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設計 反思 點評
學科:語文
課例名稱:《送元二使安西》
執教教師:楊小笛
課型:新授課
學生和內容分析:古詩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師要讓四年級學生從篇幅短小、語言精練的詩句中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境,的確有一定難度。而且,稍不留神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所以根據學生已有的學古詩的方法為基點,安步進行,并且為了讓學生愛學,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通過優美的語言、配樂朗誦、啟發想象、多種朗讀、等手段,讓學生在聽聽、讀讀、說說、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教案緊扣古詩特點,把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訓練落到實處。并用多種方法把學生引入意境,是學生和詩人情感大到了共鳴,讓學生體悟到了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選編這兩首詩的意圖,一是形式在誦讀中感受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二是繼續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友人元二將要遠赴西北邊境,詩人特意來為朋友送行,起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借別時將盡,分手在即是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與祝福,使人不難想到這對好有頻頻祝酒、殷殷話別的情景。
課時安排:一課時
設計理念:
1、借助古詩文這一教學平臺,通過“讀、想、議、”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2、采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古詩的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送元二使安西
[此環節通過創設“學生回憶舊知識的情境”,不論從學生思維還是學習方法上都對學習本詩起到鋪墊作用。]
二、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首詩的題目的?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庫車縣。
(2)強調題目讀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古詩題目有別與白話文,設計此環節一是讓學生對詩意內容有個大概了解;二是讓學生了解作者及詩意背景。]
三、初讀,知字音
1、自由讀詩。
2、要求;(1)、借助字典或書上的注釋,把字音讀準。(2)、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爭取把古詩讀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