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設計 反思 點評
三、注重情境創設,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觸及到學習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多次創設學習情境,時而讓學生回到舊知識、時而引領學生觀賞“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傷感景色,時而讓學生變成作者,時而聽樂、時而搖頭吟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參與學習,溶入課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懷,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得以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佳句,學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三、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在本課中,教師順著學情,因勢利導,實時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教師把可以托付的內容盡量托付給學生,學生則彰顯了巨大的潛能。
當然,事無完事,由于面對的不是本班學生,了解甚少,在本節課上與學生對話時時有愿違:主要表現在沒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層次的得到發展,并且在課堂上不能作出準確的激勵與評價。說明我的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課后點評:王愛菊
楊小笛老師所授的《送元二使安西》這節課讓聽眾感受到了送別的難舍難離,學生的發言有一定深度,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注重學法指導
楊老師按照“古詩四讀法”,即:學古詩,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這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步驟,也是學生自學古詩詞的一般思路。這樣做,即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外知識,又提高了他們如何加工信息,還為進一步讀、悟古詩做了情感鋪墊。
二、貫穿落實了三維目標
老師在上這堂課時,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始終讓“讀”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王維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吟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學方式的整合。采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三、課堂中呈現出“一唱三嘆”的精彩兩點
一嘆:“酒是離別的曲!痹趯Α熬啤钡亩嘣庾x后,教師情滿胸腔地采用了“這是一杯離別的酒——”“這是一杯友誼的酒——”“這也是一杯挽留的酒——”“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蘊涵的深摯情誼。學生每復讀一次,感情也隨之澎湃升騰。再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崩蠋熃柚@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币痪涞膶訉愉秩,無疑對詩旨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三嘆:巧妙地對安西和渭城作了濃墨重彩的強烈對比。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
當然,這堂課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當本節課中學生聲情并茂的吟誦,老師應該加以鼓勵,因為鼓勵會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讀詩的興趣會更加高漲