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價值 形成策略——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分析列表是蘇教版教材中第一次獨立安排的策略學習。教材通過“買文具”的情境,呈現數學信息,讓學生經歷列表整理信息的全過程,并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教材旨在讓學生經歷“尋求策略——解決問題——感受價值”的系列活動,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列表策略的價值,產生學習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并主動運用策略解決問題,內化策略。在落實教學目標時要避免以下誤區。
只關泣具體問題的解法和結論,忽視策略的形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將生動活潑的現實情境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探索和掌握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思、提煉相應的經驗、技巧、方法,真正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只關注策略的應用,忽視對策略的體驗。超越具體問題的解法和結論,指向策略的形成,這是解決問題教學區別子傳統應用題教學的本質所在。有些教師出示問題情境后直接讓學生用列表策略解決,接著讓學生反復練習用列表策略解決問題,而不關心學生是否產生學習這種策略的內需。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同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可以在傳遞中習得,但策略卻不能從外部直接輸入,只能在方法的實施中感悟獲得。因此,教師應先為學生提供接近生活常態而又具有較多信息的場景,激活學生解決問題的經驗,讓學生產生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篩選的需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整理信息的意義,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過分強調列表,忽略甚至否定其他整理形式。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有效整理信息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而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樣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種。教材選擇列表整理是因為它易于操作,便于學生運用。學生是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大多數學生能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整理信息,而不宜過分強調列表整理信息,忽略甚至否定其他整理形式。教師還應組織學生對各種整理形式進行交流、反思,逐漸提升學生整理信息的水平。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感知策略
話題:什么叫策略?在哪里見過或者使用過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介于具體的求解方法與抽象的解題思想之間,具體表現為對解決問題方法、手段的思考與運用。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數學學習中接觸“策略”這個抽象概念。本環節旨在通過課前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激活學生的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策略的意義,為下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和心理基礎。】
(二)激發內需,形成策略
1.探究例題,尋求策略。
(1)呈現情境。學校為迎奧運舉行了“讀書萬里行”活動,為了及時記下讀書心得,同學們到文具店購買筆記本。
【教材中例題的情境內容簡單,列表較為簡單,改編后的情境圖中增加了 “我用去了42元”、“小軍買了幾本筆記本”兩條信息,使情境中的信息涉及多個條件與問題,能引發學生思考:如何整理信息?怎樣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思考能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
(2)整理信息。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