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資源:
小卡片、計算器、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運算律?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究發現有關乘法的新知識。 板:乘法
2.電腦出示例題圖:
二、活動嘗試
1.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白菜老師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你們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嗎?(學生各自獨立計算)
3.交流反饋: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的?你是怎樣想的?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65×5+45×5 (65+45)×5
=325+225 =110×5
=550(元) =550(元)
答:一共要付550元。
三、探索規律
1.師:從這里我們又一次感受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咱們思考的角度與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兩種解法算式雖然不一樣,但結果---(相等)。
2.那你會把這兩道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板:(65+45)×5= 65×5+45×5
3.師:如果這位阿姨買了3件短袖衫和3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錢?怎么列式?
板:(32+45)×3 32×3+45×3
你能猜猜這兩個算式的結果有沒有什么關系?可以怎樣檢驗?
板:(32+45)×3=32×3+45×3
4.出示:(13+10)×2=?
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數嗎?你是怎樣算的?誰能大膽猜想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計算?怎樣檢驗?
師:通過算一算可以檢驗算式是否正確。
5.請你小聲讀讀上面三個等式,有什么發現?
6.同學們,剛才你們用這里的三個等式得出了結論,你們所發現的這個結論也許只是一種偶然現象,是一種猜想而已。你們想不想自己出題來驗證?
板:猜想 驗證
7.學生任意地寫著算式,進行著計算。
8.匯報自己驗證的結果。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這些例子:……
9.問:這樣的等式能寫完嗎?你能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異口同聲:(a+b)×c=a×c+b×c
10.師:用字母表示乘法中的這個規律,感覺怎樣——(稍等)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美。
11.師:任何事物都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去看,請你們反著讀一讀字母式子。
12.師:同學們,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就是----(學生齊說),你們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規律嗎?請你們同桌互相說一說。(電腦出示乘法分配律)
13.師:乘法分配律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運用廣泛,甚至到了中學也要用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下面我們就來運用這個規律完成一些練習。 板:應用
四、應用規律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填空后結合等式兩邊算式的特點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