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毫升教學反思
1毫升的( )=( )克。如“1毫升的水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水銀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油等于多少克?”將問題延伸到課外。真正做到幫助學生區分“毫升與克”的不同屬性以及內在聯系。不僅達到了辨析兩個單位的目的,而且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和研究問題的意識。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毫升以及升與毫升的進率的。事實上,在前兩節課的教學中,關于毫升也說了一些,學生對于毫升也有一定的認識了。所以這節課感覺一點也不像新課。只是在認識1毫升的水有多少時,稍稍化了一些時間。學生雖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卻并不清楚。為了讓學生有個正確的認識,我實際的用量筒做了實驗,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1毫升到底有多少。這對學生在后面的練習有很大的幫助,使學生的估計有一定的依據。
小組討論如何用自己帶來的容器制作一個量器——集體交流歸納——分小組操作——展示評價作品——利用量器測量其他容器的容量。這個流程進行了兩個循環,第一次是制作1升量器,第二次是制作小容量量器。可以說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烈,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加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使操作活動的意義更加深刻一些。這樣對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也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