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說課設計
四、教學基本流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初步感知了家鄉的搭石在作者心目中如珍珠般閃閃發光的美。現在,老師考考你們,請你快速瀏覽課文,說說什么是搭石?在作者劉章的心里,搭石,卻是他家鄉一道美麗的風景。“搭石”,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不太熟知的詞,以“什么是搭石?”復習導入,引起學生對文本的好奇,從而也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這就為深入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精讀語段,自讀自悟。以“美”領路,關注學生的體驗。
在課堂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現了美?”一根主線,帶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體驗文中美好的情感,交流研討,感悟家鄉人美麗的心靈。以一個具有發散性的問題,通領整節課的教學,既讓學生有線可尋,也便于教師的調控,給人以整體美。學生在閱讀、自學、研討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將課堂教學的氛圍牢牢控制在和諧、民主的環境下。另外給予了學生極大的空間,以學生匯報的思路帶動課堂教學,不但體現了教師把握教材,控制學生的功底,更體現的教師對于學生學習地位的肯定。所以,課堂上,學生縱橫于文章之中,品詞析句,暢談感受,陶醉在家鄉那流動著濃濃鄉情的小溪里。不斷在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畫龍點睛,烘托情感。達到了學生、老師與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段。
1品讀第3自然段,抓住重點句“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通過讀—談感受—想象說話:你仿佛看見了什么場景?—再通過指名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感悟鄉親們走搭石的那種無比愉悅的心境,真是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實實在在體現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作者寫一行人走搭石的動作協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抓住關鍵的詞句,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充分說出眼前浮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美,感受美.
2我讓學生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意思。我是這樣教學的(出示圖片一)先讓學生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出示圖片二)同學們請看,這隊小學生要去參加課外活動。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在搭石上,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你抬起腳來,我——生:緊跟上去。大家就這樣,你抬起腳來,我緊跟上去。我抬起腳來,他緊跟上去。聲音踏踏,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出示圖片三)家鄉的人上工、下工了,他們也排成整齊的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他們既不搶路,也不突然止步,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一切都是那么協調有序。這一切沒有人指揮,但分明是有什么在指揮著他們。你知道是什么嗎?有的學生說:“是他們的心在指揮他們”。對就是因為他們人人有一顆美好的心,人人心里想著他人。這時刻為他人著想的心在指揮著他們協調有序地走搭石。正是這顆時刻為他人著想的心,這份時刻關愛他人的情,使得這樣的普普通通的景也充滿了詩情畫意。從“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人人有一顆美好的心,人人心里想著他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