文的特點,根據課文特點,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感受北大荒的美麗,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憑借課文語言、圖片等體會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北大荒的情感,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課文,體會北大荒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和字里行間對北大荒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學習“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
教學流程(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俗話說,一葉知秋。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師出示課件)
2、(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已經讀過這一課了,現在,大家能否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北大荒。
3、作者用了哪一句話來贊美北大荒。
4、(師出示課件)生齊讀。
二、品讀感悟,理解課文
1、學習天空美
2、自由讀,說說: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過一樣的干凈,想看看嗎?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看好老師要變魔術啦,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什么?(出示課件)(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想一想除了這些,傍晚的天空還會有什么顏色?(金黃、茄紫、粉紅、淺紅、玫瑰紅)
4、這樣的天空你感覺怎么樣?是啊!這哪里是天空,簡直像是什么?
5、師指導朗讀第二句話。
6、(師將“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擦去)
讓你來寫,你怎么寫?
(二)學習 小河美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請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填空:
小河( ),如同( ),靜靜地躺在( )。一群小魚( )游過來,( )水面頓時漾起了( )。
理解“清澈”,提問:把小河比作什么?為什么?小組合作交流,反饋。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三)感受原野美
1、師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見課件),學生自由讀。
師:作者寫“天空”抓住色彩,寫“小河”抓住清澈,寫“原野”抓住什么來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朗讀討論“原野熱鬧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熱鬧”原是形容什么?課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讀,找出一個擬人句和一個比喻句。把什么和什么當做人來寫。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賽讀,體會“熱鬧非凡”,體會農民對于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小結,這一段作者先概括寫“原野熱鬧非凡”,然后通過寫“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具體描寫了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表現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四)學習 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草甸子”、“茫茫”、“沉甸甸”。
茫茫還可以用來形容什么?
滲透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五)讀課文,悟情感,教師問:作者是那樣地熟悉北大荒,熱愛北大荒,你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這種情感來?把這樣的語句讀一讀。練習朗讀和背誦。
三、總結
北大荒不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為祖國奉獻了那么的寶物,所以作者最后強調:
(師出示課件)齊讀。
讓我們配上音樂有感情的來朗讀全文。
四、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小練筆:(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寫一段話)
一下課,操場就熱鬧起來了。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探究式閱讀教學理念,以“疑”為主線,讓學生的閱讀活動從“生疑”開始,讓學生的“釋疑”過程在閱讀中進行,讓學生的閱讀行為在“存疑”中延伸。我還采用對話式閱讀教學理念,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入的讀書活動中與同伴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云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秘。我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圖片,看著“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讀者展現了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因為學生不注重觀察實際生活,對農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在閱讀過程中未能體會出其中的“歡快”的感情。課后通過查詢,我發現“通過讓學生看動畫后分角色表演”的辦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覺到:應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美,同時來感受美。
不過在本課教學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引導學生學習總分的構段方式,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評價學生這幾個方面做得不夠好。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4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作者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根據課文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展現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行的契機。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圖,一下子帶著學生走進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有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圖片,學生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結合教學過程,我將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開荒地等圖片及文字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豐富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進一步超越文本,發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二、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本堂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比賽讀 。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三、豐富想象,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聽聽到了什么。這時,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還有的說聽到了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接著,我啟發學生想象:你知道為什么說大豆發出的是笑聲?高粱這位快樂得漲紅了臉的小伙子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聲獻給誰呢?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甚至還有個調皮的男孩說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個課堂熱鬧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們的教室。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能進一步鞏固課文的內容。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么還要叫“北大黃”呢?接著,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后,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斗,才有了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 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當然,這堂課準備倉促,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努力,追求那份屬于北大荒的獨特之美:純凈而又絢麗,寧靜而又高遠。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5
學習目標:
1、在學生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和語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涵。
2、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會仿照寫出某一場景。
3、通過學生自由讀、范讀、指名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朗讀,,感受北大荒景色的美和物產豐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學習重點:
1在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會背誦課文第四段。
2、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會仿照寫出某一場景。
一:導入:
1、檢查字詞
2、整體回顧: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點?北大荒的秋天那些地方美呢?上節課我們感受到了天空的流云。今天我們繼續感受它的美。
二:深入感悟:
(一)小河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樣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看圖片)
1、書上哪個詞語能夠概括小河的特點?(清澈見底)
2、哪些語句能夠體現小河的清澈見底?9指名讀
3、讓我們一起讀這些句子,體會小河的清澈見底。
4、假如你是河中的小魚,你此刻會想些什么?(自由說)
5、哦,生活在這里的小魚多快樂,哪條小魚能讀出你的快樂。(個讀)
5、總結:這么清澈的小河,這么幸福的小魚,北大荒的的小河真美呀(齊讀)
(二)北大荒的原野(第四自然段)
見過了一碧如洗的天空和清澈見底的小河,再讓我們去北大荒的原野瞧一瞧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原野的特點,請你找到并用橫線畫出來。“熱鬧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熱鬧)
2、(指名回答)哪些句子具體寫出了原野“熱鬧非凡?
(課件出示句子)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指名讀)“聽”到大豆的聲音了嗎?(我聽到大豆在歡笑。)
(1)大豆已經長出了豆莢,還發出聲音,這說明豆莢已經成熟了。所以這里的人們喜歡用這樣一句話來贊美秋天,(大豆搖鈴千里金。)農民伯伯看到這一切心情會怎樣?(豐收、喜悅)
(2)你能讀出農民伯伯的喜悅心情嗎?(指名讀)除了豆莢的笑聲,你還聽到了什么聲音?(我聽到高粱在唱歌。)指導學生看插圖,看,挺拔的高粱,揚起了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會唱些什么呢?它們多快樂呀!誰能像它們一樣樂呵呵地讀讀這句。
3、作者筆下的大豆會歡笑,高粱會演唱,這是把它們當作什么來寫?(齊說:
這種修辭手法就叫——擬人。把物當人來寫了,多可愛呀!我們再來來讀讀句子,讀出可愛。
4、而這時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又是怎樣的景色呢?(學生齊說)
(課件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看到那么美的榛樹,想著以前的荒原變成了良田,在這收獲的季節,人們的心情怎樣?(興奮、激動)這種高興快樂到了極點就說心也燃燒起來了,讓我們滿懷激情的讀讀這一句。
5、這一段話先概括寫了原野的熱鬧非凡,再從大豆、高粱、榛樹具體體現它的熱鬧非凡。概括寫的句子就叫作“中心句”,
6、那我們仿照這一段話來說說吧。
(1)下課了,操場上。有的學生,有的,還有的。
(2)秋天,果園里的果子。蘋果,梨,葡萄…
7、原野真是熱鬧非凡,看著老師的板書,讓我們一塊試著背誦感受它的熱鬧非凡吧(提示背)
8自背
9、指名背10.總結:北大荒的原野真美呀
(三)物產
1、師:是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無論是田野、山嶺、江河,還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大家快聽,北大荒的人們在齊聲贊美這兒的秋天呢!(出示第五自然段,齊讀)
2、師:同學們,沉甸甸的寶物是什么?
大豆、高粱、榛子。
還有玉米、水稻、蓮藕、魚蝦……(邊說邊出示)的寶物來。)
4、寶物圖片欣賞
5、小結:(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一碧如洗的天空,美在清澈見底的小河,美在熱鬧非凡的原野,更美在它豐富的物產,所以我們應該深情的贊美它。)齊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三,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既然北大荒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為什么還要叫“北大荒”呢?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正是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斗,才有了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咱們聽一聽北大荒人心里的歌。(視頻)
板書設計:
天空一碧如洗流云五彩斑斕
北大荒的秋天小河清澈見底小魚快活真美
原野熱鬧非凡大豆笑高粱唱榛樹紅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6
【教學要求】學習課文,了解北大荒的美麗、富饒
一、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說說北大荒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二、新授
1、把你喜歡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讀完后同桌說說
2、交流
△第一節
(1)指名讀
(2)喜歡第一節的都起立讀
(3)北大荒的秋天真的來了。
△第二節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節?指名讀讀
(2)出示各種流云的圖片(銀灰、橘黃、血紅、絳紫)
(3)這么多的流云,會讓你想到什么?讀好“就像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4)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齊讀
△第三節
(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游過來,水面漾起波紋。
讀所出示的句子,在讀書上的內容,你更喜歡哪一節?把你喜歡的多讀幾遍
(2)交流:看看圖,讀讀文,說說自己的體會(如:水,真清啊,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我真想跳進去痛快的游個泳啊!
(3)帶著你的想象一起來讀吧
△第四節
(1)你喜歡這一節嗎?
(2)這一節寫了什么?相機出示圖片(大豆、高粱、榛樹)
(3)齊讀,你覺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樣?(熱鬧非凡)作者怎么樣把它寫具體的呢?(指名讀)
師讀中心句、生讀分句;齊讀中心句,男、女生分讀分句(再交換讀);表演朗讀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構段方式,先概括后具體。
△第五節
(1)這一節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么意思?(大豆成熟了,滿地是寶)
(2)指名讀讀,大家來評價,用什么語氣能讀出豐收的喜悅(歡快)
指導朗讀
(3)在這一小節中,你感受到什么?(北大荒物產的豐富,人民的勤勞)
(4)齊讀
△第六節
(1)齊讀
(2)北大荒的美美在景色:天空——小河——原野——
美在物產:
三、齊讀全文
四、試背誦第四自然段
板書設計:
5、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
物產美:大豆搖鈴千里金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 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讀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2——6自然段
(一)自由讀2——4自然段,說說這幾段都寫了北大荒哪里的景色?
*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樣?(顯示天空圖片)
3、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
4、練習朗讀。
*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我們抬頭看見一碧如洗的天空,低頭又看見什么呢?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你們看到了什么?(顯示小河圖片)
3、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
4、假如你是一條小魚,在這清澈見底的小河里,會做什么?心情怎么樣?
5、朗讀課文,再填空。
* 學習第四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2、大豆會笑嗎?高粱會演唱嗎?這句話把“大豆”和“高粱”當作人來寫了,這樣寫更能表現出原野的熱鬧。指導讀。
3比較句子。(課件顯示)
4、練習朗讀。
* 學習第五自然段
1、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收獲呢?讀課文。
2、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
3、寶物圖片欣賞
第六自然段
指導朗讀,用贊美的語氣讀。
三、總結全文
1、課文學完了,你們覺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嗎?哪兒最美?把你認為最美的一段讀給大家聽,美要大家一起來分享。
四、作業(顯示)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8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北大荒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的真摯感情。
教者在教學有這樣兩點特別值得我學習。
一、借助多媒體圖畫,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云不斷的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秘。教學時,老師用多媒體出示了藍藍的天空,當學生讀好了流云變換的句子時,老師說,老師要變魔術啦,接著,又展現了流云,同學們驚奇地喊著:哇,一道銀灰,一道血紅,一道絳紫,真好看啊!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好了這一段文字。
二、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體驗,讀懂、讀好課文。
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見底,更美在小魚愜意歡快的逆水而游。精讀時,老師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體會小河的清和靜,小魚的出現,使我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這時,我說,如果你是一條小魚,你該怎樣來讀好這句話呢?學生讀后,我的評語是:哦,你真是一條快活的小魚。再讀句子時,我請學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放小電影,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感悟、體驗,從而讀懂讀好句子。
除此之外,我認為教者在教學這一課時還應該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感情。
課文結束之后,老師可以說:“北大荒的秋天熱鬧非凡,充滿了秋天成熟、熱鬧、歡樂的氣氛。大豆搖鈴千里金,北大荒的物產如此豐富,那我們的家鄉又有什么物產讓你來贊美一番呢?”
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拓展延伸了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愛家鄉的感情。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9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指名讀課文。
2、簡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龍江省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廣大地區。過去那里是一片荒蕪,解放后,經過建設者的開墾,荒地已變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兒的呢?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找出能概括課文的
絳紫透明波紋燃燒山嶺
蕩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見底幾縷
自由讀。
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紫是平舌音,燒、澈是翹舌音,嶺、縷是邊音,紋是前鼻音,嶺是后鼻音,荒、絳是三拼音)
指名讀,齊讀。
2、讀句子。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時要注意合理的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
指名讀,齊讀。
3、讀課文。
指名分自然段讀。
師生共同評議。
4、回答問題。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文中用哪一句話來概括?
四、理清課文脈絡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的?
五、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六、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組詞: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嶺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3.提問
二、講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陸云是什么樣兒?
指名讀第二句。
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色彩真多呀!課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斕的錦緞)
五彩斑斕什么意思?
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練習朗讀和背誦。
小結:這一自然段描繪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麗。
2.學習第三自然段。
輕聲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填空:
小河,如同,靜靜地躺在。一全小魚游過去,水面上頓時漾起了.
理解清澈。
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指名朗讀和背誦。
小結:這一自然段描寫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麗。
3、學習第四自然段。
默讀第四自然段,數一數一共有幾句話,那一句話能概括這一段的意思,用-----劃出來。
指名回答。(原野熱鬧非凡)
熱鬧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熱鬧,超出一般)
那幾句具體寫熱鬧非凡?
大豆、高梁當作什么來寫了?(當作人來寫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熱鬧的景象?
讀這句話時,要把農民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讀出來。
練習朗讀,指名讀。
練習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指名讀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練讀第5自然段。
小結: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厚。
5、齊讀第6自然段。
用贊美的語氣讀。
三、齊讀課文,總結全文。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3.照樣子,寫詞語。
4.背誦全文。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文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語言的生動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北大荒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和字里行間的贊美之情,并熟讀成誦。
2、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四、學習生字。
1、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2、板書:秋天 你們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3、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我國東北的一個叫北大荒的地方,看看那里的秋天是怎樣的?板:北大荒
4、我們一起把課題讀一讀。
1、那北大荒的秋天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要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了。
2、讀好后,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生字。
(2)出示詞語。
4、同學們讀了課文,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用一個字表示嗎?板書:美
5、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不過這次讀要把你認為美的段落多讀幾遍。
6、同學們,把你認為寫得美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好嗎?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誰愿意來讀讀第一段?
2、讀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3、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一葉知秋”,就是說看見第一片樹葉凋零落地,就知道秋天就要來了。
4、讓我們一起來讀第一小節。
1、出示生字。
2、你覺得那個生字比較難寫或容易寫錯?
2、師范寫。
秋天。
秋高氣爽,是收獲的季節,小朋友可以去秋游,可以欣賞秋天的美景。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學生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指名讀。
一行一行讀。
北大荒的秋天是很美的。
美。
學生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準字音。初步了解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指名讀。
北大荒的秋天是從九月開始的。北大荒的樹林里第一片樹葉落地,就告訴人們秋天來了。
我們齊讀課文第一段。
指名讀。
學生交流。
學生描紅。
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北大荒的美麗
指導書寫,練習用鋼筆字書寫生字。注意字的整體結構,把字寫工整,美觀。
作業設計:
1、 寫詞語各兩遍。
2、朗讀課文五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語言的生動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北大荒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和字里行間的贊美之情,并熟讀成誦。
2、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課文
三、總結全文
1、 出示詞語。
映照 頓時 臉龐 一碧如洗
燃燒 贊美 挺拔 熱鬧非凡
2、指名讀課文。
3、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要求學生想想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
2、指名回答,讀了課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一碧如洗”什么意思?
(2)天空的流云是什么樣的?
(3)說說“五彩斑斕”是什么意思?
(4)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讀句。
⑷齊讀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輕聲自由讀第三自然段,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2、你從哪些句子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是清澈見底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學生讀句。
4、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一段有幾句話,哪一句話最能概括這一段話的意思?
2、指導理解:熱鬧非凡(十分熱鬧,超出一般。
3、哪幾句話具體寫“熱鬧非凡”?找出來讀一讀。
4、文中把“大豆、高粱”當作什么來寫?為什么這么寫?你能把你體會到的意思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5、第三句寫得好不好?還在哪里?(體現出原野的熱鬧景象和人們興奮的心情。)
6、小結:作者先概括寫了原野熱鬧非凡,然后再寫了大豆、高梁、榛樹葉子,具體介紹原野熱鬧的景象,表現原野的美麗。
板書:原野
(四) 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導理解。
(1)大豆搖鈴千里金:描寫了北大荒豐收的景象
(2)茫茫:沒有邊際,看不清楚。
(3)草甸子:長滿野草的低濕地。
(4)沉甸甸:形容非常沉重。
2、小結:北大荒的`秋天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物產豐富,作者也不禁發出了贊嘆。
同學們,課文通過描寫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的感情。
學生讀詞語。
學生個別讀課文。
學生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復習上課內容。
學生個別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師的提問。
學生回答問題(4句),交流讀書收獲。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一碧如洗:藍天仿佛被沖洗過一樣,非常亮麗。
北大荒的秋天的流云象五彩斑斕的錦緞……
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回答:這一自然段描繪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麗。
學生輕聲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回答問題: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是清澈見底的。
學生回答問題,朗讀這一自然段中的有關句子。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體會讀句。
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默讀第四自然段,用橫線劃出中心句,并且回答。
理解掌握。
朗讀第二、三句。
思考后回答,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齊讀第三句后思考問題。
理解先概括后具體的構建方式。
理解,交流。
齊讀第五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二-四自然段)時,著重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用想象、語言、形體或書面等表達出自身的體會感悟,再結合適當的引導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北大荒的特點。
作業設計:
1、 體會文中優秀的詞語,試著用自己最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精讀課文,試著給文中感興趣的段落配上插圖。
3、課外尋找一兩篇類似的文章,如《可愛的草塘》等細細品讀,或到室外去親身感受一下秋天的氣息。
板書設計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見底
原野 熱鬧非凡
物產 豐富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11
一、激趣質疑引入
1、上一節課,北大荒的秋天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課文中作者用哪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贊美之情呢?依回答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過渡: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詞語來談一談。
2、交流小結出示: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
二、精讀:
與文本對話,感受景美物豐。
課件出示(過渡:你最喜歡哪里的美,就請大聲地朗讀吧。然后再告訴我們你為什么喜歡。)
1、讀后交流。依回答課件出示相應語句。
(課件出示: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引導理解:
怎樣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傍晚時分天空會出現怎樣的美景呢?(通過“銀灰、橘黃、血紅、絳紫”等表示顏色詞語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斕”的意思。體會比喻句的寫法,再展開想象這美麗的流云還會像什么,完成填空。)
(課件出示: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你認為作者筆下的這句話中,哪些詞句用得精彩?
(通過引導體會“藍綢子”、“躺”等詞語,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課件出示:原野熱鬧非凡。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理解“熱鬧非凡”的意思。哪些語句能讓你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呢?劃出相關語句。從中體會擬人句和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
【交流】
大豆嘩啦啦的笑聲
高粱樂呵呵地演唱
榛樹葉子像一團團火
2、重點體會:“大豆搖鈴千里金”
生活在這里的人,為什么喜歡說此時的北大荒是“大豆搖鈴千里金”呢?哪些詞句能告訴我們此時的北大荒的確是“千里金”?
(出示:①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②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3、這里的人們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此時的北大荒,現在你想怎么贊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級交流,交流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這份贊美之情。)
三、思維拓展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在自己的腦海里“放電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凈、小河清、原野鬧之美在自己的眼前重現。
涵詠:與作者對話。
1、作者筆下的北大荒確實是“北大倉”啊,美得讓人令人心醉!把文章中你喜歡的語句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吧。
(班級賞讀,讀中積累內化)
四、課外延伸:美文欣賞
【課件出示】
北大荒的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金燦燦的水稻,黃澄澄的谷子,紅彤彤的高梁,淡褐色的`大豆,裊裊的炊煙,一幅“喜看稻蔌千層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秋收美景。農田里,鮮紅鮮紅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宛如艦艇,馳騁在金黃色的海洋里,劈開麥浪、滾滾前進。它們走過一線,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地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在太陽的照射下,閃著耀眼的金
五、拓展延伸,與文本對話。
1、畫一畫。請大家動手畫一畫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畫什么地方就畫什么地方。可以畫清澈見底的小河,可以畫原野上的熱鬧非凡,可以畫可愛的豆莢,可以畫火紅火紅的榛樹,也可以畫流云的色彩斑斕……
2、寫一寫。讀了《北大荒的秋天》,你是不是也動心了?大家也去觀察一下家鄉的秋天,把你的收獲寫成一段話。
課堂教學中的“扶”與“放”-----《北大荒的秋天》教學案例 篇12
教材分析:
作者以飽滿的感情和濃郁的色彩,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一些好詞、好句。
3.學習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
4.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直觀的展示,對課文的誦讀感悟,體會北大荒秋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
1、品味詞句,想象意境,訓練朗讀。
2、能用學過構詞方法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
難點
1、體會文中比喻的貼切、形象,理解 “熱鬧”一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檢查字詞,復習導入。
1、出示:傍晚 幾縷 映照 轉眼間 樂呵呵
銀灰 橘黃 絳紫 藍綢子 沉甸甸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斕
清澈見底 熱鬧非凡
大豆搖鈴千里金
指名讀。
2、出示圖片,從北大荒的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秋天慢慢的向北大荒走來,指名讀,再齊朗讀第一小節。
課文的結尾作者這樣贊嘆道: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指名讀)
二.精讀課文,抓住要領
1、對于作者這樣的贊美,你同意嗎?
請同學們自己到文中游覽一番,想象一番,感受一番,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不是真的很美?默讀課文,自己去發現。用筆來畫一畫你很喜歡的詞語,句子。
2、交流,你同意嗎?那些地方很美?
三.理解課文,感悟意境。
預設一:發現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來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兒的“天空”,天空美在哪?用自己的話說說。(色彩豐富,富有變化)
2.天空的顏色不斷發生著變化,讀讀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顏色的詞。
(1)“一碧如洗”
一碧如洗看字面來理解就是天空像洗過一樣干凈。
你見過一碧如洗的天空嗎?你能不能聯系生活這本無字詞典說說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 流云什么樣的云?流云有哪些顏色?出示:“銀灰、橘黃、血紅”讀著詞你就聯想到什么?找找這三個詞的共同特征,(前一個字代表什么東西,后一個字表示顏色),你還能幫他們找到小伙伴嗎?(湖藍,金黃)
3.出示圖片,這么多的顏色,而且還有深有淺,你能用哪個詞來概括?(五彩繽紛等)這還不夠形象,這么豐富的色彩,而且還在不停的變化,誰能有辦法把流云的樣子說得再清楚些?誰能用上一個比喻幫助我們想象出流云的樣子?(板書:比喻)出示:這些流云就像 (就像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顏料瓶、就想一位魔術師在表演變幻顏色的魔術、像畫家五彩斑斕的畫布、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階梯)
4、作者看到流云,產生的是怎樣美好的想象呢?
出示: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個句子挺長的,誰能讀好?
課件幫助斷句出示,天空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不斷變化的色彩才顯得更加迷人,聽老師讀讀這句話,你還從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轉眼間,四個一道)(變化快,有次序的美。)指名兩人讀。
5、 出示圖片天空,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一齊讀,在文字中想象這樣美的景象。
板書:天空,齊說——北大荒的天空真美呀!
過渡:在北大荒抬頭看看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萬變的流云,讓我們低頭看看小河,它是怎樣的呢?
(二)北大荒的小河
1、小河的樣子,誰已經想象出來了?練習讀兩遍。爭取用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到小河邊去,
2、指名讀,問:大家看到小河了嗎?(看是看到了一點,但不是很清晰。 )
師:怎樣才能讓大家看的清楚呢?(讀慢一些,輕一些,強調清澈見底、透明的藍綢子)
再請一生讀。
3、師問同學:是不是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小河?
(清澈見底 、小河的水比較深,可是水底的水草、小魚、和美麗的鵝卵石都看的一清二楚,我覺得河水很美,像透明的藍綢子,河水還很靜,像明鏡。)
“漾”字什么意思?(聯系練習2第一題選擇字義)怎樣讀出河水“漾”的過程?
4、師:看到這么美的小河,你想做什么?
(我想摸一摸藍綢子。 我想喝一口清澈的河水。 我想撿一些河底的鵝卵石。 我想和水里的小魚一起戲水。 )
5、出示畫面,段落。提示比喻句,為了讓我們感受到小河的美,作者用了——?你覺得這個比喻怎樣?你喜歡這個比喻嗎?你來讀一讀。
6、指導讀:河水靜,魚兒動。多么動人的畫面。讓我們盡情讀出我們心底的向往。
小結,板書,學生齊說——啊!北大荒的小河真美呀!
過渡:碧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河,真是太美了。聽說北大荒的原野別有一番景象,我們去看看吧。
預設二:感受原野之美
1、讀,交流:原野是怎樣的景象?(北大荒的原野熱鬧非凡。)理解“熱鬧非凡”。什么樣的場面能稱為熱鬧非凡呢?(聯系生活實際)
2、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原野的“熱鬧非凡”?(默讀這一小節,邊讀邊思考)
聽聽都有些什么聲音?
3、農作物都載歌載舞樂呵呵的歡迎我們來了,誰能把他們的熱情讀出來。
生比賽朗讀。一個比一個精彩。
4、真是太熱情了。(做從沉醉中醒來的舉動)不對呀,大豆、高粱它們不會笑也不會唱呀?哦,我明白了,這是把它們當成人來寫,這就是擬人的手法。(板書:擬人。)真是生動、形象。讓所有的作物活起來,把原野的熱鬧呈現出來。師生分部分讀。
5、出示這段,你發現老師讀的和你們讀的句子有什么關系呢?
你能給這幾句話找個小隊長嗎?點紅“原野熱鬧非凡。 ”
為什么是這句呢?(熱鬧非凡,下面從大豆、高粱、榛樹來具體寫原野怎樣熱鬧的)他就是小隊長,其他的句子都聽他的指揮呢!
出示練習:
。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像一只只白鴿在天空中飛翔;有的馬上就要開放了,看起來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還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外面包著一層青綠色的外衣,已經含苞待放了。(玉蘭花)
6、過渡: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北大荒的原野也是美的,
你看,大豆笑,高粱唱,榛樹葉子抱著跳。看著原野上這片豐收的景象,相信在北大荒付出勞動的人們的心情一定比我們還要激動,你從課文里發現了嗎?
生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師:燃燒起來說明人們‑-------(-特別高興,特別興奮。)是什么把人們的心給燃燒起來的?
(榛樹葉子。 還有是大豆、高粱, 原野里所有的莊稼。它們全都成熟了,所以人們特別高興、喜悅。 還有水產品。 )
7、師小結:是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無論是田野、山嶺、江河,還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大家快聽,北大荒的人們在齊聲贊美這兒的秋天呢!
生齊讀第五節。
師:同學們,沉甸甸的寶物會有什么?
(大豆、高粱、榛子。 還有玉米、水稻、蓮藕、魚蝦…… )
8、出示豐收圖畫。
9、小結板書: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錦、小河動靜相宜、原野熱鬧非凡,其實美還不僅僅局限于此,更美在豐收帶給人們的欣喜。
10、北大荒是塊荒地嗎?(不荒)有人給它換了個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北大倉)
過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蕪,長滿了野草,沒有人耕種,人煙稀少。但是解放后,經過建設者們的開墾,荒地已變成了良田。現在的北大荒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是我國東北的大糧倉。
板書“景色,豐收”,你覺得北大荒哪一方面的美更重要一些呢?、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出示最后一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五.拓展延伸
總結:處處皆風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勞作,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美,用他們的雙眼發現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變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美麗又富饒,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 也讓北大荒的秋天成為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中。
朗讀全文
六、練習
1、練習朗讀課文,關注課文描寫的順序和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
2、練習背誦全文。
3、遷移練習:圍繞下列中心句寫一寫。
超市里熱鬧非凡。
板書設計:
景色美 天空 流云似錦
小河 清澈見底
北大荒的秋天 原野 熱鬧非凡
(真美)
豐收美 “大豆搖鈴千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