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第七冊 第二單元 線與角
設計理念:“數學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了“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改革思路,并且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即“情境導入——引導探索——應用提高 ——交流評價”的基本教學模式。
教材內容:北師大版 16頁—32頁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①通過操作活動,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滲透分類思想。
②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③通過操作活動,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間的關系;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認識較抽象的平面圖形。
②鼓勵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探索圖形的一些特征。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采取措施:
①教師精心設計學生的操作活動。
②教師盡可能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參與的機會。
③教師要培養學生從身邊的事例中發現素材。
④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表達,多與同伴交流。
課時安排:7課時
內容 課時
線的認識(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 1
平移與平行(認識平行線) 1
相交與垂線 1
旋轉與角(認識平角、周角) 1
角的度量(認識量角器) 1
畫角(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1
走進大自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