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難點: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配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有牛頓因為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引導學生得出: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并從中探索出一些規律。設計意圖:由科學家從一個平常的現象得出偉大的發現,引導學生應注意觀察身邊的一些平常的、習以為常的現象,并從中的出一些規律,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1、隨著氣候漸漸轉涼,從下個月開始,同學們都將投入到冬季鍛煉中去了。電腦出示第54頁的例題,這是某個班級進行冬鍛的情況,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依次出示: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在黑板上張貼: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3、你們能馬上口頭列式并口算出結果嗎?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為什么這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4、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在等號的兩邊,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5、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并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6、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有什么發現?你們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教師巡視,并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后板書出示: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并板書學生回答的一些符號表示的算式。并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么?7、同學們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算式都統一呢?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些算式能夠怎樣來表示呢?板書:a+b=b+a。8、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著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小結研究方法:剛才我們在研究加法法交換律的時候,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開展研究的?引導學生能得出: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9、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前面兩小題。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并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后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