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數學四年級上《畫角》案例設計、反思與評析
三、鞏固練習。
1、用一副三角板畫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畫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體校對。
3、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45、135的角,讓學生演示其折角的過程。
板書:
畫角
(1)先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零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2)在量角器所畫角刻度線的地方點一點。
(3)以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教學反思:
一、學習角的知識,并非僅僅是明確地提出需要達到的結果性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教材的充分挖掘,創設情境,把握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維的切入口,由此形成有助于學生發展的體驗性目標。我在本課教學時重點放在學生動手操作上,通過“畫角——記錄——總結畫角方法”的路線。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直觀、有趣。在小組共同活動中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愉悅。達到了在潛移默化中的情感交流。實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的要求。
二、學生在活動中有的用三角板上的60°的角描畫出60°的角,有的用量角器畫出60°的角。活動后我讓學生代表展示這兩種方法。當同學們討論的時候,有的同學提出用三角板畫出的60°的角不夠標準,因為三角板的尖角不好描畫,可是另外一個同學馬上反對,他說,只要先描畫出兩條邊,再延長兩條邊相交,角就出現了,而且也很標準。看到同學都贊許地點頭,我不禁也露出了真心的微笑。這樣,同學一致認為兩種方法都很好。
在活動中還有的學生在畫直角時使用課本的一個角來畫,我及時表揚了學生善于觀察和運用,指導他們用三角板的直角去驗證。這恰好說明了學習數學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與生活緊密相連。
教學評析:
在這一節課中,吳艷玲老師以用什么方法畫60°、85°角的的認知沖突作為目標,主導全課,并在畫角時提供各種材料,讓不同的學生自主選擇符合自己體驗的信息,在關于畫角的方法的對話交流中整合目標的差異性。
吳老師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來自主建構對畫角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這時的工具是可選擇性的,操作的方法也是多元性和立體性的。那么,協商交流更具有開放性、和平共處生成性。所以,在畫角的活動中,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學生目睹了他人的思考方法,習得了觀察、比較、分析和評價的思維方法。因此,課堂教學反饋就呈現多樣性,各種疑點和亮點也紛紛登場。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創設有效的情境要有“大問題”意識,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在課上吳老師利用“畫60° 的角,你想用什么方法?想動手畫一畫嗎?”將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真正體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進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進入了“活”的思維狀態。其次,要有一定的新穎性,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在利用三角板能畫哪些角的時候學生對這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產生了學習欲望,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最后,要有靈活性和技巧性。這要通過教師的設疑和適時的評價,讓學生直奔主題,很快進入探究狀態。我覺得這一點教師做得不夠到位,以后的教學要準備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